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还款提醒

本文目录

老人从未贷款却收到还款提醒?一保险业务员盗窃保单诈骗钱款被逮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家住陕西的李女士今年70多岁,她和老伴前段时间经历了一件糟心事,老两口从未办理过贷款,却突然收到还款提醒,突然多出来的贷款究竟是怎么来的?到账的钱款又去了哪里?这背后是什么人在操作?

2022年2月下旬,家住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李女士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保险公司提醒其按时还款。李女士和老伴今年都七十多岁了,二人都有退休金,此前也从没贷款过,面对突如其来的这笔贷款,一家人都感到一头雾水。

李女士在儿子的陪同下去了保险公司,通过去保险公司询问,得到的回复是李女士夫妇名下确实各有一笔贷款。

被害人李女士儿子:他是用保单办理了的,应该是保单贷款。他是分别在人寿和人保贷了两笔,一笔是通过我爸的保单,一笔是通过我妈的保单,总共合计下来可能有4万多块钱。

李女士和老伴对于这两笔共四万多元的保单贷款,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办理过。但是两位老人确实曾经买过一份保险。

被害人李女士儿子:2021年的时候就是,因为我父母想,有一个保险他们觉得可能到年龄不想延续办下去了,就想把这个保险退了,或者说是第二年不再交钱了。所以通过保险公司的魏姓人员,来到家里面看保险,就是看看他现在手里都有多少保险。

办理保险时曾让他人操作手机是否有关?

保险公司这名姓魏的工作人员和李女士夫妇就是通过办理保险时认识的,而且李女士还清楚记得,因为他们不会使用手机操作,当时魏某还通过李女士的手机给他们查询了保险相关事宜。那么,李女士夫妇的贷款会不会和魏某有联系呢?随后,李女士的儿子带着老两口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渭阳西路派出所副所长李恒:老两口都是退休职工,子女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所以他们家庭相对来说比较富裕,家里没有任何贷款,也不需要贷款。

自己名下的贷款,自己都没见到钱,怎么会跑到别人的账户里呢?随后警方围绕报案人展开工作。警方通过工作,发现在贷款发放当天,这笔钱确实进过两位老人的银行账户,但是很快就被转走了。

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渭阳西路派出所副所长李恒:这个钱到了、他账户之后,也没有停留,当天就转到一个姓魏的男子的账户上。

调查发现异常保险业务员疑点重重

老人银行账户下的钱款,怎么就会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到他人的账户里呢?这个姓魏的男子究竟是什么人呢?

警方判断,魏某有很大的作案嫌疑,随后,警方在被害人的帮助下,找到了魏某,并将其带到派出所进行讯问。大量证据面前,魏某最终承认自己用他人的养老保险进行贷款,并在李女士夫妇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注册支付宝账户对钱款进行转账。

经审讯,魏某供述,因其经济状况紧张,欠账较多,便产生了利用自己是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工作便利条件,盗窃和诈骗客户钱财的想法。

警方通过对魏某银行账户进行调查,又发现了一些异常。通过分析研判,很有可能还有更多的被害人。随后,警方一方面围绕着魏某的银行账户进行工作,另一方面从保险公司入手展开调查,很快,就有多名被害人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魏某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窃保单和诈骗数位老人钱款,涉案资金近50万元。目前,魏某因涉嫌诈骗罪、盗窃罪,经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还款提醒:“明天是您的花呗还款日。”

一.

周末,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无意中刷到了闺蜜发的朋友圈。照片中的她化着精致的妆容,挎着名牌的包包,站在咖啡店门前歪头甜笑。

我承认,那个名牌包包的LOGO在阳光下很刺眼,甚至刺痛了我的自尊心。

“你那个包包很贵吧。”

“哈哈,其实用花呗买的啦。”

“花呗?”

第一次从闺蜜口中听说花呗,像发现了新大陆。对于实习期工资才1800的我,的确很心动。

开通花呗后,我的购物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每月的还款日到期时,我又陷入了余额不足的痛苦和焦虑。

于是,我把账单又分了3期,但痛苦和焦虑却变成原来的2倍。

花呗就像个“美丽陷阱”,而我越陷越深。为了摆脱阴影,我主动向父母坦白,把剩余的欠款全部结清了。

账单清零的那天,是2017年4月1日,刚好是愚人节。

这一年来,命运好像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我不仅没存到一分钱,工作和生活还像极了一团乱麻。

二.

前阵子,我听说有个远房亲戚,在网上欠下十几万的债务,每月都在“拆东墙补西墙”,每天都是最后还款日。

被巨额债务缠身的他,每天要接十几个催收电话,说几十遍“没有钱”。

被逼无奈,他找遍了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也只能勉强还清几万块。

现在,他只能每天起早贪黑,打几份工,只为早日上岸。

越来越多年轻人赶上了“提前消费”的快车,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深受迷惑。

据不完全统计,18-29岁的年轻群体中,有42.1%使用花呗等提前消费产品,实质负债率达到44.5%。

“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这是一个身负重债的年轻人自白,既真实又心酸。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的营销时代,不少商家会极力鼓吹“及时行乐=提前消费”的观念,甚至将消费和年轻人的品味、身份等等捆绑在一起。

很多年轻人为了彰显自己,盲目用明天的钱买下今天的快乐,结果“花钱一时爽,还债火葬场。”

当我们的欲望远大于能力,支出远大于收入,提前消费就像一只魔爪,让我们逐步坠入黑暗深渊。

三.

实习一年的花呗贷款经历,成为我一生不想再触碰的紧箍咒。

工作几年后,我的金钱和消费观念慢慢发生改变,在此分享一些理财小妙招给大家。

1.要理性消费,别盲目跟风。

网络购物时,合理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坚决只买必需品,别被优惠迷惑。

之前就有朋友说,有时候商家推出了一系列优惠券和满减折扣,当你觉得优惠很心动时,就很容易冲动买一堆无用品了。

像花呗、借呗这些提前消费平台,大家也要慎重使用,做到每月及时还款,不然你的欲望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如果做不到理性使用,就干脆关闭这些平台,只花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

2.列收支记录,有存钱计划。

现在,我更偏向用记账APP督促自己,比如每个月的收入多少,生活开支多少,都习惯在月底汇总记录。

每月的账目复盘中,我会分析不合理的消费有哪些,下个月继续改进。

建议每个月给自己定个存钱目标,可以把每个月的到账收入,先转目标存钱额到固定银行卡,或做其他的理财投资,剩下部分就作为日常消费的预算。

这样一来,虽限制了自己的消费力,但也养成了每月存钱的好习惯。

3.设阶段奖励,给自己甜头。

除了给自己设置月存钱目标,还可以设置季度或年存钱目标,每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可以适度地奖励自己。

人在得到喜欢的奖励后,会分泌更多兴奋的多巴胺,激励其更卖力地完成目标。

比如攒到1万,可以和朋友去吃一顿大餐;比如攒到5万,可以和家人去一次旅游。

总之,理财小妙招多种多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就行了。

我已经关掉花呗很久了,再没有收到“明天是您的花呗还款日”的还款提醒,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别活在消费主义的虚假泡沫,别把花呗当作付款的首选项,理性消费,努力攒钱,远离债务,就从现在开始!

作者:念君,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分享成长/思维/运营干货,期待和你一起做朋友。

作者:念君,90后

消费金融欠款立案通知是真的吗?收到自己名字的催收短信怎么办?

消费金融欠款立案通知的短信并不一定是真的,可能你欠钱是真的,但立案调查肯定不靠谱,顶多电话或短信催收,上门的情况会比较少。那么,消费金融逾期会上征信吗?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消费金融欠款立案通知是真的吗消费金融欠款备案通知书不一定是真的。用户在消费金融申请贷款,所欠的钱不属于民事纠纷,民事纠纷不予立案。除非涉及贷款诈骗、犯罪等。有可能会成为刑事案件,成为刑事案件后才会立案。所以用户收到的备案通知一般是用来恐吓用户尽快还清欠款的。

另外,消费金融欠款不还的话可能会被起诉。如果用户逾期超过90天,还款态度较差,消费金融平台可以考虑起诉。一旦起诉到法院,债务人就会被列入因背信而被执行死刑的名单。另外,平台对是否起诉债务人的考量是全面的,与逾期金额没有直接关系。虽然逾期金额更高,被起诉的可能性更大,但不代表逾期几千块就不起诉。所以建议用户赶紧处理。拖延时间越长,负面影响越大。

消费金融逾期会上征信吗消费金融类的贷款是要上征信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判断贷款上不上征信。

1、看资金方:若资金方涉及到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时,此笔贷款会上征信;

2、网上查询:网络信息经查询后也很详细;

3、看电子合同:当申请网上贷款时会有电子合同,其中会有关于征信的内容。

收到自己名字的催收短信怎么办收到催收短信,千万不要害怕,而我们需要冷静处理。如果是自己确实有逾期的,那么平台发送催收短信给你,也是正常的。因为平台也是需要收回欠款,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尽快还清欠款啦。

另外,如果借款人没有逾期过,或者没有使用过该平台贷款的话,就需要注意真伪了。或者我们也可以去看看自己的贷款清单,也可以去咨询一下平台客服,这样做才是最好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