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涉及名词解释(贷款中介小白带走即可)
贷款涉及名词解释
抵押贷款:有关部门对抵押物进行抵押登记的贷款,一般针对银行称其为抵押。
质押贷款:顾名思义,实物作为抵押,民间的抵押贷款,称其为质押。
信用贷款:以征信为主要资质办理的贷款,也叫无抵押贷款。
机构:放款额度和银行相似,甚至高于银行,利息高于银行。
小贷:小额贷款,单笔放款额度在3~15万之间,利息高于机构。
网贷:使用手机APP或者PC客户端办理的贷款。
先息后本:先还利息,到期付本金。
等额本息:本息每期还,每月还本金+利息。月还款算法:本金/期限+本金*月利率
等额本金:本金递减,类似等额本息。还款随本金每月减少利息也减少。
月息年本:按月付息,年末归本。
按揭房:贷款买的房子,征信体现个人住房贷款。
抵押房:在银行抵押的房产,征信显示个人商业贷款或抵押消费/抵押经营
打卡工资:工资流水显示工资/代发工资字样,收税的工资。可打出税单。
银行卡流水:指进账+出账的总额度
结清证明:指逾期金额已结清的证明,一般只有在征信未更新时需要。
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基准利率:央行定下的贷款基准利率,各个银行要求同期不得低于基准利率,各银行可上浮,但是不得超过同期基准利率4倍,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房龄:自房屋建成年代至今的时间
干净房本:无抵押或者有抵押已注销的房本。
上抵押;也叫抵押登记,是指房本在所在区域不动产登记大厅抵押给出借人。
一抵:房屋一次抵押,且房本副页有抵押章。
二抵:房屋二次抵押,且房屋有抵押章未注销。
抵押率:也叫成数。指房屋抵押额度占房产总值的比例。
抵押回执单:指上完抵押后建委所提供取他项权利证的凭证。
他项权利证:抵押权利的一种证明,权利价值与抵押金额一致。
抵押经营贷:用于经营性的贷款,通常都为房屋抵押贷款。
消费贷:用于个人消费所用的贷款,可抵押可不抵押
借款人:用钱的人。
黑户:一般来讲为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人。贷款行业征信连续逾期7个月以上或者多次逾期,不可办理贷款的人,即为黑户。
白户:无银行信用记录的人,没有过信用卡或者贷款的人。
三非人士:非北京本地户籍,非北京本地工作,非北京本地征信。
出借人:也叫债权人,或者资方,就是出钱借给借款人的人或者公司。
公检法:公安部门,检查院纪检委部门,法院部门。
房产类型:指房屋规划用途。例如:住宅,别墅,商住两用,办公用房,公寓,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科研用房,军队用房等等。
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
近郊:大兴,通州,顺义,昌平,门头沟。
远郊:密云,怀柔,平谷,延庆,房山。
房本:不动产权登记证,红色外皮。
商品房:可直接上市交易的房产。
经济适用房:也叫一类经适房,是由政府划拨,低价买入的房产。上市交易需满五年且补交综合地价款,2008年4月11号之前的一类经适房可直接做抵押。
按经适房管理:也叫二类经适房,同样是政府划拨,满2年可直接上市抵押。
央产房:原单位为国企或者央企,单位分的房子。需开上市证明可交易。
成本价房(房改房):单位自建以便宜价格卖给员工的房产,需转成商品房可交易。
两限房:同样低价买入,限制买卖交易的房产,满5年可上市交易。
小产权房:产权为30年或50年的房产,房本大多为绿色,不可抵押。
回迁房:原址拆迁分的房子,满5年可转商上市,但是不是全部。
公租房:低价办理的租房,不可交易。
老龄房:房龄在30年以上的房产。
疑难房:不可上市抵押交易的房产统称疑难房。
老龄人:年龄在65以上的借款人。
有争议房产:产权不清晰,纠纷房。如离婚时离婚协议未说明房产归谁所有等。
违约金:未按合同借款期限还款所产生的费用。
查封房产:因民事经济纠纷或其他违法行为被起诉或公诉的人名下的房产,金额巨大法院就会查封房产。可解。
被执行人:因案件被法院起强制执行的人。人法网可查到。
核档:核实房产是否有抵押,建委(不动产事物登记大厅)行为。
共有产权:房本非一个人名字
单方:指夫妻双方只有一方能够出面做借款,多数为房本显示的房主。
共借:指借款人资质不符,需要找另外一个人作为共借人,一般为直系亲属。
担保:指借款人资质不符,找其他人或者公司进行贷款连带担保,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债权人将找担保人进行代偿。
公正:公证处行为,为借款人和出借人办理国家认可的见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批贷函:指银行或者机构贷款审批通过后通知客户的一种凭证,可用于垫资。
三方公司:指专款专用的第三方收款公司。
过桥垫资:俗称倒贷,指到贷款期限后,客户无力偿还,找三方代偿,之后再办理贷款归还第三方的行为。
垫资:指客户在批贷函下来之后放款之前,或者一抵二抵转单时,需要这笔资金,就可以找垫资公司进行垫资。
禁入行业:一般为危险职业(钢铁钢贸,工厂一线,化工厂,司机)和不稳定行业以及金融同行业(KTV,酒吧,房地产,保险,股票,基金,私募,投资,理财,贷款,证券)
就这些吧,有的一时想不起来,字面可以理解的没有解释。
从银行贷款再借给别人?民间借贷中“高利转贷”行为及相关犯罪的理解与认定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转自:湖南高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第一项大幅修改了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表述,将“信贷资金”改为“贷款”,同时删除转贷前的“高利”二字,删除借款人的知情要件。但为符合工作习惯,使行文简洁,本文仍使用“高利转贷”表述方式对民间借贷中“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致合同无效的行为及相关犯罪认定作简要分析。
一、民间借贷中高利转贷行为
(一)规范沿革
1.《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时期
2015年《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最早规定了“民间借贷合同因高利转贷而无效”,其第十四条第一项谓“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由此可见,根据《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要认定借款合同无效,需要具备三个要件:第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第二,存在高利转贷行为;第三,借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
然而,实践中对于上述三个要件的认定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司法实践中,对“信贷资金”是否等同于“信用贷款”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信贷资金”等于“信用贷款”,不包括抵押、质押贷款。主要理由是,出借人通过房屋抵押贷款后再行转贷的,主要的贷款风险仍在出借方,不宜简单归入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致无效的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信贷资金”包括抵押、质押贷款,强调民间借贷必须是出借人的自有资金。主要理由是,当事人签订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向银行抵押或质押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依法应为无效。其次,认定高利转贷行为时,如何证明民间借贷的资金就是金融机构提供的借款,原来司法实践中举证标准不统一。较为严苛者,通常需要考虑金融机构借款与民间借贷金额、两次借款时间的相近性,并综合第三个要件(即借款人明知或应知)进行判断,由主张借款合同无效的借款人承担举证责任。此时,如出借人举出反证,证明提供民间借贷的资金系其他来源,不涉及金融机构贷款的,法院可能据此认为借款人的证据不充分。最后,“借款人明知或应知”这一要件在实践中较难证明,通常只要当事人没有当庭承认是事后才知道的,都可以主张事先知道,举证责任也是由主张同无效的借款人承担。
2.《九民会议纪要》出台后
基于司法实践的不统一,2019年11月8日出台的《九民会议纪要》第五十二条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转贷行为进行了规定:
民间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的民间借贷行为,既增加了融资成本,又扰乱了信贷秩序,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4条第1项的规定,应当认定此类民间借贷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在适用该条规定时,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审查出借人的资金来源。借款人能够举证证明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出借人尚欠银行贷款未还的,一般可以推定为出借人套取信贷资金,但出借人能够举反证予以推翻的除外;二是从宽认定“高利”转贷行为的标准,只要出借人通过转贷行为牟利的,就可以认定为是“高利”转贷行为;三是对该条规定的“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要件,不宜把握过苛。实践中,只要出借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存在尚欠银行贷款未还事实的,一般可以认为满足了该条规定的“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要件。
从该条的内容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意在降低导致民间借贷无效的高利转贷行为的认定标准,已经明确贷款不局限于信用贷款,且可以视为忽视第三个要件,即借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高利转贷的事实,但对转贷牟利的要件没有放松。
3.《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时期
2020年第二次修改后的《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于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了导致民间借贷无效的高利转贷行为:“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这样的表述事实上是在《九民会议纪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且降低了高利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标准。第一,不再要求放款人套取的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抵押/质押贷款应当同样适用;第二,不再要求存在转贷给借款人赚取利差的行为,可理解为即使不存在牟利行为应当同样适用;第三,不再要求借款人知道或应当知道高利转贷的事实。
原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杜万华在《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效力的有关问题》一文中,就高利转贷行为的认定及后果有如下表述,可资参考:
只要符合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贷款并转贷的情形,就应当认定该借贷合同无效,无论借款人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转贷款尚未交付,因合同无效,不再交付。如果已经交付,应当退回;如果借款人已经实际使用,退回有困难,且借款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该借款是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应当事实求是地根据借款人的情况协商确定退还借款的时间和期限,不宜搞一刀切。
(二)实务操作
1.举证责任的分配
由《九民会议纪要》第五十二条可知,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借款人若主张出借人系高利转贷,应当就出借人在与借款人订立借款合同时尚欠银行贷款未还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即法院对借款人的该项主张不予支持,出借人高利转贷的事实不能成立。
如徐某、章某民间借贷纠纷案【(2020)赣民终780号】中,江西省高院认为:“……关于本案是否存在高利转贷的问题。借款人能够举证证明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出借人尚欠银行贷款未还的,一般可以推定为出借人套取信贷资金,但出借人能够举反证予以推翻的除外。因此,徐某主张本案存在高利转贷行为,应提交章某在签订《借据》《协议书》时存在尚欠银行贷款未还的证据,由于徐某未对此举证,对该主张不予支持。”
2.转贷目的的廓清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在其编写的《最高人民法院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认为:“转贷行为不一定是为了牟利。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从金融机构套取贷款进行转贷,都是以牟利为目的,但是实践中确实可能存在少数企业或个人将从银行获取的贷款转贷给他人并不获利的情况。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或个人具备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而需要资金的企业或个人不具备,前者基于一定的利益考虑,向金融机构贷款并将该贷款再转借贷给后者。对于此种情况,我们认为,虽然转贷行为不存在牟利,但是它违背了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应为自有资金的规范要求,且为了其他企业和个人使用资金需求而套取金融机构贷款,本身也是规避监管、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故对此类合同也应当认定为无效。”
3.出借资金来源的认定
根据《九民会议纪要》及《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知,若借款人能够举证证明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出借人尚欠银行贷款未还,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推定为出借人套取信贷资金,但从类案来看,出借人若提供足够证明银行贷款实际用途的证据,便能够推翻上述推定,从而使得出借人高利转贷的事实不能成立。例如,出借人与银行之间存在资金封闭管理协议,出借人可通过提供支用资金的申请材料、银行审批材料等证据,证明出借资金并非来自银行贷款。又如,出借人从银行贷款是为了购买原材料,则只要其能够提供提款申请书、银行流水、真实有效的买卖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便足以抗辩借款人关于高利转贷的主张。
在金某全与新疆德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2021)新民终40号】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院认为,“本院二审期间,……金某全提交了一组证据:提款申请书和银行流水、水泥买卖合同和付款凭证,证明金某全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用于购买水泥,并非用于向德润公司提供借款。……关于案涉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金某全提交的证据证明其贷款2000万元用于购买水泥,并非用于向德润公司出借款项,本院对该组证据的关联性和证明目的予以采信。”
4.新、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衔接
《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施行前,人民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适用《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四条,结合上述《九民会议纪要》第五十二条意见可知,《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规定构成高利转贷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出借人套取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金融机构的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信用贷款有别于担保贷款,系指依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需提供担保。因此,将提供了足额物上担保的贷款转贷,并不构成高利转贷。故出借人可通过举证证明其向银行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担保,取得的银行贷款系担保贷款而非信用贷款,从而不满足高利转贷的前提条件,也就不可能构成高利转贷。
《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颁布后,条文用语发生变化,“信贷资金”变为“贷款”。这意味着新规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高利转贷”的认定不再区分资金类型,即出借人不能再以出借资金系担保贷款作为抗辩理由。换言之,在资金类型方面,降低了高利转贷的认定门槛。
二、高利转贷罪的相关司法观点
(一)如何理解高利转贷罪中的“高利”?
有意见认为,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高于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利率才属于高利,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就一般掌握在银行利率的2倍,刑事案件的高利认定应当参照该意见。笔者认为,尽管在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均未对高利作出规定,但鉴于该罪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因此,只要高于银行的利息就应当属于高利,不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高于LPR(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4倍的规定,因为该意见是就民间借贷而言,即行为人将自己所有的闲置资金直接借贷给他人使用的,如果只是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当然不能禁止。但是,就套取银行贷款而高利转贷他人的案件而言,鉴于该行为是一种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转贷牟利危害了金融安全,二者之间具有性质上的区别,因而对高利的认定不必达到LPR的4倍。
认定高利转贷罪中的转贷是否属于高利,不能用一个绝对的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标准来认定本罪,而是要重点结合行为人的违法所得综合判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中的“高利”需要与违法所得联系起来理解和认定,违法所得越多,对高利的要求就越低;反之,如果违法所得越少,则高利的要求越高。如果行为人套取银行贷款几十亿,但转贷利率只是略高于银行,由于违法所得多,应认定为本罪;反之,如果行为人套取银行贷款几十万或者十几万,但转贷利率特别高,由于违法所得多,也应认定为本罪。认定高利转贷罪时,应将重点放在违法所得上。也就是说,只要违法所得较大,且转贷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认定为高利转贷罪。根据(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应予追诉(现参见2022修订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一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因此,对于高利没有限制,只是对违法所得数额有具体规定。
(观点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24期)、《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高洪江)
(二)如何定性在贷款使用过程中,将贷款余额高利转贷他人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此时定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确实将贷款余额高利转贷,在认定上还要结合主观方面分析有无套取信贷资金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对申请贷款的项目需要资金量有明确的认识,故意借机多报致使申请数额超过实际使用资金量,而又有将多余资金用于放贷意图的,则符合套取信贷资金的构成条件,是套取信贷资金行为。之后又高利转贷的,可以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按实际资金使用量如实申报的,取得贷款后,由于情况发生变化,实际使用资金额远远少于申请额,利用多余资金高利转贷的,由于不具有以转贷牟利的目的套取金融机构资金的主观意图,所以,虽是高利转贷行为,也不构成本罪,可以按一般金融违法行为处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案典》,周强总主编,李少平,南英、张述元、刘学文、胡云腾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第847页。)
(三)对“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界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的规定,不得套取贷款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可以认为,凡是以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为目的而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均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由于相关法规禁止套取贷款转贷牟利,所以,行为主体一般会以虚假的贷款理由或者贷款条件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罪行为必须具有欺骗性质。在行为人与金融机构负责人通谋,金融机构负责人知道真相仍然贷款给转贷牟利的行为人时,行为人的行为依然成立本罪(对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行为视具体情形认定为违法发放贷款罪或者其他犯罪)。
(摘自:《刑法学》,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第991-992页。)
(四)利用自有资金高利放贷的,可构成高利转贷罪
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应以高利转贷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主要理由是:不论行为人是先将自有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牟取非法利益,而后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还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将该笔资金注入流动资金或者其他用途,而将自有资金抽出高利转贷他人的,都是在其以转贷牟利为目的的主观意志支配下实施的规避法律、打时间差的行为,其实质与套取信贷资金后直接高利转贷他人的性质无异,且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对这种行为不予以严厉打击显系有失公平。但是,这种情形下认定行为人构成本罪,应注意避免客观归罪的现象,即不能只要行为人转贷获利达到有关司法解释的追诉标准,就以高利转贷罪论处。公诉机关在此类案件中负有证明行为人最起码具有高利转贷目的的概括故意的证明责任,行为人则只要提出相反证据即可。如果能够证实行为人在获取金融机构贷款时即具有转贷牟利的目的,认定其行为构成高利转贷罪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能证明行为人在获取金融机构贷款时具有转贷牟利的目的,则不应认定构成本罪。
(摘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丁天球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第202页。)
手头紧张,想退掉保险度难关?且慢!保单的质押贷款了解一下
之前很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顾佳想开一家甜品店,利用富太太圈下午茶需要场地的机会,挖掘圈子里的资源,以便为自己家企业的发展谋得新路。考虑到资金问题,顾佳联系保险业务员要求退保,保险业务员竟然还答应了!——难道她不知道人身保险具有融资功能吗?
退保VS保单质押贷款
先来说退保:
根据《保险法》第47条: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投保人退保后,保险合同解除,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买了保险过了犹豫期后悔了,怎么做才能让保险公司退还全部保费?谈到过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的现金价值可能会少于所交的保费,而且一旦退保,所有的保障将不复存在。
再来看保单的质押贷款:
《关于寿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复函》第1条明确规定,保单质押贷款是长期寿险合同特有的功能,是指投保人在合同生效满一定期限后,按照合同约定将其保单的现金价值作为质押,向保险公司申请贷款。
《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提供保单贷款服务的,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保单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
此项功能已被各大保险公司广泛运用,操作也很简单:在保险公司的APP进行操作,到账也很快。
电视剧的编剧大概是没有用过保单质押贷款的功能,对于顾佳这类在财务上短期需要资金周转的投保人,相对于退保,保单质押贷款对投保人更加有利,既可以有助于解决投保人短期财务问题,又可以继续维持保险合同的效力,按合同约定得到保险保障。
·骆小律·
关注我
期待与你更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