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用多久就该换了?过来人:多则三五年,少则一年换新也正常
iPh手机用多久,需要换新机?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过来人给出的判断还是比较有参考性的:多则用三五年之后直接换当时的新旗舰机型。少则的话,就是一年换一次新款iPh。
对此,过来人表示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就拿将一款iPh手机用三五年的用户来说吧,实际上按照苹果手机的理论使用年限进行计算,三年时间确实是“标配”实力。如果三年之后继续用的话,就得给这款手机换一块新电池了。
说实话,换完新电池的iPh手机,在性能峰值表现上也是符合预期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给iPh换完新电池,还能继续用个两三年时间。此时,如果你没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活动,其实能够一直用。除非,你觉得到了该换新机了。
以iPh14PMx为例,这款手机的配置参数是目前苹果手机里最高的一个。单就A16仿生芯片+6GB运存+4800万像素主摄镜头,足以够很多人“吹”半天了。要知道,再结合iOS16系统的优化实力,本质上iPh14PMx用三年、五年是毫无问题的。当然,在部分用户手里,iPh14PMx能用五年以上,甚至成为钉子户。
不过,这里要说一个前提:如果你喜欢拍摄的话,入手的iPh14PMx必须得是大机身容量,512GB版是标配吧。否则,像256GB及以下的,确实不够日常使用。
再来看另一答案:少则一年换一次苹果新机也是正常。对此,过来人的说法很中肯,也很现实。继续用iPh14PMx举例子:有人今年入手了这款手机,到明年秋季下一代苹果手机发布后,卖掉iPh14PMx,可能加点钱直接入手了新款机型。
如此循环,事实上就是一年换一次苹果新iPh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这种操作有过一次,接下来就会“刹不住”欲望。
因为从成本进行考量的话,iPh14PMx用一年,当二手机型去卖掉,基本上不会折损太多钱。这相当于加点钱,又用上了下一代苹果新机。整个过程计算下来,跟三五年换一次新机的成本差不了太多。
况且,上面有提到iPh14PMx的硬件性能。不仅如此,这款手机的屏幕尺寸也比较大,6.7英寸高素质屏幕,加上4323毫安时电池容量,一年之后电池健康度基本会维持在98%左右吧。即便用得比较“狠”,电池健康度也不会降低到哪里去。
所以,iPh用多久就该换了?我倒是觉得过来人给出的答案是比较客观的。正所谓“多则三五年,少则一年换新也正常”,从现实情况描述了不同人群换新机的状态和做法。那么,各位手持iPh14PMx的朋友,你们打算用多长时间呢?
诉讼时效知多少?
问:何为诉讼时效?
民法中的诉讼时效又称诉讼时效期间,简称时效,是保障权利人运用诉讼程序实现其请求权利的时间效力。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享有请求法院依法定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其义务的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便丧失了该项权利,尽管权利人的债权不因时效期间的届满而消灭,却失去了法律的强制性保障。也就是说,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虽然债权人仍可以对债务人提起诉讼,但其仅有诉权而丧失了胜诉权,从而使法定之债转为自然之债。
问:客户拖欠货款诉讼时效起算点如何计算?
买卖合同纠纷中,拖欠货款的诉讼时效起算点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当事人之间对支付货款的时间达成合意,诉讼时效即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二、当事人对支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如果可从其他条款或者交易习惯能够明确货款应当支付的时间的,则诉讼时效从该履行期限过后开始计算;
三、若以上两种方式都无法明确的,则应当明确为买受人应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货款,则诉讼时效应从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取得的次日开始计算。
问:客户提供的欠条未注明还款期限,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客户未支付货款而仅给卖方出具一张欠条,欠条上还未注明还款期限,那么诉讼时效应从何开始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曾做过此类答复,上述情形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如果卖方在诉讼时效中断后一直未主张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则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即诉讼时效从欠条出具次日起算。
“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督促债权人积极向债务人举债。也就是说从欠条、结算单出具以后,债权人就知道债务人所负的债务,也表明最终结算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当支付的货款,若债务人是在债权人主张货款时出具的,那么从出具欠条之日起,债权人即应知道权利受到侵害。
问:诉讼时效届满后,返还部分欠款是否为诉讼时效的中断?
在诉讼时效届满后返还部分借款的这种行为,不能视为诉讼时效的中断。基于债务债权纠纷已经超过了法定诉讼时效,就算债务人一块钱都不还,其实债权人也没有办法再次起诉,这样的规定正是为了告诫大家法律不保护在合法权益中处于睡眠状态的这些人。
能返还部分欠款还是比较好的,有些债权人见状之后可能还想要重新以此提起诉讼,这些想法也是把国家法律制度看得太过于儿戏了。实际上在诉讼时效届满后,债权人唯一能选择的方法只能是跟债务人不断进行沟通,通过协商的这种方法督促对方还款了。
问:如何计算分期付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分期付款合同是我方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签订的分期付款协议,实践中使用较多,容易出现问题和纠纷,那么如何计算分期付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呢?
(1)如果合同约定履行期限的,应从分期付款合同约定的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2)如果合同没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的,可根据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确定履行期限,诉讼期限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3)如果依然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守约方要求违约方履行付款付息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但违约方在守约方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违约方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问:欠款不还超过诉讼时效该怎么办?
今天为大家详细几种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方法:
1、与债务人协商,写出还款计划。2、与债务人对账。3、起草与债务人清欠会谈纪要。4、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保证在一定期限内还款,逾期不还,由担保人偿还,诉讼时效从还债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5、找第三者证明曾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从主张权利之臼起重新计算。6、保留证据,如请求清偿债务时出行的车票、住宿发票、信函、电报等,证明一直在主张权利。7、每次清欠,尽量要求债务人支付路费,支付的路费从欠款中扣除,这样也可使债权人的诉讼时效得到延长。8、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原诉讼时效中断。
居家办公工资怎么算?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最高法发布最新规定→
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就稳定就业问题作出一系列规定。
居家办公或者灵活办公工资该怎么算?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如何认定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这些你关心的问题,最高法这次都作出了怎样的安排?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Q
居家办公或者灵活办公工资该怎么算?
A:意见规定,除依法按协商程序降低劳动报酬外,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通过居家办公或者灵活办公等方式提供正常劳动,劳动者请求按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要依法妥善审理相关案件,积极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稳定工作岗位。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坚持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用人单位稳定有序发展相结合,努力寻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最佳利益平衡点和结合点,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就业稳定,为用人单位生存发展、有序运转创造条件。
Q
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A:意见明确,要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推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有序衔接,逐步统一裁审受理范围和法律适用标准;加强与人社部门、工会、行业协会联动协作,促使劳动者与企业和解协商、共克时艰,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群体性、突发性、敏感性、涉重大利益等劳动争议,应当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及时做好风险预警,“调、裁、审”协作发力,充分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意见还特别指出,要推动健全新业态用工综合治理机制。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险纠纷案件,支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办法,推动企业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社会保险。依法妥善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促进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最高法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行业协会、头部企业或者企业代表与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协商,签订行业集体合同或者协议,推动制定行业劳动标准;畅通裁审衔接程序,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支持各类调解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依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Q
如何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
A:此次最高法就如何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劳动关系的考量因素。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与平台企业或者用工合作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用工事实和劳动管理程度,综合考虑劳动者对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自主决定程度等因素,依法审慎予以认定。
二是明确据实认定用工法律关系原则。平台企业或者用工合作单位要求劳动者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后再签订承揽、合作等合同,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请求根据实际履行情况认定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相应认定。
三是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参照保障。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可以结合《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依法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保障、安全卫生保障、相应社会保障等权益。
四是对用工管理算法作出规范。就用工管理算法规则效力、算法不合理致劳动者损害时的责任承担等作出指引规定,要求妥善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案件,推动平台企业制定注重遵守交通规则等社会秩序的算法规则和规章制度,强化外卖快递从业人员遵守社会秩序意识。
(记者/李万祥)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