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10元

本文目录

女子报名中公教育“零元上课不过包退”,讲述莫名背上4万元贷款,律师称若诱导贷款涉嫌欺诈

承诺“不过包退”却一拖再拖,中公教育学员投诉“被贷款”并且贷款逾期,遭遇退费难,中公教育承诺积极筹措资金分期退费。11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做了跟进回访。

学员揭秘“被贷款”

用身份证和信息申请“理享学”其实是贷款

学员王女士去年9月报名中公教育“理享学”,后来接到催款短信才发现自己背上49800元的贷款。

11月10日,王女士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当时报名是网上操作,中公教育没有明确说明学费是贷款,也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在场。

“当时说的是可以免费学,考上了就收费,没考上的话不收费,从来没有说这是我自己名下的贷款,全程说是‘理享学’,直到我接到催款短信提示,才知道这笔贷款需要我自己来偿还。”

王女士称自己被误导:“当时中公教育一直的说法就是不用管,这是‘理享学’,说申请一个‘理享学’,其实是贷这笔款,钱直接用我的名额直接贷到中公教育的账户上,我就去上学,说如果能考上了,这笔钱就我自己出,如果考不上的话,他们出。”

“他们让我在‘理享学’平台申请,说我帮我查一下能不能有资格申请‘理享学’,就拿我的身份证和信息,应该是做了征信,然后贷款那边批下来,我的征信能通过,他们就说恭喜我,我的‘理享学’申请通过了,其实本质上我是贷了49800元这笔钱。”

已有学员贷款逾期

“没有投诉的基本上都是逾期,上了征信”

背上贷款的王女士立刻联系中公教育,最初报名和如今还贷,中公教育的态度大变。“他们说如果我不还这笔钱,名下的征信就会受影响,如果说我们再交3万多块钱,这笔贷款他们会结清。”

“学员已经逾期的特别多。”王女士向记者证实,总算她的贷款问题已经解决,“好多人投诉,中公教育不知什么原因有的帮忙结清了,但是没有投诉的基本上都是逾期,上了征信。”

学员蒙在鼓里贷款

中公教育“零元先上课”承诺“不过包退”

无独有偶,为了参加2022年榆林事业单位招考,榆林张女士也办理了中公教育的“理享学”参加课程学习,莫名奇妙背上42800元贷款。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贷款。”张女士表示,报名时就没明确说明是贷款性质。

学员提供中公教育宣传材料显示,宣传重点就是“实现零元先上课”——

花1元占座一个“理享学”名额,报班审核通过,“理享学”替学员支付学费给中公教育,学员如果没考上,中公教育把学费退给“理享学”,学员不花钱就学到了知识;学员如果考上,在规定日前把学费还清。

“开始就没说有贷款这回事,给我说只要按照他们的操作来就行了,他们说考上交,考不上不用交,他们承诺只要没考过就给全额退还贷款42800元。”

张女士联系中公教育在榆林的经办处和北京的总部,才搞清楚贷款是在她个人名下,需要个人还款,如果不缴纳,会影响个人征信。

张女士比较幸运,11月10日她回复记者称:“好像退了,银行再没有跟我打电话要过,征信也不显示有贷款。”

中公承诺筹资退费

分10期支付每月1期第1期付总额30%

11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中公教育公布的办公电话,中公教育陕西总部的电话转入留言外,其他电话均打不通或无人接听。

中公教育陕西总部一楼大厅公布的《告知书》显示,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1月7日承诺一定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费用全额退还。

中公教育公布了分期退费的退款方案:退费分10期支付,每月1期,直至支付完所有退费。第1期支付总额的30%,根据学员首次提交退费申请时间,按照先后顺序退费。

延迟退费不是不退

中公教育解释现金流不畅出现集中退费挤兑

有中公教育工作人员解释称,今年确实存在退费延迟,但并不是不退钱。

今年以来因疫情影响,课程开班延迟,营业收入受到影响,上半年的考试都推迟到了7月份,导致8月份出现集中退费、集中挤兑,公司出现现金流不畅问题。

贷款是和银行合作

退了一期就再没退?学员不接受分期退费

此前,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涉事银行证实,他们和中公教育“理享学”是合作关系,放贷是银行和这家教培机构的合作项目。

11月10日,王女士告诉记者,“学员不接受分期退费,‘理享学’是因为它跟银行有合作,所以它不敢不还银行的钱,但是学员实打实交进去的几万块自己没贷款的钱,都不给退,分批退,谁接受啊,担保分批退,退了一期就再没退了,学员们不接受分批退。”

有存在退费问题的学员表示,8月份以及提交退款申请,但至今未退,已经产生信任危机,要求中公教育一次性把钱退完。

公益律师观点

若诱导通过贷款支付学费涉嫌欺诈

学员可起诉请求一次性归还学费

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就学员提供内容中所述的涉案情况,中公教育引入第三方合作银行产品作为学员履约合同方式,履约实际变成“先付费后上课,考不过提交退款申请再分期退”,明显与中公教育宣传方式不符。

因此,中公教育通过合作银行“理享学”,诱导学员通过贷款支付学费的行为涉嫌欺诈,也属于隐瞒合同重要条款的违约行为。

赵良善表示,对于中公教育这种行为,学员有权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和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反馈。也可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合作银行与中公教育之间属恶意串通,则学员无需继续归还贷款,有权以合同他方恶意串通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为由,请求法院判令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合同无效;如合作银行对此不知情,则合作银行属于善意第三人,学员可先行偿还贷款,后续再向中公教育起诉,请求一次性归还学费及承担违约损失。

赵良善建议,为避免这种“三角纠纷”,银行在发放贷款前,也应当尽到通知、告知义务,例如以电话等方式,向申请贷款人核实、确认,避免申请人在不知事情全貌情况下被诱导贷款。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李华编辑杨德合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

10元一盒的感冒药,有群初高中生正嗑得醉生梦死

大家好,我是田静。

我们随处可以买到的止咳药,正在成为网上流行的「合法K粉平替」。

它很便宜,只要10块钱。

据说吃了之后,就会“爽飞”“忘记一切烦恼”。

而这些沉迷嗑药的人,竟是群还在上初、高中的05后学生。

1.被滥用的止咳药

右美沙芬,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止咳药。

但如果你在各大社交平台,输入关键词“右美”+“可乐”,将会步入一个新世界。

“可乐配右美,美美一顿晚饭。”

一名青少年,正在用专属黑话,在网上分享他的“嗑药”体验:

“右美沙芬一入口,与尔同消万古愁。”

据说,一旦服下这些药片,人们感知饥饿、疼痛、焦虑的神经统统被麻痹。

只剩下一片祥和的寂静感,萦绕在四周。听上去很美好对不对?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一个能带来这些体验的药物是K粉。

如今,越来越多的05后青少年,正在网上炫耀着找到了K粉平替。

△“”指的是“过量服用药物”(v)图源:微博

在微博,你能看到许多未成年人,正记录自己的嗑药生活。

而他们服用药物的反应,却是天差地别。

比如一个新入圈的青少年,才吃了6片右美沙芬,便产生了濒死的幻觉。

「磕了六片右美,晕了过去,濒死感好难受。」

而另一群抗药性强的老炮儿,吃到计数功能失灵,还在不停追加。

他们坚信“没药效就一直多吃”,两眼发黑、走不动道,只是飘飘欲仙的开始。

人们大方相互安利交流,能阻止他们“嗑药”的只有生命终止。

只要人还活着,药就往死里吃。

短视频平台上,也有许多人在跟风玩梗。

配合着喊麦和社会摇,成堆的“美莎”宣传语录:

“美中莎、劲中花,社会人都吃它。”

一时间,服用止咳药这一行为,成了古惑仔家族的入场券。

△美莎语录跟风玩梗图源:抖音

只要吃了它,就是“气质男/女人”,是最带劲儿的王。

反之,如果你十三四岁还没磕过药,你就是书呆子,玩不起还不合群。

事实上,右美沙芬,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止咳药。

它能够作用于咳嗽中枢,起到很好的止咳效果。

因此,它也常常凭借“见效快”、便宜的特点,被药店重点推荐。

大多数人都曾服用过,可能是来自父母,也可能是来自医生的处方。

但我们却都没有出现过致幻、麻痹神经等反应。

最多只是昏昏欲睡,而很多感冒药也都是相似的效果。

天堂与地狱的一线之隔,就是服用剂量。

△右美沙芬图源:网络

除了右美沙芬之外,还有很多常见的感冒药,可以通过化学手段提炼成真正的毒品。

新康泰克、白加黑、莲花清瘟等药物当中,皆含有盐酸伪麻黄碱。

只要具备本科以上的化学知识,就可以用这些感冒药制作冰毒。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常吃的感冒药等同于毒品。

一片药或一瓶止咳水中,右美沙芬含量非常低,仅仅起到缓解症状的效用。

但服用100片呢?

16岁的吴小明,在一口气服用100多片右美沙芬后,陷入昏迷,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

2018年辍学后,他在一个游戏交流群里,看到有人推荐「上头糖」。

对方告诉他,这是个好东西,吃了精神抖擞,打游戏多久都不犯困。

出于好奇,他网购了两盒,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越嗑越多。

一次性大量服用右美沙芬,短期可能让人倍感兴奋,或神智不清,产生致幻效果,类似于K粉(氯胺酮)。

长期服用,可能上瘾,形成药物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全身疲乏无力,无法正常生活”。

如同大多数毒品一样,一旦想追求「更刺激的效果」,可能面临昏迷、死亡的严重后果。

△过量服用右美沙芬会致死图源:抖音

这些风险,却长期无人告知,无人警示。

右美沙芬长期被当做「随手可买的非处方药」,人们放松着警惕,任其在市场随意流通。

青少年秉着好奇、尝试的态度“玩玩”,一步小心却坠入药物滥用的深渊。

据中新经纬报道,2016年11月,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收治了首位右美沙芬药物成瘾患者。

自此之后,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学生。

在2021年底,药监局开始针对右美沙芬进行监管:

将它列为处方药,并且把说明书中“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的部分删除。

但是,时至今日,我发现右美沙芬仍旧十分容易购买。

外卖平台上,线下药店里,无需提交病例,就能下单购买。

△网上不用处方即可购买图源:手机截图

有人提出,如果限制未成年人购买,甚至搞一刀切,把这类药物全下架,是不是就能解决“右美”的上瘾问题?

恐怕答案,并非如此。

2.嗑药就是为了死

诚然,药物监控,可以设置一道人为屏障,提高未成年人的购买成本。

但如果我们只是为禁而禁,恐怕无休无止。

今天禁了“右美”,明天也会有“左美”。

让人上瘾的,也不止是药物。奶茶、炸串、可乐……应禁尽禁,直到走向清教徒式的无欲无求。

上瘾的本质,不仅是身体上的依赖,更是精神上的「心瘾」。

它可能是一种对于无望生活的逃避方式。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确实有一些人,是出于体验刺激快感的猎奇心理下,才开始嗑药。

但还有很多人,是明知药物有害,却仍然想通过嗑药的方式“自救”,排解苦闷的情绪。

除了嗑药之外,他们还会有割腕、跳楼等自残行为。

“死亡”,是他们口中的高频词。

人人都惧怕的意外与结局,却是他们逃避痛苦的手段。

△许多嗑药的未成年一心求死图源:微博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们在无病呻吟,矫情作秀。

但是,“一斤棉花一斤铁,都是一样沉的”,不快乐的原因或许千差万别,但痛苦的感觉却并无不同。

这就像,你说:不想上班,杀了我吧。

此时,一个人告诉你,这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吞下就不用上班,不用被家里催婚、催生,不用还巨额贷款。只要10块钱就能买到,而且完全合法。

就算不买,你是不是也会问一句:啥好东西啊?

△网友认为未成年抑郁是自己作图源:微博

成年人在建立起稳定的三观后,会有自己的判断力,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会轻易被引诱。

但是青春期时的我们,很容易对自我产生认知偏差,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认为,这种认知焦虑,会进而演变成死亡焦虑,一旦遇上学业上的压力和挫折,与老师、父母的分歧,就会出现自杀念头。

而在女孩身上,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7年,俄罗斯“蓝鲸”游戏流入中国,诱导青少年自杀,致22人自残。

心理学家分析称,该游戏就是利用青少年自我认同缺失的心理,致使他们堕入深渊。

△心理专家分析杀人游戏机制图源:新闻截图

孩子们也曾想过,靠更科学的方式寻求帮助,但年级轻轻,就已经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有些人即使确诊了精神疾病,却无法承担治疗费用。

家长们普遍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会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丢了自己的脸。

免费的心理热线也打过,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们甚至能一直见血地指出,未成年“心理教育未能普及,身心安全没有保障”的社会现实。

但这些声音,很少被人听到,网络上充斥着的,是对他们的讽刺与谩骂。

不被理解的强烈孤独感、家庭与学校的漠视、心理体系建设不全、高昂的治疗费用……

青春期危机,并不比“中年危机”要轻。

在这种无助的境地中,嗑药不仅仅是“太傻太无知”,反而是他们思考选择后,“趋利避害”的结果。

“利”的是短暂逃离,“害”的是持续痛苦。

但是,所有的自杀信号,其实都是求救信号。

他们明知嗑药堕落,并渴望有人拉自己一把。

3.谁来救救孩子

看到他们的求救信号后,有人向“北京禁毒”发了封邮件,希望可以通过药物监管手段,来“救救孩子”。

△网友求助邮件图源:禁毒在线

今年11月3日,《药品网络禁售清单意见征求稿》中,也已将右美列为网络禁售药。

△右美沙芬或将无法通过网络购买图源:新闻截图

但这远远不够。

就算药物监管、医疗手段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仍会有“想自杀”的孩子,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就如前些年热议的青少年网瘾问题。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超过2400万。

父母们吓坏了,将其送入网瘾治疗机构。

寄希望于杨永信,企图通过电击和极端体罚,将孩子“掰过来”。

然而研究指出,网瘾成因和家庭关系密切相关。瘾程度越严重的青少年,“未与双亲一起住”或“仅与父母亲中的一方一起住”的比例越高。

戒断行为,并不能解决“网瘾”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只想要一个“完美小孩”。

但他们达成这个梦想的手段,不是靠陪伴与教育,而是靠“矫正”。

宁愿依赖暴力机构,也惰于去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

父母的缺席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漠视,让孩子们只能在网络上寻找联盟。

这也导致许多不良行为,有了裂变传播的土壤。

对于千禧一代来说,互联网更像是他们的父母。

但就如孩子们自己所说:“你们在这儿骂我吃药,不如关注一下有精神问题的青少年群体”。

即使我们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快速改变整体教育和制度结构,起码先做到关爱与理解。

孩子们并非“不懂事”,并非无法沟通。

△网友表达关心后,孩子们道谢图源:微博

世界上没有想自杀的孩子,只有让孩子想自杀的教育。

“卡号输错,贷款被冻结……”这样的诈骗套路依然有人上当

为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生

提升群众反诈意识

保山警方推出反诈周报

赶紧来看看过去的一周

又有了哪些电信诈骗新套路

一、警情分析

2022年11月14日至11月20日,保山市共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1起。从发案类别看,贷款、代办信用卡类9起;刷单返利类4起;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4起;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2起;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1起;其他类型1起。

二、典型案例

贷款、代办信用卡类。

2022年11月13日,辖区居民张某通过手机软件商店下载了“X行贷APP”,张某注册后,APP显示其贷款额度10万元,张某随即申请贷款。在操作提现时,系统显示其银行卡输入错误,联系客服后,客服称其资料填写错误需要3万元的账户解冻费,张某转账后发现提现窗口关闭,客服又称需要转账10万元解锁窗口,张某转账后发现还是无法提现被诈骗,共计被诈骗13万元。

刷单返利类。

2022年11月14日,辖区居民杨某被陌生网友拉进微信群,群里面群主发了几次红包,杨某抢红包抢到四五元钱,后群主发了一个截图,截图内容是通过在微信上搜索公益公众号并截图发在群里,发3张截图可获利12.8元,杨某搜索并截图后获利12.8元,后群主又让其下载“超裕达”APP发截图和收款码,杨某完成后共获利256.6元,后群主又让其完成任务,并提供银行账户让杨某通过转账方式完成,杨某在对方诱导下转账汇款6次,在其准备兑现时,群主称还需要转账15万元才能给其返现,杨某发现被诈骗,共计被诈骗11.9万余元。

三、警方提示

1.

对贷款、代办信用卡类骗术手法揭示

第一步:当你需要资金周转到网上搜索贷款软件时,你会搜到众多“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不查征信”的贷款APP,在你搜索贷款APP后,你可能还会接到骗子电话,收到贷款短信。

第二步:当你下载贷款APP注册个人资料并申请贷款时,你会发现贷款无法提现到账,联系对方后,对方会以你提现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其实是对方后台操作故意将你输入的银行账号改错1位,无论你怎么输入都会显示错误)导致资金被冻结,需要交纳“解冻费”为由,让你向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

第三步:在你交纳“解冻费”后,你发现贷款还是无法提现到账,联系对方时,对方又会以贷款需要“手续费”、放款需要收取“保证金”、提现需要“刷流水”等等理由,诱导你继续转账汇款,直到你发现被诈骗。

特别提示各位居民:在资金周转需要贷款时,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贷款APP或是直接到银行柜面咨询,切勿在网上搜寻各类贷款软件填写资料贷款,切记贷款时凡是需要你先交纳各种费用的,都是诈骗。

2.

对刷单返利类骗术手法提示

第一步:你在QQ、微信群或是浏览各类网页、刷短视频、招聘平台找工作时,你会看到一些“兼职赚钱”广告。

第二步:你联系对方后,对方会引诱你下载不常用的小众聊天软件,拉你进群后发布“关注公众号”“关注点赞”等任务,并指导你做刷单任务。

第三步:你完成的前几单任务,对方都会给你小额返利,先让你尝到甜头。

第四步:随后对方便会诱导做大额刷单任务,并提供账户让你转账汇款,在你完成任务提现时,发现账户资金根本无法提现到账,对方会以提现需要手续费、需要刷流水为由,诱导你进一步转账汇款,直到你发现被诈骗。

特别提示各位居民:我们在浏览各类网页、刷短视频、招聘平台找工作或是社交平台看到的所谓兼职刷单赚钱广告,骗子都会先引诱你做几笔小额的刷单任务,任务完成后都会返利给你,当你信以为真,加大刷单金额后,对方都不会再给你返利了,一定要切记不要被小额的返利诱骗。

3.

对“00”“400”“95”“1069”电话、短信提示

1.境外电话进入我国通信网络时,必须在主叫号码前添加国际冠字“00”,我们在接到“00”开头的电话号码呼叫时,除非你有关系较好的国外亲朋好友,否则切勿轻易接听,严防骗子各种套路实施诈骗。

2.“400”开头号码是企业专用电话,一般只是用来做客服电话、售后服务电话使用,且基本都是用来接听电话的,不会用来拨打电话,我们在接到“400”开头电话号码呼叫时,切勿轻易接听,这类电话基本是诈骗分子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400”号码拨打电话进行诈骗。

3.“95”开头号码,凡是超过5位到6位的,基本都是诈骗窝点通过非法渠道获得“95”号段号码,再与机器人绑定,对潜在受害人撒网式拨打电话,在你接听后,对方会引诱你联系人工客服,进而实施诈骗。

4.“1069”短信是跨省或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信类服务第三方平台,诈骗分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平台使用权限,撒网式向潜在受害人发送带有“钓鱼网站链接”的“投资理财”“贷款”“交友”等等带有诱惑字眼内容的短信,引诱受害人点击短信链接,进而实施诈骗。

来源:保山警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