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情侣贷款买房

本文目录

西安小情侣恋爱期间买房还贷,分手后打起官司,法院这样判……

男方省吃俭用支付了全部首付款,女方也尽力出资装修,一心只为组建恩爱甜蜜的小家庭。而当感情不和、面临分手的结局时,房产又该如何分割呢?

小涛和女友小凡是一对情侣。

小凡在西安,而小涛长期在外地工作,随着两人感情的增进,双方决定在西安购买一套住房,将来用作结婚使用。

2016年购房时,为表示对女友的深厚感情,双方作为共同购买人,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小涛支付了首付款18万余元,对于其余的71万元购房款,由双方作为共同贷款人在银行办理了按揭贷款,每月还款4000元左右,预留小凡的银行卡作为还款帐户。

随后,每一期贷款均由小涛转账给小凡,再由小凡支付给银行。考虑到小凡在西安生活,对于该房的装修、家具家电的添置就由小凡负责。对于将来的小家庭,双方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不少的资金。

然而,聚少离多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感情逐渐产生裂痕,最终黯然分手。

但是对于以双方名义购买的房屋如何分割,产生了分歧。

小涛变更了银行还贷账户,开始自行还款,并起诉至未央区法院,以该房屋系其出资购买为由,要求确认该房屋归其所有。

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均同意房屋归小涛所有,剩余贷款由小涛偿还。但小凡认为,房屋系双方共同购买,之后她也偿还了部分贷款,应归为双方按份共有,也要求享有房屋的所有权,由小涛按比例给付其房屋折价款。

小涛则认为,房屋系其出资购买,应属个人所有,只同意退还小凡对于房屋的支出部分。

未央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小涛和小凡在恋爱期间为了结婚目的共同购房,双方均未提供有关所购房屋的产权份额约定的证据,故应按照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2018年底,法院一审判决涉案房屋归小涛所有,由小涛自行偿还银行贷款。但其中因市场因素导致房屋价值获得的增值部分,依照共同共有的原则予以处理,由小涛支付给小凡。另外,小凡支付的装修费、添置家具家电的费用,由小涛酌情折价返还给小凡。

华商报记者近日获悉,双方当事人上诉后,西安中院终审维持原判。(文中均系化名)

购房知识 | 情侣买房究竟算谁的?应该怎么认定财产权属?

又到了一年一度微博、朋友圈花式秀恩爱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房产证”给予对方安全感和归属感,有人觉得谈名字伤爱情,有人担心不加名字,没有安全感,BUT,房产证写不写名字,真的跟爱情无关!未婚情侣共同贷款买房,一般有三种情况:

.双方各自出资,共同支付首付和贷款

.由一方单独支付首付款,贷款共同承担

.双方或一方的父母支付首付款,子女共同还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婚前买房、婚后买房等各种情况的财产归属问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假设A、B两人为夫妻)

P1:婚前买房

情况

产权登记人

房屋产权归属

A全款

A

A个人财产

A和B

夫妻共同财产

B

对外产权人为B

A、B共同出资,全款购买

A和B

根据登记情况认定系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

A或B

如能证明出资情况,则双方对房屋按

份共有;如不能证明出资情况,且A

或B否认B或A购房时有出资,则只能

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

A、B共同付

首付,婚后共

同还贷

A和B

夫妻共同财产

A或B

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其所对应的房屋

增值部分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其

余则按出资情况按份共有

A出首付,AB婚后共同还贷

A和BA

夫妻共同财产

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归

A所有,尚未归还的贷款为A个人债

务。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

对应财产增值部分A、B平均分割,由

A对B进行补偿

A贷款购买,婚前还完贷款

A

A个人财产

PART2;婚后买房

情况

产权登记人

A婚前个人财产全款购房

A

A个人财产

A和B

夫妻共同财产

A和B用共同财产买房

A或B

共同财产

A和B

共同财产

PART3;父母出资买房

情况产权登记人房屋产权归属

婚前/婚后A父

母全款

A

A个人财产

A和B

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A父母部

分出资,婚后

AB共同还贷

A

A和B

夫妻共同财产(父母出资部分视为只

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

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婚后A父母全

款购买

A

B

A个人财产

除非能够证明A父母明确表示向B单

方赠与,否则视为对双方的赠与,认

定为双方共同财产

A和B

共同财产

婚后双方父母

共同出资买房

A或B

A、B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

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Q:婚前买房,婚后办产权证,房屋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A: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买房,结婚前已取得房屋产权证并还清全部贷款的,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买房,结婚前已还清全部贷款,但结婚后方取得房产证并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仍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如果购房时有贷款,婚后共同偿还,婚前一方出资部分为婚前财产,婚后共同还贷部分为夫妻共同财产。

Q:婚前一方购置的房产,婚后再售如何认定财产权属?

A:仍属于婚前财产,但实践中存在离婚时财产来源及区分问题,所以要保留相关证据(如房屋买卖合同,转账凭证,避免一行多户头或多行多户头);

若再售后又购置共同居住的房屋,要保留证明财产前后变化关系的证据(如前后的资金流向),才能获得法律上的支持。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

优质内容推荐

卷起来!某楼盘惊现0.7成首付!全国各地救市政策层出不穷……拿证速递丨南京南站香港嘉华嘉宏峰领381套销许,均价46435元/㎡

注意!借名买的房,这些情况下可能被判给别人

日前,“用你名字买的房不一定是你的房”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对于借名买房的讨论。

实践中,出于限购、限贷、逃避债务、规避税收或基于身份关系等原因,存在借名买房的情况。

部分买房者通过“借名买房”规避购房障碍,却忽视了“借名买房”本身存在的极大法律风险。

那么,借名买房究竟有哪些坑?

1借名买房引争议

分手情侣对簿公堂

张先生与李女士原是恋人关系,因李女士不具备在京购房资格,便借用张先生的名义购买了一套房屋。房屋总价款440余万,其中首付款290余万元由李女士支付,余款150万元以张先生为主贷人,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支付,房屋登记在张先生个人名下。

双方还为此签订协议,明确约定房屋系李女士借用张先生名义购买,房屋首付款由李女士出资,房屋贷款由李女士负责偿还,两年后张先生配合将房屋过户至李女士名下。

不久后两人分手,双方因房屋过户问题产生争议,李女士停止还贷,张先生每月代李女士偿还银行贷款。后李女士以合同纠纷诉至法院,要求张先生配合房屋过户,并赔偿律师费、诉讼费、公证费等各项损失。

庭审中张先生辩称,其认可借名买房的事实,也一直在催促李女士尽快完成过户。但李女士名下已经有两套房,根据北京限购政策,不具备购房资格。因此,是因李女士自身原因未能完成过户。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不光影响购房资格,作为房贷的主贷人,在李女士断供之后,银行一直要求还款,给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不影响个人征信,张先生只能先行还款,这些费用均应由李女士负担。

诉讼中,双方均表示同意将房屋过户至李女士名下,房屋剩余贷款由李女士负责偿还。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李女士提交了购房资质核验单,证明其具备在京购房资格。双方争议焦点主要集中于各自的损失。最终法院判决张先生配合李女士将房屋过户至李女士名下,李女士给付张先生垫付的各项费用合计十二万七千余元。

宣判后,张先生提起上诉,在二审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

法官说法

借名买房,是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的合同关系。司法实践中,由于规避购房资格限制、逃避债务、特定购房优惠、隐藏真实财产、减免税收、获取贷款或基于身份关系(如夫妻或父母子女)等原因,借名买房合同纠纷较为普遍。在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背国家法律、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借名买房合同有效,借名人享有房屋权益。

本案中,双方签订了《协议》,对于借名买房关系进行了约定,以书面形式确定了房屋的实际出资人和权利人。从借名人和出借人的角度出发,该做法值得肯定,但借名买房依然存在很多法律风险。

除了本案的情况外,常见风险有:

登记人反悔,在出资人证据不足,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系借名买房关系的情况下,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买房款都很困难;房屋被征收,征收补偿款被登记人领取从而产生纠纷;房屋实际购买人意外死亡,导致实际继承人无法继承房产等风险。

2称父亲名下房屋系借名

儿子诉请所有权确认被判驳

李先生和顾女士夫妇育有二子一女,分别是长子李甲、次子李乙,小女李丙。二人生前购置了两套房屋,均登记在李先生名下。在二老去世后,因房产继承事宜协商未果,三子女以法定继承纠纷诉至法院。

在继承诉讼中,李甲提出,其中一套房屋虽然登记在李先生名下,但系其实际出资购买,且一直由其居住使用,其是房屋的实际权利人,该套房屋不应当作为遗产分割,并据此另案提起所有权确认之诉,要求确认该套房屋归其所有。

李乙和李丙对于李甲所述均不认可,称两套房屋均系单位分给父亲的福利分房,购房款系父亲出资,且登记在父亲名下,均系父母遗产。因两套福利房面积超标,后续补交了房屋差价款,该差价款虽系由李甲交纳,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甲取得了房屋所有权,房屋仍然是父母遗产。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甲主张涉案房屋系其借用李先生名义出资购买,应当举证证明双方存在借名买房的合意,但其并未就借名买房一节提交相关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仅凭房屋出资行为不能产生对抗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据此驳回了李甲的全部诉讼请求。

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关于不动产物权登记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效力,我国采登记生效主义的立法体例,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仅有出资事实并不能对抗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也无法设立不动产物权。

在继承诉讼中,一方继承人经常会提出诉争房产系借名买房的抗辩,称虽然房屋登记在被继承人名下,但实际系其中一方继承人出资购买。在此情况下,因涉及审查遗产范围,继承纠纷案件会区分不同情况,予以不同处理。

如果当事人范围一致,继承案件中会予以吸收,一并审查处理遗产范围。如果当事人范围不一致,可由主张存在借名买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另案提起合同之诉或所有权确认之诉,在另案中审查借名买房是否成立,以明确房屋权属。此时继承案件仅对权属确定的遗产进行处理。

对于借名人而言,除出资事实外,主张借名买房一方当事人还需举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名买房的约定,且该借名买房的约定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借名买房约定合法有效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判决房屋过户至房屋实际权利人名下。本案中,李甲对于借名买房法律关系的成立未能提交证据,故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3“借名”所购房屋被查封

借名人诉请排除强制执行被判驳

2018年,李女士为规避购房限购政策,借用弟弟李先生的名字购买了一套新房。房屋系李女士出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处的签名系李女士借用李先生的名字签署并按手印。购房后,李女士一家实际居住在房屋内,并交纳了日常水电燃气等一系列费用。但该房屋只办理了预售合同备案,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2020年,法院生效判决确认李先生对宏远公司负有借款债务的连带清偿义务,判决李先生向宏远公司偿还款项。因李先生未履行上述判决,宏远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封了预售登记在李先生名下的前述房屋。

2021年,李女士提出执行异议,认为其系房屋的实际权利人,法院作出裁定,驳回李女士的异议请求。李女士不服该裁定,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以房屋系借用李先生名义购买并登记在李先生名下为由,主张涉案房屋归其所有,并据此主张其有权排除强制执行。

法院经审理认为,现涉案房屋尚未办理不动产权属登记,李女士基于借名购房合同关系直接诉请确权缺乏法律依据。至于李女士对执行标的是否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问题,即使李女士主张的借名购房属实,李女士与李先生之间成立的也是借名购房合同关系,李女士据此就涉案房屋享有的也仅是请求李先生履行出名人义务的债权,该债权不应优先于宏远公司的债权得到保护,并据此驳回了李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宣判后,李女士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基于借名买房合同,能否直接请求确认享有物权?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借名人以出名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直接要求确认房屋归其所有的,通常不予支持。但要求出名人履行借名买房合同,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如果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予以支持。

原因在于,借名人享有的并非排他的物权,而是基于合同约定的债权。在借名买房合同纠纷中,应区分内部法律关系和外部法律关系,借名人基于借名买房合同,即内部法律关系取得债权请求权,但不能对抗权利登记人与他人之间的外部法律关系。

本案中,即便李女士主张借名买房属实,但其基于借名买房产生的也只是债权请求权,并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结果,也不足以对抗宏远公司享有的强制执行的债权,因此,其要求排除对案涉房屋强制执行的诉请不能成立。

来源:石家庄普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