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不打电话

本文目录

在银行贷款逾期了银行也没打电话,这是什么情况?现实很残酷

经常遇到一些朋友咨询:在银行贷款逾期了,银行既没有打电话通知,也没有逾期催收,这是什么情况呢?

还有朋友质疑:银行的信用卡透支逾期8个多月了,银行既没有通知,也没有催收,银行是不是应该承担逾期的责任呢?

01,要明确的是,无论是银行贷款逾期还是信用卡透支逾期,最后的责任都是你个人,不要希望因为银行没有通知和催收就没有了责任?

曾经接到一个网友小张的求助,由于当时没有及时看到,小张连续打了7、8个快点回复我,并最后写道:急,特别急,赶紧看到啊。

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赶紧看内容,原来是大学毕业几年后攒了点钱,谈了一个女朋友,近期准备一起购房做婚房。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问题出在购房申请按揭贷款时出现了偏差,银行审查时说小张有逾期贷款记录。小张认为不可能,自己的信用卡从来都是按期偿还,而且一般都是提前几天偿还,怎么会有逾期记录呢?

查了个人征信才知道,原来是在大学时的助学贷款出现了逾期,更重要的是逾期金额才700元。小张觉得,自己年纪轻轻莫名其妙的成了黑户,而且在要结婚购房的时候成了黑户无法贷款就难以购房,结婚怎么办?

小张承认,当时贷款时候看了一下还款日期然后就没有在意还款的事,况且毕业以后离开了学校也就把这事给忘记了,导致最后一次还款没有偿还。

小张最想不通的是,明明贷款已经逾期了几年了,为什么银行没有任何电话或信息,既没有电话和短信提示还款,也没有打电话催收?如果银行打电话催收或者提示还款,也不会造成自己的逾期。于是,小张打电话给银行客服,客服说银行没有义务打电话或者发信息通知还款。网友小张承认是自己粗心大意导致的结果,但同时也质疑:贷款银行为什么不在欠款人借钱不还的时候打电话或者发信息告知和催收呢?

我告诉他,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最重要的要点:银行到底对借款人还款有没有通知的责任和对逾期借款催收的义务呢?

从法律上讲,借款人是独立行使民事责任的自然人主体,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双方签订了借贷合同,银行按照合同的约定发放了贷款,根据借贷合同的规定借款人就具有了按约定还款的责任和义务,按时还款是借款人必须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如果没有按时还款,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必须承担逾期还款的经济和法律的责任。

借贷人将自己的自觉还款行为建立在银行的还款通知上,将自己贷款逾期还款的原因归结在银行的催收上,从法律上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也是不合理的。借款人不能把还款的前提建立在贷款银行的通知上,更不能等待银行通知是不是已经逾期才决定应该需要还款了?

最后告诉小张,赶紧去银行协商及时还款,同时向银行说明自己的逾期是非故意,能够争取银行给开一个非恶意贷款逾期的证明,对你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但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赶紧还款五年以后,你的贷款逾期记录就自动消除了,你的影响也就没有了。

-.--hf:hv{x-i:}/*样式*/.-{x-izi:-xhih:164x:1xi888hih:120xii:ih:76x:20x}.-v{ii:wih:162xhih:162x:0f:0k-iz:v}.-{vfw:hiii:iv:50%-wki-f:Y(-50%)f:Y(-50%)}.--i{f-iz:18x:444vfw:hix-vfw:iii-:9xvfw:hii-hih:1.2i:-wki-ii-x-wki-i-:2-wki-x-i:vi}.--i{f-iz:22x:406599f-iz:14xx-i:}.--x{i-:10x}.-i-{hih:23xwih:20xi:ii-kk:(}小额贷款:业务.实战.疑难¥48.75购买

02,为什么银行贷款逾期或者信用卡透支逾期银行没有电话催收呢?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虽然现实中很多人特别反感银行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进行贷款催收和信用卡逾期催收,但在逾期造成后果后又指责没有及时进行催收,这是不是相互矛盾呢?实际上,这就是人性。

人性就是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当成必然,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想当然地认为你为什么不督促我?将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希望别人承担下来而自己没有责任。

银行贷款逾期或者信用卡透支逾期银行没有电话催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你的贷款逾期金额或者信用卡透支逾期金额比较小,银行没有精力进行催收。

无论是电话通知还是人力催收,银行都会将贷款或者信用卡逾期催收分为重要性客户、重要性业务和非重要性客户、非重要性业务,再然后分为容易催收和不容易催收的,所谓重要性与否实际上就是金额的大小,金额大的贷款一旦逾期对客户经理个人、支行、分行甚至总行的资产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是一定不能逾期的,而一些小金额的客户,逾期对银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虽然面子不好看,但毕竟影响较小。

麒鉴在支行当行长的经验是500万元以下的贷款逾期,客户经理着急,因为关系到个人的绩效;5000万元以下的贷款逾期,支行长着急,因为影响到支行的利润、绩效和支行长个人收入;1个亿以上的贷款逾期分行长着急,因为已经影响到分行的业绩、绩效和分行长的收入以及评价了。如果5个亿以上的贷款逾期,总行开始着急了,因为已经影响到全银行的数据指标。

你的700元逾期,对任何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银行为什么要花费有限的精力去通知和催收呢?

第二种情况是你在银行里面根本不是什么重要客户,特别是在你的客户经理手里,你的逾期是非常不重要的。

银行的业务不是你这一笔业务,银行的客户也不是你一个人,每个银行的客户经理都要维护和办理很多客户的业务,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银行仅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就合计超过10亿户,某股份制银行2019年零售银行客户总量破亿,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8000万张,管理资产超2万亿元。因此,你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客户经理手里都谈不上有多重要。所以,你希望银行提醒你、催促你还款是不现实的。

曾经麒鉴的一个同事,一个人的个人客户2300多个,5个多亿的贷款,这么多的客户和贷款金额只能分轻重缓急、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特别不重要然后进行业务处理。你的700元逾期贷款在任何一个客户经理手里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许根本无暇顾及你的贷款催收。

第三种情况是你的贷款可能已经转成无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或者已经内部挂账处理。

对于一些小金额贷款逾期客户,有的可能因为客户经理离职、调动,会成为无主客户,也就是说已经没有客户经理对你这笔贷款业务负责,或者在银行内部已经成为内部挂账处理。但是内部挂账处理并不代表你可以不还,也不代表你的罚息会减少,只是银行内部已经将这笔贷款变成可有可无的业务,直至贷款人自己找上门来进行处理,或者将来统一交由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催收,或者统一向法院起诉催收。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长期没有人催收银行就已经忘记了,你的贷款就可以不还了,实际上你的逾期贷款一直存在、逾期记录一直存在、利息和罚息一直存在,只不过银行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处理而已。

大家已经习惯了我的地盘我做主,但实际上你的贷款不由你做主,你能做主的只能是按时还款,别出现逾期。一旦出现逾期快速处理,以不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影响。(麒鉴)

贷款行业电销话术,如何邀约客户且不被秒挂?

我遇到很多新人同行,他们感觉跟客户聊两句就聊不下去了,非要问我有没有好的话术......

我说所有销售的话术,都是建立在客户有意向、有需求的前提下,你话术再牛,也不可能随便路上拉个人说让他贷款,他就贷款;说让他买保险,他就买保险。

这不是销售,这是传销和洗脑。更何况客户也不是傻子,都有点自己的判断力。

你换位思考下,如果你不需要贷款,有个人打电话给你。一通话术就把你打动了?你屁颠屁颠跑过去办理了?那不是对方话术牛,是你智商有问题。

你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为什么会觉得世界上有方法能让别人愿意。

有人跟我杠说需求是可以开发的,要不然要销售干嘛?

这个得分具体什么销售了,信用卡办了可以不用,你贷款办了是得付利息的!谁没事闲着办贷款玩玩。

所以很多新人朋友老是在研究开场白,研究针对话术啥的?

根本没有必要,你知道你打电话的目的是筛选出意向客户,而不是促进成交。与其研究话术,倒不如去研究源头上的东西。

很多人本末倒置,在电话上研究各种细节,研究怎么能跟客户聊更多,本来10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多聊30个字,没必要,也浪费时间,反而会大大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还有不懂的都可以问!

未申请自动“打款”,不还钱遭遇“催收”,网上借钱别以为是好事

“高额度低利息”“快速审批”“部分0利息”“灵活还款”……

如今,网络上活跃着一批贷款平台或金融机构,只需提交身份证、手机号等资料,即可轻松办理相关贷款。然而记者发现,也有一些平台存在强制下款、利息偏高、暴力催收等乱象。专家呼吁,需继续立好相关金融机构、类金融平台的准入门槛和信息对称规则,而市民也应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和透支未来。

借款

只注册未申请钱却主动打卡

1月11日晚,正在玩手机的史先生看到某A下方有贷款广告。出于好奇自己的贷款额度,他登录了两个贷款平台页面。在注册提交了姓名、手机号码、银行卡等信息后,页面提示“审核中”。“当时以为是审核额度,只是想看一下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卡里就到账了两笔贷款。”

“我根本没有在‘鲁班金库’和‘周转必备’申请贷款,只是提交了资料信息,结果平台强制下款,且借款期限只有三天左右。”史先生说,“鲁班金库”下款1000元,三天后要还1600元;而“周转必备”强制下款1040元,三天后要还2000元。看到如此高的还款金额,在咨询他人意见后,史先生赶紧把钱原路返还。然而此后几天,自己还是接到两个平台打来的催款电话。“说起来很奇怪,手机显示这些电话是柬埔寨打来的,一看就有问题。”

头一天晚上填了信息,第二天下午两个平台借款到账,史先生说,两个平台的下款时间,前后只相差半个小时。在自己原路退回这两笔金额后,“鲁班金库”的来电如今有所减少,但“周转必备”依旧每天打十多个电话催促还款。“我没贷款,为什么要还钱?”

“他们这个简直就是骗人,可能是涉嫌诈骗了,还涉嫌高利贷、‘砍头息’性质的。”史先生说,这两个贷款平台是某A里的引流广告,他提醒大家遇到类似情况,“还了也没用”。接下来,他准备拿上证明资料和银行流水等,前去派出所报案。

记者在网络搜索“周转必备”“鲁班金库”等,能够看到有网友称自己遭遇强制下款。有网友提醒,“大家别乱填,填完资料就会强制下款”“没有客服,填资料就被强制了……”

高息

借钱快还钱多想还清不容易

目前,网络一些平台或金融机构虽然声称“高额度低利息”“快速审批”,但用户在向相关平台机构“借钱”时,往往自身金融意识低、并未完整了解贷款类型等事宜,等到真正需要还款时,才发现实际利息并不低。

“当时总共借了34000元,也没怎么注意看条款就签了合同,现在发现总共要还7万多元。”上班族艾女士说。自己于2018年在某金融平台借款,“当时工作人员介绍说消费类贷款利息低,我自己没注意那么多,也没注意还款周期,网上签好合同就绑定自己的银行卡还款了。”

如今两年多过去,艾女士印象中贷款即将还完。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最近手机里依旧有消息提示其将要扣款,“我下载了他们平台的A查看,原来借的34000元是分了54期来偿还,目前还了32期每期1368.39元,共计还了43788.48元。还有22期共计约3万元未还,这相当于要还7万多元!”艾女士说,如果申请提前还款,也要再还2万多元,自己上网查了一下,“年利率将近40%了。受疫情影响,收入不多,这个贷款已经影响我生活了,还不起。”

与艾女士类似,吴先生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去年,我仔细算了一下我借的这笔29000元的贷款。”吴先生说,自己所借的贷款,每期需还款1357.76元,目前已还了35期共计47521.6元,还剩4期未还,总还款52952.64元。“这相当于我借款29000元要还5万多元,这个利息算下来年化高达41%了,太吓人了。”吴先生说,因为眼下没有工作,暂时没有了经济来源,自己内心十分着急。

而在“黑猫投诉”,针对该金融机构的投诉量已经突破40000条,而其他贷款平台也有类似投诉。“高利息”“高利贷”“利率高”等,都是一些用户投诉使用的高频词汇。

催收

短信电话轰炸骚扰亲朋同事

相比起利息点数,更大的烦恼来自于每月约定分期还款的日期前后。记者了解到,一旦临近还款日,不论借款人经济状况如何,通常都会收到来自平台或机构的短信和电话“问候”。而借款人经济有困难,或者可能逾期时,更将饱受电话催收、语言暴力恐吓等威胁,甚至“爆通讯录”骚扰其家人和朋友,已成为一个常态催收手段。

在某网站一则《投诉无门,痛恨网贷平台》的帖子中,一名网友表示,自己每一期都按时还款,不过平台每个月依旧要打电话提醒,且面临言语上的威胁恐吓。“一个不够打十个,不按时的话,只要差一天,就有态度恶劣的人,告诉你法律法规等。甚至你不接电话,就打到你电话没电,或者换着全国各地的电话号码打,个人的电话隐私就这么不值钱?”该网友感叹:“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轻人要进这个坑。”

记者注意到,除了平台之外,与平台合作的一些第三方催收公司,在催收环节中,骚扰客户的各种手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是在某平台贷款的,最近还款资金有困难已向客服反映,客服也同意延缓时间上征信记录。但是,第三方催收公司却非常烦人。”吴先生表示,第三方催收公司在自己未失联的情况下,威胁说要逐一问候家人朋友还有同事,同时还威胁要去居委会贴海报,让其“身败名裂”。吴先生说,自己担心如果因此而丢了工作,还款则将更加困难。“催收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个人权益。我的诉求就是要求平台介入协商还款事宜,要求停止恶意催收,停止骚扰联系人。”

在“黑猫投诉”检索发现,针对互联网贷款平台和金融机构恶意催收、暴力催收等的投诉举报高发。在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贷款机构之下,都有多条类似投诉。

破局

用监管穿透“千层套路”

记者发现,在网络中的一些群组里,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还不起”“还不上了”。以某个具体的贷款平台或机构名字搜索,在其相应的贴吧中,均有不少网友发帖,交流如何面对恶意催收、怎样妥善结清贷款等。

“不论金融机构还是类金融机构(平台),都要纳入穿透性监管。不怕有几层套路,但要能看到其最本质的金融逻辑是什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说,针对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是强化其机构合规性、完善性监管。“一方面,要有准入门槛,不能像原来的一些P2P贷款那样,不怎么经过金融的监管,但实际上却放大了金融杠杆;另一方面,也要强调信息对称的监管,要把相关金融的规则和信息说清楚,不能套路用户。”

盘和林认为,无论普通网贷也好,消费贷也罢,接下来都需继续立好相关金融机构、类金融平台的准入门槛和信息对称规则,只要不符合条件,就可以认定是违规的。这样一来,有利于相关部门监管,老百姓也容易识别和维护权益。过去经常强调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但实际上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很弱的,“绝大多数的人金融知识匮乏,辨别能力差。因此我主张,市场经济讲究信息对称性,金融监管需要穿透性监管,不解决这些问题,光是靠提高打击力度、追究刑事责任等,依旧不够。”

盘和林提醒市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量入而出的意识。哪怕是花未来的钱,也要预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加强金融监管治理之外,也需要做好公众教育,呼吁消费者自身做好量入而出的计划。“消费或者透支未来消费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好一个度,不能太超前。”

(原标题:未申请自动“打款”不还钱遭遇“催收”网上借钱别以为是好事)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李松林

流程编辑:00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