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支农再贷款 整改

本文目录

农发行南安市支行:“三抓四坚持”落实巡视整改工作

自上级行部署中央巡视整改工作以来,农发行南安市支行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及上级行党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细化责任落实,务求整改实效。此次,根据总行《关于持续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及开展中央巡视整改自“回顾”工作的通知》(农发银党办函〔2022〕48号)文件及市分行通知要求,支行高度重视,认真巡视整改开展自“回顾”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主体责任引领,在“建”上下实工。通过支委会、部务会、周例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关于持续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及开展中央巡视整改自“回顾”工作的通知》(农发银党办函〔2022〕48号)文件,传达会议精神,把握此次整改“回头看”工作方向,严肃认真开展“地毯式”问题搜寻,工作专班成员严格根据要求,立足支行问题整改情况,制定细化可操作、可落地、可检核的整改方案,对已完成的整改问题逐一进行排查,针对发现问题落实落细落小整改任务。二是抓监督责任推动,在“管”上出实招。把好跟踪关,行内进行监测跟踪,建立巡视整改“回头看”情况汇报总结制度,在党务公开栏上及时展示进度及成果,确保领导小组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整改工作情况。把好审核关,针对制定的整改目标和措施,抓好整改主办部门和整改配合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沟通体系,明确“部室内部把关、部室联动把关、责任领导把关”办法,不断优化整改质量。把好监督关,用好“靶向监督”,“三合一”专员抓实巡视整改监督责任,跟进整改“回头看”进度和整改质效,评估整改效果,强化履职效力。三是抓业务工作落地,在“用”上求实效。以巡视整改为抓手,坚持整改提升与业务发展相结合,落实总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统筹做好巡视整改与金融服务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深入开展常态化“大走访、大营销”工作,积极投入“百日千亿”营销攻坚行动,加快项目落地,持续深化支农资金筹集工作。将巡视整改接续转到常态长效基础管理上来,仔细研读总行下发的《关于加强员工考勤管理的意见》,将考勤管理作为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展开考勤管理自查工作,研究制定支行考勤管理办法,严明工作纪律,树立优良作风。

二、下一步措施

一是坚持将整改工作融入思想建设。通过支委会首议题、“三会一课”、行务会、部务会、“雏鹰”学堂等集体学习方式,全员及时跟进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上级行文件、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政治“三力”,筑牢思想根基。

二是坚持将整改工作融入业务发展。支行紧扣“四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学习整改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为服务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注入强劲动力。持续加强营销力度,主动对接地方党政领导及职能部门、监管单位,沟通汇报我行信贷政策,了解资金需求,促成有效合作;重视支农资金筹集工作,坚持存贷一体营销推进;积极参与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助力地方重点项目发展建设。

三是坚持将整改工作融入从严治党。抓实警示教育。针对上级行下发的典型案例通报,及时跟进、及时领悟,推进从严管党治行向纵深推进。抓牢作风建设。加大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着力解决执行不力、效率低下,庸疲懒散软和影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内部监督。认真落实廉政审查、行务公开、党务公开、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等制度。建设风清气正的环境,切实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严肃查处,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纠正“四风”。

四是坚持将整改工作融入队伍建设。持续发挥优秀员工“传帮带”作用,形成教育链条,提升全员履职能力。引导青年员工坚定跟党走,号召青年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与青年员工对话交流,在感情上关怀青年员工,在思想上理解青年员工,在工作上帮助青年员工,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吴思琰)

地方审计披露部分中小行资产质量不实等问题,各方面多措并举推进改革化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上海报道

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是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其经营情况备受外界关注。

截至9月5日,25个省份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情况作为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被多个省份纳入审计之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审计披露了部分地方中小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实,资金违规流入城投和房地产领域但支农支小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推出新一轮的改革化险措施。

不良信贷资产未如实反映

北京市审计局审计调查了3家市属商业银行后认为,3家银行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北京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点领域,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但北京市审计局发现,不良信贷资产未如实反映。个别银行对公信贷、融资租赁资产等形成不良资产,但未及时调整资产质量分类。违规发放各类中长期且到期一次还本的贷款,使借款人在贷款期间不用归还本金,延缓了贷款风险暴露。还存在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偿还各类垫款、利息及罚息等问题。

山东省审计厅对18家地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后指出,2020年以来,各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处置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资产风险管控不严格。

但山东省审计厅发现,18家银行少计不良贷款212.12亿元,10家银行少计关注类贷款34.91亿元,4家银行47.03亿元非信贷资产分类不实,15家银行30.4亿元抵债资产处置不及时,5家银行抵债资产权属未划转、产权不明晰,3家银行抵债资产被违规占用。

四川省审计厅披露,部分农商行风险管理要求落实不细,30家农商行少反映不良贷款7.86亿元,未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衡量信贷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率。按照风险程度分类,商业银行贷款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即为不良贷款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在贷款五级分类下,为了规避不良超标的问题,银行在对贷款分类上可能采取一些“小措施”,比如将原本应计入不良类的贷款计入关注类。

“少计不良就可以减少拨备计提,进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同时不良贷款减少,还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此外,少计不良在绩效考核中能增加员工绩效工资。”南方省份某国有大行公司部副总解释称。

此外,审计还发现,部分中小行资金违规流入城投和房地产领域,但支农支小力度不足。

重庆市审计局披露,1户金融企业贷款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1.85亿元经营性贷款、信用卡消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福建省审计厅披露,15家行社部分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等领域。

江西省审计厅组织省、市两级审计机关对2家地方商业银行202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家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江西省审计厅也发现,2家银行未严格执行信贷政策规定,11.64亿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2家银行通过投资企业债券、信托贷款等方式,违规为融资平台及类平台提供融资68.8亿元;2家银行未严格执行小微、涉农贷款统计制度,虚增小微贷款19.89亿元、涉农贷款8.18亿元。

在贷款违规投向的领域中,房地产、融资平台领域是“重灾区”。这是因为,房地产和融资平台领域违约相对较少且收益较高,但向这些领域投放信贷并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因此监管部门设置多项要求,但实践中违规案例较多。不过,当前房地产市场疲弱,今年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会明显减少。

四川省审计厅披露,6家农商行未按规定在制度中明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向涉农领域倾斜,不利于加大乡村振兴等涉农信贷投放。截至2021年末,16家农商行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14.91亿元,仅为涉农贷款余额的1.53%,涉农部分领域信贷投放不足。

多措并举进行整改

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地方审计部门也提出意见和建议。山东省审计厅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资产管理和不良资产等风险处置,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纠正金融资源脱实向虚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江西省审计厅建议,规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管控。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规经营能力,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水平,防范化解不良资产处置、信贷资金审批等风险,严格管控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近日银保监会透露,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认真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压实中小银行主体责任,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5%、1.89%、3.30%。

总体看,农商行的不良率要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中部某省农信社高管表示,农信社的不良实际上要比农商行高,“一些市县联社的领导层是从党政部门领导过来的,很多不以银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不以银行的规则来处理银行问题,由此造成了大范围的不良。”

为化解农信社及农商行不良风险,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开启。一方面农信社将由合作金融向商业金融转变,改制为农商行,另一方面将理顺“省联社—-县级法人主体”的二元管理模式。改革后,农信社的商业可持续性、抵御风险的能力将继续增强。在这一轮改革中,监管部门并未构建超级农商行,可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力度不变。

银保监会8月18日披露,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听取两会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座谈会。会议紧密结合中小银行机构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题,认真听取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意见建议,研究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合作,稳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推动多渠道补充资本;持之以恒做好中小银行监管工作,督促中小银行机构深化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浙江村镇银行审计调查发现,部分涉农贷款实际投向房地产等领域

来源:第一财经

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屡见不鲜。

近日,浙江省审计厅披露称,自2018年3月至7月,对浙江省内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48家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防范风险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部分涉农贷款实际投向房地产、“两高一剩”、证券期货和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

此次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23家村镇银行,并对其余25家发放了自查表和调查问卷。审计抽查发现,2015年至2017年,有12家银行的涉农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5660万元、“两高一剩”企业24232万元、证券期货市场284.17万元、政府融资平台6680万元。截至2017年末,上述涉农贷款尚有余额2070万元投向房地产领域、7135.9万元投向“两高一剩”企业、1960万元投向政府融资平台。

此外,部分银行存在存贷挂钩、违规收费和搭售保险产品情况,增加客户融资成本。审计抽查发现,有5家银行存在存贷挂钩行为,有8家银行2268笔抵押贷款的抵押品评估费、2家银行1433笔抵押贷款的抵押品登记费由客户承担,有2家银行存在违规搭售保险产品行为。上述行为增加了客户实际融资成本。

另外,浙江省审计厅称,个别银行将支农再贷款挪作他用。审计抽查发现,有3家银行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将1156万元支农再贷款投向非涉农领域,削弱了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扶持激励作用。

除了上述服务“三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防范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浙江省审计厅称,首先,部分银行集中度超标。审计发现,2017年末有3家银行单一集团客户或单一客户集中度超出监管指标、1家银行最大十户贷款集中度超出监管指标、4家银行大户贷款集中度超出监管指标。

其次,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23家银行均存在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涉及异地贷款、借名贷款、冒名抵押、担保脱保,以及违规向关联方或关系人发放贷款等各种问题。

再次,信息科技建设应用滞后,风险管控存在短板。有4家银行尚未接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部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功能不健全,信贷统计分析等工作需采用手工台账方式,风险防控难以到位。

浙江省审计厅称,对本次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已依法出具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和审计移送书,并在坚持差异化经营道路、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优化银行可持续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审计建议。对于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各银行高度重视,逐项分析梳理,对于能即时整改的均已整改到位,对于无法立即整改到位的,均制定了整改计划,明确了整改时限并按计划执行。全省各村镇银行根据审计调查结果共出台或修订完善内部规章制度184项。移送的问题线索也已落实,2人因骗贷被追究刑事责任。

数据显示,浙江省48家村镇银行成立于2008年至2015年期间,初始注册资本合计70.93亿元,平均规模1.48亿元。截至2017年末,48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03.79亿元、负债总额599.61亿元,存款余额492.12亿元、贷款余额589.2亿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