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申请却出现贷款记录?监管就消费投诉作出提示 一文教你防范
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廖蒙)“我从来没有在这个平台贷过款,为什么征信记录里会出现逾期记录?”“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家平台,现在要求我还款,应该在哪里查询贷款记录?”……在微博、贴吧等公开平台,不少金融消费者发出此类疑问。
其中,作为资金方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成为被“声讨”的主要对象,甚至是遭到用户大量投诉。在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同样不乏用户反馈称,未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借款,却收到了催还款的短信,而下载该机构A后却也显示没有贷款记录。
对于此类问题,有监管方做出了风险提示。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山西银保监局于9月24日发布《关于办理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提出近期因办理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引发了一些消费投诉,主要反映有关机构诱导消费、消费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贷款不知情以及因还款不及时影响个人征信等问题。
根据《风险提示》,用户首先要全面正确认识消费贷款业务,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办理消费贷款的消费者,要详细了解有关业务知识,选择具备资质的正规机构,规范办理业务并履行还款等义务。
《风险提示》指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通常采取线上方式经营消费贷款业务,并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开展。因消费贷款业务涉及消费项目提供方、贷款提供方(消费金融公司)等不同业务主体,消费者在进行相关消费并需办理消费贷款时,应根据不同业务办理内容,区分不同的合同责任主体,重点要明确贷款主体、服务收费及后续服务争议解决事宜。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风险提示》,分期项目的提供方(平台场景方,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以及发放贷款的机构(资金方,主要是金融机构)通常是不同的主体,部分互联网平台并没有正确对用户履行提示与告知义务,同时部分金融用户也没有意识到所谓的“信用支付”“先花后还”涉及到了金融消费,上述因素共同推动了“没有申请却出现贷款记录”现象的产生。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在A平台使用了分期或贷款功能,但实际的出资方可能为银行、消费金融或是小额贷款机构,信息可能会被记录在征信报告中,当用户出现逾期,也会收到相关平台的催款。”苏筱芮补充道,“用户在正规平台使用相关产品时,只需留心《用户协议》等,就能看到该部分内容。”
《风险提示》中同样提到,消费者要仔细阅读服务协议及消费贷款合同,着重了解第三方服务平台有关收费情况和贷款提供方信息、息费计算明细、贷款还款方式、逾期利息计算、终止办理流程、违约金以及相关争议处理等内容。
办理线上业务时,要自行下载安装手机A,并由本人亲自操作办理,切勿让他人代为操作。对于“同意”或进行“下一步”操作,要先确保清楚页面内容,避免因本人不知情或违背本人意愿办理而引发后续纠纷。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基于与消费项目提供方合作的模式,消费金融在3C数码产品、教育、租房、医美等多个场景的分期产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曾屡屡因为合作方跑路引发纠纷。尤其在教育等预付费领域,合作方跑路后用户无法继续使用产品,但仍需向消费金融偿还贷款。
《风险提示》中对此也进行了强调,用户要认清机构资质,辨别消费项目提供方、贷款提供方等业务主体,谨慎评估,尽量选择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的资质全、规模大、信誉好的服务平台类机构。防止因第三方服务平台经营不善、“跑路”或涉及违法犯罪而引发相关风险。
苏筱芮分析指出,本次《风险提示》中对于理性适度消费、采取有效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等内容,与此前监管方向保持一致。用户在进行消费贷款相关服务时,应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从监管提示中吸取经验,避免踩坑。
苏筱芮认为,《风险提示》的发布也说明当前在消费金融行业依旧存在对于业务性质认识不足、贷款流程争议等问题,同时也反映出金融消费者教育力度不足的现状。除了用户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识外,行业消费金融机构也应该通过官方、A等多方位渠道,以更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向金融消费者传递金融知识,持续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
为什么个人信用报告有自己没有申请过贷款的银行贷款审批查询?
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的信用凭证和证明,而且个人信用报告的用处也越来越重要,对个人的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个人信用报告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虽然个别人员个人信用报告上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肯定没有过的贷款,但毕竟是少数。而大量出现的个人信用系统的查询次数、甚至出现的很多次的贷款审查查询对个人的信用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的人由于查询次数过多导致自己的房贷受到影响而失去了房贷的贷款资格。
曾经有个朋友通过住房按揭贷款购房时,符合购房首付30%政策,在向银行申请房贷贷款时,银行以在过去两年内个人征信报告被查询37次,认为查询次数过多而拒绝了贷款申请,从而给贷款购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这还是自己操作的原因,有的是信用卡申请过多,有的是在各种贷款方式上频繁申请贷款造成的。但也有人在查询自己个人信用报告时,发现有的查询银行自己并没有申请过贷款,却有因为贷款审批进行信用查询的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朋友小张最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最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发现在34中有这样两条记录。一条是某商银行的贷款管理查询,另一条是某众银行的贷款审批查询,而其本人根本没有在某众银行申请过贷款,朋友担心两点:
一是是否存在被人冒名贷款的可能?如果确实被人冒名,应该如何处理?
二是如果没有被人冒名,那么这种方式查询信用记录,是否会对贷款申请有影响?
01如果被没有申请过贷款的贷款机构如银行查询个人信用系统,确实有被冒名贷款的可能?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网上确实经常有曾经有银行因为贷款人信用记录被查询次数过多而拒绝贷款的情况,而如果发现确实有一些贷款机构包括银行你没有申请过贷款,却进行过贷款审批查询,那么你一定要小心了。
裁判文书网报道,江苏淮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安农商行”)宋集支行原行长邵小刚违法放贷1092万、冒用他人名贷款60万并予以侵吞,邵小刚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
2019年5月16日,信阳银保监分局连发4份行政处罚,直指河南息县农村商业银行发放冒名贷款违规,信阳一村子全村几十人莫名被贷款千万。
澎湃新闻报道,2005年至2007年间,云南怒交集团这家国有控股企业确曾以两百多名职工的名义,向银行和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近3000万元,部分贷款至今未能偿清,导致“被贷款”职工常年信用记录不良。
可见冒名贷款在现实中确实是存在的,并不是耸人听闻;在冒名贷款中有的是一些企业为了骗取贷款而进行的冒名贷款,有的则是自己的信息被人盗用而被冒名贷款。
因此,在定期如半年查询一次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形成严重的后果。
一旦发现被冒名贷款怎么办呢?
一是要书面向贷款银行提出投诉和申诉,明确自己被冒名贷款的事实,要求对方消除贷款记录特别是已经发生了不良的贷款记录,如果还有没有偿还的贷款也一定要求解除贷款。
二是在向银行提出申诉的同时,要向银行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进行投诉,以便督促银行及时进行处理。
在上面的投诉如果仍然无法处理的时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消除贷款记录、解除贷款并消除影响。
02各种网络贷款机构、网络贷款银行以及各种网上APP不要轻易进行点击和查询,更不要输入个人的任何信息
现在网络上各种贷款推介信息,甚至有的经常收到贷款额度20万元、3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信息,有的人好奇就打开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可能导致贷款机构会查询你的个人信用记录;
现在有各种贷款APP,并有各种诱惑人的宣传,导致很多人不知所以,就输入了自己的信息,虽然你没有真正申请贷款,甚至都没有提出贷款额度,但也有可能对方已经对你进行预授信并进行了贷款审批查询;
还有的一些网络贷款平台进行各种贷款额度测算,说只要输入个人信息就能自动计算出自己贷款的最大额度,有的人好奇就输入了个人的信息,虽然可以知道自己的授信额度,但是这个额度仍然不是真实的贷款额度,如果你要申请贷款仍然需要重新审批,但是由于已经知道了个人信息,贷款机构可能会进行个人信用查询。
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有很多借贷产品,这些借贷产品的背后可能是很多金融机构,对应的产品可能是很多贷款机构的产品,因此,你在任何情况下点击了借贷产品、了解借贷产品直到填写了自己的信息,都有可能触发一些银行对信贷审批的流程,所以当然就可能对你的征信进行查询。
上面的情形可能就是这种状况,在有意、无意甚至好奇的促使下,点击了贷款产品、输入了个人信息,从而就会有可能被查询。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借贷平台对应的贷款产品大部分是一些金融消费公司、网络银行、小微银行和民营银行,还有一些网络金融公司产品,所以一定要慎重。
因为,目前各种小贷公司和网络贷款的申请纪录和贷款授信对银行贷款审批有较负面的影响,不但借贷申请一定要慎重,点击了解特别是输入个人信息更要慎重。
更重要的是,曾经网络传闻一些银行在贷款审批时,对在网络金融有借贷的,特别是向小贷公司和网络公司借贷的,审批时一律从严控制,无论这种传说是真是假,如果你的个人信用报告里经常出现一些网络借贷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经常查询你的个人信用报告,无论有没有贷款,那么对你在银行申请贷款时都会有不利的影响。(麒鉴)
征信报告上贷款审批怎么消除?记录太多影响征信,不要抱有侥幸心
征信报告被查的太多会导致征信变花,正常情况都不太建议频繁的申请贷款。如果在查征信报告的时候显示贷款审批怎么办,要怎么才能消除呢?
一、贷款审批是什么意思?
贷款申请很好理解,就是银行或贷款机构对贷款人申请的贷款审批的过程,当你申请完贷款之后,如果显示审批通过,那么就意味着你只需要耐心等待放款就行。
一般贷款审批都会在我们的个人征信上显示,不过征信不是随便都可以查的,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权利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查询征信报告,除非用户在机构申请了贷款。而贷款申请的意思也就是贷款机构查询征信的痕迹。
二、贷款审批记录太多怎么消除?
很多人申请贷款都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心想着多申请几个,总会有一个成功的。他们觉得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是被多拒绝几次而已,无伤大雅。
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每申请一次征信也就会被查一次,征信记录上就会显示一条“贷款审批”的字样,而记录越多,征信也会因此变花,很有可能日后的贷款都会以失败告终。
这样多次频繁的贷款,很难让人不怀疑是非常缺钱,着急借钱,那可以反向推测,贷款人的资金状况并不好,还款能力可能也有欠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贷款机构放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赚钱,并非是为了给你解决资金问题,做慈善,所以遭到拒绝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想要顺利贷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养好征信,消除掉多条贷款审批记录,这样才能得到贷款机构的信任。
不过征信记录无法人工干涉,也不能手动删除,需要等5年之后才会全部清空,恢复正常,很多人会觉得时间太长了。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2年之内不良的记录就会被覆盖,而且一般贷款查看近2年的记录就行,不会刨根到底,不过前提需要你后面的征信记录都是良好的,但凡有一点污点,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要是遇到特别着急的情况,需要资金周转,可以选择一些审核不是太严的网络贷款平台,或者多准备一些有价值的抵押物,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这样的话,就算是个人征信报告上有多条贷款审批记录,也能够顺利申请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还有不懂的记得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