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被贷款”100万,到底谁是幕后的“神秘人”
作者:朱昌俊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彭某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去年11月,他申请贷款时候被告知个人征信有问题。查询后发现,短短半年内,自己一分钱没见到,名下却突然多出了在齐商村镇银行汤头支行办理的两笔贷款,共计100万元。第一笔贷款50万元,彭某成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担保人;另一笔贷款也是50万元,贷款人是自己,银行却把钱转给了另一位毫无瓜葛的人。在彭某向当地银保监部门举报之后,齐商村镇银行汤头支行私下多次表示,出钱对彭某进行个人赔偿,签字拿钱,不再举报,但被彭某拒绝。他希望公开此事还自己一个公道。
个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被告知名下多出两笔贷款,并且总计高达百万元之巨,这真是“祸从天降”。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这样的事,显然不能止于“神秘人”还款了事。
很明显,这起事件充满了太多的蹊跷。银行办理个人贷款,正常情况下,不仅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而且还需要本人到场。那么,在个人完全未参与的情况下,彭某名下的两笔贷款到底是如何被成功办理的?此前曾发生过个人身份证丢失,后被人用于贷款的现象,而彭某的身份信息到底是如何被“神秘人”获取的?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这些疑问不被厘清,显然不仅彭某无法释怀,也将影响到公众对于财产安全的信心。
一方面,“被贷款”现象所暴露的某些漏洞不被及时堵住,那么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彭某;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本来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如果可能随便出现“被贷款”的现象,谁还能相信银行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因此,对于此事,不仅银行方面要及时纠偏,监管部门更要“闻风而动”介入彻查。
但是,事件暴露后,其后续走向似乎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如彭某曾多次到临沂银保监分局举报,但拖了半年,却迟迟没有被受理。那么,当地银保监部门到底是在“犹豫”什么?此外,与监管部门的“暧昧”态度相对应的,则疑似是银行方面的一系列“小动作”。如两笔贷款及其逾期利息都被“神秘人”还清,而银行方面还多次向彭某提出“签字拿钱,不再举报”。显然,这种私了方式不过是试图花钱平事,回避了“被贷款”的真相和责任。
目前,在向当地银保监分局举报达半年之久后,彭某终于收到了举报受理通知书。但如此之久才予以受理,相关部门的公信力难免受到质疑,恐怕需要更高级别的监管部门介入,方能确保事件处置的公平公正。并且,既要查清“被贷款”一事的真相,也要对相关部门的履责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
此外,涉事银行负责人曾称,“别人拿你的名来申请贷款,这个钱让别人挪用了,我们银行没调查出来,我们银行确实有失误的地方……”言下之意,银行只是存在失察的责任。但若真系如此,为何不早点与“被贷款”一方联合起来追究冒贷者的责任?进一步言之,如果说银行也是被骗,那么在遭遇举报后还钱的“神秘人”又是谁?如果不是“被贷款”者查询征信,银行方面还会被“蒙骗”多久?显然,这些反常和疑问,都需要得到一个合理而透明的解释。
一言以蔽之,这起蹊跷重重的“被贷款”事件中,银行方面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类似的“被贷款”现象,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受害者?相关方面都应该通过公开公正的调查给予当事人和社会一个负责任的说法,并做好善后——该追责的追责,该补偿的补偿,该修复的漏洞及时修复。(朱昌俊)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三部门发文!严控这种贷款……
2020年以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有所抬头,不仅加大了炒房资金“杠杆”,还助长了房地产投机气氛。
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重点如下:
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
对企业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短于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核。
密切关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松对真实贷款需求的审查。
不得向资金流水与经营情况明显不匹配的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
对期限超过3年的经营用途贷款,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严格贷中贷后管理,落实资金受托支付要求,防范企业通过关联方规避受托支付要求。
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预警,不得以已开展受托支付为由弱化贷后资金管控。
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
对存在协助借款人套取经营用途贷款行为的中介机构,一律不得进行合作。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个人经营性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经营用途贷款在满足企业临时性周转性资金需求、提升企业持续运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近期一些企业和个人违规将经营用途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问题突出,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
对此,《通知》从九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
二是加强信贷需求审核。
三是加强贷款期限管理。
四是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
五是加强贷中贷后管理。
六是加强银行内部管理。
七是加强中介机构管理。
八是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发展。
九是强化协同监督检查。
乱象中的经营贷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经营贷”是银行提供给中小微企业的一种贷款服务,通常要求借款人为企业股东,且名下房产过户满半年、公司成立一年以上。记者了解到,经营贷最高能贷到房产评估价的七成,且审批灵活、利率较低、放款速度快、支持多次续贷。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政策加大了纾困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不少银行经营贷利率更是低至3.5%,低于普通按揭贷款5%至6%的水平。“这诱使部分购房者转向申请经营性贷款来购买房产。同时,部分房产中介、贷款中介诱导、协助购房者包装材料、申请贷款,也是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营贷流入楼市,加大了炒房资金“杠杆”,背后的风险隐患值得关注。不久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警示房地产泡沫问题,“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是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持有那么多房产,将来市场价格要是下来,个人的财产就会有很大的损失,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经济生活就会发生很大的混乱。”对此董希淼也谈到,经营性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扰乱了房地产调控大局,容易引发局部房地产市场过热;本应流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被挤占,影响了宏观政策实施的效果。对企业和居民个人来说,用经营性贷款购买住房,推高了杠杆率、负债率,一旦房地产市场或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还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对银行而言,过分依靠房地产来扩大规模、抢占份额,既存在政策风险也存在信用风险。
事实上,此前多个热点城市监管部门已就辖内商业银行开展专项核查,并出台专门制度等强监管措施,严控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行为。
3月16日,广东银保监局发文称,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楼市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涉及920户。对此,已要求银行限期整改问责,目前银行机构采取了终止额度、一次性全额结清、分期提前还款等整改措施,对存在违规问题的内部员工开展了警示告诫、通报批评、积分扣减、经济处罚等问责。
3月18日,深圳银保监局称,要求辖区内中资商业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并选取6家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局责令银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了21笔涉嫌违规贷款,涉及金额为5180万元。
3月18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官微发布消息指出,上海地区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贷款资金用途违规,部分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二是在房屋主体结构未封顶前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个别贷款未能严格落实住宅封顶政策或商用房竣工验备要求;三是首付款来源核实不审慎,少量首付款资金来源为非自有资金;四是贷款资料收集不完整,部分贷款贷后环节存在资金用途证明材料不足或印证力不强等情况。
3月23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在银行自查的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已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
不过,对于经营贷流入楼市的问题,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资金多次流转掩盖了经营贷去向,监管部门和银行核查难度较大。“银行的贷款资金用途、流向监控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董希淼认为,对于非受托支付的贷款资金,银行主要审查贷款资金在银行体系的流向。如果贷款资金跨行转入多个账户或直接提取现金,对单家银行而言,就非常难以监控。对受托支付的贷款资金,除了审查在银行体系的流向之外,银行还会关注受托支付对象的资质和背景,防止信贷资金转入与借款人经营活动无关的账户。如果发现贷款用途可疑的,就会要求借款人或客户经理说明融资需求背景,调查贷款用途的合理性、合规性。
企业和个人的合理融资是否会造成影响?
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当前,一些经营用途贷款被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通知》严肃治理此类违规行为,将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通知》还特别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保持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发挥经营用途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对于经营贷流入房地产的问题
后续有什么工作安排?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各银保监局、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大对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畅通违规问题投诉举报方式,及时共享并联合排查违规线索;要将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等相关问题作为各类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法严格问责,加强联合惩戒,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同时,联合开展一次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
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和排查结果,加强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张末冬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山东63岁退休老师,帮学生贷款18万后竟被拉黑
院里那棵30多年的山楂树,枝头已挂满红果。丰收的色彩,无法稀释李中随心中的苦闷。他昔日的学生禹传珍还是没有音讯,为她担保借款逾期后被冻结的银行卡还没有解冻。李中随退休后的生活就像那张银行卡一样被冻结了……
李中随翻看相关文书。
许久未见的学生带着信贷公司业务员来访
今年63岁的李中随,生活在临沂市费县朱田镇上东峪村。李中随年少入读当时的费县师范学校,学成之后回到当地一所村小任教,之后又通过努力取得曲阜师范大学学历,他是这个山村同龄人中少有的高学历。
如果不是那次不期而至的拜访,以副高职称退休的李中随,退休生活一定是写满天伦之乐。
“2017年6月19号上午,禹传珍给我打电话,说到村里来看望我。”禹传珍的老家就在李中随任教的村子,她读大学之后李中随几乎没再见过,也没有书信或电话往来。但在李中随的教育生涯中,对禹传珍的印象颇深。大约是在1978年前后,她是所在学校设立初中班后的首批学生之一。“一个班就俩老师,我带他们那批学生的数理化,全班34个学生中禹传珍学习成绩不错,后来考入了济南一所有名的财经大学。”自己带过的学生考入大学走出山村,李中随认为这是值得他骄傲的成就。
“接电话的时候我在平邑县,就跟她说先到村子附近的一个小饭店等我,我请她吃饭。”时隔30多年未曾联系的学生上门拜访,李中随以为她跟其他学生一样,是想上门感谢师恩。尽管一生节俭,李中随认为许久未见的学生上门,一定要好好招待。
饭桌上,李中随得知陪同禹传珍而来的男子是一家信贷公司的员工。禹传珍自述,她的二儿子在美国学习飞机驾驶,学费周转不过来,希望昔日恩师帮忙贷款筹资。
这样的求助李中随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教师身份做贷款担保比较好借钱,以前也有熟人让帮忙。”李中随认为这些求助者不到难处不会开口,他从来都是乐于相助。“帮了不少,都没出过问题。”
以为是帮忙,还款逾期后才知道自己是借款人
禹传珍登门拜访第二天,李中随就如约赶赴临沂城区,帮其办理贷款业务。“先是用我的身份信息到银行办了一张卡。”拿着银行卡来到信贷公司办公场地,工作人员要求李中随签署借款合同并录制借款视频。
“我说这个我不懂,不知道该咋说。”李中随介绍,那名曾经陪着禹传珍上门的男工作人员示意,让他说是给儿子买房需要贷款。
本以为是帮忙担保贷款,察觉是以自己的身份借钱,李中随有所警觉。“他们跟我说一个月后就会转换成禹传珍贷款,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李中随又向现场其他工作人员求证,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对方还表示“相关手续都是从电脑上操作,不用再到现场”。放下戒备后,李中随按照对方指引办理了相关手续。“贷款第二天就批了下来,打进了新办的银行卡,禹传珍拿着那张卡使用,每月的还款也是她弄。”
同年10月12日,就在李中随即将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禹传珍再次登门,这次是她丈夫郭伟陪同。“禹传珍说郭伟在埃塞俄比亚挣钱,在美国学飞机驾驶的儿子已经成了飞行班长,但是还需要学费。”禹传珍从山村考入大学曾经是李中随的骄傲,他期望这样的骄傲在禹传珍儿子的身上得到传承。这次,李中随领着禹传珍夫妇找到邻村一位好友,作为担保人向对方借款4万元。此后,禹传珍夫妇又单独找到李中随的这位好友分两次借走2.3万元。
“14万那笔贷款刚开始她是按期还,但是后来开始逾期,一拖就是很多天,再后来贷款公司给我打电话要钱。”接到催款电话,李中随质疑:“当初不是说一个月后转到禹传珍名下,为什么又找我要钱?”对方在电话中否认了这个说法,表示有签字和视频为证,借钱者就是李中随,还钱自然也应该由他来还。
借钱还债,再四处打工还钱
“最多的时候一天100多个电话打过来催债”帮忙帮成债务缠身,李中随催促禹传珍尽快还钱,但是对方一直推拖,到了2019年7月份前后,对方将李中随的微信号“拉黑”,电话号码也打不通。禹传珍“失联”后,李中随意识到不妙。
同年10月份,另一笔李中随担保的4万元的借款也迟迟没有归还,出借人无奈之下到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申请冻结郭伟、禹传珍、李中随等3人的财产,李中随因给其中4万元借款担保,他用于领取退休金的银行卡被法院依法冻结。
“家里人因为我帮忙借钱闹了矛盾,又不断被外人催债。”内外交困的压力之下,李中随还是觉得既然禹传珍躲着不见,肯定是无钱可还,既然是自己的担保人,于情于理要先替她把这些钱还上。“14万那份贷款还了几个月之后,2019年10月份的时候向亲朋好友借钱一次还清,大约一共6万多。”
妻子到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家中照看孙子后,李中随先后到威海、内蒙古等地打工挣钱,陆续归还为还贷而向亲友借的钱。李中随那原本捏粉笔、握板擦的双手,干起了垒石坝、挖土豆的体力活。
2020年8月底,在内蒙古挖土豆挣钱时,因为当地早晚温差大,再加上长时间蹲、跪在地上劳作,李中随的右腿膝盖劳损走路一瘸一拐,回到费县老家修养。“在那边从下午4点干到凌晨4点,身体实在扛不住了。”
9月底,稍感膝盖疼痛减轻后,李中随又来到朱田镇一家景区打零工。“中午饭的时候偶然看到他避着其他人吃,我以为他带了啥好饭,好奇过去看看。”该景区项目负责人宁后彬说,当他看到李中随手里握着的只有干裂成碎片的煎饼渣时,他不相信这个年代还有人过这样的苦日子。“从镇上回来的时候我给他捎了大包子,拿给他的时候他哭了,再一聊天,感觉他不像是出大力的人。”细聊之下,宁后彬被李中随的经历震惊。
其后几天,宁后彬又偶遇到,李中随家中的板栗刚卖了50块钱,看到景区所在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穿着窘迫时,拿出其中的40块送塞到其手里,自己仅留下10块钱用于乘坐公交车回村。
10日上午,李中随到禹传珍夫妇的村子寻人,这个村子已经全部拆迁,村民彼此间联系不多。
昔日学生夫妇早有劣迹,要款无望仍不忍心追责
宁后彬到李中随家中走访后,看到这个本应享受富足退休生活的老教师家徒四壁,有感于李中随的经历和为人,就拍摄了一小段视频发到网络平台,当地一位网友看到后到其家中再次拍摄了一段相对完整的视频发布,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不少网友在对李中随抱以敬佩的同时,希望他能尽快找到禹传珍追讨欠款。
10月10日上午,记者陪同李中随赶赴禹传珍和丈夫郭伟曾经生活的东洪沟村,试图探寻这对夫妇的信息。
“这里3年前就拆迁了,就是不拆迁,我们都好久没见过他们了。”东洪沟村是费县县城东部的一个城郊村,拆迁后已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有过村庄的模样,原本的村子已经被一条新修建的柏油路以及两侧的工地取代,多位东洪沟村村民正在利用空地修整的菜地里浇水,有村民介绍,拆迁后村民们分散到多地等待安置,有的到别的村亲戚家住,有的到县城租房,村民间彼此很难见面。
“他们两口子见到谁就借钱,借了钱也不见还。”另有村民介绍,禹传珍和郭伟因为欠钱在拆迁前就好久不敢回村,他们在村里也已经没有走动的亲戚,几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已经因为欠钱不再来往。“听他们自己说有个儿子在国外学开飞机,借钱也是以这个借口要。”
上述村民介绍,禹传珍和郭伟的年龄都在56岁左右,他们刚结婚时在村里口碑还不错,禹传珍在县城一家公司上班当会计,郭伟在饭店工作。他们的一个儿子出国后,郭伟也去了国外挣钱,但不久后他们家里好像就开始缺钱,不断借钱。再后来,因为口碑不好,即使家族中有事也不见他们回来。
“她是我的学生,我怎么好意思去告我的学生。”从东洪沟失望而归后,不断有外地媒体记者拨打李中随的电话了解他替禹传珍借贷的细节,有人询问为何不通过法律渠道追究禹传珍的责任,李中随表示“不忍心”。
妻子去外地照看孙子后,大部分的时间李中随是在外地四处打工,老家院子里的那棵山楂树即使无人照料也挂满了果。“树大了自直;没有饿死的老鹰”李中随认为,即便禹传珍口碑不好,也说明她真的缺钱,如果钱真花给了她的儿子,也不枉费他经历的波折和苦难。
经历过这些波折和苦难后,他还可以从头开始自己的退休生活。“钱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我也曾经在想禹传珍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但是现在即使她不还钱,只要打个电话说老师我错了,说声对不起,我也很知足。”
禹传珍,你在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