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招联小额贷款

本文目录

“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

日前,银保监会公布新年第二张罚单,招联消费金融被罚290万元。

图片来源:环球网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银保监罚决字〔2022〕2号),招联消费金融主要违法违规案由包括八项:

一是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

二是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

三是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

四是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

五是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

六是催收行为不当;

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

八是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

处罚决定显示,招联消费金融被罚款290万元。

图片源自网络

此前,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了招联消费金融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根据银保监消保发〔2020〕11号通报,招联消费金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包括:

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

图片源自网络

具体来看

在相关宣传页面、营销话术中:

未明确说明展示利率为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想还款可以提前还款”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夸大、误导情况。

收费方面: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以来与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向借款人收取贷款本金1.5%的平台服务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共收取相关费用7943.23万元。在联合贷款申请及贷后管理中,该公司未向联合贷客户提供有别于单独放贷客户的额外实质性服务。

对合作商管控方面:

1

一是准入审核不严格,未深入分析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行业特点、产品和市场占有情况等。

2

二是合作规模控制不严。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该公司对上海某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为3000万元,但2019年8月末的实际分期业务合作规模为6000万元。2019年9月27日,该公司在每日预警报告中给合作公司设置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但第2日即将合作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从3000万元上调到7440万元。

3

三是对风险事件预警分级不审慎。该公司在前述上海某公司状况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调低预警级别。

此外,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不当催收行为。

如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胡某,仍继续拨出催收电话,对客户造成骚扰;

图片源自网络

向客户刘某工作单位拨打电话,告知其同事关于刘某的逾期信息。

同时,该公司未严格执行委外催收机构品质考核制度,考核时存在未对催收公司不当行为扣分的情况。

本文来源:环球网

招联金融七周年:普惠为船 科技作桨 乘风破浪

作者|柯怡

2015年3月18日,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正式开业运营。这家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两家在各自领域都属头部的世界500强公司共同组建的消费金融公司,自诞生就带着金融与互联网的基因,亦注定了它即将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与众不同的革新力量。

以“不忘初心,惠无止境”作为发展宗旨的招联金融,从零开始走过了七年,至今注册用户超1.5亿人,总资产超1400亿元,已成长为消费金融行业当之无愧的头部企业。

惠无止境、未来可期,这是招联金融对七周年提出的司庆口号。

诚然,践行普惠金融并不容易,但招联消费金融一直坚持惠即未来,这是其历经七年蝶变以实践悟到的真理。而招联金融之所以能在普惠路上不断乘风破浪的底气,是科技。

招联金融一次次用实践证实,以科技助力金融,真的能够更好的普惠大众。

普惠路上的“加减法”

消费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意义似乎已经无需赘言。

过去的一年,全球范围内疫情多发、市场萎缩等问题持续存在,但得益于我国深入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内需也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1%。

而消费之所以能在过去数年间迅速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金融的发展有所关联。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曾指出,消费金融的发展很明显促进了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消费金融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伴随这股东风,消费金融行业也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岁月。

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诞生、成长、野蛮生长再到合规发展的数个阶段,如今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方向已十分明确,即围绕居民消费需求提供恰当的金融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十分考验智慧。要让消费金融成为合理促进居民消费的工具,它就必须是普惠的,可普惠的度在哪里?要知道,大开大合粗放的消费金融模式势必是危险的,“让所有人都轻而易举的获得贷款”理想虽美,实际却行不通,那些倒下的互联网借贷公司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021年6月,招联金融总经理章杨清在《中国金融》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普应适度,惠无止境”的观念,指出要实现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重点在于实现“惠”及各方与“惠”无止境的平衡,让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正相关起来。

普在覆盖面上,应适可而止,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既要适度又需精准,防范过度下沉、过度授信带来的“不该贷”和“过度贷”等问题;“惠”在价格上,需要不断降低服务成本和门槛,通过市场、监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达到金融服务成本与收益的微利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招联金融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普惠上清醒做出的加减法抉择。

所谓加法,体现在“普”和“惠”两面。在普及大众层面,招联金融一直明确自身的业务定位,即不断深耕金融科技,做好业务下沉,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覆盖到的长尾客群也可以平等获得金融服务,从结果上看,招联金融的服务客户中,有60%以上为乡镇客户,这是远超传统金融机构的下沉水平。

从实践来看,招联金融围绕“惠无止境”,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惠及大众层面。据了解,招联金融目前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线上、免担保、低利率的普惠消费信贷服务,那么这两款金融产品分别应对怎样的场景,又有怎样的优惠呢?

“好期贷”是招联金融旗下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最高额度可达20万元,最长借款期限36个月,并下设更多个性化品类,比如针对优质白领、更优惠定价的循环额度“白领贷”,还有解决优质客户临时消费资金需求的一次性高额度产品“大期贷”等。”信用付“则是招联金融旗下互联网消费分期产品,可实现在线申请、即时审批,享最长40天免息及最长24期分期付款服务,可在招联金融分期商城及教育、医美等消费场景中申请使用。

此外,招联金融还推出了额度“慧”商量、价格“惠”商量、还款“会”商量等系列举措,从多方面减费让利,切实助力用户解决生活消费的燃眉之急,以实际行动推进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

所谓减法,即不盲目扩张,不盲目下沉,做好风控底线,在追求规模时兼顾质量,实现消费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从结果看,截至2021年底,招联金融总资产1496.98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30.63亿元,同比增长83.6%;营收159.33亿元,同比增长24.32%;资产不良率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发展;主要业务指标位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前列。

亦是基于对招联金融对普惠的精准把控,在同业合作上也取得瞩目成绩,已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风控管理、智慧职场等方面积累多个同业合作案例,助力同业发展。此外,在同业资金合作上,招联金融逐渐形成了同业授信、银团贷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多渠道融资途径,多次创下同业发行最低利率记录,负债端的持续优化也为招联金融持续推进减费让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生态

金融从不是平等的,但科技正在让金融服务更加平等地触达每一个人,这也是金融机构近年来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奥义所在。

在小额分散且下沉的消费金融市场亦是如此。传统运营方式注定结果是高成本和低效率,科技是实现消费金融普惠的唯一有效路径。尤其自新冠疫情以来,金融机构传统的重线下、重人力的服务模式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生态能力单一、科技羸弱的机构被迫开启战略转型,多家传统模式的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纷纷开启线上化、数字化转型。

而相较在传统以成型的业务逻辑之下再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改造,自初创就没有采用线下模式,而是创立纯线上新模式的招联金融,经过7年迭代,所应用的早已不是某一个线上工具或模式,而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完整的科技生态。

当然,技术发展至今我们已经意识到,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是如此,当金融服务线上化后,信用风险在无纸化、快速化的业务流程中可能被进一步放大。但对招联金融来说,当以数字科技为核心,包含着融资、获客、审批、放贷、风控、贷后管理、消费者保护等全流程的科技生态建立起来之后,生态本身就能很好的对抗风险,同时也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强化了自身壁垒。

从系统架构来看,招联金融自设立之初就自主构建了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消费金融系统,并成为同业首家“去IOE”的消费金融公司。要知道,消费金融小额高频的特性意味着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数据的运维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在传统“IOE”架构下。招联金融做业内首家“去IOE”消金公司,并主动布局上云,在一方面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极大的节约了使用和维护成本,这一步也足以体现招联金融在科技布局层面的前瞻性和普惠导向性。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目前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早在2017年,招联金融就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中科院先进院-招联金融智慧金融联合实验室”,是国内首家消费金融机构牵头发起成立的智慧实验室。2021年,招联金融与中山大学联合成立“中山大学-招联数字金融联合研究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和反欺诈等数字金融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2022年,招联金融获准设立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七年来,招联金融取得诸多领先的科技应用效果。

如飞秒审批,可以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授信审批自动化率在99.99%以上,实现秒级放贷。

如招联金融自主研发的风云风控系统,是覆盖贷前、贷后、征信、反欺诈、模型、催收等风险管理流程,含云策、云智、云信、云盾、云识、云网、云挽七大方面。据介绍,这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的客户、不同场景的消费进行智能分级、自动校验、模型评分,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短短几秒钟内建立客户风险画像,对欺诈、伪冒、套现等行为予以有效拦截,实现实时数据源毫秒级的高性能计算和每秒数万次事件的处理能力。

要知道,招联金融的欺诈率BP为0.002,即一千万批核客户中只有2单欺诈,而2020年银行卡平均欺诈率为0.75BP,其差别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此外,招联金融欺诈拒绝率2%,重大欺诈风险0发生,均远低行业水平。

此外还有与贷后、客服策略耦合的AI智慧大脑、同业领先的反欺诈机器学习模型GPS渔网、合规高效的数智化催收体系等,招联金融科技生态体系中各环节彼此联动,在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更靠近普惠的终极目标。

与时代共振

既然站在时代之巅,就要共担时代责任,企业只有与时代共振,才能行稳致远。

经过几年的抗疫经验,从社会、企业到个人,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这背后科技的力量颇为重要。

疫情之下,金融服务不打烊。招联金融在新冠疫情以来积极响应“疫情不出门,服务不断线”的监管号召,积极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多渠道、多路径的在线自助服务,推出了相关服务指引,以智能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快速而又安全的金融服务和保障。通过招联金融APP等线上平台,客户能24小时享受到全线上、一站式自助服务,借款、还款、结清证明、更换手机号、绑卡等多种业务都可轻松办理。

此外,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定群体,如抗疫一线的医护、警务、建筑工人等,招联金融还持续开展了“减息关爱行动”,推出减免利息、延期还款等专属暖心服务。一方面加大减免延期力度,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关爱对象的覆盖面,多次获得监管点赞。

在公益方面,招联金融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底蕴和实力,科技助力公益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招联金融携手关注残障友人的公益组织“平行世界”共同启动了“指尖微光,为爱发光”公益爱心项目,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为超过200名残障友人提供企业微信客服、AI训机师等就业岗位。

此外,要想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带给用户幸福而不是麻烦和窘迫,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都颇为重要。招联金融一直都非常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已建立起一整套消保机制,并以文章、漫画、短视频、直播、相声等多种形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连续多年在深圳大学开设《消费金融创新实践》学分选修课、联合中青网选拔大学生队伍开展“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弘扬金融正能量。

回顾过往,招联金融一路乘风破浪,用七年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普惠作为初心,无论是招联金融还是消金行业,都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诚然,真正理想中的普惠金融依旧任重道远。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既已明确科技是未来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道路,已经率先上路的招联金融,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七年之期给出的承诺:惠无止境、未来可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向低偿还能力借款人1个月连续放贷6次,招联金融“掠夺式放贷”何时休?

17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有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授信审批和风险定价模型,加强统一授信管理,运用风险数据,结合借款人已有债务情况,审慎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确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和授信方案。

这实际上是要求互联网贷款发放机构提高责任意识,防范过度授信。但实践操作中,持牌机构和非持牌机构并不能做到审慎评估、理性放贷,相反,很多持牌机构不顾借款人的实际收入和偿还能力,滥放贷,最终导致借款人不堪重负,贷款变成坏账。

在信贷领域,有一个词叫“负责任贷款”(Rii),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审批每一笔贷款前,放贷机构都应了解清楚借款人的贷款诉求、经济状况,并据此作出理性评估:贷款金额是否满足该客户的需求;客户是否能按时偿还贷款。

与“负责任贷款”对应的则是“掠夺性贷款”(),指的是放贷方以不公平、误导性、或不可负担的条款向借款人放贷,其对象通常为低信用、控制力弱的年轻群体、社会边缘或底层群体。

“掠夺性贷款”有很多表现形式,有时表现为高利率,有时也表现为向低信用人群推销不适合的信贷产品。无论以何种面目示人,其最终结果都是让借款人陷入难以脱身的债务陷阱()。

通常,短期小额现金贷被归为“掠夺性贷款“的一种,例如,国外的”发薪日贷“(P),国内的714高炮产品;此外,向不合适的人群推销信用卡,以低首付或零首付向次级人群发放住房或汽车贷款,同样属于“掠夺性贷款“。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不可负担"的“掠夺性贷款”。举例来说,一名大学生,每月1500元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他向现金贷机构申请5000元分期贷款购买苹果手机。如果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来,5000元分24期的话,这名大学生每月节省点生活费还款没问题。

然而,一名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实际是“不可负担“群体,向其发放高消费信贷本质上是”掠夺性贷款“。

再举一个例子,一名三四线城市普通工人、快递员或外卖员,月收入四、五千元,如果连续分多笔向金融机构申请累计10万元的信用贷款,金融机构该如何评估及授信?

招联金融为业界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

近日,在新浪黑猫投诉上,一名借款人称,他在招联金融借款8.5万元逾期无力偿还,每月仅能偿还2000-3000元,但招联金融催收人员提供了两个方案:全额还款可以减免部分利息;分期则先偿还一半。

借钱还款,天经地义,借款人应理性借贷,盲目举债消费更要反思。这没什么好说的,引起探长注意的不是这笔贷款该如何偿还的争议,而是招联消费金融向这名借款人发放贷款的方式和依据。

借款人贴出的借款记录显示,截止2020年1月底,他在招联金融共有6笔分期借款,金额从5000元、1万元到3万元不等,全部是24期,放贷时间大都在2019年6月份。

这名借款人没有公开自己的经济收入和信用情况,但他强调去年底就没法按时还款,每月最多仅能偿还2000-3000元,大约是实际应偿还金额的一半。从这些情况判断,其收入不高,且不稳定。

那么,招联金融的大数据自动化风控基于什么理由,向这样一名偿付能力较弱的借款人连续发放了6笔、总计7万元的现金贷??

招联金融2019年6月份左右向借款人连续发放了6笔、8万元的分期信用贷。

当然,如果大家没有失忆的话,招联金融曾经创造过“更辉煌”的放贷记录。

2019年8月,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南京一名“211”大学毕业生跳楼自杀,死前1年从10家持牌金融机构贷款36次,放贷次数最多的是招联金融,一年放贷16次,其次是汉口银行,一年放贷6次,第三名是度小满金融,放贷5次。

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一年向一名学生放贷16次,是基于何种风控策略和信用评估?探长是想象不出来的,这恐怕是世界性难题。

众所周知,高复借率是现金贷机构盈利的主要手段,也是机构们拿来宣传产品黏性的证据。目前行业内很多机构宣传的复借率在70%-90%之间。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高复借率的另一面则是借款人的“债务陷阱”或“多头借贷”。

以周期为1月为例,一名现金贷借款人如果每年借款5次,意味着每两个月借款一次,借款人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健康;如果借款10次或更多,则意味着借款人基本入不敷出,依赖借贷为生。

这还没讨论多头借贷的问题,国内现金贷行业多头借贷的问题有多严重,虽然缺乏权威数据,但看看今年一季度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信用卡的业绩和不良率就知道了,行业共债风险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最后买单的是谁呢?

没人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在争分夺秒,享受现金贷末日前的狂欢。

美国肯塔基州经济政策中心专家莫莉萨-康迪2010年曾在美国众议院作证时指出,通常同一名借款人一年借现金贷次数超过5次,就被视为“掠夺性贷款“,重复借贷收取的息费被视为”掠夺性收费“。

肯塔基州2010年针对“发薪日贷”的一次统计显示,83%的现金贷发放给了5次以上的复贷客户,其中,统计样本中有18万名借款人在5个月内借贷160万次,平均每人借贷8.6次。相应的,放贷机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复贷客户,只有2.5%的收入来自单次借款客户。

按照莫莉萨-康迪的定义,招联金融上述两笔现金贷都属于“掠夺性贷款“无疑。这是不是招联金融的主要放贷模式呢?

金融机构不顾客观情况,向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无限制的发放小额高息借贷产品,最根本的驱动力当然是利益。

2019年,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14.66亿元,首次占据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榜首。但是,高利润的背后是高达71.92元的贷款减值损失,是净利润的5倍,同比大增70%。

机器不会承担道德责任,机器也不会为负债累累的大学生跳楼承担责任,但是,所谓的大数据风控也好,自动化决策也好,总归是要回归人类这个基本属性吧。

最后,探长想举一个“掠夺性贷款”的经典案例。

2012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了堪萨斯州现金贷大亨斯科特·塔克,后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从事P生意,后来转型为美国最早的网络现金贷玩家。十几年时间里,他从450万借款人身上赚了4亿美元,其累计借贷规模高达20亿美元。斯科特·塔克的现金贷公司最鼎盛时雇佣了10000名员工。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控他采用欺骗性条款、非法高利率和不正当的催收手段,榨取不具备偿还能力的现金贷借款人。2016年,法庭判决斯科特·塔克向以往借款人支付总计13亿美元赔偿金,创下美国现金贷赔偿的最高纪录。

2018年,斯科特·塔克被法庭判处入狱16年8个月。截至2018年,联邦贸易署已向100万借款人退还了总额5.5亿美元的赔偿。

斯科特·塔克一直试图翻案,但都被法院驳回。2020年7月,斯科特·塔克还试图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要求停止支付13亿美元赔偿金。但他胜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谁说万恶的美国资本作恶就可以无责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