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贷款等业务踩监管“红线”,云南信托被罚款80万元
1月29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一则罚单显示,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信托”)因未对第三方合作机构向借款人额外收费行为进行有效管控,且个人贷款业务严重不审慎,被银保监会云南监管局罚款80万元。
与此同时,有四名责任人对云南信托“未对第三方合作机构向借款人额外收费行为进行有效管控”的违法行为负有责任,银保监会云南监管局分别对这四名责任人下发“罚单”,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其中,阎青(时任云南信托信托业务二部信托经理助理、高级信托经理)、罗望(时任云南信托信托业务二部信托经理)、朱超杰(时任云南信托信托业务二部信托经理)三人分别被警告,各自被罚款5万元。王星作为时任云南信托信托业务二部总经理,被罚款8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不是云南信托今年以来首次领监管罚单。今年1月10日,银保监会云南监管局曾披露的罚单显示,由于违规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云南信托被罚款50万元。此外,该公司的4位负责人分别被处以警告并罚款,罚款金额在6万元-10万元之间。
1月27日,云南信托再领监管罚单。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当天公布的一张罚单剑指云南信托两项违法违规行为:1.应停用用户未及时停用;2.个人客户的不良信息在上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前未告知信息主体本人。针对上述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对云南信托作出罚款22.5万元的决定。
云南信托创立于1991年2月,是200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银复[2003]33号”文批准,由原云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增资改制后重新登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天眼查显示,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涌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纳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中民电商控股有限公司、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云南信托股份25%、24.5%、23%、17.5%、7.5%、2.5%。(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唐果)
多地监管层确定下半年重点,个人贷款不良资产有转机?
最近,各地方银保监总局陆续举行了年度工作会议,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确定了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消费财经》发现,除了继续加大对小微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之外,各地银保监部门也把加速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下半年重点工作。
上海银保监总局称,要把重点领域的风险降到最低。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理水平;北京银保监局称,要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清理,坚决遏制资金在金融业中的非法扩张;广东银保监局指出,要密切关注形势的变化,加强综合风险管理,积极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
近几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上半年,清理了1.41万亿元的坏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97亿元。
然而,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不良资产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今年一月,银保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为了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批准同意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以试点方式在银登中心开展,然而,这一年多来,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却频频遇冷,监管的持续关注,能否让个贷不良市场回暖?
个贷不良转让市场现状据银登金融研究中心统计,截至到2022年二季度,个人贷款不良资产的挂牌数量和规模都比一季度有所下降,而初次挂牌的不良资产规模仅为一季度的四分之一。这是因为个人贷款的不良交易价格急剧下跌。
“个贷”的试点,曾经是当地AMC跨地区并购不良资产的新领域,一时间,不良资产的交易异常火爆,当时参与的机构都很踊跃,一开始的时候,起拍价都是0元,但最后却以50%的价格成交。
但是,在经历了2021年之后,市场已经逐步恢复了理性,个人贷款不良资产的转让也开始冷却,地方AMC的参与积极性也相对较低。
从银登中心公布的2021年度试点报告中,可以看到个贷市场低迷的成因。首先,个人经营信贷在底层资产中的比重最大,在批量个人业务中,资产笔数和未偿付本金合计分别为83.83%和71.70%。
此外,从放款类别来看,主要是损益类和已核销类,两者的总比例都在90%以上,且加权平均到期期限都在4年或更长的范围内,本金回收率在3.46%-52.35%之间,资金回收率为12.57%,回款困难。这使得2021年的房屋转让价格从4.68%下降到了3.3%。
此外,到了2022年,与去年相比,流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不良资产处置紧迫当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仍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长速度,一方面,作为消费信贷的主要载体,银行信用卡在过去5年内的发展速度很快。另外,由于近几年的发展经验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消费金融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由于监管收紧、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处置和经营管理的压力不断加大。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个贷资产质量仍然存在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不良贷款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中国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21年9月,信用卡逾期贷款累计达869.26亿元,此外,据各家银行公布的数字,个人消费及经营类信用贷不良资产规模在千亿元左右。
截至到2022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为2.9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69亿元。
面对规模巨大的不良个贷市场,传统的收费模式正面临着合规性和盈利下降的双重考验,迫切需要更多的参与主体来承担。
新蓝海能否突围过去,不良贷款的转移是地方AMC跨地区并购不良资产的新领域。目前,我国个贷不良贷款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且转移业务尚未形成闭环。没有上下游的经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仍处于试探性的态度,大量的不良贷款尚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AMC的参与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的号召,大部分地区的AMC都没有大规模的回收和处理。
随着各地银保监会不断推动不良资产,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扶持。监管层已经发出了几次正面的信号,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以及更广泛的不良贷款,以及更深入的市场参与。
在政策介入下,不良个人贷款市场走向理性化。同时,对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AMC等企业,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自身的制度和人才。
个贷资金挪用难禁 银行强化贷后管控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贷后资金用途管控压力依然不减。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2月有近30家商业银行地方分支行因消费贷资金用途违规被地方监管机构开单处罚。
2021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持续升级背景下,为何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资金用途违规问题依然不断?银行业务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一是贷款服务中介为客户信贷资金挪用提供了操作空间,在“洗白”途径上更加隐秘;二是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在贷后管控上执行力度不严,新增业务中资金挪用情况仍不鲜见。
与此同时,随着近来各家银行“开门红”发力,针对信用贷促销力度也在加大,银行放宽审批额度、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贷后管控压力。
消费贷资金挪用难“封禁”
近来各地银行因个人贷款贷后管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及其他限制领域等问题被地方监管机构处罚更为密集。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仅2021年12月就有10余个地方银保监局开出近70份罚单,涉及近30家商业银行地方分支行。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监管机构针对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贷后管控一直都比较严,2021年下半年以来检查频率越来越高、违规惩处的处罚更重,很多都是顶格处罚。
某国有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经理透露,现在银行对信贷资金的贷后管控很严,不过挪用的情况依然不少见,很多都是以装修贷的名义申请出来,再通过伪造消费记录、套现转存等途径“洗白”处置。
广州某贷款服务中介业务负责人透露,很多贷款服务中介都有自己的消费贷公司,会为客户提供贷后管理的服务,帮助客户处理银行贷款资金用途核查的问题。“现在银行愿意做装修贷,装修贷额度比较大,如果客户有资金用途处理的需求,我们会提供装修合同、家具家电发票、购销合同等证明资金流向的资料给银行,除非客户在资金使用中直接买房、炒股或赌博等,其他情况即使核查也很难被查到。”
上述国有银行广州分行零售客户经理表示,根据监管要求,现在基本每笔消费贷都需要核实用途,但实际操作中消费贷客户多、单户规模小,很难做到每笔消费贷都能核实,因此重点关注的都是大额消费贷。“比如装修贷,需要业务经理现场考察确认或者客户拍照确认证实用途,才能放款。不过现在‘洗白’途径更加隐秘,尤其经过服务中介包装处置后,要通过常规手段查出问题很难。”
银行越来越依然大数据监测管控贷后资金用途情况。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称,很多个人消费贷多是通过信用卡形式发放,只能通过刷卡交易使用,进而可以依靠大数据监测贷后资金流向。“比如某一客户申请了消费贷款后,银行会对该客户在银行的所有名下账户进行资金流向监测,一旦发现有大额现金进账,会甄别是否存在套现、挪用的风险。”
“通过资金流向造假逃避银行贷后监管以挪用消费贷资金的行为是不合规的,也是现在银行个人信贷贷后监管的关注重点。银行一旦通过大数据监测认为客户贷后资金使用有违规风险,就会要求客户提前还款,甚至还会‘抹黑’个人征信记录,影响会很大。”上述国有银行广州分行零售客户经理指出。
银行“开门红”促销升温
近来银行个人信贷贷后监管持续趋严的同时,各商业银行消费贷促销获客的热度也在明显升温。上述国有银行广州分行零售客户经理透露,临近2021年年底,一般都是业务拓展关键期,各家银行都在冲业绩关门过年,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春节前夕,消费贷需求更大,银行都在借机活动促销,额度和审批标准一定程度上都更加宽松。
上述贷款服务中介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21年12月开始,一些银行都在陆续推出优惠活动,进入2022年1月,参与活动的银行更多,在合作的金融机构中,国有银行和几家股份制银行优惠力度更为明显。
“现在优惠力度比较大,我们合作的银行中,最优惠的产品年化利率达到3.6%,不少产品的年化利率最低4.05%左右,纯信用贷单笔最高额度能做到50万元,不过对征信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各家银行的优惠力度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国有银行对优质客户的消费贷利率优惠力度更大。授信额度比前几个月宽松了很多,审批效率也非常快。”前述贷款服务中介业务负责人表示。
某国有银行发布的促销信息中显示,在2022年1月12日至20日期间办理备用金的客户,不仅可以获得免费加油券,还能根据办理金额获得3个月或6个月的产品免息券。
相比以往,2022年的“开门红”促销竞争更加激烈。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认为,这两年各家银行都在发力零售信贷业务,2022年新的授信策略调整后,银行对零售信贷尤其消费贷业务资源倾斜更明显,年初在额度上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下一步消费贷业务拓展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某城商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2022年零售业务的重点还是做好消费贷,积极发挥好信用卡的带动作用,在差异化利率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通过丰富细分客群的产品体系,做大消费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