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网络贷款陷阱

本文目录

警方提醒:网贷诈骗九种陷阱,看了你就安全了

网上贷款最让人伤心的是什么?

款没贷到,还被骗了!

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小额贷款骗局,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避开这些陷阱。

01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贷款

现在很多的小额贷款机构在宣传的时候都说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贷款,但是真的只需要身份证吗?换个位置思考,如果你是小额贷款公司,仅凭一个身份证就敢贷款给对方?

其实这种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小额贷款的骗子说只要身份证,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就可以下款,碰到这种情况就要小心,拿到你身份证之后,他就可能让你交钱,不交钱还威胁你泄露你的身份证信息;

另外一种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宣传语,宣传的是只需要身份证,但是其实在贷款的时候还需要你提供收入证明、工作证明或者征信报告等,这类就是正规的可以下款的。

02利息大大低于普遍的利息

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祼条贷款”,女大学生借钱周息高达30%,这也是高利贷无疑,而且这种高利贷通常还伴随着暴力催收,一旦你上钩,就很难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当你碰到声称利息比银行还要低的金融机构,一定要谨记这段话,天下不会掉馅饼,骗局多始于贪念,同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一定要对高利贷有一个基本概念。

03贷到款前却先让交钱的

通常情况,正规网贷平台在发放贷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需要收取的手续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一定会在协议中明确标示出来,让当事人清楚知晓,贷款发放成功后才开始收取。

包括各大银行办理信用卡,卡批下来之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只有卡批下来激活正常使用之后,才会扣相关的费用。

那些四处吆喝能帮忙贷款、办信用卡,贷的钱还没影,办的信用卡还没拿到,就先让交钱的,99%是骗子!

04卖“强开技术”的

相信不少人都碰到过卖“强开技术”的人。什么“蚂蚁借呗强开,收费800块,包出2万以上额度”等等。不管变化多少种花样,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掏钱。

等你掏了钱,还装模作样给你发过来一套所谓的“教程”,骗取你的信任,等用过之后就会发现依然强开不了。有的则直接把你拉黑,再联系就联系不上了。

不管是微粒贷、蚂蚁借呗,还是蚂蚁花呗,目前采用都是系统邀请制,官方不邀请,谁也强开不了。

05木马程序盗取银行卡信息

这种骗局相对隐蔽,骗子一般首先设局,将事先编好的贷款信息,以短信、QQ消息、微信等形式群发,待借款人上钩以后,骗子发送“木马”程序安装包,借款人乖乖按要求提交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以后,银行卡内的余额就被全部转走。

不要轻信任何私人、不正规贷款机构发过来的信息,更不要在不信任的网站上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06用钓鱼网站做幌子

钓鱼网站的骗局其实不是什么新兴事物,它与我们以前写到的不少仿冒商品的本质一样,比如康帅傅牛肉面仿冒康师傅牛肉面。唯一不同的是,你买到假冒商品可能受到的金钱损失要小,而碰到钓鱼贷款网站,自己的存款可能全被骗走。

当你在百度搜索某一个贷款机构或是金融服务平台上,一定要点击进入官方网站,认清官网和“推广”之间的差别,这样可以减少碰到钓鱼网站的机率。

07花钱消除信用污点

由于不少借款人申贷被拒是个人信用产生污点导致,于是骗子也做起了这种买卖:号称银行里有熟人,或以花钱消除征信污点,一旦你上套,大笔的好处费就进了骗子的腰包,而你的个人征信却并不会因此好看半点。因为,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一旦出现污点,需还清欠款以后,保持5年的良好记录,才可以消除,任何人,即便银行员工也无权修改。

个人良好的征信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08没有放款就让支付费用

这个是很多小额贷款骗子最常用的招数,也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招数。小额贷款的骗子他们会让你预先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或者资料费什么的,给你保证贷款额度很高,而且很快就可以到账,在急用钱的时候,你完全就不会想那么多,结果等你交完钱,再去联系他,就找不到人了。

09贷款要找正规平台

现在的QQ、微信朋友圈、小区墙角、公共厕所,除了微商、包小姐之类的广告外,战斗力最强的就是各种贷款小广告了,能看到的地方,都能被它们霸占。

越是这类小广告越要提高警惕,多数网上贷款被骗的人都是轻信了这些贷款小广告。那些宣传单凭身份证就能贷款的,利息低到不可思议的,多暗藏陷阱。你想从他那贷到款,他只想骗你手里的钱。

再来看一下大家面对骗子时的招数吧:

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正规贷款在放款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网络贷款,凡是在放款之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都是诈骗!只会越贷越穷!

强烈推荐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网络贷款骗局多 小心这些套路

网贷有风险

贷款需谨慎

案例一

男子轻信网络贷款

5万没贷成反被骗1万5

刘先生经营着一家批发店,最近需要5万元流动资金。考虑到向正规借贷平台贷款利息较高,2月28日19时许,刘先生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款手机贷款软件,简单注册后,他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向平台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

该平台很快通过了刘先生的申请,刘先生便想着把该平台内的5万元提现至银行卡,但提现过程中,平台显示刘先生录入的银行卡信息错误,目前平台已被冻结,如想解冻要与业务员联系。接着,刘先生收到业务员的QQ号。

刘先生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向该“业务员”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业务员”表示,刘先生需要交纳1.5万元才能解冻,对此,刘先生没有怀疑。

由于自己的银行卡内没有这么多钱,于是刘先生将支付宝内的钱转入银行卡,连同手机银行的余额截图发给了“业务员”。

没过一会,“业务员”让刘先生把1.5万元转入自己提供的银行卡内。

一番操作完成后,刘先生再次登录借贷平台进行提现操作,但依旧显示未成功、冻结状态,当刘先生再次联系“业务员”时,对方却称还未将刘先生的申请单提交,由于刘先生自己操作导致贷款账号又被冻结了,需要6.5万元才能解冻。

为了让刘先生消除顾虑,该“业务员”还告诉刘先生这些钱待刘先生的账号解冻后会全部返还。

刘先生表示自己现在没有足够的钱,需要时间凑钱。与“业务员”沟通完毕后,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联系了自己的律师朋友,却被朋友告知自己被骗了。

为了拖延时间,刘先生第二天早上与“业务员”联系告知自己只凑到2.8万元,对方让刘先生先将这些钱转过去,后续补齐了钱款便能解冻……刘先生见此,确信自己被骗了,立刻来到大冶市公安局灵乡派出所报警。

目前,警方已对此展开调查。

案例二

网络贷款陷阱多

男子轻信被骗近2万元

2月27日,黄石男子曹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正心情烦闷时接到了陌生来电,对方称可为其提供免抵押贷款。为解决燃眉之急,曹先生轻信了对方,可最终贷款没到手,反被骗近2万元。

44岁的曹先生家住黄石市黄思湾,2月27日下午2时许,他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先生您好,请问需要贷款服务吗?

因最近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曹先生仿佛看到了希望,忙向对方询问贷款办理的相关流程。

对方让曹先生添加了一个QQ号,输入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可没过一会,对方却说曹先生输入的身份证号有误,称曹先生有骗贷款嫌疑不予办理,只有先缴纳贷款金额的10%,用于解除嫌疑。

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卡账号,曹先生为了尽快拿到贷款,爽快地转账18200元到该账户。

转账成功,曹先生再去联系对方时,对方却将他拉黑,这时他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向黄石市公安局西塞山分局黄思湾派出所报警。

接警后,民警立即对此案立案侦查,也对曹先生进行了防骗宣传,告知他要提高自身防骗意识。

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随意下载贷款APP,切勿轻信非法网络贷款,如有贷款需求,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银行进行贷款。切勿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谨防造成经济损失。遇到网贷骗局,请及时报警求助。

来源:平安黄石

不良贷款中介这些陷阱和套路,你知道吗?银保监系统连发风险提示

“您好,我们是××银行的中介,现在我们这有月息××的低息贷款,额度是××,您现在需要吗?”今后接到这样的电话,您得多加注意。

10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称“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2022年第7期风险提示,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而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中国银保监系统已多次发布关于防范不良或非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对移花接木的“AB贷”以及让贷款“曲线”流入楼市的“经营贷”“消费贷”等现象进行了曝光。

据银保监会消保局介绍,当前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但其实这些诱人条件的背后却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

具体来看,银保监会消保局特别提示,金融消费者需要注意防范以下三大陷阱风险: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银行”“××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银保监会消保局认为,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金融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移花接木的“AB贷”,让贷款“曲线”流入楼市的“经营贷”“消费贷”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针对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全国已有福建、广东两地银保监局分别在9月14日、3月15日发过专项风险提示。

9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对非法或不良贷款中介当前存在的“堂而皇之,伪装银行人员身份,瞄准小微客户群体诱导办理银行线上贷款”“移花接木,采取‘AB贷’伎俩,为缺乏资质客户套取信贷资金”“瞒天过海,诱导客户签署代扣协议,自动扣取高额‘中介费用’”这三类新型套路营销行为进行“起底”。

其中关于“AB贷”伎俩,据福建银保监局介绍,主要表现为,在贷款办理过程中,部分客户条件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不良中介“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包装客户贷款资料,于是就出现“AB”贷形式。

“即客户A自身资质不符合条件,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中介伪造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截图告知客户A因其风险系数高,需增加担保人,极力说服客户A寻找资质较好的客户B为其担保,在实际贷款办理中,不良中介并未为客户A申请贷款,而是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借款人实质为B,但贷款资金却由客户A使用,客户B直至被银行催收才知本人是借款人而非担保人,中介公司会将矛头直指是银行端的审批问题,并煽动客户与银行对质,极易引发矛盾纠纷。”福建银保监局具体解释道。

3月15日,广东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防范“贷款中介”诱导购房者违规套取贷款的风险提示》则主要集中于:非法“贷款中介”冒用银行名义,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以“利率低”“时限长”“放款快”等诱导购房者,推销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方式从银行套取资金,让贷款“曲线”流入楼市,并从中谋取高额中介服务费用的现象揭露。

对金融业务存疑要官方渠道核实,陌生来电推销“低息快捷”贷款得小心

面对非法或不良“贷款中介”的不法行为,金融消费者具体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特别是如何将其与正规贷款渠道进行有效辨别?

福建银保监局对此表示,有信贷服务需求的金融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在业务办理前,应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专业人员,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不法中介机构的营销揽客行为。“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向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咨询核实。对于陌生来电推销‘低息快捷’‘贷款额度已批’贷款业务等行为,应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防范上当受骗、资金受损。”

此外,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福建银保监局也特别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慎重对待合同、授权书等法律文书的签署,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授权范围,不随意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黄鑫宇

编辑宋钰婷

校对柳宝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