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中介:贷款中介费,合法吗?
说到金融服务费,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贷款中介费的问题。
可能有的朋友会有这样的感觉,钱是银行等贷款机构放的,借款人借的是银行的钱,为何要找中介呢?这不是多了一套程序,还多支付了中介费用吗?最关键的,贷款中介收费合法吗?
在这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贷款中介收取中介费是合法合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十六条国家鼓励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法律咨询等服务。
中介费是合法的收费项目,只要不超标,法律就支持。因为贷款过程中确实有些费用产生,比如保险费,代办费,办证费,招待费等等,所以贷款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费是合法的。
虽然贷款中介收费合法,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找贷款中介?该不该交贷款中介费用呢?
其实贷款中介就和房产中介一样,你不用找房产中介照样也可以买到房,但结果往往可能是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是成本。贷款中介之所能够被很多借款人接受,因为他们的作用不容小窥。
微信搜客一客科技公众号
一、贷款中介掌握更多的贷款渠道
普通人贷款,特别是初次贷款的人,并不了解市场上有哪些贷款机构,哪个机构最适合自己。大多数人是看到了贷款机构的广告或经熟人介绍之后就找了一两家贷款机构申请。有时候跑了一两家贷款机构,吃了闭门羹后就以为贷款都一样,这家贷不了,说明其他地方也没法贷款了,然后就放弃了或转投其他高利贷公司了。
其实市场上有很多贷款机构,每家申请门槛都不一样,这一家不符合条件,说不定另一家就可以顺利通过申请。但是市场上那么多贷款机构,借款人总不可能一个个去申请,去试错,那样不现实。
这时找一个贷款中介就不一样,贷款中介对本地的贷款机构相当的熟悉,掌握众多的贷款渠道,大大提高借款人选择的空间,从而做到优中选优,为借款人匹配最合适的贷款机构。
二、贷款中介更了解贷款行情
有很多客户对贷款的了解基本就停留在“贷款”这两个字上,殊不知道,虽然现在很多贷款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但是实际上每家贷款机构的政策、要求及针对的人群是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产品换了个贷款机构,甚至同一家银行不同分支行,可能期限、金额、利率乃至审批率都会有差别,而且还有可能存在一些“潜规则”。
比如银行要求放款的前提是,用户必须存入一定数量的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提高承兑汇票保证金等,这都是变相的增加了借款人的成本。
如果借款人对市场行情不了解,盲目去申请,有可能会多走弯路,或者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且贷款成功率也会降低不少
而有一个贷款中介就不一样了,贷款中介长期跟各大贷款机构合作,基本会有自己的“数据库”,每家贷款机构需要什么条件,能贷多少,通过率几何,费用怎么样,贷款中介基本了如指掌,只需了解借款人的信息就可以快速匹配到合适的贷款产品,帮助借款人省心、省事、省费用。
三、贷款中介具有人脉+技术优势
每家贷款机构都有自己的准入门槛和审核标准。特别是银行贷款对借款人的审核更加苛刻,稍有一个条件不符合标准马上就会被毙掉。比如房龄超过了银行的规定;面积不符合银行规则;收入证明无法满足银行要求;按揭中的房屋无法从银行获贷;不能为银行供给水电煤气账单等有关居住证明,非恶意逾期等等。
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借款人想自己去申请银行贷款是很难的,这时候贷款中介的力量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贷款中介精通贷款的办理流程。可即使借款人存在问题,但是只要不是很严重,贷款中介都会有办法让借款人的条件达到银行的要求。而且可以利用在银行的人脉关系打一些擦边球,让借款人顺利拿到贷款。
四、贷款中介可以提高贷款的效率
如果借款人对贷款流程不熟悉,自己去申请,你会发现各种麻烦会不断,比如材料不符合,需要多次重复提交,来回跑耗费不少时间精力,还有,如果你不是大客户,银行等贷款机构可能把你的贷款往后拖,让你慢慢等,这些麻烦只有亲自申请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如果有一个贷款中介,情况或许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首先是贷款中介了解贷款所需的材料和办理流程,因此会让借款人一次性准备好,材料提交一次性通过,省得来回跑补充材料;再次,贷款中介和银行等放款机构的人关系比较到位,他们可以催促银行等放款机构优先办理你的贷款,大大提高贷款的效率。
找中介办贷款,谨防“黑套路”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不久前,成都市民钟女士因装修需要用钱,找到了青羊区的一家商务服务公司。公司工作人员称他们是银行直贷中心,并非中介机构,也不会收取服务费,只有8‰的风险金。钟女士很快便在其指导下办理了20万元贷款。
在放款后,公司以银行查装修流水为由,让钟某把其中6万元转到一家装修公司“走账”,钟女士按要求进行了转账。可当她提出将“走账”的钱要回时,对方却坚称这是“服务费”,坚决不予退还。
家住广州的林先生听说一家贷款中介公司可帮客户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便与之签订了低息费的服务合同。可烦心事随之而来。
“一开始,中介告知贷款审核未通过,并要求我辗转多家银行继续申请。折腾了一个月,中介机构告知都没有审核成功。如急需用钱,可重新签订息费较高的新中介合同,能够立即放款。我在焦躁无奈下就同意了。”林先生说,新合同签订后,钱果然很快到账了。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第一次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就已经审批通过,但中介机构隐瞒该情况,并诱导自己支付了高额利息和手续费。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揭露开展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典型骗局,并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注意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不法行为。
小心违法中介机构三“套路”
为满足客户需求,近年来,银行推出了种类繁多的贷款产品。由于各种产品适用客户资质、审批效率、利率、周期、还款方式不尽相同,客户在申贷过程中,有的无法做出最优选择,有的因为对贷款流程不了解而通不过审核。这种情况下,提供咨询代办服务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然而,有些中介机构号称能够做到“零门槛”“高额度、低利息”“免费办理”,甚至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洗白征信等旗号,对消费者设下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陷阱。这些不法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及业内人士介绍了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惯用的手段,提醒消费者小心以下“黑套路”,不要上当受骗。
套路一:非法中介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
套路二:在贷款办理过程中,部分客户的申贷条件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中介便诱导客户进行“AB”贷——中介谎称需增加担保人,要求客户A寻找资质较好的客户B为其担保。非法中介再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借款人实际上是B,但贷款资金却由客户A使用,客户B直至被银行催收才知本人是借款人而非担保人。
套路三: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一些非法中介以专业自居,代客操作,使用客户手机下载银行移动客户端,帮助客户录入信息、核验身份、确认贷款信息等。客户听之任之,待业务办理后,中介人员将所涉及贷款银行的移动客户端、短息全部删除,导致客户对贷款相关信息一无所知。
寻找正规中介机构要“四看”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进行咨询办理。
如何辨别贷款中介机构是否正规?最好做到“四看”。
看“门户”——业内人士表示,贷款中介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消费者前往公司后,可注意查询工商登记等信息,了解公司基本情况。消费者应避免仅凭互联网联系中介机构,正规机构也不会只公布自己的微信、QQ等线上联系方式。正规贷款中介只为当地借款用户办理贷款业务,不会跨区域办理贷款业务。
看资质——要注意了解放款机构资质。正规贷款中介合作机构往往是正规银行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具有放款资质的金融机构。如果中介机构一味向客户推荐情况不明的网贷,消费者应注意防范。
看收费——正规中介在为客户办理贷款业务时,会先和客户签订贷款居间服务费合同。当客户贷款业务办理下来后,再收取贷款服务费。如果在贷款前就以“保证金”“解冻费”为由,要求借款人提前转账,消费者就应当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看合同——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详细了解中介服务合同内容,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宣传。消费者还要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充分理解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
银保监会: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违规转贷
中新经纬12月20日电中国银保监会网站20日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提示》称,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银保监会指出,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然而,这种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8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风险一:中介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风险二: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息费隐藏诸多猫腻。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风险三:“以贷还贷”“转贷”操作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风险四:“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银保监会明确,银行机构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向消费者充分提示风险,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和贷款审核,防止房贷违规置换经营贷风险。同时,银保监会消保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认清转贷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是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要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所谓的“转贷降息”看似利息更优惠,实际却隐藏违法违约隐患、高额收费陷阱、个人征信受损、资金链断裂、信息泄露等风险。
二是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要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要了解金融常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认真审核合同内容,按约定使用贷款。金融机构和消费者都应本着公平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金融机构应合规放贷,消费者要理性借贷。申请贷款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贷款申请材料;在合同签署时,认真阅读条款,重点关注利率、费用、权利义务、风险提示等重要内容,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环节;借贷后,注意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
四是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转发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财产损失。(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