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征信贷款记录多

本文目录

买房者哭诉:个人征信被查次数太多 按揭贷款遭拒

开工第一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就遭遇了小伙伴的哭诉。一位准备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小伙伴,由于此前半年有多次在商业银行或者互联网金额机构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征信被查记录,最后因疑似“首付贷”被银行拒贷。

这位小伙伴觉得自己很冤,因为这些消费贷款要么几天就还清,要么压根儿没有提取……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回复:

房地产贷款是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控风险的重中之重。银行拒贷不是平白无故。

实际上,在此次国庆长假之前,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就强硬表态要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肖远企强调: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的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多监管部门已启动针对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等乱象的排查和打击。广东等地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月度监测机制,要求各商业银行自2017年10月起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测信息等。

3700亿元新增短贷异常央行显示:

2017年1至8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已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增幅超过60%。而仅仅8月份,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就达2165亿元,环比增加1094亿元,占新增信贷的比重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0%。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消费贷款异常增加现象,其中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6地区的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在5月份以来都出现明显攀升。按照其估算的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6个地区。

罚单频出个别银行暂停批贷广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银监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显然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对此,银监会方面要求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针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等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做到胸中有数。对于已经排查出的问题,银监部门也是丝毫不手软。银监会官网9月中下旬陆续公布的行政处罚中,由于个人贷款资金挪用被处罚的银行不在少数。

例如:

浙江银监局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作出罚款人民币6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挪用于购房”等;

海南银监局对海口农村商业银行接连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发放个人贷款后未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管分析,对借款人违背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预计,个人消费贷等业务的结构与增速,将是监管部门接下来的核查重点。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个别银行已停止个人消费贷的批贷。北京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贷这个业务我们对外是宣称还在做,但是基本都暂停批贷了,总行不给额度我们做不了。”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该行此前的个人信用贷产品一度可以授信到100万,但是监管部门相继下达严查消费贷款的要求后,总行立即收紧了各地分行的消费贷额度。

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存量和增量的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等进行再核查和调整:对已发放、未还清的贷款,要求补交消费证明材料(发票、发货单、转账凭证之类的),并进行贷后回访;对于再核查后发现疑点和问题的存量贷款,银行会立即进行收贷、罚息等。

居民部门加杠杆到何时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作为金融机构,要完全识别贷款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完全掌控贷后资金的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贷款客户直接从自己的贷款账户中将资金转账、刷卡到某个开发商的账户,否则作为银行来说,很难识别。客户只要把资金取现了,这条资金链基本就断了。更不用说现在有专门帮贷款客户腾挪资金的中介公司,他们太熟悉银行的流程,规避手法也很多。”

国庆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江西、海南、陕西等地银行业人士发现,尽管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但是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仍旧不算冷清。

其背后根源还是老百姓的需求太盛。多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

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的额度一般也就是30万-50万元,这笔钱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买房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在许多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就可以付一套甚至几套房子的首付。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的快速增长正遭受多方警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日称,这三年中国的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已经达到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更是指出:

需警惕短期消费信贷或成变相房贷所产生的风险。由于消费贷款与按揭贷款的性质有所不同,其利率与风险也相应大于按揭贷款,目前不少消费信贷是通过向用户提供现金贷款的形式投放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放大了未来可能的违约概率。由此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监管当局的足够重视。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

9月以来,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要求严查消费贷,接下来消费贷将是整治重点,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短期内流入资金减少,预计将产生约3400亿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居民继续加杠杆的难度大。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武兵

个人征信报告 被查询过多影响贷款

图:@视觉中心

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次数太多会影响贷款申请审批?近日,有市民陈先生不解地向记者报料,称银行拒绝了其贷款的理由竟是征信报告查询次数太多。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果过多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确会对贷款有影响,为了避免频繁查询,有业内人士建议,不要轻易查询贷款额度,也尽量减少信用卡申请或互联网小额贷款的申请。

同时,央行广州分行也提醒,发现征信报告被越权查询时,可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征信报告查询次数过多真会影响银行贷款吗?

记者采访了广州多家银行,均表示会影响。工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硬查询”次数过多会对申请银行贷款有影响。所谓“硬查询”就是因审查客户的融资申请而产生的查询记录,如信用卡审批、贷款审批等。

据了解,央行征信报告只有本人或者本人授权才能查询。

而招行广州分行表示,不管是个人自己查询还是授权别人查询,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侧面表明客户潜在负债压力较大,客户潜在风险较高。

融360贷款分析师吴超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内,个人征信报告因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被不同机构多次查询,但征信报告却显示该段时间内用户没有成功获批新贷款或成功申请到信用卡,那么,银行有理由推测该用户财务状况不佳,还款能力堪忧,拒绝用户的申贷请求。

央行征信中心官网也显示,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征信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

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征信报告中的记录又表明这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新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可能说明信息主体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后续相关申请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央行广州分行表示,信用报告只是作为银行放贷的一个参考,是否放贷取决于银行对客户情况的综合考量。

不要手痒

点击贷款额度查询

那么,征信报告查询次数如何算频繁查询呢?

据了解,个人有权每年2次免费查询本人征信报告,其余查询每次收费10元。

即便自己很少或者不查征信记录,但是实际上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的时候,合同中都会有授权金融机构查询的条款。

记者发现,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不过多家银行均以内

部风控规则,不能公开为由拒绝透露。

有业内人士表示,1个月不要超过5

次,2个月不要超过10次。

如何避免过多查询?

有银行人士提醒,不要在网上轻易点击查询贷款额度。据介绍,此前,有客户点击了微信钱包中的“微粒贷”业务查看额度,却被腾讯旗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贷款审批”的原因向人民银行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而这一行为对自己后续的房贷申请产生了影响。不过,微众银行也给出了解决的相关办法,为客户开具了“未借款证明”,以打消其他贷款机构的疑虑。

吴超指出,申请太多信用卡,频繁向互金公司申请小贷,也可能会导致征信记录短时间内被频繁查询。

央行广州分行还提醒,如果发现征信报告被越权查询时,可以向查询机构质询,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此外,吴超还特别提醒,“征信记录”可以视为个人“经济身份证”。既可以影响个人借贷的审批和利率,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比如越来越多的服务跟征信记录挂钩,个人信用越好,享受到的服务就越便捷。

据了解,除了要关注查询记录,征信记录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电信缴

费类非金融负债信息、欠税及行政执法类公共信息等其它信

息。

信用卡尽早

还清后别立即销卡

央行广州分行表示,征信报告“不良信息”指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展示5年,即逾期记录将在还清之日起展示5年,5年后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将不再展示。

近日,市民冯小姐就为自己信用卡多次逾期而被多家银行拒贷而懊悔不已。

吴超提醒,如果有贷款或者使用信用卡,应注意量入为出,按时还款、避免出现逾期。如果已有逾期记录,应尽快还款,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特别要提醒的是,信用卡出现逾期,应尽快还清欠款,但这时如果你立即销卡,那么征信记录中仍然展示不良记录,且无新的还款记录。最好的办法是还清欠款后继续使用该卡两年(一般金融机构只看近两年的征信记录),征信记录中虽然有不良记录,但也积累了新按时还款记录。

提醒花钱能洗白征信?骗人!

吴超指出,征信报告出现污点,并不代表一定不能申请银行贷款,征信报告只是放贷机构信贷决策的参考因素之一,一家拒贷,还可以试试其他放贷机构,不同机构风险偏好和客户定位不同,愿意接受的客户也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声称花钱就能洗白征信的做法,一定是骗人的。

央行广州分行还表示,个人征信信息只有报送机构才有修改权限。如果个人发现自己信用报告中的贷款信息错误,可以向贷款机构质询,也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服务网点申请异议处理流程来解决。

征信上有70多条贷款查询记录,如何消除?

不管是申请贷款还是信用卡,这些动作极有可能被记入征信。据有的网友反映,他们的个人信用报告上,查询记录都达到了70多条等等。这么多的查询记录,对自己的征信到底有何影响?怎么样能消除?接下来让本力告诉你

首先,征信报告都记录了什么?

征信上的贷款记录次数多少合适?

通常来说,征信查询一个月最好不要超过3次。如果短时间内查询过多,则容易给人“缺钱”的印象,由于缺钱的人一般违约风险较高,贷款经理更会倾向于做出谨慎放贷的决定。

除了贷款、申请信用卡等出现的“硬查询”,还有一种是个人查询。通常个人查询没有负面影响,但一年只有两次免费查询的机会,超过两次,会收取费用,建议按需查询。

半年征信查询记录70多条,有什么影响?

随着大家手里的信用卡增多、各种消费贷增多,稍不留神,征信报告里就容易出现十几条甚至更多的查询记录。这么多的查询记录,即使没有出现逾期等不良记录,也会对自己以后的房贷、车贷产生影响。如果查询记录过多,而且多次出现逾期,那房贷、车贷、申请信用卡更没有机会了。

案例:小蔡征信上有一百多笔贷款记录,不过从未有过逾期,当时也是看着好玩,发现一个小贷口子就会申请。现在拿流水、社保、公积金去银行申请信用卡都是秒拒。

如何清除征信上这么多的逾期记录?

1、发现逾期,及时主动找贷款机构说明缘由

贷款机构向人行上传逾期记录,会有一定周期,通常一个月上传一次。在逾期记录没被报送人行之前,主动还款、缴纳逾期费用,找贷款机构说明缘由,都有机会消除逾期记录,防止被上传到个人征信。

2、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获得信用通行证

逾期记录已经被上传到人行征信了,还款之后,拿出诚恳的态度和贷款机构好好沟通,让贷款机构相信自己不是故意逾期的,然后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拿出“非恶意逾期证明”,有助于获得贷款通行证。

3、还清欠款后等五年,期间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如不予清偿,可追溯一次不良记录时间,再追溯五年或永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