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校园贷款班会总结

本文目录

【德育之窗】树立正确消费观,抵制不良贷款——记初一2班主题班会

理性贷款的确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超额贷款就会变成“害”。同学们应当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呢?又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面对涉及校园贷款的项目时要如何保持警惕?初一2班就此开展了一节关于“树立正确消费观,抵制不良贷款”的班会课。

班主任解说“中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定义”以及不良借贷对于我们中学生的危害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了解到“校园贷”存在着利率高、费用高和追债方式野蛮等风险

我们了解到校园贷、提前消费等新闻案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泯灭在不良借贷中

通过学习后,同学们也纷纷上台来讲述自己周边有关不良借贷的事例。通过这一个个惨痛、鲜活的故事,班主任引导我们不要轻信不良借贷的宣传,同学们对“网络借贷”、“校园借贷”的危害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学们还分享如何做到有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学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于应不应该使用“淘宝花呗”,我们班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

沉重的息费等心理负担不但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金钱观和消费观,纠正盲目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理性消费,抵制不良借贷,一起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吧!

END

供稿:初一级2班廖美希

摄影:黎韵妍

指导老师:周婷婷

责编:钟碧雯

信阳师院化工学院召开“诚信借贷,理性消费”主题班会

(记者周健通讯员张鑫张宁)正确对待网络借贷,树立科学消费理念。4月20日晚,化学化工学院于化学实验楼407会议室顺利召开“诚信借贷、理性消费”主题班会。该院党委副书记宋力,团委书记冷向宇,兄弟院系辅导员等领导老师与2014级百余名学子共同参加本次班会。辅导员老师路振国担任主讲。会议伊始,路振国通过回放高校大学生“不诚信借贷尝恶果”、“不合理消费酿苦果”等鲜活案例,引导同学们对校园贷现象进行深刻思考,并告诫学生们切忌超前消费,远离“负债族”、“负翁族”,理性消费。接下来,路老师就贷款平台以及校园贷运作模式向在座学子作详细介绍,他讲到,趣分期、借贷宝、名校贷等多种借贷触角正借助学生干部力量渐渐深入校园,这种方式在满足部分学生“任性”消费的同时,各种信用风险也随之而至。他强调道,作为学生干部,要抵制物欲诱惑,避免盲从追风,走上害人害己的道路。宋力作总结发言。她谈到,在网络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相对弱势的一个群体,定要加强理财观念,正确认识当前消费思潮,不要盲目过度借贷,倡导广大学子自觉提升网络文明素养,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价值观,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继承中华民族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对促进校园文明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陈强

一个班40个学生,20个网贷:网络贷款呈低龄化蔓延趋势

半月谈记者赵阳

在媒体曝光及银监、公安的重拳打击下,非法网络贷款在大学校园的业务空间被大幅挤压,而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公司的网贷业务不断在高中、中专、高职等学校发展更低年龄段的新客户。这种网贷低龄化蔓延的趋势隐蔽程度高,家长和学校多不掌握,缺乏干预和引导,已对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发犯罪。

年龄更低:网贷觅得新客户

“张某杰年仅19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世事人情认识也较为粗浅,就从一个花季少年成为抢劫致一死两伤犯罪的被告人。学校、家庭、社会如何更好地发挥关爱、教育作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重视和思考。”

2019年11月7日,在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大厅里开庭审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公诉人当庭发表了上述公诉意见。

张某杰就读于山西一所职业学校,属于“3+2”学制的学生,即先上3年中专,再上2年大专。在中专期间,他就从各种网络贷款平台贷款,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和赌博游戏。在几个贷款平台之间连环贷款后,产生了3万元欠债,为偿还欠债,他开始盗窃、抢劫。在一次犯案过程中与受害人相遇,担心事情败露,他疯狂捅刺受害人一家3口,其中一人身中40余刀当场死亡,另两人伤势严重。

“相比大学生数万、数十万的网贷泥潭,中学生可能因为区区几万元网贷,就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张某杰案件的承办法官王婵说,这些学生与大学生相比,社会知识和阅历更少,还款能力、承压能力更弱。“心智不成熟、身体发育足以支撑犯罪、青春期冲动不计后果”是这个年龄段犯罪的基本特征,也是网贷低龄化蔓延的可怕之处。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除了一些非法网贷平台,目前一些知名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均开设了网贷业务,许多低龄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贷款资格。如张某杰最开始网贷就是用其母亲的身份证在支付宝上借款。当前,中学生、高职学生等从网上贷款早已从个案成为普遍现象。

一双700元价位的篮球鞋让家在农村的高三学生张鑫(化名)魂牵梦绕,但父母嫌贵不给他买。在同学的推荐下,他2019年9月开通了支付宝借呗,由于没有信用额度,仅借到最低金额备用金500元,不过他对此已经很满足了,因为500元对他而言算是一笔“小巨款”,何况这比问同学借、问家长要更省事。

为了每个月70多元的“分期还贷”,张鑫每个周末回家时都要编瞎话从父母那里多要20元,“我会告诉他们学校里有各种校园活动或社会实践”。

“我在的中专班里40个同学,有20个从网络上贷款。”张某杰说,每个月收到生活费,同学们第一件事就是还贷。

“学生要不说,老师很难发现”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老师们普遍认为网络贷款距离这些学生很遥远,究竟多少学生在网上贷款?贷款的规模有多大?老师们对此并没有专项摸底排查过。就连上述张某杰案例中涉及的学校,也不愿承认校园里有网贷情况,怕影响了学校声誉。

“学生的网贷行为,不好摸底排查。”某职业院校学生处处长沈娟(化名)说,学生们很容易下载相关贷款软件,校方监管十分乏力。学生要不说,老师很难发现,除非学生自己被网贷压得兜不住了才会告诉老师。

为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沈娟要求各班班干部组成评定小组,以发现各种端倪:比如谁突然有钱了,谁突然连饭也吃不起了。老师依据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有钱了是不是从网上贷了款?饭钱也没了,是不是在勒紧裤带还贷?

尽管受访老师说没有接到同学网贷的反映,实际情况却非常严峻。在一些高中、高职学校采访时,不少同学表示,对不知名的网贷会抵制,但对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拍拍贷等以知名企业为依托的网贷平台则“充满信任和青睐”,相当部分同学会经常使用。

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尝试着在来路不明的网贷平台借钱,这些平台过去贷款需要学生证,现在手续简化了,“有身份证,是人就能贷”。而在一些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学生们刷视频时经常发现,那里总夹杂着一些不知底细的贷款广告。

“坑了这么多学生,怎么就管不住呢?”

采访中,一些老师感到迷惑:“坑了这么多学生,怎么就管不住呢?”不少人认为,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应该给其发放贷款。

事实上,一些网贷平台虽有规定不向未成年人贷款,但落实情况堪忧。山西某中学一个高一班主任曾做过一次网络贷款主题班会,现场试验发现,微信微粒贷、支付宝借呗等平台实行实名制验证,不满18岁的学生不能在这些平台开展借贷业务。但在讨论时,有同学展示了借用家长尤其是一些不熟悉网贷平台老人的身份证件、完成实名认证操作、取得借钱“资格”的过程,限制规定形同虚设。

教育工作者认为,网贷向高中、中专、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在校生渗透的趋势尤其需要引起警惕。这些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与成年过渡期,心智不成熟。特别是一些住校生,刚刚脱离家庭管理束缚,进入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交往半径扩大,但钱财自控管理能力较差,较难抵御网贷诱惑。

同时,相较于大学生,这些学生更缺乏辨别力,对自身偿还能力缺少评估,有着更高的违约率,易引发多平台连环贷款,借新还旧滚成大雪球,造成债台高筑,带来多方面负面影响。

山西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耿晔强建议,各网贷平台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落实贷款年龄限制规定,严管网贷广告泛滥现象,避免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被诱惑贷款,对落实不力者应追究责任。此外,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提前消费行为,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一线教师还提出,目前大多数班主任或辅导员仅知道简单、笼统、肤浅的网贷风险防范知识,学校的宣教手段也不适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态势,无法对在校生进行深入、系统、有效的警示教育。他们建议,在校园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学生和老师防范不良网贷的意识和能力。(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