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渗透率

本文目录

手机银行业务渗透率攀升意味着什么

浙江农信最近出炉了一份上半年成绩单。

撇去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等硕果,这份成绩单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大力发展丰收互联网金融”,包括发展手机银行客户824万户,电商平台客户161万户,互联网支付商户从无到有突破10万户。通过推广以手机为载体的普惠金融平台,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贷款等业务5万多笔。这表明,浙江农信上半年在推广以手机为载体的普惠金融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G20杭州峰会所在地的浙江,浙江农信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走在前面,并不奇怪。

无独有偶。安徽农信的半年报也显示,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在今年上半年皆创历史新高,不仅用户数已突破700万大关,达743.7万户,完成年度目标的70.31%,交易规模也高达3223亿元。同时,移动信贷发展势头强劲,手机银行已发展成为易贷卡业务办理主渠道。上半年,累计发生手机信贷交易221.19万笔857.71亿元。

浙江农信和安徽农信在手机银行方面的快速增长,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手机银行业务在中国开始持续“井喷”,2017年用户渗透率甚至已攀升至78%,远高于美国的30%,比2016年上升23个百分点,6年间上涨了26倍。并且受访客户目前使用手机银行超过25次,相当于平均每月使用两次以上,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改变。

手机银行业务渗透率攀升至78%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说明在由中国推动并参与制定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正式通过后,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提网速、降网费等措施,借助手机银行等有效方式,努力让金融服务惠及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目前来看,很多类似浙江农信和安徽农信这样的农信机构管理平台,纷纷依靠自身科技优势,在推进系统内农合机构手机银行普及方面力度很大,手机银行在农村市场的渗透速度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弱势群体,开始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成果卓著。渗透率就是一个表征。

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市场仍有相当多空白点,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继续深耕,不断渗透。目前,城市的手机银行渗透率非常高,城市居民已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各种银行业务。农村市场虽然情况不断改善,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差别不大,农村居民逐渐开始接受手机银行,但中西部地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仍需要发力推进。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特别提到,“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目前,在中国,大多数有信贷需求的家庭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四分之三的农村家庭借贷更是依赖于非正规的民间渠道。这一现实也告诉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让更多农村家庭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省联社应发挥自身科技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辖内农合机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西部省级联社也应多到东部地区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以加速推进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手机银行业务渗透率攀升,还意味着银行业态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如果说传统的银行业态,就是靠网点人力取胜的话,那么,手机银行时代则需要靠科技实力参与竞争。随着手机银行业务渗透率快速攀升,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架构和部门设置,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手机银行发展需要,重构业务架构,重整部门设置,已成为很多银行的选择。平安银行(000001,诊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在总行、分行层面进行机构调整,就是为了最终实现转型为智能化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尤需一提的是,目前的手机银行已经加入了很多场景应用,存贷汇以及理财等一应俱全,大量的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不仅可以形成高价值洞见,并由此针对性施策,通过数据挖掘提升获客效率进而精准获客,而且通过大数据,客户行为变得越来越具有可预见性,风险管控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手机银行业务渗透率攀升,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同样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如影随形。

挑战是,随着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建立、与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合作;民营银行利用股东优势和科技手段,不断向农村市场进军;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市场攻城略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像平安银行整合原平安口袋APP、橙子银行APP及平安信用卡APP三大APP后,专门打造了平安口袋银行4.0,这个口袋银行不仅将用户数据进行了重新整合,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风控模型,还将客户的生活、消费和金融场景真正连接起来。平安银行的目标是致力于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技术等科技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打造真正能懂客户的零售智能银行。对金融科技如此痴迷的平安银行已经开始布局智能银行,如果一些省联社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仍然观望等待,农合机构也不思进取,一旦其他机构将手机银行业务或其他平台渗透到乡村每一个角落,农合机构本地市场不保,生存空间也将变得日益狭窄。

机遇是,如果越来越多的省联社加大科技投入,引领农合机构通过手机银行占领农村市场,不仅成本低,而且手把手扶持成长起来的用户,一般忠诚度很高。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当地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农合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省联社的科技平台,让客户经理在农村市场以“扫村、扫户”的方式,向农村家庭推广手机银行,不断提高手机银行业务渗透率。客户行为习惯的培养虽然需要时间,但一旦形成了,特别是亲身体验到手机银行的快捷和便利,对手机银行的依赖也会日益增强。以此为基础,农合机构也可以加速自身转型,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汽车金融渗透率超51%,贷款买车怎样避开“套路”?

眼下新购车人群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汽车金融方案。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超过51%。贷款买车、分期买车,不再是令人谈之哂笑的“没钱硬要装大款”,而是一种越来越被接受的消费方式。

分期付款帮助爱车人士实现了购车梦,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少数经营主体不规范行为的曝光,让人们总怀疑贷款买车“坑”多、“套路”深。特别是之前的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后,更让全社会对汽车金融的服务水平高度关注。

贷款买车多问多查,避免“套路”

回想起3年前买车的经历,邹女士依然记得贷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4S店向她推荐金融方案,可享受一年的免息,邹女士感觉挺划算,果断接受了。但唯有一个绑定条款,就是必须在4S店办理车险。

“当时我就留了个心眼儿,跟保险公司的朋友一打听,才发现我的保险买贵了2千块。我想退,朋友说只管退,因为保险法规里有一个后悔期,在这个后悔期内都可以退,4S店无权干涉。”于是邹女士就到保险公司开具了一个退保申请单,回到4S店,好在4S店并没有纠缠,只是询问了退保原因,很快就协助办理了退保。

同样对汽车金融服务有点小疑惑的,还有布先生。去年新能源汽车大热,抖音平台上涌现出不少零首付、零利息的购车广告,本来也有换车打算的布先生决定赶一次潮流。他直接用旧车置换新车,旧车折价为首付款,选择了3年零利息的购车方案。在他看来,无疑是把钱分36等份还款,还能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不吃亏。

而小疑惑在于,他开始没有注意到合同中规定不能提前还款,后来才知道的,对此他不是特别理解。不过总体贷款体验还是满意的,“金融服务费的确有,3000元,但是我和销售人员砍价过程中,他给我免掉了,我建议大家也砍砍价。”

更有机智如潘先生者,三个月前刚买了一辆车。买车前他对比了多家4S店,发现很多4S店都有免息政策,银行也有刺激消费的政策,综合对比下来,他发现自己去银行贷款是最划算的。“总体感觉4S店的汽车金融方案讲解很清晰,没什么套路,我没在4S店办主要是为了多省点钱。”潘先生说。

消费者要警惕营销噱头、避免征信污点

《中国汽车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贷款购车的消费者,他们对汽车金融服务的评价较为满意。但纵观全行业,也不排除少数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欺诈行为。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金融服务费问题。

北京德奥达奥迪4S店销售经理吴超认为,4S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而产生费用,其实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费用是隐性还是显性。现在,很多4S店会把收费项目明码标价,贴在店内明显位置,并提前告知消费者,供消费者自主选择。至于保险是否在4S店购买,也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贷款的还款规则则是由放款的金融机构决定。

作为一名从业人员也是一名消费者,汽车金融服务商灿谷副总经理、风控中台负责人陈欣,从切身经历的角度建议广大消费者,事先要做一定的功课,初步了解在自身预算范围内的车款、性能周边和市场售价,做到有备而来。如需选择汽车信贷消费产品及服务,尽量选择大机构、口碑品牌,不要轻信营销人员的口头许诺,警惕“天上掉馅饼”式的产品或服务。

灿谷市场销售部北区负责人张昊也认为,在选择信贷服务时,避免套路最好的方式是,选择具有规模及品牌效应的金融机构或者服务提供商。不轻信不符合常理的营销噱头;可事先多了解几家,从中进行比较、选择;在签署合同时,务必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及还款计划表,避免签署空白合同。

当然,识别风险是需要知识储备的,很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更对一些消费陷阱缺乏识别能力。前段时间,22岁的小刘看上一款新车,想要贷款购车,结果在大数据检测环节,却直接被审核系统拒绝。原来,他曾经用网络贷款购买手机,没有按时还款,导致征信存在污点,不符合贷款条件。

贷款不成功的客户,灿谷河南分公司区域经理潘继凯在工作中屡有碰到,主要原因就是征信资质不过关。他提醒消费者,首先,来路不明的信用测试链接不要轻易点击。很多网站或者APP会推送网贷信用测试链接,为了将消费者发展成为网贷客户,这些测试的设计逻辑是将同一人的征信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反复测试。如此造成的后果是,当消费者真正需要贷款时,征信检测会发现其多次意欲在不同平台贷款,说明资金紧缺、还款能力差,最终往往难以通过资质审核。

第二,不要轻易为他人担保,一旦被担保人逾期不还款,担保人则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年轻人喜欢网贷,而眼下各种大数据多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轨。换句话说,任何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可能被记录在案,导致后期贷款困难,切忌存在侥幸心理。

金融企业须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服务

汽车金融服务的规范性,从消费的角度讲,关系到千家万户,承载着消费者对美好汽车生活的向往;从社会的角度讲,关系到汽车消费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吴超认为,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眼下,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复杂多样,比如希望低月供,不想分期希望最后一起还款,甚至没有购车指标、需要4S店或者金融机构帮忙解决指标问题等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厂家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联合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融资租赁产品成为一个不错的思路。

张昊则认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是健康的,但不排除有少数不合规公司或者机构有违规操作,让消费者蒙受损失,给行业蒙上了一层“套路多”的刻板印象。行业整体水平提升,首要在于行业服务消费者能力的提升,如通过科技化手段实现汽车金融服务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减少过多人工参与,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简单、便捷的服务。

“汽车金融服务的根本落点在‘服务’。”在陈欣看来,这要求汽车金融服务提供方,从提升服务能力入手,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汽车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流程的设置上,做到让消费者清楚明白、简单便捷;事先宣讲清楚产品及服务、明晰各方权利及义务,不故意制造信息差;过程中视消费者需求提供中肯建议,同时始终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自由消费,尽力消除他们的疑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和信贷市场消费者的结构和习惯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汽车金融行业的全方位提升迫在眉睫。陈欣介绍,以灿谷金融为例,首先,要求员工“低头看路”,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真正下沉到市场当中去,了解用户的真实痛点,基于此去进行产品设计和流程设置,做到真正“利他”,让消费者的金融体验简单、愉悦。与此同时,还要“抬头看天”,在实际业务操作之外,抱持对行业、对市场的宏观视角,任何细分行业的发展都脱离不了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演变。最后,要干一行爱一行。“提供让费者放心、满意的服务,是每个汽车金融人的使命,也应该是让每个从业者有充分自豪感的行动。”陈欣说。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报告出炉:消费贷款规模超13万亿元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12月23日,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贷款规模超过13万亿元,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金融科技成为消费金融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头部效应”凸显。

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规模增至13.34万亿元。同时,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末达到34.6%。此外,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芝麻分、度小满“磐石资质因子”等利用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和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部分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同时,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

90后、00后人口超过了3亿人,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同时,年轻群体倾向于信用消费,对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又进一步促进信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强的消费意愿: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行业内扶优限劣,清理洗牌,迎来合规经营的新起点。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场景、技术优势,也有更强的合规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交汇点记者赵伟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