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银行业贷款余额

本文目录

银保监会: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8万亿元

来源:人民网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杜燕飞)银保监会15日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58万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5%。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截至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

银行业和保险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5.0%。前三季度,新增保单件数386亿件,同比增长11.8%。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37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6%,较上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1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8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5.54%,较上季度末上升1.7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较上季度末上升。

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2.68%,较上季末下降3.6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61.66%,较上季末下降0.61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56%,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8.65%,较上季末上升0.21个百分点。

在保险业偿付能力方面,截至二季度末,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8.1%;42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背后金融力量:贷款余额近60万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孙业礼也曾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表示,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已经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方针政策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突出贡献。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民营经济的表述来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表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解读称。

在我国,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背后,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疫情期间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取得明显改善。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8.7%,远远高于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前三季度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监管引导机构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银保监会就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机构从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等八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数据显示,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长,2021年末达到52.7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许多银行在年初就明确民营企业服务目标,合理提高业务考核权重,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同时,明确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激发基层机构和工作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

在上海,上海银保监局引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聚焦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度、强度、深度、温度、广度和厚度。截至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55万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的36.9%,较二季度末提升8.2个百分点,为民营企业注入活力。

在浙江,浙江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浙江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42.8%,较年初增加8020亿元,同比增长17.5%。

在河北,河北银保监局在5月再次出台措施,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服务民营企业组织架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年初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化风控模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做好贷中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过去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在引导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银行机构也做了不少工作,建立专门的部门,比如普惠金融部去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专门的部门、相对独立的审批权限、相应的资源倾斜,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机构升级模式方式加大民企贷款投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中,有一半以上投向了民营企业。这背后,一方面,在经营模式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大量民营小微企业获得了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在贷款方式上,很多银行根据民营企业经营实际,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与此同时,许多银行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配置了低成本资金,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针对民营企业接续融资需求,推广续贷、循环贷等产品,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同时,进一步规范银行信贷、担保、登记等环节的收费行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在福建,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在民营企业“爬坡过坎”中,工商银行福建分行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八融”措施,围绕民营企业需求设计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力赋能民营企业,比如为某企业提供福建省首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课题研发专项信用贷款及优惠利率。

今年6月,农业银行在前期出台多项助企纾困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政策,全力引导分行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大力推广专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首贷户的线上信贷产品“首户贷”,完善“链捷贷”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优化“票据融”“订单贷”“应收贷”等线上业务操作规程,并进一步简化民营小微企业开户流程。10月16日,农业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前三季度该行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领域。

今年8月,中国银行支持举办首届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峰会,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近年外部环境变化,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在加大。对此,刘连舸提出要创新产品服务,加快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集成信贷、投行、保险、租赁、信托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服务等建议。

“要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实现总量同比多增、结构优、费率降的监管指导目标。”日前,交通银行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提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邮储银行:截至三季度末贷款总额达7.15万亿元 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邮储银行)发布“关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公告。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加快生态金融、产业金融、协同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建设步伐,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担当作为,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以“让大多数中国农民有邮储银行的授信,为亿万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梦想,加速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进一步推进“三农”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做好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助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二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加大脱贫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助力脱贫地区县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坚守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线上信用户贷款产品,建立“小额度、广覆盖”高效精准的主动授信机制,稳步推进农户普遍授信试点,评定信用村36.2万个,评定信用户634.35万户,针对45.7万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精准画像”。四是持续推进“三农”金融集约化运营改革,启动审查审批集中运营、贷后集中管理试点,持续推进移动展业设备应用,推广全流程数字化作业模式。截至三季度末,本行客户贷款总额达7.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77.70亿元,增长10.81%,同比多增426.7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3.77亿元,个人小额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05.05亿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