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身份证信息泄露被贷款

本文目录

你的身份可能被冒用了!警方提醒:赶紧自查

接到推销电话后

你是不是直接挂断不管?

收到催债短信后

你是不是当垃圾短信直接删除?

......

且慢,别不当一回事

这很有可能是

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1.身份被冒用,成为200多家公司法人

真实案例:2020年一天,从未经商的小王发现,自己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对此毫不知情。

后果: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购买、出售假发票等情形,该公司法人代表可能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

2.身份被冒用,多名学生被任职

真实案例:某工业大学多名学生反映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自己人还在学校上着学,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

后果: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如果遇到被任职的情况,其父母可能无法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3.身份被冒用,莫名背上贷款

真实案例:2018年8月,河南郑先生发现自己莫名欠债26万。而起因在于其2013年4月丢失的一张身份证。

后果:莫名负债后除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外,还要对冒名贷款的逾期记录负责,恐无法正常申请贷款,若是买房买车需要贷款那麻烦可就大了。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

这3种情况外

还有人碰到

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用等情况

不仅遭受经济损失

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呢?

1

查你的身份信息有没有

被别人用来注册公司

在微信搜索

“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

再点右下角

“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

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情况了

2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入职公司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点开“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

就能看到

你到底有多少入职公司

有没有“被入职”的情况

如果有,点击“申诉”

赶紧给它取消了!

3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拿去网贷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

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个人征信查询系统”

第一次来的记得点击右上角先“注册”

注册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说明你从来没有参与过信用贷款

办过信用年卡或其他贷款服务

可以不用看了,没啥毛病

能注册登录的人

进去看看“个人信用报告”

就能看到你到底

有多少信用卡、贷了多少款

有没有为别人担保贷款等等信息

4

查你的名下绑定了

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打开微信

依次点击

“支付”—“钱包”—“帮助中心”

进入支付中心后

再点击

“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身份验证后

就能查到自己名下

绑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有不想绑定支付的

点击“清除”可以冻结账户

5

查你的名下绑定了

多少支付宝账户

在支付宝APP

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刷脸验证后

在查询结果中

就能看到自己名下的支付宝账号

如果有的账号你已不再需要

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管理”

进行销户

6

查你的名下

办了多少张手机卡

打开微信

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在便民服务中点击“更多”

搜索“电话卡”

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

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

就可以查到

你到底办了多少张电话卡

稍后

查询结果将会通过短信通知你

信息安全问题

已经成为你我关注的焦点之一

预防个人信息被人冒用

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

以下6招请收好!

综合:新华网、深圳公安

来源:大众日报

申请2万元贷款后,资金却显示被冻结?她心急如焚地跑进了派出所

民警为了阻止电信诈骗

有多拼?

11月13日,浙江杭州一名民警站在收银台上一遍遍高喊不要向陌生人汇钱

据悉,民警当时在寻找一名被诈骗分子洗脑的女子并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该女子

虽然钱已汇出但民警及时通过公安系统止付钱款回到女子账户中

类似的一幕也出现在了昆明

女子网上贷款遇诈骗民警及时介入帮忙“阻断”

张女士近期急需用钱,又不想开口向亲朋好友借,就想通过网络贷款解决。于是在浏览网页后在所谓客服的指导下,下载了一个贷款APP,不想,差点因此被骗了。

小南门派出所文职唐岳军:“当天一个女士心急如焚地跑到派出所报案,她怀疑被诈骗了。她怕她的征信进了黑名单以后怕贷不了款,孩子上不了学。”

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值班民警一听就觉得其中有猫腻,赶忙向张女士了解事情经过。

小南门派出所文职唐岳军:“她跟我们描述说她急需用一笔钱,然后她要在网上贷款,贷2万块然后她就跟随对方的指示下载了APP。”

成功申请了2万元的贷款后,张女士想要提现时,页面却显示资金被冻结,账户余额为0。

发现问题的张女士,立马联系在线客服,客服告诉张女士,因为她输入了错误的银行卡号,导致资金被冻结且存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贷款的风险。为了保证张女士的资金安全,需要提供身份证照片、银行卡照片和30%的置卡认证金才能重新修改银行卡号解除风险。

小南门派出所文职唐岳军:“我们就给她介绍了网络贷款的一些诈骗方式,给她讲解了以后,她也恍然大悟了。(说)肯定是被骗了,还好我没有转钱。”

随后,值班民警和辅警指导张女士卸载了贷款APP,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告诉她用钱要通过正规银行贷款,千万不能图方便利用各种平台和APP进行贷款操作,这些绝大多数都是骗人的。

小南门派出所文职唐岳军:

“第一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不要将收到的验证码、银行卡密码告诉他人;

第二不要点击进入陌生人发来的网站链接,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APP,不要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

第三不要相信陌生人任何要求转账的理由,凡是放贷前要求先转账的都是诈骗;

第四贷款申请一定要到正规金融机构,通过正规的审批手续办理。”

电诈层出不穷提醒大伙擦亮双眼!

8099999记者报道

编辑:马春燕

编审:李菁

终审:唐媛媛

告诉他人个人信息后被冒名网贷,女子诉请豁免还款责任被驳回

南京女子李云(化名)将手机密码、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交易密码等告诉他人,被对方冒名办理网贷21万余元占为己有;事发后,李云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停止向其催收剩余贷款,被法院驳回。日前,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布了这起案例。

李云在某营养健身类俱乐部工作,2017年结识自称在从事银行业的罗某。李云找他咨询最优还款方式等,罗某表示能帮助解决,李云于是将个人信息告知罗某,甚至将手机交给对方操作。罗某以她的名义办理总额21万余元的4笔网络贷款占为己有,李云在收到银行催款信息后报案。

澎湃新闻(www.h.)11月22日从鼓楼法院获悉,罗某最终因多起类似盗窃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退赔了李云大部分款项,还剩9696元未还。李云认为剩余贷款不应由自己还,去年8月起诉催款的某银行,请求判令对方停止向其催收欠款、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等。银行辩称贷款流程合法有据,不存在过错。

鼓楼法院审理认为,李云未妥善保管手机密码、交易密码、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在罗某使用其手机并完整、正确输入网络贷款所有验证信息的情况下,银行有理由相信办理贷款系李云的真实意思,其贷款审核、发放程序符合规定,贷款合同有法律效力,驳回诉讼请求。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