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投放量

本文目录

央行最新动作!净投放1500亿元,释放什么信号?专家:LPR仍存调降可能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12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与此同时,MLF操作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均与上期持平。

根据Wi数据,本月MLF到期量为5000亿元,故央行此次MLF操作为加量平价续作,当日MLF净投放1500亿元。

受访专家认为,央行本次加量平价续作MLF,既是为应对跨年短期流动性紧缺局面,也是遏制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更有持续释放宽信用预期信号,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取向。尽管MLF利率不变,在稳增长、稳楼市的考量下,12月份的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有调降可能。

央行开展6500亿元MLF操作

考虑到本次央行加量续作MLF,日前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以及央行在12月或还将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各类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本月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已明显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在专家看来,央行实施加量续作MLF,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跨年短期流动性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也是为遏制近期银行边际资金成本较快上升的势头。

不论是年末银行考核压力,还是明年1月税期缴税,以及春节假期提现需求的增加,都将扰动银行体系流动性。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加量续作MLF可以有效针对税期等因素导致的短期流动性偏紧局面,稳定市场预期、实现供需平衡、熨平短期过度波动。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董德志同样指出,2019年以来,央行均有年底超额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习惯。除呵护跨年流动性,帮助银行备战“开门红”等传统因素外,近期政策利好带动市场主体预期显著改善,指向“宽信用”有望加速落地,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需求可能显著回升。

与此同时,通过加量续作MLF,并配合PSL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将助于控制市场利率上行势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12月以来,银行边际资金成本上升较快。数据显示,虽然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均值已较11月同期有所回落,但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仍在大幅上行,其中12月13日升至2.755%,已高于2.75%的政策利率(MLF利率)水平,3个月期SHIBOR也频创4月以来新高。

上调条件不足,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

从操作价格看,12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尽管日前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但多位专家认为,本月MLF操作利率不变,或有稳物价、稳汇市的考量,且在央行日前降准刚落地的背景下,央行需要一定时间来观望政策效果。

王青表示,虽然防疫政策调整后的一段时间内稳增长需求较高,但2023年消费反弹带动经济回升的大趋势已基本确定。这意味着当前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大。与此同时,2023年物价形势有望继续保持整体稳定,加之房地产低迷、外需放缓等因素还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一定扰动,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也不具备上调政策利率的条件。

1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4%,已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假若未来M2增速长时间运行于当前水平,随着消费动能的释放,则有可能带来短期的结构性通胀压力。

庞溟同样认为,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复苏、供求关系基本恢复稳定、需求逐步回暖走强,会带来消费动能快速释放、商品和服务需求价格走高、物价中枢整体抬升,应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谨慎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本次央行等价续作MLF对此也有所体现。

12月LPR调降预期不一

若MLF利率不变,意味着当月新一轮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但部分专家认为,后续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有调降可能。

王青指出,9月以来商业银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而且下调幅度整体上明显大于4月开启的年内首轮存款利率下调。12月降准落地也会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这些因素会抵消近期市场利率上升的影响,增加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他表示,着眼于今年底明年初稳增长、控风险,推动楼市尽快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监管层近期或将引导报价行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

但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持有不同意见。在她看来,12月的央行降准对降低负债成本的推动作用较小,在不降息的情境下,12月LPR能顺势调降的概率相对较低。一是回顾2021年,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年底仅1年期LPR调降5个基点。二是商业银行资产端压力较大,而降准56亿的成本改善杯水车薪。三是虽然9月存款利率有所调降,但其本质是8月MLF利率和LPR利率下行之后的结果。

不过,张瑜也表示,未来进一步的降准降息仍然值得期待。在经济基本面较弱的背景下,降息推动LPR进一步调降本身有其必要性。一旦海外加息交易行为有所改善,央行降息概率将显著提升。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李凌锋

版权声明

王锦程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iiTi

END

多家银行表态!下半年信贷投放要同比多增

作者丨杨志锦

编辑丨曾芳

图源丨图虫

从今年的金融数据看,月度间的波动非常大,其中1月、3月、5月、6月好于市场预期,但2月、4月、7月低于市场预期,信贷增长缺乏稳定性。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回应了信贷需求的问题,尤其国有大行表态下半年信贷投放要力争同比多增、实现全年同比多增的目标。其中,基建将是重点投放领域。

信贷需求为何疲弱?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历史对比,今年7月新增贷款量是2017年(含)以来各年7月最差的一次,仅高于2016年7月。从结构看,除了票据融资外,其他分项少增,显示银行用票据冲量,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

“从2月份开始,经济下行的压力总体还是一直持续到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加上外部一些因素的干扰,还有国内疫情点状散发的不确定,使得信贷的需求比较疲软,包括房地产市场还没有修复,因此消费、按揭贷款的需求都是比较弱的。”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从七八月情况看,信贷数据比二季度要弱一些,有三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信贷需求和前期比,确实是有所下降;再有一个因素就是客户提前还款的规模和前期相比,也有所增加。”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

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则认为,7月信贷数据低于预期是暂时性,主要是受房地产预期偏弱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仍然属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波动,新旧动能的转换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7月份的波动并不一定代表趋势,后续在一揽子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有效投资会稳步扩大、消费会逐步稳下来。

“另外,房地产预期也会逐渐趋稳,整个城镇化的进程,现在确实是出现边际趋缓,但这是一个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渐进实现的过程,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谷澍认为。

因为信贷需求不足,监管部门今年两度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会议表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8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参会机构为国开行、农发行及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力争信贷投放同比多增

工行行长廖林表示,下半年要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投放量以及全年的投放量,会围绕同比多增、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这个目标,坚持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

“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8月的信贷投放量会超过去年8月的投放量,7月、8月连续两个月单月的信贷投放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的单月投放量。后面还有4个月,我们判断这种信贷增长的态势,即超过去年同期的信贷投放量,大概率是能够延续的。”谷澍8月30日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换言之,农行下半年信贷投放将同比多增。

对于上述判断,谷澍进一步解释称,截至7月底,农行已经审批的对公信贷储备达2.12万亿,较去年7月末多了近6000亿元。“到上个星期,储备量进一步增长到2.47万亿,比去年同期多了将近8千亿,虽然最后不一定都能投放,但这两个数据说明我们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信贷储备量。”

“个人信贷的储备量要比对公信贷弱一些,但从储备量来看,对公多出来的部分能够覆盖个人下降的部分。”谷澍表示。

建行行长张金良表示,上半年建行全面落实金融政策靠前发力、全面发力、精准发力的要求,加大信贷投放。信贷总额突破了20万亿元,上半年增加了1.58万亿元。下半年,建行会牢牢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贯彻执行好央行货币政策导向,保持贷款平稳有序投放。

“上半年,市场形势比较严峻,我们努力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下半年,随着国家提振消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陆续出台、持续发力,消费信心边际恢复,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将随之逐步释放,预计下半年消费贷款增长情况会好于上半年。”张金良称。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下阶段将发挥大行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合理安排投放节奏。中行将主动做好与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和衔接,境内人民币贷款全年实现同比多增,下半年也将同比多增。

郭莽表示,今年以来交行的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长,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年初的增幅是8.69%。目前还没有对全年信贷增长的安排进行大的调整,全年贷款增幅预计在11.8%左右。

对公信贷方面,郭莽表示,根据初步统计,对公项目储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考虑到交行上半年对公信贷增量已经占到全年目标的85%,所以相对而言,后续有压力,但压力不是太大。

零售信贷投放方面,郭莽表示,非住房消费信贷、信用卡贷款的需求正在呈现恢复趋势。5月到7月,信用卡消费额和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上半年银行业整体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挑战,在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邮储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在总量安排上坚持稳的总基调,安排全年信贷增量稳中有升,超过去年全年。在节奏上,邮储银行制定了“4321”的投放节奏安排,力争抓住一季度需求相对较好的黄金时间加快信贷投放,上半年邮储银行各项贷款增长5370亿元,同比多增了60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完成全年信贷增长目标的信心还是比较强的,因为我们的信贷投放已经完成了70%以上的进度,下半年的信贷投放应该说压力不大。”刘建军表示。

对于下半年信贷投放的目标,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回应称,从中信银行自身规划而言,2022年上半年信贷增长1553亿,跟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加大信贷投放,希望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不低于上半年,全年信贷投放能达到3500亿元。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上半年光大银行资产增幅是6%,贷款增幅是6.2%,这一增幅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都是靠前的。下半年要继续推动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实现经营效益最重要的支撑,还会采取积极的配置策略。

考虑到国有大行的体量,如果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实现下半年、全年信贷投放多增的目标,那么全国信贷投放大概率也将多增。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今年新增信贷预计超20万亿。

基建是投放重点

在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中,基建是各家银行的投放重点。

廖林表示,下半年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融资,更好支持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满足粮食能源企业、民营小微的需求。

对于储备的贷款投向方面,谷澍介绍: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项目信贷投放,主动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又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提高“三农”县域贷款占比;三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四是强化制造业、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五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信贷需求。

谷澍披露,截至8月25号,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经准入项目清单内,农行审批通过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100亿元,其中已经实现了25个项目、51亿元的配套融资投放。

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介绍,截至6月末,建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5.5万亿,占对公贷款比例将近52%。下一步,要在行内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加强基础设施贷款的投向和导向。在财务资源、信贷政策等方面对基础设施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安排,全力保障基础设施贷款加快投放。

据他透露,建行将主动跟进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的配套融资安排,积极与发展改革委、政策性银行开展多维对接,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和项目联络机制。“建行已经参与了政策性银行牵头的一些需要商业银行配套资金的重大项目银团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基金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在行内制定了一些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崔勇说。

据付万军介绍,今年以来,光大银行针对国家重点项目、优质客户出台了专项机制,包括名单制、全流程管理等,下半年会将其作为信贷重点发力的方向。近期也在跟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保持信息沟通,将积极做好国家重点项目的配套融资。

光大银行8月23日披露,光大银行合肥分行成功为池州港乌沙港区码头项目投放首笔配套贷款360万元,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落地的首笔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截至8月23日,光大银行已与目前审批通过的全部“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实现对接,并完成其中6个项目的贷款审批工作,批复金额73亿元。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追溯到6月末。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近期,该额度增加3000亿至6000亿。

7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依法合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等工作,强化激励、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引导商业银行相应提供配套融资,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根据国常会的这一要求看,可形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模式,起到杠杆撬动作用。

END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林曦莹

上半年银行贷款投向了哪里?行长们说

近期,42家上市银行上半年的业绩已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37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还有3家持平。银保监会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稳健,风险抵补能力较强。这也保证了各家银行能够发放更多的贷款,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推动下,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对稳经济、保市场主体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呢?

上半年银行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过程中,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了“头雁”作用,普遍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工行新增境内人民币贷款1.61万亿元、农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6万亿元、中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建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54万亿元。首次实现四大银行半年贷款均超万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呢?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说:“我们的服务领域更加聚焦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超19%。”

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截至6月末,建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5.5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比例超过一半。制造业贷款投放今年持续保持高增长。上半年,工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增加6281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农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4.5%;交行境内行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0.48%。此外,各家银行上半年的普惠贷款也都增长较快。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说:“6月底,普惠线上贷款的余额比年初增加了70%。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金融惠民,加大普惠信贷的投放。今年,我们全年目标是3000亿元的普惠贷款任务。”

消费贷如何助推消费“暖起来”?

银行贷款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助力,也能释放百姓消费活力。来看看银行在地方是如何来助推消费的。

山东德州的吴庆远不久前刚刚验收了新房,这几天正在筹划装修,但是算来算去装修款还差10万块钱。于是他找到了银行。在银行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吴庆远用手机银行直接申请了10万元的消费贷,每个月还款不到3000元。

工商银行德州运河支行获贷中心客户经理高凌轩介绍:“今年以来,我们消费贷的利率已经下调了2次,像刚才这位客户,在年初办理贷款利率大约是在4.75%左右,现在我们已经下调至了3.7%,一年算下来,我们可以为这位客户节约利息大约是700元左右。”

不仅是工行,包括农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目前消费贷最低利率也都降到了4%以下。多家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个人贷款业务的投入,特别是推动消费贷等业务发展,促进消费回暖。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说:“我们一直坚定不移朝着零售转型。我们透过消费金融、信用卡帮助他们解决住房、购车、消费等实际需求。”

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说:“下半年随着国家提振消费、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陆续出台,持续发力,消费信心边际恢复,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将随之逐步释放,我们将进一步挖潜消费信贷的增长动能。我们预计下半年消费贷款的增长会好于上半年。”

下半年贷款投放有何变化?

银行贷款是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之一。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4.4万亿元,同比多增了5161亿元。那么,下半年各家银行重点又将支持哪些领域呢?

多家银行表示,要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资金支持,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说:“7月份和8月份连续这两个月农业银行单月的信贷投放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的单月投放量。我们判断这种信贷增长幅度的态势,大概率是能够延续的。”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说:“下半年投放量以及全年的投放量,会实现同比多增、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这个目标,坚持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

多家银行表示,下阶段信贷投放,要更加注重结构继续优化、重点突出。支持扩投资、促消费,助力扎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说:“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政策导向,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