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消费贷款利息高吗

本文目录

消费贷、信用贷利率进一步下调 多家银行降至“3”字头

记者昨日从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的消费贷、信用贷利率近期进一步下调,多家银行此类贷款最低年化利率已跌破4%,部分还有打折优惠活动,有的跌至3.65%。

年初以来,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三次下降,消费贷利率逐步下调。加上银行存款迅速增加、放贷压力增大等因素,金融机构纷纷加入降低消费贷、信用贷利率的“大军”。

“以前,消费贷、信用贷(年化)利率多在5%至6%之间,年初以来多家银行下调至4%左右,甚至跌破4%。”多家在榕国有银行个贷经理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有银行将消费贷年化利率下调至4%以下,而近段时间以来,跌破4%的银行越来越多。例如,四大行中,一家已经将信用贷年化利率降低到3.8%的银行,近期年化利率再度调整至3.7%;另一家国有大行则从前两月的3.95%降到3.85%。此外,不少银行的消费贷年化利率也下调至3.65%到3.85%之间。

除了利率下调,银行还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以吸引消费者,如限时优惠券、组团优惠、指定商户消费打折等。

尽管银行降低了贷款利率,还加大了“推销”力度,但要拿到最优惠的利率,还是有一定要求。

“我们的信用贷利率和额度是根据个人情况浮动的,要看征信情况、工作单位等,如果我行是代发工资行,申请起来会比较容易。”多家国有银行个贷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是白名单优质单位客户、优质VIP客户,都可以拿到最优惠的利率,普通客户的利率可能要高一些,大概4%。因银行消费贷、信用贷产品基本采用系统线上审批方式,因此存在部分用户信息滞后更新的情况,导致有些符合条件的用户,无法申请到优惠利率。有需求的市民,可通过线上授权信用贷款查询并更新工作单位、公积金等个人信息。在额度方面,多数银行的额度上限为30万元,具体能贷多少,银行也有自己的一套计算公式。

记者江海

年利率持续下调 金融助力促消费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十一”假期刚过,“双11”购物节即将开启,金融消费市场亦随之不断升温。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多家银行近期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下调消费贷利率,不少银行消费贷利率已进入“3”时代。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参与获取消费金融牌照,并在消费金融市场“各显神通”。

麦肯锡相关报告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

金融机构如何在28万亿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更好惠及消费市场和金融消费群体?业内人士认为,在降低客群借款成本的同时,机构应该做好目标客群下沉,精准对接长尾客户需求。其中,新市民便是潜在客群之一。

降低消费信贷成本

近日,杨铭(化名)频繁接到自称“银行信贷中心”的电话,称消费贷款利率降到了月息3厘,相当于年利率3.6%,询问其是否有用款需求。

杨铭不知这是否与他去年曾经咨询过银行消费贷款的事情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贷款利率又下降了。“去年我咨询的时候,银行消费贷利率普遍在4%以上,最低的一家是年利率4.4%。”

记者梳理发现,在2022年国庆期间,多款银行消费贷产品的利率都达到了年利率4%以下。如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随心智贷”年利率低至3.7%,用款期限最长至3年;邮储银行推出的邮享贷最低年化利率可达到3.65%。

中邮消费金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压降贷款利率,降低客户贷款成本。上半年新发放贷款综合定价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三季度新发放贷款综合定价继续小幅下降,让利消费者。”

同时,部分银行还推出了贷款利率打折活动,如招商银行“闪电贷”前6期享受7折年利率。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国有银行个人消费贷产品3月利率平均水平为4.20%,比去年12月底下降了17BP;股份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利率则在一季度经历了先降后升,3月平均水平为4.92%,比去年底下降3BP。

从银行的具体实践看,消费贷利率下降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水平,从而达到刺激消费市场的目的。中邮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利率下调后,最直接的表现是借款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息优惠,进而考虑使用消费贷进行提前消费。

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消费贷款利率下调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升和消费市场的具体表现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银行信贷侧来看,在今年消费贷款利率优惠活动的刺激下,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规模有所提升。

日前,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对此有所支撑。具体来看,9月新增信贷大幅扩张,信贷结构显著改善。其中,短期贷款在8月增长基础上继续改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这表明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恢复。

“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须多方综合发力,供给侧促销让利有助于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需求侧改善则依赖于消费者的收入预期、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供需两侧同步发力才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不断显现,经济增长的加速复苏,企业及居民的预期改善,预测居民的消费潜力会逐步得到释放,银行端消费信贷增长乏力的局面亦会有所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9月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也提到了对个人消费信贷的扶持,包括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

招商证券分析指出,上述会议强调“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并将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作为继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之后的新目标,预示“促消费”将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发力的重点。

国泰君安预测称,在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下,政策引导方案是“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一年期LPR可能发生调降、消费贷利率加点可能压缩,个人消费贷利率进一步下降,进而助力后续居民消费、支持消费复苏。

挖掘新市民客群

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好,进一步激发了机构布局的热情。

9月底,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及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建信消费金融有效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消金公司”)。这也是继中国银行旗下中银消金、邮储银行旗下中邮消金之后的第三家国有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建设银行称,本次投资是该行为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所推出的重要举措。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新兴消费业态,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进一步深耕消费金融领域,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此外,中小银行也在消费金融领域积极展开布局。今年3月和4月,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相继通过收购的方式,取得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后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后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控股权。

在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看来,未来5年将是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关键转型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纷纷入局,将在利润压降、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重塑市场格局。

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更好惠及客群,并占据消费金融市场的一席之地?

中邮消费金融负责人认为,一方面要目标客群下沉,覆盖更多长尾用户;另一方面继续推进金融服务场景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创新消费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

谈及挖掘长尾客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市民群体是重点目标客群。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消费金融用户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占比较高,二线及以上城市用户占比合计56.9%;从年龄分布看,25岁至35岁年龄段占比达51.4%。由此可见,消费金融的目标客群与城市中的新市民高度契合。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新市民群体一直是普惠金融下沉的目标,但工作不稳定、缺乏抵押物、资产薄弱等标签,使得新市民群体在获取传统金融服务时频频受阻。针对新市民群体的消费金融需求,银行及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强化了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今年7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便启动了“新市民生根计划”。通过产品创新为新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比如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杭州五地,面向新毕业的“城市新青年”调整部分准入政策,针对指定“人才公寓”新市民住户,享受团办利率优惠等。

中邮消费金融负责人也指出,新市民群体数量庞大,面临着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需求,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群体。据悉,8月18日,中邮消费金融在中邮钱包APP上线“新市民助力计划——1亿免息补贴”主题活动,正式推出“新市民贷”,可以循环额度、借还灵活,按日计息、不用不收利息。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最低到3.55%,对我们的生活真的有好处吗?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降低至最低3.55%引发关注和热议,更有一些人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但银行贷款利率降低到3.55%真的对我们的生活有好处吗?

从本质上看,贷款利率的降低对百姓生活只有一个好处:即贷款成本降低了

贷款利率降低对两类人有利:一是那些现在贷款的人,那些从现在开始贷款创业、贷款经营、贷款消费的人,贷款成本下降了,有利于推动创业和个体经营;二是那些买房的贷款人利息降低了。这里又有两种,那种以前房贷并实施固定利率的贷款人,虽然目前贷款利率一降再降对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因为他们的贷款利率不变;对于那些实行浮动利率的房贷人员,在可以调整的贷款利率周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减少贷款利率。

整体来说,贷款利率的降低受惠的人群毕竟有限,即使是受惠的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2022年9月末贷款余额74514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以个人房贷为主要部分的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6.58万亿元,同比增长5.0%;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185273亿元,同比增长16.08%;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59868亿元,同比增长4.40%。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贷款利率的下降真正带来的可能并不是有利影响,恰恰相反可能影响还是负面的:

一是贷款利率的下降必然推动存款利率的下降,从而居民的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虽然我国居民2022年9月末贷款余额745143亿元,但在贷款利率一再下降且已经最低到3.55%的情况下,住户贷款仅增加3.41万亿元。但2021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达103.3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住户储蓄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16.5亿元。

而在贷款利率下行的大前提下,存款利率必然相应下降,因为银行业毕竟是以利差为盈利方式的,贷款利率下行必然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在银行存款贷款利差压缩的前提下,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也就成为必然。

根据央行《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2022年9月我国居民的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0%,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前的4月下降0.14个百分点,虽然存款利率的降低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从根本上是降低了居民存款的利息收入。

如果我们以同等降低0.5个百分点的利率进行简单测算,居民75万亿的贷款全部获得0.5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则一年可以减少3750亿元的利息;而面对我国116.5万亿的储蓄存款,则居民可减少利息收入5825亿元。更重要的是,3750亿元的利息支出只是部分人获利,而5825亿元的利息收入减少却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得到损失。

二是在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的大环境下,居民存款有更好的增加资金收入的方式吗?没有。只能增加储蓄尽管减少了利息收入

有的人可能会说,贷款利率降低压迫存款利率降低,居民可以将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是在疫情影响、国际大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居民投资会更加谨慎,创业也是举步维艰,股市投资亏多盈利少,银行理财收益不但收益率持续下跌,从年化收益率5%以上陆续下跌到4%以下、3%以下甚至更低,在已经没有更多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居民只能接受储蓄存款这一种方式。

现实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以来,即使是在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仍然增加了13万亿的存款,这说明贷款利率下降后挤压的存款利率下跌,实实在在地让广大百姓承受了利息损失。

贷款利率的下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好处,毕竟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同时贷款利率的下降对创业者和投资人也有一定的好处,只要你能够拿到低利率贷款,但对老百姓真的有好处吗?只有那些有贷款需求的有好处,而对于普通大众可能会是实实在在的利息损失。你觉得呢?(麒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