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想贷款,银行就发来了几十万额度的贷款短信,可信不可信?
超前消费的兴起近几年来,电商购物可谓是非常火爆,依托互联网的便捷,不需要出门,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电商软件,在平台上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然后下单,过几天商家就会送货上门,可谓是许多爱购物又不喜欢出门的“懒癌”人群的福音,只是相对来说,由于其购买流程的虚拟性,以及交易货币的虚拟性,让许多购物者在网购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发不可收拾,从而也萌生出“超前消费”的理念,也就是向某平台或者银行借款,先实行购物,然后再还款的模式,即使短时间内还不上也没关系,可以分期还款,只不过相应的,平台或银行会收取利息。
令人心动的短信其实不仅是日常购物,有些人做生意,投资,或者是房贷车贷等都是这个原理,只不过相关手续多为银行办理,利息相对会高一些,许多人常常为从银行贷不到款而发愁,由于迫切的需要一部分钱来进行超过自己现有财富购买活动,例如房子车子等,抑或者是急需要钱来填补生意亏空,财务漏洞或者进行相关投资,所以有些人就开始寻找其他途径。刚巧不巧,这时候就收到了一条署名为某银行的短信,短信大体内容不外乎告诉你在某某银行可申请到高额的贷款额度,然后附上链接让你进行具体事宜的了解,或者是诱导你回复短信等,那这种短信真的可信吗?
贷款短信不可信我相信,刚开始很多人收到这样的短信内心都是十分喜悦的,无论你是否需要这笔额外的“惊喜”。不需要的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征信良好,经济实力得到了银行的认可,银行才会“特意”给自己发短信,表示银行对自己这位客户或自己这位未来的客户的重视;而恰好需要这笔额度的人更是喜出望外,因为这笔提额可能能够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据相关媒体工作人员了解,如果你看到该短信时点入链接,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网页,让你输入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这时候千万不要输入,因为一旦输入你就会掉进一个诈骗陷阱中,后面将会面临不法分子的“连环套”,为的就是套走你口袋里的资金。还有让你输入相关内容回复短信的话,就会接到有关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服务态度非常好,工作态度端正,很是热情,言语之中尽是溢美之词,阐述了对自己的各种承诺,仿佛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可如果你真正去银行了解相关事项,你会发现事实并不是他说的那样,你的征信情况和经济状况并不十分认可,会表示你无法贷款,就算能够贷款也不是像短信里说的那样。
正规渠道保障多那这样的短信究竟是谁发的呢,在电话这头,经相关媒体工作人员的一再询问之下,对方终于表示他们其实属于一家中介机构,通过收取一定的中介费帮客户从银行贷款,但是经计算,通过中介向银行贷款所需的服务费率加上银行利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尤其是你要从银行贷取较为高额的贷款时,服务费率更是高的可怕。
其实国家对银行贷款的相关事项监察是非常严格的,随便给客户发短信的话一旦被客户举报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其次银行在给出额度之前都会先对你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这个先后顺序是不会颠倒的。所以咱们收到的短信多为中介机构和通信平台合作,然后群发这种短信引诱大家从他们那里进行贷款,但是就如同上文所说的,这种中介机构的服务费并不便宜,所以如果有贷款需要,建议大家还是通过常规渠道去银行贷款吧。
避雷!官方披露新一波虚假贷款App,看看都有谁?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手头紧了想网上贷款?一定要小心这些涉诈高风险A。12月26日,“工信部反诈专班”披露了最新一批虚假贷款A名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分期花”“2345贷款王官方版”“7秒借”“捷达消费”“有贝钱袋A最新版”“铜钱贷A”“借钱用”“微享花”8款A在列。
除了这一批虚假贷款A外,工信部反诈专班此前也曾公布过多批涉诈高风险A,其中虚假贷款类的还包括“发薪贷A官方版”、“盈盈有钱A最新版”、“达飞云贷安卓版”、大麦钱包A官网、汇融花专属极速贷、金条信用贷款、金稻草借款、融易分期官网版,这些A版本均为1.0,都被列入虚假贷款类型中。
所谓网络虚假贷款,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诈骗形式,这一类诈骗大多数是以零门槛、低利息、秒批款等宣传语来诱导受害者,吸引受害人通过“链接”下载虚假贷款A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缴纳各种费用,当骗子收到转账后,会关闭诈骗A和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北京商报记者此前多次调查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在一些网贷A上贷款,贷款过程中资格审查环节填写银行卡等资料时,显示已成功绑定,却被平台客服告知银行卡填写错误,并以银行卡错误、备注错误、流水不足等为由被多次索要解冻资金,最后贷款不成反被骗。
目前,此类虚假贷款A在官方应用市场一般难以直接搜到,但却仍能在市场上蔓延,主要是通过一些贷款软件的导流或者浏览器的推荐,除此之外,这些虚假贷款A同样可以通过网页链接、短信等方式下载并使用。
要识别这些平台假面并不难,从页面来看,一般功能较为简单,在消费者将个人信息全部填写完毕后,平台方的套路一般是:通过账户输入错误缴纳解冻费、需要加入会员缴纳会员费或手续费,或者验证还款能力缴纳验证金等各种理由,对消费者进行诈骗。
“诈骗来钱快,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利用互联网来广撒网,一旦得手就是一本万利。”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利益驱动下,想要“赚快钱”的诈骗分子仍然趋之若鹜,背后最大的黑产是个人信息贩卖团伙,有些信息贩卖甚至涉及金融机构和平台企业,虽然近些年立法完善,监管趋严堵住了很多漏洞,但当前智能手机使用的频率和场景非常多,信息泄露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对方是如何了解的个人信息。
对于这类虚假贷款A操作手段,盘和林进一步介绍,其一般通过短信来向用户推送,继而导向目标链接、A或者网页,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对短信贷款诈骗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少部分人也架不住诈骗分子花样翻新的诈骗内容,尤其是缺乏辨别能力的老人和生活处在窘迫现实中的用户。在他看来,对于贷款诈骗,只要没有贷款需求,一般人基本也不会关注,而对有切实贷款需求的用户来说,尽量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至少不要相信贷款短信内容。
对于此类虚假贷款A,“工信部反诈专班”同样提醒,凡是诱导用户通过非官方渠道(例如扫描二维码、点击短信链接等)下载A的,一定要注意分辨,谨慎下载。
针对此类虚假贷款A治理,在业内看来,后续需从两方面进行整治,一是摸排此类非法A的系统提供商,对于提供非法虚假贷款A的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强化应用市场的A审核机制,广泛宣传提醒用户勿点击不明来源、非正规渠道下载A应用。
盘和林则建议,对在国内的诈骗分子应该集中警力进行专项打击,另外也有不少诈骗分子在国外,对这一类人同样要进行跨境执法。此外,对犯罪分子的通信工具要加以监控,当前结合大数据的逆向查处诈骗号码难度不大;而对于A,智能手机可建立A白名单和黑名单,可以对用户安装诈骗A进行及时预警。
贷款如此“轻而易举”?当心“设局杀猪”式骗局!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案情回顾
大学生王某等人在网上看到某证券公司的兼职信息后,报名参加。过程中,他们稀里糊涂地把身份证交给了对方,并被带至某手机店内办理新手机卡、拍照片,最后获得100元左右的报酬。直至被A公司催告,王某等人才得知自己被办理了贷款,且由于逾期未还,他们的征信记录已遭到损害。
很快,这些设局损害无辜大学生征信记录的犯罪嫌疑人纷纷落网。但这起案件真正演变成当前的局面,却经历了从违规到犯罪,从“潜规则”式的相互合作到“设局杀猪”式的诈骗侵害的演变。
初期:合作骗贷
“办贷款流程和办信用卡差不多,一般都是办2万元左右。中介会带客户过来,我负责操作,贷款下来后会给客户5000至8000元不等,我拿6000元。”
看守所里,犯罪嫌疑人顾某如实供述。因为避开公司监管骗领贷款,他于2019年4月被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以涉嫌贷款诈骗罪批准逮捕。
与无资质顾客勾结
骗领贷款
顾某所供职的A公司是一家具备相关金融资质的信贷公司,获银监会批准开展消费金融服务。本案中所涉及的贷款项目是A公司额度为2万元的商品贷,主要针对家电消费。
公司明确规定业务员必须拒绝在校学生、无业人员办理此种贷款,但由于办理此种贷款手续简单,客户经业务员专用ID操作就可以在移动端完成申请,且后台审核流于形式,顾客资质合格与否实际上还是由业务员说了算。因此,为了提高收入,部分业务员无视审核门槛,与无资质顾客勾结故意提供虚假资料骗领贷款。据顾某交代,这几乎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客、中、业、商四方合力
瓜分贷款
随着这套“潜规则”的不断成熟,相应的中介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擦边球”业务,即客户以购买家电的名义向A公司申请商品贷款,贷款获批后再从电器商家处套取现金,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现金贷款。一般情况下,“擦边球”业务需要四方合作,每次通过这种方式套取现金就是一次四方人马对A公司贷款的瓜分。
波澜不惊的“四期风险”
A公司的风控数据确与每个业务员办单挂钩,但仅有前四期被统计在销售业绩报表中,影响业务员奖金。
也就是说一旦顺利度过了前四期还款,贷款是否还清都与业务员再无关系,因此顾某等人才能肆无忌惮地办理“擦边球”业务。
此外,部分业务员还会要求打“擦边球”的客户留下相应的还款金额,由自己替其清偿,使得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
后期:设局诈骗
由于A公司业务量巨大,业务员与客户恶意串通导致的坏账未被重视,长期以来,这些业务员都能全身而退,因此胆子越来越大,套现活动也慢慢演变成一头欺瞒公司一头忽悠客户的更为恶劣的诈骗行为。在王某等人被骗一案中,正是业务员提供专用ID,使得中介能够为被害人办理贷款。
其中,不少熟知套路的业务员在离职后更是直接成为了中介。
检察机关:追根究底
类案频发,并非偶然,通过对顾某、张某等案件进一步梳理,检察官发现A公司在员工管理、贷款业务监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审查案件的同时,松江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向A信贷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书。
针对公司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业务员管理存在漏洞,贷款审批流程欠规范、制度执行存在缺陷,资金用途审查不严、缺少有效核查回访机制等问题提出建议。建议A公司加强业务人员管理,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涉案人员为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及岗位培训,增强业务人员遵规守法意识。同时对涉案业务进行排查梳理,增加实质性审查方式方法,规范贷款审批流程,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签约商户核查回访机制。这些检察建议,对于拥有相同、相似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同样适用。
2019年6月,A公司针对上述建议进行整改并向松江区检察院回函反馈。同月,检察机关以涉嫌贷款诈骗罪对被告人顾某提起公诉,最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其他犯罪嫌疑人涉的相关案件仍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等待他们的亦将是法律的制裁。
目前,松江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规范贷款市场的综合治理工作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