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乱象追踪:贷款名目越来越多,空间贷也上线
“您现在手里缺资金吗?如果手上的房子已经做了一笔房抵经营贷,现在还可以再来一笔空间贷,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套用房子的价值。”一位金融信贷公司的中介陈经理向记者推销。
今年以来,推荐房屋抵押贷款、资金过桥等营销电话又多了起来,信贷中介极为活跃,证券时报此前也就此进行连续追踪报道。除了用经营贷替换房贷,还有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记者发现这些信贷中介提供的贷款名目越来越多,甚至出现类似“二押”的空间贷,风险也越来越大。
信贷中介也担忧房价下跌
“如果您手上的房子已经做了一笔房抵经营贷,现在可以加贷一笔三成左右的空间贷,而且无需赎楼。”陈经理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套用房子的价值。”
陈经理介绍,以深圳市场为例,现在房抵经营贷一般可贷出的成数是房屋的银行评估价七成左右,不参考现在的官方二手房参考价。在不赎楼的前提下,已经“一押”的房子可以继续申请空间贷,大概就是将银行评估价的另外三成贷出来,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可以将银行评估价的数目全数贷出。
“这是我们公司的独家产品,但相对应的风险也很高,所以空间贷这一部分的利率会相对较高,一般年化利率要超过5%,而且只能是3年期贷款,还款方式同样可以先息后本,而现在一般的房抵经营贷年化利率都在4%以下。”陈经理说。记者也向多家银行个贷经理进行咨询,得到的答复是目前“二押”基本很难完成,房子如果已经“一押”,即便再去申请信用贷等产品,额度低且要求高。
作为利益链条上的受益方,信贷中介的推销话术通常对借贷的劣势避而不谈。不过,针对高风险的产品,信贷中介也会有“担忧”,特别是开始担忧房价的下跌。“我们也会担心房子价格下跌,一押时只贷出银行评估价的七成,我们认为深圳房价基本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跌幅,所以我们公司帮您找银行借出空间贷,还要承担房价下跌的风险。万一房子变成法拍房,拍卖价格绝对低于市价,而且市价说不定会走低,我们就损失大了。另外,我们还会收取0.8%到1.2%的服务费。”
至于哪家银行可以做这样的空间贷,陈经理闭口不谈,但她强调钱款绝对是从银行里面借出,而且需要面签。
其实,在助贷这条利益链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利益相关方——想节省利息的普通购房人、投资的炒房客、为赚取手续费和高息短期贷款利息而巧言推销的信贷中介,而看似是“受害者”的银行也是这条灰色利益链的参与方。就在11月4日,银保监会披露8张罚单,其中交行、招行均因个人经营贷款挪用至房地产市场被罚款,建行也因个人经营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经营贷款制度不审慎被罚款。
贷出“更多”的钱?警惕过度负债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由于官方二手房参考价一般来说比银行评估价低,越来越多信贷中介提供的以房屋作为抵押的贷款名目都不以目前官方二手房参考价作为标准,目的就是希望借款人能借出更多的钱。还有信贷中介表示,“买房已经不是客户主要的资金用途,更多的是用来周转或者套利,所以一些客户能贷就贷。”
不过,一边是希望借款人能够越借越多,但信贷中介似乎也开始担心风险。除了房价的变化,记者也向多家金融中介公司进行咨询,类似的“空间贷”属于高风险产品,即使金融中介公司也不敢轻易去做。
有银行经理表示,所谓的中长期经营贷只是额度授信,银行通常需定期审核以确保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收支规律相匹配,真正用于经营。只有审核合格的借款人才能续贷,且续贷后利率也有变化的可能,借款人若无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可能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如果“一押再押”,风险自然更大。此外,在许多信贷中介的运作下,经营贷的贷款期限也能够被拉长到和房贷差不多,但这中间存在续贷行为,比如每3至5年向银行递交一次申请材料,风险恰恰藏于其中,中介帮忙办理的材料均系伪造,经不住多次审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价若是低迷或下跌,实际上确实会引起一些新的问题,也客观上对信贷中介的业务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使得一些金融业务面临风险。“类似贷款名目,其实把房贷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无形中破坏了公平性,或许反过来使得一些炒房等非理性行为再度增加。”
对于借款人来说,也要警惕过度负债的风险。严跃进表示,借贷有成本,应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量入为出,借款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负债,如果举债不当,到期无法偿还将影响信誉。在此也提醒广大贷款人切勿轻信中介机构的说法,这种企图钻政策空子从中得利的行为,将会使贷款人陷入不可控的风险之中。
(证券时报)
存款增加13万亿,人均负债却高达7.5万,老百姓为何不还贷款呢?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看到,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存款金额增加超过近23万亿元,其中属于住户部门的存款增加了13万亿,这就是居民存款的增加。
但央行的数据同时也指出,三季度末的住户贷款还有74.5万亿,今年累计增加了3.4万亿元贷款。
为什么存款还在增加呢?
为什么大家不把存款用来还贷款,还任由贷款增加呢?
01,存款增加都说经济低迷,生意困难,为什么老百姓的存款还不断的增加呢?
第一,是因为疫情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疫情的加剧以及防控的严格,大家都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例如出行旅游之类的,消费少了,存款就增加了。
还有一些人不敢用钱,这样每个月的收入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剩下的钱自然就存下来了。
第二,投资不顺利也是重要的原因。
关注股市的朋友们应该了解,最近的股市可以说是越来越差了,不仅是股市,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也差强人意。
由于各种投资市场都不太符合投资者的意思,要是还是继续投资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所以很多人把这些本来要投资的钱以存款的形式存到了银行。
第三,房地产市场也是越来越不好了。
加上疫情的影响,一些人原来在外工作,在所在的城市买了房,如今把房子卖了,回到老家,这一笔钱也自然而然存到了银行。
还有一部分考虑买房的人,也在观望着,考虑买房子的钱就还在银行没有动。
02,人均贷款7.5万我们再来看看贷款数据,住户贷款还有74.52万亿元,我国15亿人中,60岁以上约2.7亿,儿童2.5亿,也就是说10亿成年人平均每人负债7.5万元。
这三个季度贷款还增加了3.42万亿,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大家都感受到负债的压力,这些负债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一,不难发现现在的还是很多人希望靠自己创业而实现财富自由,创业自然需要启动资金,所以大部分人就选择贷款创业。
但是最近的时势并不好,即便是现在广州宣布开放,但经济依然不景气,创业之路自然会比以前艰辛不少,不少人因为创业而欠下了不少债务。
第二,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的消费观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人现在是享乐主义,很多上班族都是月月光的状态。而且,很多人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消费却不低,很多人选择“花未来钱享现在乐”。为了过上高品质精致奢靡的生活,把花呗、信用卡月月刷爆,每个月都拆东墙补西墙。这也是我国为什么人均贷款较高的主要原因。
03,有债不还?读到这里,可能有一些网友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一方面存款增加,另外一方面的贷款增加,大家不会把存款的钱拿来还贷款吗?
首先,群体是不同的,增加存款的人往往不是增加贷款的人,所以不可能存在把钱先还了,不去存钱的这种现象。
其次,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会觉得现在把钱都拿去还债会不值得。
以房贷为例,现在的房贷利率比较低,如果还清了,未来要再以这么低的利率借出来很难。所以,有一部分的人自己银行账户里是有不少存款,但是却选择暂时不提前还贷,而是情愿先把钱存下来等待其他投资机会。
PS: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点个“关注”吧!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背后金融力量:贷款余额近60万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孙业礼也曾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表示,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已经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方针政策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突出贡献。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民营经济的表述来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表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解读称。
在我国,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背后,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疫情期间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取得明显改善。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8.7%,远远高于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前三季度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监管引导机构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银保监会就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机构从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等八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数据显示,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长,2021年末达到52.7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许多银行在年初就明确民营企业服务目标,合理提高业务考核权重,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同时,明确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激发基层机构和工作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
在上海,上海银保监局引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聚焦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度、强度、深度、温度、广度和厚度。截至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55万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的36.9%,较二季度末提升8.2个百分点,为民营企业注入活力。
在浙江,浙江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浙江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42.8%,较年初增加8020亿元,同比增长17.5%。
在河北,河北银保监局在5月再次出台措施,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服务民营企业组织架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年初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化风控模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做好贷中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过去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在引导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银行机构也做了不少工作,建立专门的部门,比如普惠金融部去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专门的部门、相对独立的审批权限、相应的资源倾斜,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机构升级模式方式加大民企贷款投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中,有一半以上投向了民营企业。这背后,一方面,在经营模式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大量民营小微企业获得了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在贷款方式上,很多银行根据民营企业经营实际,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与此同时,许多银行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配置了低成本资金,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针对民营企业接续融资需求,推广续贷、循环贷等产品,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同时,进一步规范银行信贷、担保、登记等环节的收费行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在福建,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在民营企业“爬坡过坎”中,工商银行福建分行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八融”措施,围绕民营企业需求设计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力赋能民营企业,比如为某企业提供福建省首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课题研发专项信用贷款及优惠利率。
今年6月,农业银行在前期出台多项助企纾困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政策,全力引导分行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大力推广专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首贷户的线上信贷产品“首户贷”,完善“链捷贷”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优化“票据融”“订单贷”“应收贷”等线上业务操作规程,并进一步简化民营小微企业开户流程。10月16日,农业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前三季度该行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领域。
今年8月,中国银行支持举办首届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峰会,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近年外部环境变化,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在加大。对此,刘连舸提出要创新产品服务,加快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集成信贷、投行、保险、租赁、信托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服务等建议。
“要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实现总量同比多增、结构优、费率降的监管指导目标。”日前,交通银行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提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