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5年期定存利率比3年期低,“银行觉得长期不合算”
程婕/北京青年报
东城读者王女士最近有一笔三年期的存款到期,利率是4.8%。眼看着这几年存款和理财的收益率一路走低,王女士直后悔当初没有做4.9%的五年期定存。有了三年前的教训,她想着这次一定要选五年期存款。在咨询了好几家银行后,王女士得知现在五年期定存利率比三年期还低。她说自己真给弄糊涂了:“不是存款期限越长,利率就越高吗?怎么现在都反过来了。这样谁还存五年期啊?”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王女士反映的五年期存款利率低于三年期存款利率的“倒挂”现象的确已经在不少全国性银行出现,而且很可能持续下去。这反映出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判断,也给投资者出了难题:想长期理财该怎么办呢?
四大银行
定存利率全部“倒挂”
北青报记者从工行手机银行查询到,目前工行50元起存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都是2.75%。不过,存入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就可升至3.15%,对于新客或潜力客户等特殊客群,这个门槛还能降到3000元。可是对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就没有差别对待了,无论存入多少,一视同仁都是2.75%。所以,如果现在在工行存入1万元定存,五年期利率比三年期利率还要低0.4个百分点,一年少赚40元利息。
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几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显示,目前中行三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为3.15%,五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则为2.75%。起存金额达到2万元以上,即能触发三年期存款最高利率。
农行50元起存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都是2.75%。如果存款金额达到2万元、3万元和5万元以上,就能享受更高的三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85%、2.98%和3.15%。但是五年期定存利率就只有2.75%一档。
建行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北青报记者操作建行网上银行发现,三年期定存利率有四档:50元起存的2.75%;2万元起存的2.92%;3万元起存的3.02%;5万起存的3.15%。但是五年期定存不分金额大小,利率都是2.75%。
不难看出,四大国有银行目前五年期定存利率都是2.75%,但三年期定存利率根据起存金额或客户类型的不同,最高可以达到3.15%。
除了四大国有行,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出现利率倒挂现象。比如,中信银行的定存利率,五年期只有3%这一档,50元起存;三年期则有四档,50元起存的3%,1000元起存的3.3%,5000元起存的3.35%,1万元起存的3.4%。不过,中信银行的定存利率显然比四大行高出不少。
多家银行
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一样
除了利率倒挂的,还有不少全国性银行三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保持一致,没有显出期限长的优势。比如,交行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的最高可执行年利率都为2.80%;招商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都是2.75%;平安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各档次定存利率都一样,3000元起存的3.30%,5000元起存的3.35%,1万元起存的3.40%。
业内人士
银行觉得招揽长期存款不合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利率处在下行周期,利率倒挂现象表明,银行不鼓励储户存五年期存款,不想为五年期存款承担更高的成本。
“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预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指出,从整体形势看,利率未来可能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短期获取长期限负债的需求不大,这降低了银行提高长期利率的动力。梁斯还认为,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也会鼓励民众缩短存款期限,这既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也能够对消费带来一定刺激作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三年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反映目前部分银行对五年长期限存款需求不强烈,偏好期限相对短的存款负债。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国内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这种预期下,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通过借短贷长,尽可能增加银行的收益。
四大国有银行三年和五年定存利率
工商银行:
存入一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中国银行:
存入两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农业银行:
存入五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建设银行:
存入五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上述四大国有银行五年期定存利率均为2.75
建议
专家支三招有助长期理财
据了解,目前银行在售的固定期限理财产品很少超过两年期,就连三年期的大额存单也很难抢到,再加上五年期存款利率没了优势,投资者手里若有长期闲置的资金,该如何打理呢?业内人士提出了三条建议供大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考虑。
建议一:找地方性银行办五年期定存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指出,目前出现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的主要是全国性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性银行的存款来源相对稳定,揽储比较容易。相比之下,地方性银行存款来源不够稳定,揽储难度高于全国性银行,三年期以内定存利率有上限约束,无法与全国性银行拉开差距,往往会设置较高的五年期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
建议二:购买养老理财产品
去年9月,银保监会确定对“四地四机构”进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
自今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最初的“四地四机构”扩大至“十地十机构”。目前试点地区覆盖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深圳等十个城市,试点机构除了首批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又新增了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六家。此外,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也获批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养老理财产品1元起购,投资期限长达五年甚至十年,风险等级多数为R2级(中低),业绩比较基准集中在5.8%至8%的区间,显著高于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
截至6月27日,市场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已达27只。产品净值排名第一的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1期,今年1月6日正式运行,6月23日净值为1.0309,折合年化收益率达5.69%。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在养老需求旺盛和系列政策助力之下,未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市场将呈现各类产品齐开花的状况,养老理财产品、公募养老FOF、养老保险产品等各类产品将一同分割第三支柱养老市场,而养老理财产品未来将会成为主流的理财产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风险较低,也顺应政策方向,但养老理财产品也不能随便“闭眼买”。
普益标准研报指出,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具有稳健特征,但不等于刚性兑付,仍具有风险属性。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养老规划、投资理念、资金状况等,判断是否要进行长期养老投资。同时,各类机构的养老产品的侧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需要,关注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风险偏好等情况,选择与自身更相匹配的养老理财产品。
建议三:购买相关保险产品
“最近理财和存单利率都在往下走,我们现在主要向客户推荐有保底利率的保险,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很受欢迎。”某股份制银行东城一家支行的客户经理赵小姐告诉北青报记者。
据了解,目前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普遍加大了“保本”银保产品的推荐力度。
北青报记者对比多个客户经理推荐的保险产品发现,此类产品多是对接了高结息万能账户的年交型增额终身寿险或养老年金保险。产品的保底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还可以复利计息。前些年,“保本”利率最高可达到4.9%,随着利率下行,目前多数已降至3.5%。有些产品可到期取出,也可选择存续随用随取或定额给付终身领取,其间保底利率不变。还有银行推荐万能型两全保险,一次性交费,期限五年或七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可提前支取靠档计息。
不过有保险从业人士提示,这些保险产品的设计比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复杂,在使用时也会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会有初始费用,适合不同人群,投资者仍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本期资深编辑邢潭
四大行五年期定存利率比三年期还低,利率“倒挂”长期理财该怎么办?
北京东城读者王女士最近有一笔三年期的存款到期,利率是4.8%。眼看着这几年存款和理财的收益率一路走低,王女士直后悔当初没有做4.9%的五年期定存。有了三年前的教训,她想着这次一定要选五年期存款。在咨询了好几家银行后,王女士得知现在五年期定存利率比三年期还低。她说自己真给弄糊涂了:“不是存款期限越长,利率就越高吗?怎么现在都反过来了。这样谁还存五年期啊?”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王女士反映的五年期存款利率低于三年期存款利率的“倒挂”现象的确已经在不少全国性银行出现,而且很可能持续下去。这反映出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判断,也给投资者出了难题:想长期理财该怎么办呢?
四大银行
定存利率全部“倒挂”
北青报记者从工行手机银行查询到,目前工行50元起存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都是2.75%。不过,存入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就可升至3.15%,对于新客或潜力客户等特殊客群,这个门槛还能降到3000元。可是对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就没有差别对待了,无论存入多少,一视同仁都是2.75%。所以,如果现在在工行存入1万元定存,五年期利率比三年期利率还要低0.4个百分点,一年少赚40元利息。
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几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显示,目前中行三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为3.15%,五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则为2.75%。起存金额达到2万元以上,即能触发三年期存款最高利率。
农行50元起存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都是2.75%。如果存款金额达到2万元、3万元和5万元以上,就能享受更高的三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85%、2.98%和3.15%。但是五年期定存利率就只有2.75%一档。
建行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北青报记者操作建行网上银行发现,三年期定存利率有四档:50元起存的2.75%;2万元起存的2.92%;3万元起存的3.02%;5万起存的3.15%。但是五年期定存不分金额大小,利率都是2.75%。
不难看出,四大国有银行目前五年期定存利率都是2.75%,但三年期定存利率根据起存金额或客户类型的不同,最高可以达到3.15%。
除了四大国有行,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出现利率倒挂现象。比如,中信银行的定存利率,五年期只有3%这一档,50元起存;三年期则有四档,50元起存的3%,1000元起存的3.3%,5000元起存的3.35%,1万元起存的3.4%。不过,中信银行的定存利率显然比四大行高出不少。
多家银行
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一样
除了利率倒挂的,还有不少全国性银行三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保持一致,没有显出期限长的优势。比如,交行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的最高可执行年利率都为2.80%;招商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都是2.75%;平安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各档次定存利率都一样,3000元起存的3.30%,5000元起存的3.35%,1万元起存的3.40%。
业内人士
银行觉得招揽长期存款不合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利率处在下行周期,利率倒挂现象表明,银行不鼓励储户存五年期存款,不想为五年期存款承担更高的成本。
“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预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指出,从整体形势看,利率未来可能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短期获取长期限负债的需求不大,这降低了银行提高长期利率的动力。梁斯还认为,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也会鼓励民众缩短存款期限,这既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也能够对消费带来一定刺激作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三年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反映目前部分银行对五年长期限存款需求不强烈,偏好期限相对短的存款负债。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国内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这种预期下,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通过借短贷长,尽可能增加银行的收益。
四大国有银行三年和五年定存利率
工商银行:
存入一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中国银行:
存入两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农业银行:
存入五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建设银行:
存入五万元以上,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5%
上述四大国有银行五年期定存利率均为2.75%
建议
专家支三招有助长期理财
据了解,目前银行在售的固定期限理财产品很少超过两年期,就连三年期的大额存单也很难抢到,再加上五年期存款利率没了优势,投资者手里若有长期闲置的资金,该如何打理呢?业内人士提出了三条建议供大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考虑。
建议一:找地方性银行办五年期定存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指出,目前出现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的主要是全国性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性银行的存款来源相对稳定,揽储比较容易。相比之下,地方性银行存款来源不够稳定,揽储难度高于全国性银行,三年期以内定存利率有上限约束,无法与全国性银行拉开差距,往往会设置较高的五年期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
建议二:购买养老理财产品
去年9月,银保监会确定对“四地四机构”进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
自今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最初的“四地四机构”扩大至“十地十机构”。目前试点地区覆盖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深圳等十个城市,试点机构除了首批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又新增了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六家。此外,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也获批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养老理财产品1元起购,投资期限长达五年甚至十年,风险等级多数为R2级(中低),业绩比较基准集中在5.8%至8%的区间,显著高于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
截至6月27日,市场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已达27只。产品净值排名第一的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1期,今年1月6日正式运行,6月23日净值为1.0309,折合年化收益率达5.69%。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在养老需求旺盛和系列政策助力之下,未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市场将呈现各类产品齐开花的状况,养老理财产品、公募养老FOF、养老保险产品等各类产品将一同分割第三支柱养老市场,而养老理财产品未来将会成为主流的理财产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风险较低,也顺应政策方向,但养老理财产品也不能随便“闭眼买”。
普益标准研报指出,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具有稳健特征,但不等于刚性兑付,仍具有风险属性。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养老规划、投资理念、资金状况等,判断是否要进行长期养老投资。同时,各类机构的养老产品的侧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需要,关注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风险偏好等情况,选择与自身更相匹配的养老理财产品。
建议三:购买相关保险产品
“最近理财和存单利率都在往下走,我们现在主要向客户推荐有保底利率的保险,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很受欢迎。”某股份制银行东城一家支行的客户经理赵小姐告诉北青报记者。
据了解,目前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普遍加大了“保本”银保产品的推荐力度。
北青报记者对比多个客户经理推荐的保险产品发现,此类产品多是对接了高结息万能账户的年交型增额终身寿险或养老年金保险。产品的保底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还可以复利计息。前些年,“保本”利率最高可达到4.9%,随着利率下行,目前多数已降至3.5%。有些产品可到期取出,也可选择存续随用随取或定额给付终身领取,其间保底利率不变。还有银行推荐万能型两全保险,一次性交费,期限五年或七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可提前支取靠档计息。
不过有保险从业人士提示,这些保险产品的设计比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复杂,在使用时也会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会有初始费用,适合不同人群,投资者仍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进行选择。(北京青年报)
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以及是否提前还贷那点事儿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经常收到俩问题: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哪个合适?提前还贷是否划算?
当然还有一个:房贷是越多越好吗?年限是越长越划算吗?
常规回答是:在确保还贷能力的情况下,能多贷尽量多贷,年限也尽量用到最长。除非是收入很高,否则最好用等额本息。除非真是钱多到不知干什么好了,否则尽量不提前还贷。
简单解释一下吧。
1.其实无论是哪种还款方式都差不多,无所谓哪个合适。
要明白银行是干什么的,是专业靠放贷赚钱的。你一辈子也就研究这么几次,人家是多万人研究了几百年,能让你占到便宜吗?所以,既然是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哪个划算的问题讨论了几十年,那就说明根本没有答案,两种方式对银行来说,收益是一样的,你怎么都划算不了。
之所以银行推荐等额本息,那是因为在还贷初期的金额少,便于银行拉业务。而且在报表上显得利息多,对他们来说也是业绩。但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没区别。所以,除非是你的收入非常高,高到不在乎等额本金还贷初期多出来的那些钱,否则还是尽量选等额本息吧。既然怎么都占不了便宜,何必不前期减少点儿压力呢?
2.贷款是否越多越好这没标准,看自己的能力。
投资的本质并不是追求暴利,而是首先要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当然,如果能多贷也是尽量,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房贷几乎是这辈子能用得上的唯一一种低息长期贷款了。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所以,如果能确保风险,那还是越多越好吧。
3.年限是否越长越好,其实这和是否提前还贷是一样的。
那就是同一个答案,除非是钱多到不知道干什么好了,那还是尽量延长周期,别提前还贷吧。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就问你个问题吧,为什么要提前还贷?因为舍不得还利息,感觉吃了亏,是吧?那好,请假定转换一下位置,屁股挪个窝儿,你来当放贷人怎么样,是否感觉占便宜呢?比如来了个人找你借钱,借300万,用他的房子做抵押,然后每个月还款1.8万,25年还清,请问你干不干?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干的,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但直觉上就觉得不划算。
那人们都追求什么样儿的理财产品?很简单,就是确保安全,收益高且能随时变现的,对不对?但是我告诉你,这种产品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投资品有三要素: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者最多可以实现两个,但绝不可能同时得到,就因为他们都是互相冲突的。
安全和收益就是冲突的,富贵险中求,收益和风险永远呈正比,你追求了安全性,就必须损失收益率。房贷之所以利率相对低,就是因为风险小,所以银行宁可损失收益率。流动性和收益也是相互冲突的,五年定期和一年的利息肯定不一样,跟活期的更不一样。要想得到高收益,那就必须适当的减弱流动性。那以房贷来说,如果你贷款周期越短,那就说明必定损失了收益率。所以也就有了贷款周期越长越划算的说法。
安全性和流动性也是相冲突的,从放贷人来说,贷款周期越短,安全性才越高,三天就还款才合适呢。而时间越长风险就越不确定,指不定发生什么意外事件呢。那既然是对放贷人来说贷款时间越长越不划算,对于你这贷款人来说就是划算了呗。所以能理解了吗?之所以你不愿意把一笔巨款借给别人,就是因为潜意识中觉得安全性一般,万一他不还款了,我还得去打官司强执房子太麻烦;流动性也不强,着急用钱的时候,借款人很难一次性还给你,这债务也不好转让出去;收益率高不高的没标准,只是得到个相对固定的收益而已。所以,房贷这种东西,对于放贷人来说其实是不划算的。那这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不划算,银行为什么还这么热衷呢?
4.因为这些钱不是银行的,他们只不过是个中介而已。
或者说是倒儿爷,二道贩子,从散户那里把钱存进来,聚在一起放给你,银行赚的就是差价,追求的只有一个稳定收益,其他的都无所谓。也就是说,银行是干什么的?是从穷人手中拿钱,然后帮富人融资赚钱的机构。贷款人拿到钱之后,只有赚到了钱才能还得起贷款,银行也就赚到了收益,也才能给存款的散户们利息,他们只赚中间的差价。那这问题还来了,房子是用来住的,未必能赚钱啊,那借贷人凭什么要支付利息?
5.很简单,金钱的收益是通过时间来体现的,时间就是金钱。
举个最简答的例子,20年前的30万,和今天的30万是一个概念吗?今天的300万,和20年后的300万能一样吗?不能,都不能,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纸币,是信用货币,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无限超发的。作为任何一个央行或政府,都有大量超发的贪婪欲望,无可规避。
作为投资品,其价值也是通过时间来体现增值的。譬如一瓶茅台,在地窖里放上20年就升值了,凭什么?表面上看是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时间已经凝聚在这商品之中了,必定要有体现。毕竟这是投资品,和消费品是不同的。那两种因素叠加,虽然你买了房子不图升值赚钱,但是就因为这种产品是投资品,那时间的价值就会在价格上做出体现,同样无可规避。
做个思想实验,你贷款买东西,其实就是把未来的钱挪到了今天使用。如果是用来消费,那这种行为就叫做“寅支卯粮”,是超前消费,不划算。但如果是投资呢,那就是划算的,因为同样是300万,未来的钱是不值钱的,今天的商品才值钱。那你把未来的钱挪到今天,换成了值钱的投资品,然后逐渐的用未来越来越不值钱的钱去还月供,这就是很划算的投资行为。
6.20多年前流行个小故事,是中房董事长孟晓苏讲的,就是中美老太太的天堂对话。
美国老太太说,我终于把房贷还完了。中国老太太说,我终于攒够买房的钱了。那这故事不仅说明了当时两国百姓的思维差异,以隐藏了一个冷酷的真相。就是每一个美国老太太背后,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中国老太太,没有他们无私奉献的存款,美国老太太上哪儿借钱去?没钱也就买不了房子,享受不了居住体验,也就赚不到房子的升值收益了。但是,美国老太太得了便宜还卖乖,还得刺激中国老太太,讽刺她们不懂投资,吃了一辈子的苦,受了一辈子的穷,还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7.最后说一句,之所以说除非是钱多到不知道干什么好,否则尽量不提前还款。
除了失去了占便宜的机会,也失去了投资的机会。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只关注眼下的,根本不考虑未来。就因为“穷人思眼前,富人才想来年”呢,只有有钱人才会考虑未来,有资格考虑未来。而穷人呢,未必是物质上的穷,而是穷人思维。他们只考虑眼下这些钱在手里烫手,所以非常着急的要给花出去,实在没地方可花了那就提前还房贷吧。可是,你就不想想明年后年大后年吗?万一出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呢,你还有钱吗?房贷的刚性的,也是不会变的。而投资机会只可能是风口,是随时出现又随时消失的,如果手中没有流动性的钱,那就算看到机会也是扯淡。
之所以所有企业都看重现金流,宁可不要利润也要保住资金链的安全,那其实就是因为要保留住投资的机会。而普通人最不在乎的就是机会,在他们看来,未来的机会不如眼下的利息重要。怎么说呢,钱就是资本,但只对某些人来说是资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负担,闹心的负担。
诺奖获得者思科老先生有个定律:任何一件东西,在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无论起初始产权是谁的,谁用得最好,谁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就应该归谁。那作为钱来说,不管最开始是谁赚来的,到最后都会聚集到能发挥更大效用的人或群体手中,就因为人家才能赚更多的钱。而钱在穷人手里,除了折腾,不可能再用钱赚钱。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点击“免费咨询”私信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