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拨备率计算

本文目录

拒绝摆烂|搞懂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等金融风险指标

关于金融中的某些重要指标比如拨备率,充足率,这些高频热词,经常性地让大家混淆不清。在番茄风控往期的课程中也或多或少解释过这类内容,比如之前开播过的巴赛尔协议相关的内容,具体可以参考:风控人须知巴赛尔协议中的重要内容

相关的内容,跟大家分享后,感觉还是有童鞋对这个的知识内容不是很理解,特别是以技术和科技为主导的非银机构的同学。但我们认为,风控业务的重心仍是业务,对于风险的把控,我们重视金融业务,毕竟才是底层逻辑。而提到金融风险,就不得不提量化风控的鼻祖:巴赛尔协议。相信很多考了FRM一二级的童鞋,对巴赛尔肯定是烂熟于心。

无可厚非,巴塞尔协议伴随着金融事件而生,其主要的使命就是为了阻止金融体系的崩塌。巴塞尔历程迭代进程:

•1988BAI(f1974)

•1992-1996BAA

•2005BAII

•2009BAII.5

•2010-2024BAIII(wihFRTB.)

以下,我们分别跟大家讲讲,巴赛尔协议/II/III包括的主要内容:

一.巴塞尔Ⅰ

巴赛尔1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1)为各国政府提供了科学清晰的监管框架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给出了资本管理的方法。

①巴塞尔Ⅰ突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重要性,并以资本监管为核心,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监管理念。

②在巴塞尔Ⅰ的资本要求下,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只能采取如下几种方式:限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增加资本金和优化资产结构(放弃高风险资产,增加低风险资产)。——显然,这三种方法都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2)实现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监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更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但同时带来了监管套利。

①在巴塞尔Ⅰ问世之前,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别,标准宽严不一。事实上,正是1974年联邦德国赫尔斯塔银行和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两起倒闭事件直接推动了巴塞尔Ⅰ的出台。

②巴塞尔Ⅰ抓住了资本是核心风险缓释工具这一要点,围绕风险资本对监管体系进行了设计,优化并统一了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定了最低资本标准,为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重要基础。

当然巴塞尔Ⅰ作为第一代风控监管框架,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

(1)协议只考虑了信用风险,忽视了银行所承担的许多非信用性质的重要风险,如国家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风险权重对风险程度不敏感。

(3)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不一致,导致监管资本套利。

(4)忽视了银行间管理、客户的差别,不能从监管上提供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的激励。

(5)存在歧视性政策。例如: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巴塞尔Ⅰ将长期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是否是OECD成员国进行了区分,规定OECD成员国(含与IMF存在贷款安排的国家)银行长期贷款的风险权重是20%,非OECD成员国银行长期贷款的权重是100%,规定OECD成员国主权风险为0等。

正由于把1的缺点,历史的衍进,发展了巴II与巴III。

二.巴塞尔Ⅱ

在监管框架方面,巴塞尔Ⅱ更加完善与科学,构建了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监管框架,即在巴塞尔Ⅰ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来补充资本监管的力度和效果。

①在计量方法方面,巴塞尔Ⅱ也有重大创新,即计算信用风险时采用内部评级法(IRB法)。

②在风险种类、风险计量方面,巴塞尔Ⅱ以明确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取代了传统计算公式中笼统的“风险资产”的概念。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二.巴塞尔Ⅲ

巴赛尔Ⅲ在巴赛尔Ⅱ的基础上又迭代了许多内容。

①相较于巴塞尔Ⅱ,巴塞尔Ⅲ的一级资本充足率由4%上调至6%,其中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由2%上调为4.5%。

②巴塞尔Ⅲ规定包括二级资本在内的总资本充足率仍维持在8%。但一方面附属资本的定义取消了巴塞尔Ⅱ中规定的低档附属资本,不再包括次级债券和定期、可累积优先股;另一方面,资本结构经过调整后,降低了附属资本的比例。巴塞尔Ⅲ的资本充足率8%重点强调了股东承担银行风险主要责任的原则,减少了商业银行资本套利的机会和利用复杂资本结构向市场或者政府转嫁风险的空间。

③巴塞尔Ⅲ规定资本留存缓冲应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试用,从0.625%开始经过三年预备,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达到2.5%的资本留存缓冲最

④巴塞尔Ⅲ要求商业银行要逆经济周期计提和调整缓冲资本,尤其是在经济景气上升、信贷高速增长的时期,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集聚,要计提相当于银行风险资产0~2.5%的资本,可在危机时用于缓释风险。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当然以上关于巴赛尔协议的相关内容,只是在整体巴赛尔协议中的冰山一角。比如在相关的内容中,各位同学知道巴塞尔协议的以下问题么?:

①巴塞尔协议包括哪三大支柱?

②我们常说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有何区别?

③另外监管部分常说的“资本充足率”指的是什么?

...

关于巴赛尔协议的内容,有兴趣的童鞋可继续关注: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

~原创文章

集团财务公司计算公式

企业财务公司作为一类“特殊”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中扮演着“银行”的角色。其主要职能除集中管理集团资金、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外,还可经监管部门审批后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

2019年银保监会印发了针对财务公司监管评级的通知,在原2015年中财协的行业评级《指引》基础上,明确了各项评级指标的量化要求。该文件旨在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对机构出具评定结果,未来在市场准入、监管措施以及监管资源配置等方面,对不同级别的财务公司实施分类监管政策。

银保监会将监管评级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并明确规范了相应级别的机构所能开展的业务内容。

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在维稳金融体系平稳发展的原则上,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能力较强企业充分放权的监管态度,因此,相应指标是否符合监管部门要求,最终将成为影响机构在新业务试点及既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梳理了银保监及中财协要求的各项监管指标,比较了不同监管文件中指标统计口径的差异。

一、财务公司监管评级指标(银保监)

法规依据:

【2006】96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

【2019】8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01资本要求

①资本充足率

银保监考核“季均资本充足率”指标,满分为4分。报送机构可计算上一年度资本充足率的算数平均值,获得该指标数据。

注:原《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中要求资本充足率≥10%,但19年银保监口头通知,修改为≥10.5%。

监管评级对资本充足率的定量考核要求为(4-0分区间为线性评分):

02信用风险

①不良资产率

监管评级对不良资产率的定量考核要求为(1.5-0分区间为线性评分):

②不良贷款率

虽然G11报送频率为季度,但G01为月度报送,且银监对财务公司评级的指标为“月均不良贷款率”,实际操作中,需要财务公司每月计算该指标,并在参与评级项目时,上报全年的算数平均值的计算结果。

监管评级对资本充足率的定量考核要求为(1.5-0分区间为线性评分):

③贷款损失准备

本指标分为贷款拨备及拨备覆盖,衡量填报机构抵御信贷资产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银保监的监管评级将两项指标中的较高者作为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一家财务公司没有不良贷款(实际上绝大部分财务公司都没有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算出来是无穷大,而该财务公司的贷款拨备率只有1.3%,那么财务公司不能以拨备覆盖率达到150%而得满分,而应当以贷款拨备率不足1.5%倒扣分。涉及G11报表。

.贷款拨备率(4-0分区间为线性评分)

分子“期末贷款减值准备”包括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及一般准备。

.拨备覆盖率

03流动性风险

①流动性比例

财务公司评级办法对流动性的考核较为复杂,评分需同时满足①月均流动性比例,及②统计月度最低流动性比例低于监管要求25%的次数。其中第二项指标,相当于给财务公司每日流动性上了紧箍咒,若每月两个工作日(或以上)的日流动性低于25%,该项目直接得分为0。

这里需要注意的细节是,G22中,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流动性资产是1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是1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这一点需要和工商企业的流动性比率计算公式是不同的。一般工商企业这一指标是采用1年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和1年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

②月均贷款比例(5-0分区间为线性评分)

若该指标高于100%则表示该财务公司流动性较为紧张,需要引起管理部门关注。

监管部门未对该指标明确监管红线要求,但因该指标在银监评级体系中占比权重较高(占约定量评定的12.5%),若指标控制不到位,或对评级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涉及G0109报表。

04市场风险

①季均投资结构

注:

1.没有投资业务资格,该项得1分;

2.有投资业务资格但没有开展投资业务的,该项得2分;

05对实体经济及集团的贡献

①半年平均全口径资金集中度

该指标反映财务公司资金集中水平,在计算全年的全口径资金集中度情况后,折算成半年数据。

全口径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为:财务公司各项存款+财务公司同业存放-集团外非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账户上的资金;

分母为:财务公司各项存款+财务公司同业存放-集团外非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账户上的资金+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注1)-成员单位存放央行款项-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中的现金-财务公司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财务公司存放同业款项;

注1:购买的同业存单若已计入集团合并报表的“货币资金项下”,经集团财务部门出具证明资料后,在分母中扣除;另外,财务公司购买的保本理财产品应从“存放同业”项(1104填报要求计入此项)扣除,计入分母“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项下。

为了保持业内评级与监管指标的一致性,中财协通印发【2018】12号文件,调整了资金集中度的计量口径与取数来源。

②境内账户集中比例

③结算收支比

二、中财协行业评级指标

目前财务公司行业的评级,以银保监会出具的评级结果为主。中财协于2015年印发文件,对境内正常经营满一个会计年度及以上的财务公司法人机构实行评级制度。该评级体系共分为4大模块,财务公司需每年按要求上报评级数据,定量指标采用线性或分段计分方式,定性指标根据专家委员会评定结果实行扣分制。经协会评定后,依照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总体来说,中财协的评级指标与银保监会的相似度较高,可认为是银保监评级的一个补充。与银保监监管评级不同的是,中财协未对评级项目给出明确的评分标准。此外文件中,中财协对参与机构出现评级年度内监管指标不达标情况的,则直接给予扣分;且若机构在该评定年度内,发生银保监、人行或其他政府机关通报及处罚等事件时,直接下调1级评级结果。

当财务公司提交数据与1104报表有出入时,中财协明确“以1104报表为准”的实施原则。本文就定量指标进行分析解读。

法规依据:

【2015】《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实施细则》

中财协通【2018】12号《关于调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度计算公式的通知》

01经营水平

①资本充足性

.资本充足率

与G40报表中计算口径相同。此外,可通过计算辅助指标“资本补充能力”(资本补充能力=1-集团资产负债率)明确集团对财务公司的资本补充能力。

②资产质量

其中,贷款拨备率及拨备覆盖率两个指标中的较高者,作为评级考核依据。

.不良资产率

与银保监的不良资产率计算公式相同,不同点在于,银保监考核的是上一年度季均不良资产率指标,即全年不良资产率指标的算数平均。

.贷款拨备率及拨备覆盖率

与银保监的计算公式相同。

③流动性

.流动性比例

与银保监统计口径稍有不同,中财协统计全年合计的流动性比例,而银监考评考核期内流行性比例的算数平均值。

.备付率

备付率用来评价财务公司留存货币资金保证日常支付和日常运行需要的能力。

④盈利性

.资产收益率

本指标主要用来评价财务公司资产运用能力。

.成本收入比

评价财务公司在一定收入水平下的成本控制能力。根据G04报表数据计算的结果。

02核心价值

①资金管理集中情况

.全口径资金集中度

18年调整过统计口径后,计算方式与银保监口径基本相同,仅在全年数据及半年度数据上略有差异。

.账户集中比例

评价财务公司账户覆盖集团成员单位、对成员单位账户实施集中和监控的能力。本指标的计算口径与银保监上略有差异,银保监要求统计80%的“财务公司归集户数”,而中财协只要求统计60%。

.结算存款比

该指标与“结算收支比”相结合,主要用于评价财务公司对集团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的能力。银保监统计口径中,仅有“结算收支比”,资金结算达到集团总收支的5倍以上规模时,该项目获得满分(4分)。

.结算收支比

计算口径与银保监的评级指标相同。

②资金支持与服务

.贷款比例

该指标为月度指标,主要关注财务公司向成员单位提供贷款支持的程度。与银保监“月日均贷款比例”的差异在于是否为“月日均贷款”及“月日均存款”,中财协统计月末的时点贷款余额的算数平均情况。

.财务贡献度

评价财务公司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的程度。

03三、其他指标

包括银监会提出对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指标要求,以及根据相关监管文件要求填报的指标,且未在后续文件未作出修订更新或未明确废除使用的监管及监测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14年及16年印发的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数据质量承诺制度的通知文件中,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层(行长、总裁、总经理、主任等)对季度提交的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给与书面确认及承诺。监管部门将对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及相应处罚措施,对于数据质量屡次出现重大差错的机构,将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故其对财务公司的监管约束力不低于监管部门评级的要求。

法规依据:

原银监会【2006】96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

原银监会【2006】8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原银监会【2014】、【2016】《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数据质量承诺书》

01资本要求

①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该指标在G40报表中可直接获得,因财务公司属于企业中的银行,且能吸收集团成员存款,该充足率指标可以参考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要求进行日常监控管理。

02业务类指标

①自有固定资产比例

分子的自有固定资产为折旧后的净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资本总额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可计算价值之和减去贷款损失准备尚未提足部分。注意,资本总额不等于资本净额。资本净额是所有金融机构通用的,指的是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通过G4A很容易获取,而资本总额需要单独计算。资本总额=《G4A合格资本情况表》(141版)G4A_[1.A]+G4A_[3.A]+G4A_[5.A]-G4A_[2.1.4A])。一般情况下,资本总额总会比资本净额大一点点,差异主要是,资本净额必须要扣除“其他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净值”,而资本总额不用扣。

②短期证券投资比例

短期证券投资是计入会计的“短期投资”科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于国债、中央银行债券、票据、金融债、企业债、股票、基金等证券投资或其他短期投资。

③长期投资比例

长期投资是指计入“长期投资”科目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2016年《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数据质量承诺书》的文件中,不再要求按投资期限分开计量投资比例,仅需填报合计投资比例即可,涉及S3、G4A季报。

④拆入资金比例

拆入资金是指财务公司的同业拆入、卖出回购款项等集团外负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原银监会16年印发《关于调整财务公司拆入资金比例计算公司的通知》,要求财务公司与央行开展的回购式再贴现业务,计入G01的卖出回购项下,而不计入“向中央银行借款”。因此,从2016年4月起,财务公司在卖出回购项中应扣除央行再贴现业务余额。

⑤同业拆入比例和同业拆出比例

根据《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3号)第25条,财务公司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得超过实收资本的100%。注意这里是“实收资本”,而不是“资本总额”。这句话是说,财务公司有多少注册资本,就能拆入多少钱。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同业拆出指线上同业拆借,不能包括线下同业借款,而财务公司也不能做线下同业借款业务。

同业拆入比例=(同业拆入/实收资本)*100%≤100%

同业拆出比例=(同业拆出/实收资本)*100%≤100%

⑥担保比例

担保比例计算不包括与贸易与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如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等。

03流动性风险

①存贷比

②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③流动性缺口率

该数据为G21报表中的【11.流动性缺口率】数据,该报的填报难点主要在对各类活期存款的计量。注意,流动性缺口率共5个指标,分别为次日、7日、30日、90日和一年。

04市场风险

①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目前仅在14年及16年的《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数据质量承诺书》中有所要求。

注:分母中为报告期末时点,机构所持有的所有外币及黄金敞口的多头头寸总额与空头头寸总额中绝对值较大的头寸金额。

05信用风险

①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总额最大一家客户的授信余额,包括表内及表外所有授信余额。

②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是指财务公司对各项信用风险资产可能的损失所提取的准备金,该计算中暂不考虑一般准备和特种准备充足情况。

③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是指财务公司对各项贷款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集体的准备,该指标仅反映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情况。

④杠杆率

财务公司无需填报G44报表,但根据《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的要求,财务公司仍需要上报杠杆率数据,故企业内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该表纳入内部管理制度。

⑤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

14年原银监会印发《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数据质量承诺书》【2014】231号,列示32项数据指标,16年修改并增加了部分指标计算公式。该指标在1104的G11_Ⅰ报表中,季度上报。

⑥贷款总体向下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略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本表统计的是年初至报告期末期间累计发生额的数据,但发生金额的五级分类是以期末时点为标准的。例如,20年年初发放一笔贷款,在2月因疫情贷款质量下调至次级,但随着生产能力的恢复,3月末时点,该贷款质量划分至关注,填报时,该笔贷款的真实迁徙过程为“正常类”→“关注类”。

注:“本期减少”包括截止报告时点的①正常回收、②不良贷款通过处置的回收、③不良贷款核销、④年初新发且报告期末回收的所有贷款总额。故无法直接与本表C-G列贷款质量迁徙的金额进行挂钩。

06盈利性指标

①资产利润率

②资本利润率

这里分母“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计算的是年初及期末的算术平均值。

③风险资产利润率

分母中的平均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年初与期末数据的算数平均值。

④非利息收入占比

非利息收入在G04报表上体现为扣除利息收入之后所有其他收入,也可以理解为“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是指机构资产负债表中不构成表内资产及负债的其他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简单来说就是不涉及到存贷的业务收入均划分至该项。

非利息收入占比可用来反映机构的收入组成,对机构业务发展效果有一定的评价及指导作用。

07其他指标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33号)第二项第一点,增设2个临时监测指标,但不作为法定监管指标。这2个指标超标,将引起监管的关注。

承兑临时监测指标1=(票据承兑业务月末余额/月末存放同业余额)*100%≤300%

承兑临时监测指标2=(承兑保证金存款月末余额/月末存款余额)*100%≤30%

源网络

监管曝光银行“藏利润”:23家拨备率超200%,个股却直线拉升3%

“(银行股上涨),就是最好的解读。”9月26日中午,一位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笑称。

周四上午,多只银行股直线拉升。其背景是,商业银行“藏利润”的“技巧”被监管机构曝光。

9月26日,财政部公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超过2倍的部分,年终全部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短期来看,上市银行计提拨备将会放缓,有助于提升利润增速,但长期来看,银行的利润释放空间会被压缩,”9月26日,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拨备覆盖率”被视为银行等的利润“调节器”,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也被视为“藏利润”的方式之一。

“藏利润”与股价大涨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未来利润表的拨备计提规模有可能会放缓,但银行股由于可能的利润释放随之大涨。

9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统计,按150%拨备覆盖率计算,截至今年6月末,23家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200%,拨备覆盖率较高的主要是城商行。

其中,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在上市银行中最高,超过500%,达到522.45%。常熟农商银行、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400%,分别为453.53%、415.50%;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接近400%,分别为396.11%、394.12%。上海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也超过300%。

9月26日上午,多只拨备覆盖率较高的上市银行股价大涨。

宁波银行(002142.SZ)股价午盘收报24.95元,半日上涨3.10%。常熟银行(601128.SH)股价午盘收报7.69元,半日上涨3.92%。南京银行(601009.SH)股价午盘收报8.33元,半日上涨2.08%。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600036.SH)股价午盘收报34.97元,半日上涨1.80%。此外,在香港上市的邮储银行(1658.HK)股价午盘收报4.78港元,直线拉升1.49%。

严格而言,拨备覆盖率,或称拨备充足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

2018年3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对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如何理解?财政部给出了详细解释。

9月26日,财政部在关于《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表示,近年来金融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准备金计提政策标准不统一、不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金〔2012〕20号)计提准备金,证券业、保险业等没有统一的准备金政策,准备金应从费用中计提还是从净利润中计提,也没有统一要求。再如,代客理财等表外业务快速发展,但刚性兑付问题使表外业务的风险内生化,并且“过桥”性质业务使风险沿着委托链条传递等。

针对上述问题,《征求意见稿》对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是在总体要求方面,结合全面风险管理要求,明确金融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政策框架,要求金融企业风险控制应遵循全面覆盖、逆周期管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等原则。

二是在管理环节方面,增加了对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各环节具体操作规定。

三是在风险缓冲方面,梳理了风险缓释的不同层次,金融企业应适当采取资产证券化、购买保险、运用套期保值类金融衍生工具等方式规避风险,对准备金计提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统一。同时,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四是在管理手段方面,基于财务报表分析,增加资产负债管理和现金流管理等要求。

五是在重点风险方面,从关联交易、表外业务、委托业务、受托业务、担保业务等五个方面,结合相关领域新的风险特征,提出明确要求。

六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予以明确。

银行加大计提力度虽然银行业整体拨备水平略降,但上市银行整体在增加。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19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季度环比+1;拨备覆盖率为191%,季度环比-1。其中,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1%、193%、149%、132%,较3月末增减10、1、-30、3个百分点。

根据中信建投统计,201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210.03%,较去年末提高了8.81个百分点,大部分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均提高。

其中,国有大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211.62%,较年初提升10.69个百分点,其中农行提升最多,提升26.20个百分点至278.38%。

股份制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94.95%,较年初上升6.26个百分点,其中招商银行大幅提升了35.94个百分点。

城商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虽然下降了3.84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其中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522.45%,上市银行中最高。

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提升最快,提升15.28个百分点至285.68%,其中常熟银行达到453.53%,领先于其他农商行。

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盈利能力有小幅下降。从简单计算的年化ROE(平均)来看,33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值为13.1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7个BP。

中信建投指出,从影响ROE各项因子的同比变化来看,导致ROE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权益倍数的下降和新增拨备占比的增加。其中,2019年半年度末权益倍数为13.39,较2018年半年末下降了0.66,主要原因在于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2019年上半年新增拨备占营收的比重达24.50%,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5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提高了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