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额贷款供给

本文目录

邮储银行:做好春耕备耕小额贷款服务 助力稳住农业基本盘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春耕备耕小额贷款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组织全行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小额贷款服务工作,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助力稳住农业基本盘。

《通知》表示,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将着眼国家战略,把助力春耕备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与充分做好春耕备耕的金融服务相结合,把加大小额贷款投放力度作为邮储银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落脚点,推动2022年春耕备耕领域小额贷款投放持续提升。2022年,邮储银行计划投放100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春耕备耕。

《通知》提出,邮储银行将构建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春耕备耕小额贷款的政策倾斜力度。邮储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围绕春耕备耕重点领域和重要生产环节的重点客群,加快构建春耕备耕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多措并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全力保障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信贷资金需求。一要优先保障春耕备耕信贷投放额度。二要对春耕备耕小额贷款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三要结合春耕备耕客群市场和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产品要素调整和业务服务模式创新。

《通知》要求,邮储银行各分支机构要聚焦春耕备耕重点领域,加大各类小额贷款产品投放力度,为粮食、大豆、油料、畜禽水产和蔬菜等初级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一是聚焦重点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春耕备耕信贷服务方案,加大粮食信贷投放力度。二是关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瞄准地方特色乡村产业以及优势特色小宗农产品,支持“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奶瓶子”等各类农产品稳产保供。三是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育种、种植、收储、加工、贸易等生产环节以及从事化肥、农药、农膜等春耕备耕生产物资经销的客户,结合邮储银行各类小额贷款产品特点提供信贷支持。四是聚焦从事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普通农户,大力推广线上信用户贷款。五是面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加强与农担公司的业务合作,加大对春耕备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力度,满足其大额融资需求。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贷公司出路在哪里?来自多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的调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小额贷款公司从业者说得最多的词就是“尴尬”。被误解为非法放贷公司,尴尬;大众对行业本身有成见,招不来欣赏的应聘者,尴尬;小贷公司究竟是一般工商企业还是金融机构?身份不明,普惠金融机构的配套政策没有充分享受到,十分尴尬!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小贷行业的“生长”就已经停滞,2021年以来,不少小贷公司拟被当地认定为“失联”或“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到底怎么了?出路在哪里?听听小贷公司从业者的心声。

“我们实在是太尴尬了。”河南登封市金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佳黎对记者说。不仅是陈佳黎,在采访多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的过程中,“尴尬”是他们重复最多的字眼。

2005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起步。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发。小额贷款公司被定义为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指导意见明确,设立小贷公司的政策目标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从试点启动至今的10余年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从顶峰时的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下降至2020年末的7000余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行业呈现逐年萎缩态势。

曾肩负服务小微、服务“三农”,补充传统金融供给重任,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小贷公司,何以沦落至如今的尴尬境地?

尴尬何来

声誉不好身份不明

小贷公司究竟尴尬在哪儿?

“去外面做业务的时候,我们明明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却经常被当成是非法放高利贷的。”一位小贷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名声”不好,让他们感到尴尬。

这就引发了两个问题:其一是业务不好做。“我们给客户介绍贷款产品、告诉客户贷款利率之后,客户经常是将信将疑。”这位工作人员说,客户会怀疑我们是不是正规机构,是不是在放贷的时候还会有“砍头息”,或者有其他隐性费用。往往要经过好几轮解释之后,客户才能放下心来。

其二是招人“不愿来”。“经常是我们看上的优秀求职者不愿意来。”陈佳黎说,还有来了以后被误解为进入的是高利贷行业,父母死活不让孩子来上班的。到后来,我们只好放宽标准,只要有愿意来的,先来工作再说。

“名声”问题的根源,除了非法机构假借“小贷公司”之名、劣币驱逐良币之外,小贷公司身份不明是其中的关键。从试点之初至今,小贷公司的身份一直没有得以明确——小贷公司究竟是一般工商企业还是金融机构?这是小贷公司屡遭尴尬的根源。

“如果说我们不是金融机构,除了不能吸收存款,我们开展的业务实质上和金融机构一样;如果说我们是金融机构,却并不适用针对金融机构的政策。”一位小贷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监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有杠杆率、经营区域等多方面严格的限制措施,各地对小贷公司的管理也是归口地方金融局,实际上小贷公司在被当成金融机构监管。但在办理各种手续时,小贷公司的身份又成了一般工商企业。

比如,金融机构在放贷时进行房产抵押、土地质押是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的合理有效手段,但国内部分小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却受到了区别对待。2012年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土地登记的意见》中明确,经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可以作为放贷人申请土地抵押登记。但在具体操作中,部分地方仍以小贷公司没有金融许可证为由,拒绝其办理抵押手续。

又如,监管部门要求小贷公司严格按照“五级分类”计提损失拨备,但税务部门对小贷公司“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计提损失拨备税前扣除却不予以认可,而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计提损失拨备可以按照“五级分类”在税前扣除。

与金融机构相比,小贷公司普惠金融的免税“门槛”也要高得多。2017年1月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其中提到的小额贷款,是指单笔且该农户贷款余额总额在1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而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发放1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均可免征增值税。

“因为身份不明,导致不同部门、不同地方对小贷公司身份的认知不同,这对小贷公司的发展造成了困扰。”广德东方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芮峰对记者表示。例如,因为对小贷公司的身份认知不同——有的地方认为是一般工商企业,有的地方认为属于金融机构,小贷公司在境外融资时是否适用于宏观审慎规则下的全口径模式,不同省份的相关部门就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我们只希望有个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芮峰认为,与银行相比,全国大多数小贷公司依靠自有资金运营,资金成本比银行要高得多,平均下来高达6%以上。近两年,市场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也随之下降,但成本却降不下来,挤压的正是小贷公司的利润。顺应利率市场化竞争,为实体经济客户降低融资成本也符合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影响了小贷行业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

优胜劣汰

萎缩态势可能持续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我们还计划继续做大规模。但今年,我们的计划就相对保守,与2019年底的贷款规模基本持平就行。”陈佳黎说。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带来的冲击,小贷公司发展环境更为艰难。多位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企业成长停滞不前的时候,员工收入就难以增长,上升空间受限,小贷公司面临的招人、用人困境就会雪上加霜。

截至2020年上半年,23家新三板挂牌小贷公司中,共有16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有的甚至下滑幅度超过50%;其中1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去年,更有多家新三板小贷公司宣布终止挂牌。

今年以来,湖南、河南、天津、山东、辽宁、广东等地均对辖区内“失联”或“空壳”类小贷公司开展了排查,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小贷公司拟被认定为“失联”或“空壳”,这些公司将被取消业务资质或失去试点资格。在小贷行业从业者眼中,这并不意外。

在大多数从业者眼中,从2015年开始,小贷行业的“生长”已经停滞。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10家。原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的摸底调查显示,到2015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10928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在2015年末迅速扩张至9412亿元后,于2017年“触顶”,达到9799亿元。

“2015年可以说是行业的分水岭。”芮峰介绍,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间,是小贷行业迅速发展的成长期。行业成长初期,大家都是抱着美好的商业憧憬和普惠金融的情怀进入小贷行业;大约在2013年,小贷行业开始出现分化迹象;到了2015年,“历经10年,没有一家小贷公司成功转型为村镇银行”。芮峰说,这块无形的“天花板”让很多小贷行业投资者在彼时就无法看清小贷公司的成长空间了。

2015年至今,小贷行业优胜劣汰加剧,洗牌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关于2015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一些省份超过1/3的小贷公司不能正常营业。伴随行业的“分水岭”,小贷行业也走到了从业人数的转折点。2015年,从业人员有11.73万人,而2020年末,小贷公司从业人员数仅为7.22万人。

受疫情影响,小贷公司生存环境雪上加霜,萎缩速度在2020年明显加快。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仅一年时间里,小额贷款公司就减少了433家。

据一位资深从业者估算,到2021年初,还能正常经营运转、良性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可能不足行业的三分之一,这种萎缩态势可能仍将持续。

此前,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杨国平对小贷公司的发展还比较乐观,2013年,他在陆家嘴论坛上曾提出建议,可以在小贷公司中挑选一些质量比较高的,转成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以往之所以乐观,是建立在‘行业发展环境改善、各项配套政策完善’愿景上的。”杨国平说,然而,近年来,小贷行业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各项政策也迟迟没有到位。虽然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小贷行业需求仍然很大,“但若发展环境没有大的变化,我对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表示谨慎”。杨国平说。

图为天津市武清区女企业家石永苓(左)和农户在大棚内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多年前,石永苓和丈夫一起靠着2万元的小额贷款在天津建起蔬菜大棚,从种菜开始逐步走上致富路。李然摄(新华社发)

尴尬何解

明确身份“打开正门”

小贷公司的尴尬谁来解?又该如何解?

杨国平分析,造成小贷公司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小贷公司自身原因,也有行业发展环境政策不友好的原因。从小贷公司自身来说,部分小贷公司经营及风控能力较差,经营艰难,利润率大幅降低甚至亏损,股东加速撤资,退出市场;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行业定位模糊,行业立法、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相关配套政策缺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小贷公司陷入尴尬境地。

“刚开始进入小贷行业时,很多投资人对行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芮峰认为,这就导致部分小贷公司的定位出现偏差,偏好“垒大户”或者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最终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目前从行业整体来看,萎缩的态势不可避免。

但这也不意味着小贷公司就没有出路。芮峰认为,现在行业中也有定位精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势头较好的小贷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在行业内获得认同,也得到了银行、国际投资机构等的信任,能够从外部获得较多融资,这也是业内所有公司努力的方向。

对于小贷公司未来的发展来说,尽快明确身份仍然是关键。“小贷行业目前遇到的‘融资、税务、司法’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小贷公司身份不明确有关系。”杨国平认为,小贷公司所从事的“借贷”业务,所接受的行业监管,完全符合金融机构的定义,只要明确了小贷公司“金融机构”的身份,相关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也是10余年来,小贷公司的共同呼声。近年来,行业从业者、业内专家多次呼吁加快立法,为行业发展“开正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

近期,小贷公司在身份认定上已经往前迈出了一步。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

“在司法解释中被认定为金融机构并不等同于小贷公司在法律上就是金融机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司法解释中被认定为金融机构,虽然可以表明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7类地方金融组织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得以确认,但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目前仍然存在争议。这一关乎小贷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亟需上位法进行明确。

董希淼建议,应加快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早日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鼓励小贷公司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规范发展,真正发挥小贷公司增加金融供给、丰富融资渠道的积极作用。

“针对普惠金融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应‘一碗水端平’。”杨国平认为,作为放款对象90%为中小微企业的小贷公司来说,应享受给予普惠金融机构的各项政策待遇。具体来说,应对小贷公司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发放1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小贷公司“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计提损失拨备应予税前列支。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给小贷公司正名。杨国平介绍,当前,甚至有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在银行贷款时受到歧视,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无法办理信用卡、房贷等业务的现象。这是由于近年来,部分网贷平台、“套路贷”等民间借贷机构在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时常借“小额贷款”之名,导致持牌正规小额贷款公司“躺枪”“背锅”,对行业的声誉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有专家建议,要加大打击非法机构的力度。对以放贷为业务的各类机构均实行牌照管理,对不持牌经营或逃避监管的行为应予以查处和严厉打击。

杨国平说,小额贷款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贷款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消除社会上对行业的误解,提高行业的社会信任度,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调查手记不能靠一类机构“包打天下”

陈果静

“不能靠一类机构‘包打天下’。”在采访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杨国平时,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一个城市要解决旅客的住宿问题一样,要靠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丰俭由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道理也类似。纵观国际上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靠多层次机构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不是靠一类机构“包打天下”。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因为其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财务管理不健全且抵押物不足。因此在很多金融机构的眼中,这类企业风险高,维护成本也高,很可能风险大于收益,因此,做这样的业务并不划算。

到底划不划算,要从宏观视角通盘考量。小微“活”,经济才“活”,就业就多。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1亿户,占据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GDP。它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当前,能够满足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的机构数量是不足的。作为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主体之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10余年来,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大浪淘沙之后,目前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多为合规经营、实力较强、定位精准的公司。更何况业内绝大部分公司因外部融资渠道受限,主要依赖自有资金运营,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即使发生风险,外部性也有限。因此,当前在进一步规范其发展的基础上,何不主动化解“尴尬”,积极引导这些小贷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

值得期待的是,近期,“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已经纳入相关部门今年的主要工作,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有望明晰。

来源:经济日报

供给侧改革驶入金融领域

从近期高层的密集表态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今年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头戏”。在2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在分析人士看来,在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张背景下,制约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转变成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亟须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优化金融体系

2月23日,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此外,习近平还明确,要重点支持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

在银行体系方面,习近平指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必须采取更多措施,降低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发展。

在资本市场领域,习近平强调,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市场认为,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直接和间接融资比重、中长期和短期资金结构的问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着力点是要吸引“有耐心”的钱进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力度。

解决金融结构不匹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张背景下,制约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转变成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在金融服务上,存在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及弱势群体的服务不足的现象。与之对应,金融机构以大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社区银行发展滞后。此外,以间接融资为主,多层次金融市场特别是股权融资发展不充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根本问题是金融体系的结构存在问题;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缺少能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开展业务的小型“下沉式”金融机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金融体系的供给侧入手,可以考虑推动小额贷款公司中较好的部分转制成为小型商业银行,让这些小型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近来,中央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结构调整密集表态。在2018年12月18日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经济结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完善金融基础设施、资本市场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等多方面。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表示,我国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方面,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方面,再次面临着两大长久存在的融资体系结构性矛盾的阻碍。一方面,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占比较低;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占比不尽匹配。面对这两大结构性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深化金融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

形成良性循环

在市场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畅通金融循环,以此来激活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有分析人士认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是要通过提高金融供给效率,改善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状况,有效解决资源空转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也是金融体系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此外,习近平还强调,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前不久指出,要构建普惠与高端相结合、大中小机构协调发展,公平竞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应当结合自身禀赋条件,市场定位,差异化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大型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产品、渠道和客户优势,增强综合化和国际化功能,成为行业发展的旗舰。中小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民营银行可结合自身比较优势,深耕细分市场,在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上下足功夫,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进行优势互补。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也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央行在2018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要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具体体现在,要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此外,创新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模式,采用“先贷后借”的报账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更多投向民营、小微企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