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锦泓科贷:探索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做强做优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的关键。2021年以来,成都产业集团旗下成都高新锦泓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泓科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科技强国战略部署,在上级单位指导下,响应成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积极跟随城市发展步伐,聚焦服务于城市产业“强主体”“强创新”“强配套”等要求,探索“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协同服务模式”,围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成长期企业及城市21条科技赛道的初创期企业,分别打造不同生态平台(“专精特新成长通”、“科创+”),设计不同服务管理机制,聚集不同类型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利用不同信息化工具提能,探索特色道路。截至2022年11月,锦泓科贷全年累计服务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3户(2022年新增约20户),发生额近1.6亿元,梳理融合链主企业、投贷金融协同机构10余个,建立协同数字化工具2个,建立科技创新企业“科创+”社群,常态吸引培育企业近1000户。
一、破题思路和历程
锦泓科贷耕耘成都市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圈近10年,累计服务1400多户科技企业,扶持近10家企业发展上市。在这一历程中,公司深刻体会到科技企业需求差异,要打通城市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确如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需要从主体培育、创新动力、空间载体、人才积蓄、配套机制上形成合力。为改变服务资源主要集中于科技成长期企业的问题,2020年以来政府引导银行和投资机构加大了对初创期企业服务力度,但初创和成长期两类企业的服务仍然缺乏协同,产业链发展输送路径不畅通。
随着2021年末北京证券交易所开立,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成为国内焦点,成都市相继提出“建圈强链”战略布局,发展产业赛道和链主企业。以此为契机,对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的探索得到催化。锦泓科贷敏锐意识到,打通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需要基于协同、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把三大证券交易所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与国内投资机构、银行证券、保理等信贷资源的注意力整合起来,发挥对产业园区、产业赛道的协同作用。其中发挥粘合催化作用的关键,一是公共服务生态(“专精特新成长通”、“科创+”两大平台),二是信息化协同技术(企业需求与资源匹配、科技企业数据化分析)。
二、行业、金融资源和企业融合的生态建设
基于与政府公共平台不冲突,发挥补充作用的特色定位,同时以市场化方式发挥功能,2022年锦泓科贷在上级集团指导下,打造了“专精特新成长通”和“科创+”两套完全不同的生态机制。主要功能如下:
一是向上对接丰富的行业资源,包括政府部门、城市关注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创新社区,行业协会、产业链主企业、上市公司。
二是对科技企业的动员、需求掌握。“专精特新成长通”选择面向产业功能区成长期企业,聚焦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发现与培育,并打通向北京、上海、深证证券交易所推荐调研的机制;“科创+”侧重对科技创新企业社群的建设,形成专业资源对社群内科技企业的日常培训和资源浇灌。
三是金融资源的整合,按照“投贷联动”的理念,聚集信贷类多元化选择项,聚集投资类选项,聚集上市辅导类选项,追求从初创期、成长期、上市前期服务资源覆盖,通过数字化资源协同匹配技术,推动企业和资源多维度对接。
三、建立数字化的资源协同机制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核心在“协同能力”方面的建设,在当前国内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协同实现需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的理念和力量。
一方面需要用高效的手段掌握企业状况,与行业资源、金融资源实现精准匹配,批量匹配。这是协同的开端。2022年下半年锦泓科贷联合部分银行、国有投资机构、保理等金融机构,经过反复推敲实验,设计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与资源快速诊断技术”,解决精准匹配的问题,目前该技术已推向市场。
另一方面需要了解金融机构的偏好,深度整理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核心特点,建立体现科技金融色的数据分析技术,为金融机构协同提供决策参考。2021年起锦泓科贷联合国内顶级金融科技公司,联合打造“科技金融数据化智能风控技术平台”,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技术,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特有的数据治理、金融建模分析及运用、可视化成果输出等环节问题。2022年四季度平台正式进入试运行。
2022年以来,锦泓科贷按照上述“全生命周期科技企业协同服务模式”,加速服务城市“建圈强链”战略。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推进“专精特新成长通计划”,联合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贵阳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美吉基金、工投保理等金融机构,对接部分链主企业产业链发展需求和产业园区企业培育需要,“专精特新成长通”向三个证券交易西部基地推荐调研科技企业6家,已实现4家。成都市首个国有科创企业孵化生态社群“科创+”平台,先后打造“城市露营”“啡创不可”等品牌精品活动,进而实现社群聚集及企业互动,备受创投圈关注。依托互联网新型工具的科创孵化社群目前已聚集本土900名科技创业者及近百位金融、产业领域孵化导师,创新做法获得新华网四川频道、成都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主流及行业媒体的持续专题报道。
点赞丨成都高新区出台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工作方案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
战略性资源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近日,成都高新区制定出台了
《成都高新区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工作方案》。
助力初创企业实现“知本”向“资本”转变,
完成知识产权价值转化。
金融城图据成都日报
知识产权融资开辟新渠道
通过知识产权融资,
让“知本”快速转变成“资本”,
解了企业的资金之渴。
什么是知识产权融资?
区别于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传统方式,知识产权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成都威能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几个月前企业研发出针对户外场景使用的室外捕蚊机,由于前期研发投入大量资金,在产品推广时遇到经费困难。企业发展陷入瓶颈之际,唐成康以该项发明专利进行知识产权融资,通过成都高新锦泓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知识产权融资产品“资产贷”,在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后获得了200万授信。
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多都是“轻资产型”,由于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无法申请融资,普遍因资金短缺无法持续开展研发创新、扩大产能,限制了企业发展。通过知识产权融资将这样的无形资产变成现金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打造知识产权融资生态链
成都高新区将知识产权评价增信指标嵌入高新区政策性贷款产品中,在企业融资信用平台接入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估模型。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价指标权重不低于综合授信评价30%,未来将增大相关权重,主要依靠企业对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情况来实现融资增信。
摄影杜杜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一直在知识产权融资工作上进行探索,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将知识产权进行抵押,更多的是根据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后期的交易水平来决定。每一件知识产权涵盖的产业、细化的方向都非常专业,为此我们在做好知识产权融资产品的基础上还着力构建评价体系和融资后端保障,打造知识产权融资生态链。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管合一”的综合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40万元支持。同时,还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大数据平台,设立政策库、人才库、技术库等多个专题数据库,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进行知识产权融资画像分析。
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
作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经济示范区,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度和
整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氛围
为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今年10月,成都高新区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1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6577件,占全市近四成。
同时,还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100余家,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机构聚集地。此外,还有超过620家资本管理机构,管理规模超过2200亿元。
知识产权融资一方面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资金,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有了资金后也将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最终反哺产业发展。
明年成都高新区还将继续鼓励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加快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将科贷公司的产品与股份制银行和创投公司的产品融合成一个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同时还将和盈创动力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设的知识产权中心合作,通过该中心对知识产权的分析数据设计一款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依靠知识产权价值评价结果,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同时,力争于2022年底,形成较为完善的基于知识产权估值与交易的融资服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融资、交易退出有机互动与融合。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周雪洋
转载请注明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高新区出台《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工作方案》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知识产权融资是其中重要一环。
昨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获悉,为有效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工作,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经过多方学习和调研,该局与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制定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充分参与的集知识产权评价、质押、交易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初创企业实现“知本”向“资本”转变,完成知识产权价值转化。
知识产权融资开辟新渠道
“通过知识产权融资,让‘知本’快速转变成‘资本’,解了我们企业的资金之渴。”成都威能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唐成康告诉记者,几个月前企业研发出针对户外场景使用的室外捕蚊机,由于前期研发投入大量资金,在产品推广时遇到经费困难。企业发展陷入瓶颈之际,唐成康以该项发明专利进行知识产权融资,通过成都高新锦泓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知识产权融资产品“资产贷”,在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后获得了200万授信。
记者了解到,锦泓科贷通过与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合作,直接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得分匹配贷款,仅半个月就已帮助两家企业获得融资。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科技企业,拥有多项自主原创技术,在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的帮助下,也成功以多项发明专利申请到融资。“企业最值钱的就是知识产权,有技术、没资金,企业很难发展,知识产权融资架构了技术和资金的桥梁。”企业财务负责人阳秋明说。
据悉,区别于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传统方式,知识产权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多都是‘轻资产型’,由于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无法申请融资,普遍因资金短缺无法持续开展研发创新、扩大产能,限制了企业发展。”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知识产权融资将这样的无形资产变成现金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打造知识产权融资生态链
两家企业的成功融资,正是成都高新区通过政策性贷款产品和知识产权评估贷款来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工作的具体实现。据悉,成都高新区将知识产权评价增信指标嵌入高新区政策性贷款产品中,在企业融资信用平台接入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估模型。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价指标权重不低于综合授信评价30%,未来将增大相关权重,主要依靠企业对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情况来实现融资增信。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知识产权融资工作上进行探索,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将知识产权进行抵押,更多的是根据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后期的交易水平来决定。”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企业有100件知识产权并不比只有一件知识产权的企业更容易融资,一件专利也不一定会比一件商标更值钱,“每一件知识产权涵盖的产业、细化的方向都非常专业,为此我们在做好知识产权融资产品的基础上还着力构建评价体系和融资后端保障,打造知识产权融资生态链。”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管合一”的综合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40万元支持。同时,还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大数据平台,设立政策库、人才库、技术库等多个专题数据库,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进行知识产权融资画像分析。
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
据悉,截至今年10月,成都高新区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1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6577件,占全市近四成。同时,还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100余家,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机构聚集地。此外,还有超过620家资本管理机构,管理规模超过2200亿元。
“作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经济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度和整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氛围为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融资一方面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资金,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有了资金后也将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最终反哺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明年成都高新区将继续鼓励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加快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将科贷公司的产品与股份制银行和创投公司的产品融合成一个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同时还将和盈创动力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设的知识产权中心合作,通过该中心对知识产权的分析数据设计一款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依靠知识产权价值评价结果,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同时,力争于2022年底,形成较为完善的基于知识产权估值与交易的融资服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融资、交易退出有机互动与融合。
本报记者吴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