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最早的贷款

本文目录

美国助学贷款的前世今生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宣布要大规模减免助学贷款,此举在美国引发强烈争执。据报道,美国当前共有超过4000万人累计欠下1.7万亿美元助学贷款。美国一位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曾在节目中调侃,美国联邦教育部已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机构。这成了让美国人笑不出来的玩笑。助学贷款,顾名思义,初衷是为帮助学生上学,后来却成了许多人一生的“枷锁”。助学贷款究竟如何演变为社会危机,这与美国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节点密不可分。

始于哈佛,兴于二战

17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和常春藤联盟几所学校的成立,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端。最初,这些学校遵循欧洲大学的先例,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但教育慈善机构美国教育协会的董事们认为,以赠予方式获得的金钱助长了大学生们“懒惰、闲散和奢侈”的风气,遂决定将大部分奖、助学金不需归还的方式改为收款人只需归还一半数额,后又更改为学生必须全额偿还。这样一来,一些“贫困而优秀的年轻人”因为经济的原因无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1840年,哈佛大学为了帮助这些年轻人,利用富豪的捐款开设自己的助学贷款基金并发放了美国历史上第一笔助学贷款。

1867年美国联邦教育部成立,但当时的教育部并未涉及任何学生贷款项目。美国政府开始介入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事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战时,美国大约有1600多万军人走上战场。为妥善安置大量退伍军人,美国政府1944年出台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由政府资助退伍军人上大学。可以说,这一法案从几个方面彻底改变了美国大学教育的模样。首先是理念上的转变,法案改变了只有精英阶层才能到大学受教育的观念。其次是大学容量上的转变,美国的大学由于大量退伍军人的涌入重新焕发了生机,许多学校等于变相利用政府的资助完成了扩建并扩大了招生规模。最重要的是,政府变相借助这种资助方式深度介入高等教育事务的管理。

很快,美国高校迎来退伍军人入学潮。据统计,1947年美国在校的230万大学生中,约一半是二战的退伍军人。

冷战成贷款助力

《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给美国人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让美国人坚信任何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据统计,当法案适用期在1956年到期时,共为美国增添了45万名工程师、24万名会计师、23.8万名教师、9.1万名科学家、6.7万名医生、2.2万名牙医,以及其他领域的100多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才。

尝到甜头的美国政府,很自然地将这一思维带到了冷战中。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美国人普遍认为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美国在冷战中落后了。随即,美国政府为赶超苏联,在冷战中重获先机,改善美国的教育制度并增强国防竞争能力,在1958年颁布《美国国防教育法》。基于此法,推出了美国政府担保的学生贷款,但当时只有关乎“国防事业”的部分学生可以获得资助,主要包括选修工程、科学类学位的大学生。

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为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立法,启动了第一个联邦助学贷款工程。这是美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以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决定资助方式和资助金额的法律。但很快,在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影响下,这种以教育公平为初衷的做法因为美国整体财政的困难显得举步维艰。为解困境,美国在尼克松政府时期成立了专门为政府经营助学贷款事务的公司,开始逐步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学生贷款事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受经济危机和严重滞胀的影响,美国高校的学费逐步上涨,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了贷款读书的道路。美国政府不断修正相关法律法规,将学生家长也纳入助学贷款项目中来,贷款的构成以及还款规定也愈发市场化。上世纪90年代,历次经济危机及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导致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为缩减预算,美国政府进行了多次助学贷款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发放更加商业化的直接助学贷款,并将直接贷款比例逐步提升。据统计,参加直接贷款的高校比例,从1994年的5%迅速提升至1997年的50%。此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作为贷款人的学生以及承担连带责任的学生父母乃至整个社会背负的压力却越来越沉重了。这也为后来的助学贷款危机埋下了导火索。

奥巴马用21年还清学贷

进入新世纪,美国大学学费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数额也随之不断增加。从微观层面看,1993年,美国约有一半的大学毕业生背负助学贷款,债务平均数额为1万多美元。而到了20年后,背负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占到了七成,债务平均数额达到3.5万美元。而从宏观层面来看,截至2020年年末,美国助学贷款总额已达1.7万亿美元,其中约1.57万亿美元来自美国联邦教育部。特别是2008年前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伴随着经济下行、学费上涨、就业困难等不利因素,美国助学贷款的偿还和支付愈发捉襟见肘。此时,青年们当初怀揣美好梦想贷款读大学的举动,反而成了不少美国人的梦魇。

而此时,美国助学贷款进程中,后半程“上车”的资本,其贪婪与丑恶的一面则清晰地暴露出来。一方面,学生不管毕业与否,离开学校6个月后就要开始归还贷款。另一方面,助学贷款不会因为债务人的破产而免除,债务人的父母也要承担连带的还款责任。此外,助学贷款的利率也在不断上涨,从上世纪50年代的5%到了80年代家长贷款的9%,又到了90年代直接贷款的不定利率。而且,部分助学贷款采取的是利滚利的复利计算方式还款,拖欠越久,金额越多。近年来,美国多地爆发因还不上助学贷款引发的示威游行活动,一名参加游行的女子手中举的牌子上有一组数字:所借助学贷款数额为2.6万美元,已不间断还款23年,已还金额为3.2万美元,依然欠款金额4.5万美元;最下面一行字写着:只有死亡能免除债务。

2018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过一名犹他州医生的助学贷款还款清单。这名37岁的医生,助学贷款的欠债额度为106万美元,他每月还款1600美元,但这还不足以覆盖每个月产生的贷款利息。而且照此还款速度,20年后当这名医生57岁时,他的助学贷款债务额度将高达200万美元!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是在本科毕业21年后才还清了自己的助学贷款,而当时是2004年,他已经身居联邦参议员的高位了。

来源:环球网

“贷”你圆梦,福建农信助学贷款人数、金额、市场份额均居全省第一

作为福建省助学贷款业务开办最早、贷款学生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银行,福建农信传承红色农信初心,主动扛起政治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办“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年来,坚守耕耘,实现了全省各县(区)助学贷款业务全覆盖。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截至2022年7月末,福建农信累计对28.84万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支持,贷款总笔数77.76万笔,累计授信金额近68亿元,实现贷款人数、金额、市场份额三个全省第一。

一、及时解难,推进贷款资格认定

高考结束后,很多优秀的贫困学生可谓喜忧参半,怀揣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但又苦恼上大学的高额费用,每年的这个时候,福建农信都集中精力,积极推进贷款资格认定工作,及时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今年高考结束近2个月来,福建农信已经完成了超过3万名学生的资格认定工作,占我省所有金融机构总量的近70%,部分地区占比超过80%。

二、落实政策,建立服务绿色通道

作为福建省助学贷款业务办理量排名第一的金融机构,福建农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第一时间响应有关利率调整、额度提升等要求。2022年,为确保学生能享受本金延期偿还的政策,在自助申请功能上线前,开辟业务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受理本金延期偿还申请,截至2022年7月末,福建农信累计受理助学贷款本金延期偿还申请5800多笔,涉及延期还款本金超4000万元。

三、多措并举,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在16年助学圆梦的路上,福建农信曾多次获得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海峡教育报社颁发的“助学圆梦·福泽八闽”“助学圆梦·成人达己”等奖牌,持续推出多项便民惠民措施,全力以赴帮助学子实现大学梦。

一是利率“优惠大”

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在校期限贷款产生的利息享受财政全额贴息。

二是转账“零费用”

对于学生跨行、跨省汇兑学费、住宿费以及提前还款等交易,不收取任何附加费用,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三是还款“压力小”

助学贷款期间为学制加15年,最长可达22年,减轻毕业生还款压力。

四是额度“提升大”

通过经办行社审查,本、专科及研究生申请的助学贷款优先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五是操作“便捷化”

“微信+手机银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程线上化服务模式,让学生“最多跑一趟”营业网点。

四、主动担当,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针对部分因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等原因导致无法还款的学生,福建农信联合省教育厅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为这部分学生免除贷款本息。同时,福建农信还设立了“福万通慈善基金”,优先支持已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且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自2014年设立“福万通慈善基金”以来,已累计无偿捐助贫困学子11582名,发放助学金5267.95万元。

五、积极宣传,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福建农信自2017年起连续6年冠名由省教育厅主办的资助育人“三行”主题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品近70万份,覆盖80多个县(区)市和高校、中职、中小学1000多所,实现对22.68万户贫困家庭国家资助政策及业务宣传的精准投放。

多年来,福建农信坚持慈善助学,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下一步,福建农信将充分利用自身人缘、地缘优势,进一步推广“学子梦”助学贷款,让筑梦助学之光照亮更多学子的求学之路。

相关链接

1.学生可查询助学贷款资格认定流程

2.学生可登陆以下网址办理正式申贷流程:(复制左侧网址到浏览器打开)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

新市民信贷产品最全梳理!涉及10家银行的消费贷、房贷、创业贷等|新市民·新金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

新市民贷款会有优惠吗?

今年3月,银保监会、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通知》发出近两个月后,目前哪些银行开发了专门的新市民金融信贷产品?利率优惠吗?

根据《通知》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各省市县区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已有10家银行提出了新市民信贷产品的相关方案。针对新市民客群的特点,银行在设计信贷产品时更注重简化申请材料、操作更便利、去除担保条件,让更多的新市民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为此,银行增加了微信、支付宝等流水认定方式,同时引入多维度数据,综合判断客户资质。

从10家银行的情况来看,发力点以个人信用消费贷、住房信贷、创业贷款为主。在部分落地的新市民信贷产品中,实际利率最低可达到2%。不过,记者向银行咨询时,有网点反馈没有相关的新市民贷款产品,也许从政策发布到落地仍需要一段时间。

此外,一些银行公开提到的新市民产品在其官网中并未有介绍,有人猜测可能是定向产品。单从产品本身来看,与其他产品差异不大,判断是否为新市民贷款产品难度较大。

支持新市民信贷的方式大多是服务费减免、利率优惠、免担保等。实际上,研读《通知》内容可以发现,新市民信贷产品还能有更多可能的方向。例如,支持新市民更好获得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务;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住房公积金服务渠道建设;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

发力个人信用消费贷,申请更便捷

针对新市民群体,研发或改进个人信用消费贷产品是大多数银行都会选择的路径。此类产品不需要抵押品,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与之前的个人信用消费产品相比,申请条件更简单、门槛更低、利率也更优惠,这意味着银行需要从更多的纬度去判断客户的资质。

平安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以消费者身份向平安银行信贷经理咨询时,对方表示:“我们的新市民贷款产品叫做‘新一贷’,要求就是得有工作单位,然后房贷、社保、公积金、保单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申请,个人额度最高30万,企业主50万,时间1-3年,利率根据客户资质会有所不同,一般是年化6.48%-15.36%之间。”

平安银行官网介绍,“新一贷”是用于个人除购买住房以外其他合法消费或经营用途的无担保贷款业务。优势之一是申请门槛低。在现工作单位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月平均收入4000元以上即可申请(北上广深杭客户申请不低于月收入5000元),凭房贷、车贷、公积金、税单、社保、寿险保单任一即可申请。另外,0抵押0担保;额度适宜、还款灵活;资料齐全,1-3个工作日放款。

重庆三峡银行:

3月10日发布的“新渝贷”是《通知》发布后最早推出的新市民专属贷款产品。据记者了解,客户通过新市民身份核实后,可使用微信小程序实时申请贷款,最快5秒出额度、1分钟借钱、3分钟到账,年利率低至5%,最长可贷12个月,随借随还,循环使用。

“新渝贷”主要用于满足新市民购买自用汽车、购置大额耐用消费品、家庭住房装修、教育培训、健康医疗、休闲旅游等需求,具有纯信用、审批快、利率低的优势。

瑞丰银行:

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在2019年就上线了一款新市民信贷产品。记者用关键字在其官网搜索时看到“浙里贷”——新市民贷。该产品是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贷款额度一般可为20万元;最长期限1年;可以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到期还本,按月付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瑞丰银行采用在线方式,经授权获取客户社保、征信等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综合信用评价。借款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年龄加贷款期限不超过60周岁,不小于23周岁;在本行辖区内单位连续缴存社保12个月(不含)以上;贷款用途明确合法合规。

大连银行:

与部分银行新开发设计贷款产品的思路不同,还有一些银行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之上进行优化。例如,大连银行把新市民纳入大连银行“鲲鹏贷”白名单范围,与政府部门对接,将公积金、社保数据引入客户准入和风险管理,推出专属线上消费贷款产品,为新市民合理消费需求提供信贷支持。据了解,大连银行“鲲鹏贷”是一款线上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产品,额度5千-20万,贷款期限分为3、6、9、12期。可用于购买家庭用车(含新车和二手车)、家庭装修、教育学资、子女出国留学、大宗消费购物、旅游等借款人家庭合法消费用途。

邮储银行发布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出要为新市民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

厦门国际银行于3月16日创新推出“新市民贷”,额度最高可达20万,利率(单利)最低可至7%,上线当天即获批3笔并成功投放。

光大银行推出光速信用贷,面向优质客户,最高金额30万元,最长可贷36个月;可通过“中国光大银行个人贷款”官方微信账号或光大银行手机APP渠道申请。

江苏银行提出,优化线上信用贷款“网乐贷”、简化信用“微贷”、更新小微信用授信“增值贷”,满足新市民创业多元的授信需求,小微信贷产品新市民均可申请。

安居专享利率优惠,还有更多可能性

住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通知》要求,“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例如,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支持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对此,齐鲁银行和大连银行在住房支持方面已经有所行动,其主要举措是利率优惠。

齐鲁银行支持“新市民”安居方面,推出“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并对高校毕业生等特定群体进行利率优惠;优化住房按揭贷款信贷政策,满足新市民房贷需求;发挥齐鲁银行作为公积金归集银行的优势,做好公积金存取及贷款服务,保障新市民享受惠民政策。

2022年3月,大连银行出台的《大连银行服务新市民18项举措》提到,为新市民提供专享房贷优惠。新市民满足首房首贷标准的,在大连银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可在现行房贷底限价格基础上优惠5个基点,提前还款免预约免收违约金。

实际上,银行在支持新市民安居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提到了几个方向: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比如,对上述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加大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缓解新市民住房压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住房公积金服务渠道建设,畅通新市民住房公积金缴存渠道。

多种方式支持创业,实际利率可低至2%

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也是重要方向之一。

在众多银行中,齐鲁银行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行专门制定《齐鲁银行新市民创业贷管理办法》,形成了一整套方案。将新市民作为产品服务对象,可全面惠及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新引进技工人才、网络商户等七大类新市民,简化对经营流水时限限制,主要考察客户品质和实际经营状况,缩短审批和发放流程,最短1日内即可完成审批和放款,于4月2日成功发放首笔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3年,享受政府贴息后实际利率最低可至2%。

值得一提的是,“新市民创业贷”无需当地户籍,而是重点考察客户品质以及账户流水。4月2日,齐鲁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为张先生发放了20万元“新市民创业贷”。期限三年,实行按季还息、到期还本,也可随借随还。同时,还享受个人创业贷款政府贴息。据了解,张先生2019年从聊城莘县来到济南创业,承包的食堂因食材价格上涨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生产经营出现极大困难,一度难以为继,这20万元的“新市民创业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新市民创业贷”借力政府担保贴息政策,提高贷款可得性,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在贷款使用频率和时间上赋予新市民创业更多空间。同时,制定专门管理办法,针对贷后风险管理、创业担保基金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指派专人对新市民创业贷发放、回收及贴息开展专业化管理,并配套制定专项激励营销措施和考核办法。

就支持新市民创业方面,光大银行表示,提高“快贷系列”产品的城市覆盖范围和可得性,为新市民创业及吸纳就业提供更为及时的信贷资金。据官网介绍,助业贷款是光大银行向社会自然人发放的、用于补充其经营活动所需周转资金的人民币贷款。贷款金额方面,抵押最高1000万,质押最高3000万;贷款期限最长10年;担保方式,抵押/质押/保证/保险/信用均可。

邮储银行在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提出,将针对进城就业创业的新市民,优先为其申请再就业担保小额贷款;对于符合其他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市民客户,给予专属的利率优惠;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为新市民创办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积极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此外,还将为新市民商户提供收单手续费费率优惠,免费提供会员管理、员工管理、经营分析、卡券营销等多样化增值服务。

可见,在新市民创业支持方面,银行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与地方合作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简化手续、利率优惠、灵活设置还款期限、减免服务费等,与《通知》中倡导的方向一致。

金融支持吸纳新市民集中就业的行业

除了对新市民个人的信贷支持外,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同样重要。

《通知》要求,主动与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城市、城镇、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对接,为新市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聚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在这个方向发力的银行并不多。其中,重庆三峡银行是落地的银行之一。2022年3月,重庆三峡银行与重庆安保集团签署安保队员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重庆三峡银行将为重庆安保集团安保队员提供满足安居、教育、医疗、养老等多层次需求的金融服务。这是“新渝贷”产品落地的第一个金融服务场景。

重庆三峡银行党委书记刘江桥表示:“重庆安保集团作为实力雄厚的国有综合性安保企业,有大量新市民安保队员工作在安保一线,为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重庆三峡银行携手重庆安保集团积极为新市民安保队员提供优质、高效、实惠、便捷的金融服务,将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对新市民就业集中的行业,除信贷支持外,还可以开展保险产品创新。《通知》要求,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专题统筹、策划: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