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招联消费金融是什么贷款

本文目录

“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

日前,银保监会公布新年第二张罚单,招联消费金融被罚290万元。

图片来源:环球网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银保监罚决字〔2022〕2号),招联消费金融主要违法违规案由包括八项:

一是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

二是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

三是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

四是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

五是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

六是催收行为不当;

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

八是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

处罚决定显示,招联消费金融被罚款290万元。

图片源自网络

此前,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了招联消费金融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根据银保监消保发〔2020〕11号通报,招联消费金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包括:

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

图片源自网络

具体来看

在相关宣传页面、营销话术中:

未明确说明展示利率为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想还款可以提前还款”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夸大、误导情况。

收费方面: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以来与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向借款人收取贷款本金1.5%的平台服务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共收取相关费用7943.23万元。在联合贷款申请及贷后管理中,该公司未向联合贷客户提供有别于单独放贷客户的额外实质性服务。

对合作商管控方面:

1

一是准入审核不严格,未深入分析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行业特点、产品和市场占有情况等。

2

二是合作规模控制不严。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该公司对上海某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为3000万元,但2019年8月末的实际分期业务合作规模为6000万元。2019年9月27日,该公司在每日预警报告中给合作公司设置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但第2日即将合作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从3000万元上调到7440万元。

3

三是对风险事件预警分级不审慎。该公司在前述上海某公司状况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调低预警级别。

此外,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不当催收行为。

如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胡某,仍继续拨出催收电话,对客户造成骚扰;

图片源自网络

向客户刘某工作单位拨打电话,告知其同事关于刘某的逾期信息。

同时,该公司未严格执行委外催收机构品质考核制度,考核时存在未对催收公司不当行为扣分的情况。

本文来源:环球网

招联金融的“套路”背后:办宽带变借贷款

招联消费金融(下称“招联”)再陷“教育贷”风波。

近日,老牌教育培训机构“韦博英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地区的多家门店关闭,其中逾万名学员此前通过在招联等机构申请数万元“教育贷”支付学费。由于退款遇阻,许多学员抱怨,被停课后,仍需要继续支付贷款。

招联的风险事件并不止于教育贷。

9月,知名微博用户“饼干姐”发布了一封“粉丝来信”,称她的一名网友在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续费业务时,差点被“套路贷”办理招联旗下“招联信用付”的分期业务。

无独有偶,今年6月,有消费者在一些第三方网络平台投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在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时,也被办理了招联信用贷款。

成立于2015年的招联,背靠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两大股东,自成立之日起就势如破竹——开业次年即扭亏为盈,资产规模已达700多亿元。

快速发展背后,招联在各大投诉平台的捆绑贷款投诉逐渐增多。是跑得太快,出现管理漏洞?还是业绩压力,不规范操作被默许?

“教育贷”之患

“刚交的学费,课不能上,但每月依旧要还该笔贷款,到底该怎么办?”“继续还款但上不了课,不还款怕影响个人征信”“这种‘预付费’模式是否该有所改进或收敛?”在获知韦博英语关店后,不少学员十分焦急。

今年4月,招联旗下产品“好期贷”与华尔街英语、VIPKID、韦博英语、樱花国际日语、海风教育等多家在线教育机构开展合作,拓展教育分期业务场景,但却屡因捆绑贷款、高额违约金等事件引发关注和争议。韦博英语关店再一次将其推向风口浪尖。

“持牌消金拓展场景本应是‘三赢’(资金方、场景方、消费者)的好模式,但过犹不及。”一位持牌消金机构首席风控官对记者说,“业绩压力和规模导向下,招联为扩张业务,在合作商户的审核及资质的持续跟进方面或有所疏漏,潜藏隐患。”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由于教育信贷市场尚不成熟,原本应是三方共赢的生意,却可能因各方利益驱使、竞争激烈导致乱象频发,从而陷入三方纠纷。

多位受访者表示,韦博英语关店引发的“教育贷”“培训贷”业务震荡和消费者信任危机,短期内恐将持续。银行、持牌消金、网贷平台等参与方应借此反思和梳理,进行风险排查。

办宽带变借贷款

如果教育机构关店一事尚属意外,那么消费者办理宽带业务却险些办成借贷业务,招联就难辞其咎。

“饼干姐”微博上传的截图显示,这位网友在中国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续费业务时,被营业员告知有129元与99元两种套餐优惠,查询联通的信用额度后方可办理。

网友将手机交给营业员操作后,事情发展超出预期。营业员几次操作后将手机的摄像头对准网友,让其“录一个点头同意的视频”。这引起了网友的警觉,取回手机后,发现手机正处于“招联信用付”界面,并收到了招联的验证码短信。

在与联通客服的投诉沟通中,客服向网友解释,此项业务实为招联推出的分期业务,用户成功申请额度后,正常使用手机号并按月缴费,每月所还固定款项即为宽带业务费用,利息由联通承担。

招联金融的官网信息显示,“招联信用付”是招联旗下一款信用支付产品,用户在购买手机或办理宽带、话费等联通套餐业务时,可先用招联信用额度进行支付,后期分期还款。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此事联系招联方面,相关人士回应表示,根据吉林联通对此事件的复盘调查,在协助申请前,营业员已提前向用户告知正在办理招联信用额度相关事宜。

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网友认同,她表示,自己听到的是“联通额度”,并认为自己已使用联通手机号近10年,“手机欠费几十元不停机,可以正常使用”即为“联通信用额度较好”,并不知晓要办理的是一笔借贷业务。

双方各执一词。本刊随后向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发去采访函,对方仅表示“联通内部已妥善解决此事”,但并未回应如何确保业务人员按照流程规范操作、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等问题。

投诉颇多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网友办宽带一事并非个案。

在“饼干姐”的微博评论中,有不少网友表示有过类似经历:“营业厅改套餐,让我举着身份证拍过照,有点害怕。”“我就是这样被套路了。”“我也被套路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还有两年呢。”

有网友认为,“可怕的不是分期贷款,让人担心的是营业员没有说清楚规则,用户办理后因不明规则而最终导致失信。”

此外,记者查询发现,今年6月,有消费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表示,自己被联通和招联联合“套路贷”——在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时,营业员告知其可办理优惠套餐,并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面部拍照;一星期后该消费者因买房需查询征信记录时发现有此笔分期业务。

对此,招联方面表示,自2017年在联通营业厅开展合作业务以来,一直明确告知营业员,用户通过招联额度支付联通业务都必须用户本人操作并申请,不得由营业员代操作,且此类规范和要求在开展业务前都对营业员做过详细培训。

“若仅为个案或可理解,但屡有投诉难免让人质疑这一业务的规范性。”一位金融行业人士认为,或是存在管理漏洞,或是营业员素质参差并未使客户完全知晓贷款业务的内容、性质以及风险。

从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来看,招联的各类涉嫌暴力催收的投诉亦不在少数。记者初步统计,截至发稿,第三方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上涉及招联的投诉帖为7781条,其中爆通讯录、威胁恐吓等涉嫌暴力催收的投诉占绝大多数。

增势放缓

一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认为,“(招联的种种问题)或是极速扩张的后遗症。”

不可否认,招联的发展确实很快。作为第二批获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短短四年时间,招联早已跻身行业头部企业之列。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开业次年便扭亏为盈。2016~2018年,其营收分别为15.3亿元、41.63亿元和69.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11.89亿元和12.53亿元。

其中,招联2017年接近300%的净利润增速相当亮眼,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超越捷信,首次登上消费金融公司榜首。

“从零起步,加上行业处红利期,招联几乎是‘拔地而起’。”前述消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这离不开中国联通的客户资源,也离不开招商银行较低的资金成本。

不过,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疲软。2018年以来,招联的营收、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2018年招联12.5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仅5.37%,与2017年近300%的净利增速相去甚远。而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总资产规模为766.35亿元,较年初的747.48亿元仅增加了2.52%,与2018年度资产规模59.12%的增幅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对此招联方面表示,2018年净利润增速放缓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各项成本显著增加。

“即便存在业绩压力,也不能以牺牲用户利益、体验等换取亮眼数据。”一位金融投资律师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很大,合规、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赵金博)

招联金融被罚290万,消费金融催收之弊为何屡禁不绝

之样本分析

近80张罚单犹如众生相,探照出大湾区金融合规问题的多张面孔。按照南都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1-2月大湾区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收到79张罚单。从集体画像来看,处罚密、警告多、罚款重,全部罚款总金额超过了4000万元,百万级大单就多达10张,银行违规放贷、违反反洗钱法规、造假、诈骗等顽疾正是合规问题的高发集中地。

重罚之下的大湾区金融业,呈现哪些特别样本,值得监管层和业界有识之士的深思?

样本分析1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

被重罚的背后,央行严查“反洗钱”违规

被广东银保监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同时通报,让广州这家本土银行走到了聚光灯下。

1月7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因违反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如下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发生交易,被罚款590万元。同时,5名责任人被点名和处罚。

无独有偶,1月30日,广东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也指向这家银行:对非保本同业理财产品出具保本保收益承诺、虚假转让非标债权资产;陶俊杰、李良伟、胡英强负管理责任,对该行罚款100万元,部分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

按照记者的梳理,仅今年1月,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已吃到了7张罚单,其中6张来自人民银行。7张单共计罚款约730万元,共有8名责任人被点名。这个“体量”,即使在国有大行阵营都不多见。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21年,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在就吃到来自银保监的14张罚单,主要案由涉及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员工行为管理严重失职、基础业务环节管理存在漏洞、营业网点安保工作存在重大漏洞等。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蔡建,该行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广州农村信用社,2009年12月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2017年6月在香港挂牌上市,注册资本98.08亿元。按照该行官网的说法,辖下拥有营业网点602家,数量位列广州地区首位,至2021年6月末总资产10913亿元。

不过,进入2022年以来,央行严查“反洗钱”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已有37家银行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案由共计被罚5116.8万元。广州农商行此番涉及的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发生交易等多项行为,正是当前“反洗钱”的严查内容。

样本分析2

招联金融

八项违规案由包括恶意催收等

被处以290万元行政处罚

笼罩在“招商银行+中国联通”的光环下,总部在深圳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招联金融刚开年便受到重罚。2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对招联金融作出29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其案由多达八项,包括: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

这更像是一份迟来的罚单。按照招联金融向南都记者的回应,“相关事项源于2020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的消保检查通报。公司高度重视监管意见,认真反思,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即立查立改,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并持续加强整改力度,建立消保工作长效机制。已按监管要求完成全部整改工作。”

催收行为不当甚至恶意催收,让大批消费金融机构进入风口浪尖。据观察,近年来消费金融迅猛发展,在给借款人带来借贷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系列问题。有媒体盘点消费金融机构集中投诉的问题:在没有任何明显提示的情况下,借款平台擅自提升日利率;实际贷款利率畸高,与借款平台宣传显示内容严重不符;雇佣第三方公司暴力催收,让借款人每天战战兢兢。

互为佐证的是,3月9日深圳银保监发布的2021年下半年深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投诉情况显示,招联消费金融的投诉量达1603件,位居“在深中资总部银行机构”第四。

日前,南都记者登录黑猫投诉平台,输入“招联金融+催收”的关键词有4573条结果,其中有不少关于恶意催收,高利贷催收等话题的留言。

对于消费者反映频繁的催收问题,招联金融解释,公司相关业务均在监管要求与规定下开展,禁止对用户以及第三人进行恶意骚扰,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合法合规的催收作业。同时,我司对于催收管理一直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结合作业品质、投诉处理、作业规范性等各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核,严加把关。

而对于部分消费者关注的“罚息收取”的逻辑,招联金融称,严格根据人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执行,罚息的收取和借款逾期时间的长短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金融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组建,注册资本100亿元,注册用户超1.2亿,客户体量巨大。据南都记者观察,目前消费金融行业普遍客群下沉,投诉和负面舆论也相对多,也滋生了“反催收”黑产链,鱼龙混珠。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在P2P等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治理后,很多“黑灰产中介”开始转向银行,抓住银行怕投诉、怕负面舆情的心理,违法代理信用卡投诉。这已经严重干扰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秩序,影响金融机构对正常消费者的服务。

样本分析3

中付支付

一张单近700万!该机构是什么来头?

一张天价罚单,究竟传递了什么信号?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网站日前发布行政处罚公示表,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6宗违法被合计罚没金额人民币671.93万元。时任副总经理王伟音、时任风险管理部部门经理刘艺丹各被罚款人民币9.5万元。

因何而入人民银行的“法眼”,还涉及两位高管?南都记者梳理看到,中付支付科技存在六大问题:1.违反商户管理规定;2.违反清算管理规定;3.违反机构管理规定;4.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5.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6.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行为。

实际上,从今年以来,监管层对反洗钱的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已有不少支付机构接连收到高额罚单。那么,“六罪并罚”的中付支付到底是什么来头?天眼查显示,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6100万元人民币,是国内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支付系统安全认证证书》。天眼查还显示,其法人代表为唐少芬,持股比例67.04%。上海商赢商务有限公司为中付支付第一大股东,持股41%。

不过,对于中付支付而言,违规早有先例。2021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中付支付石家庄分公司因存在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制度的违法行为,被处以警告并处以罚款144万元。同年9月,由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PP“新中付”(版本号:2.9.4),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遭工业和信息化部点名通报。时间再往前追溯,2017年9月,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处以人民币12万元罚款。2018年6月,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武汉中心支行罚款10万元。

罚单纷至而来,该如何透视问题背后的根源?“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近年来中国POS机行业迎来了快速增长。为了效率与效益,有POS机代理商利用网销和电销进行误导性推广、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支付行业的秩序和生态。”在业内看来,中付支付处罚的背后,也投射了当前支付行业滋生的乱象。

湾区观察

金融机构如何珍惜“羽毛”?声誉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金融合规就像“紧箍咒”,稍有不慎,可能带来连锁效应,危及自身的声誉口碑。如果说资金等有形资产是金融机构的有形生命线,那么声誉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就是隐形生命线。

一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去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旨在提高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

换而言之,保险和银行机构要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值得注意的是,该《办法》也阐释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与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关系,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将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还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与投诉、举报、调解、诉讼等联动的声誉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消费者合理诉求,这将有利于促进机构进一步重视消费者诉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监管措施,加大处罚力度,既向金融机构传达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度,也提升了关乎社会声誉的震慑力。

不过,业内有识之士指出,消费者合法金融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仍不时发生,与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规范不无关系,也凸显金融机构了对声誉风险体系的漠视。

不论是天价罚单还是声誉危机,不论是“零容忍”还是“顶格罚”,不论是“众怒”还是“伤粉”,最终的“化骨绵掌”,都是合规内控。“合规是推进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业内提醒,面对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各大银行保险机构应精准把握监管机构合规管理的政策方向,加快推进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自上而下真正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

有谁违法违规?看我“火眼金睛”

广东银行保险处罚数据查询平台上线

层出不穷的银行保险违规乱象,需要大数据的火眼金睛。南方都市报上线广东银行保险处罚数据查询平台。该平台依托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公开披露的行政处罚,立足大湾区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建立媒体数据库和案例库,提供精准的数据查询,并进行定期曝光和行业分析,发挥媒体监督的“放大镜”之功和“智囊团”之效,让金融违法违规无处遁身,更助力大湾区金融行业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主笔:南都记者卢亮

技术:郑汶祥郑冰蓉梁秀霞陈艳媚何卓贤黎子明刘熙峥

出品:南都金融合规课题组

南都制图:林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