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长寿区贷款公司

本文目录

惠农贷帮助养殖户打开新的创收大门——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6

“这两年生猪市场行情好,再加上邮储银行给我们发放的80万元惠农贷款,我们又能扩建猪舍,另外再购进一批母猪良种了,达到可存栏量1500头的目标”。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村民邓小琴自信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通过创新信贷产品、担保方式、对接模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围绕稳定生猪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持续做好生猪养殖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历经坎坷

“没有邮储银行的贷款资金支持,我们不可能实现生猪规模化科学养殖。”3月24日上午,在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一山湾深处的养殖场,在太阳的照射下,邓小琴的丈夫张云平戴着草帽,正指挥着挖掘机帮他的养殖场平整地面。在今年1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80万元贷款下来后,他们又再次扩建猪舍,增加养殖规模。

(张云平正指挥着挖掘机帮他的养殖场平整地面)

说起张云平夫妻的养猪经历,颇为传奇。早年,张家并不富裕,为此,张云平夫妻俩早在2001年就在沿海地区帮别人饲养生猪,这一干就是7年。夫妻俩每月工资收入最高时只能拿到1700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张云平的妻子突发脑出血,长期趟在床上,不能下地,一病就是3年。那3年期间,看病医治花光了他们打工辛辛苦苦攒起来的钱。在2015年,妻子邓小琴因病被纳入贫困户。

穷则思变。张云平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又如何能摆脱困境呢?经过调查和思考,张云平和妻子商量,决定利用自己这么多年打工学来的养殖技术,回乡自己养猪。

由于没有资金,刚开始,他们通过向亲戚朋友借一钱买奶猪仔,自己倒过手养到五六十斤再买出去,当时一头猪最多能赚150元,一年下来除了饲料成本最多剩5000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

10年来妻子的身体慢慢好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十几年积累的经验,最多时发展到18头母猪,模式也改变为自己发展奶猪仔到肥猪出栏。

精准对接

(张云平、邓小琴夫妻俩在扩建的生猪养殖场前合影)

“全靠邮储银行帮我们,养猪20来年,几经波折,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一路走来,都是邮储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与我们联系,几次帮我们申请贷款,支持我们一步一步发展”。

2018年12月,张云平夫妻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获得5万元扶贫贷款,加上自己这几年的积蓄,夫妻俩在长寿区邻封镇焦家村承包了24.63亩土地修建猪场,建起了圈舍,并将学到的现代养殖技术运用起来,正式走向规模化养殖道路。

去年以来,生猪市场形势较好,养殖场生意越来越红火。尝到规模化养殖的甜头后,张云平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双龙镇红岩村流转了村里的土地,再建一个大的养殖场。现猪场计划占地8亩,预计可存栏量达1500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客户经理在养殖基地调研)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在了解到养殖户张云平的情况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主动担当作为,客户经理第一时间深入养殖基地调查。今年1月28日,又向张云平投放80万元贷款。据了解,该笔贷款由农担公司担保,切实解决张云平这样的农户因抵押物问题难融资的情况。

金融活水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更好的秉承“扎根城乡、服务三农”的理念,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网络优势,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通过引流“金融活水”,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融资难等问题。

在长寿,针对“三农”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户缺乏信用信息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在产品要素上,因地制宜地调整担保措施,积极推介与市农担公司合作的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优的“银担惠农贷”业务,通过政银合作、政担合作的模式,实现新型农业经主体批量开发,破解了农户有效抵押缺失难题。

(张云平夫妻俩新建的养殖场正在扩建中)

银担惠农贷给成百上千有贷款需求、愿意发展富民产业的农户加了把劲。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35笔,金额超过4.3亿元。其中,通过与市农担合作发放的银担惠农贷,金额超过2000万元。

人勤春来早,百业农为先。一直以来,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主动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秉承“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深耕“三农”金融服务,为打造美丽乡村和助力重庆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图/刘航摄影提供)

多点发力 农行重庆分行“贷”动小微企业出困局、稳经营

人民网重庆2月26电疫情发生以来,农行重庆市分行将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及受困小微企业作为当务之急,全行上下遵循“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商业利益服从防控大局”这一准则,密集出台多项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和减费让利力度,加快审批放款速度,延展到期业务宽度,全面助力因疫受困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贷”动小微企业出困局、稳经营,以实际行动践行大行担当和普惠金融使命。

“三个到底”加大信贷支持和减费让利力度

重庆市宏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主营口罩生产,是重庆市防疫物资重点保障单位和人民银行防疫重点支持名单内企业。该企业从1月26日起复工生产,24小时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为扩大产能,企业急需购买口罩原材料,并组织一批临时工人投入生产。但其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急需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

农行重庆南岸支行于1月31日主动对接宏冠公司,发现该公司面临“担保难”问题,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物用于借款。为保障企业战“疫”物资生产的持续稳定,农行采用纯信用方式,于2月14日成功向企业发放贷款200万元,并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免除全部手续费用,及时缓解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

目前,农行重庆市分行已累计向市内3家国家级重点支持战“疫”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共800万元,支持企业占全部7家重点小微企业近半数,均采用免担保纯信用方式发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下,平均执行利率低于3%,叠加财政贴息政策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将低于1.6%,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困难和融资成本,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一针强心剂。

疫情期间,农业银行从总行到重庆分行,贯彻“三个到底”政策,即“信贷投放规模保障到底、线下优惠政策落实到底、线上让利幅度一降到底”。以前所未有的减费让利力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小微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助力受困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目前,农行重庆市分行主要面向小微企业投放两大线上产品“纳税贷”和“抵押贷”。其中“纳税贷”为纯信用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执行利率4.25%;“抵押贷”最高额度1000万元,执行利率由4%进一步下调为3.65%。两大“拳头产品”执行利率显著低于同期、同业、同类产品。

“五项举措”加快对小微企业审批放款速度

重庆惠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丰都县,疫情发生后,公司临危受命,承担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任务。由于惠全公司是新建企业,正式生产不足半年,加之特殊时期采取了新增生产线、新招聘员工等紧急措施,又恰逢春节期间原材料、人工价格上涨,企业流动资金存在缺口,急需获得贷款支持。

农行重庆丰都支行迅速成立服务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带队到企业实地调查,现场制定金融服务方案。但该企业因资金需求紧急,诸多必需的信贷资料短时间内难以齐备。加之企业生产经营场地系租用,难以提供抵押物,与银行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原则存在一定冲突。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农行丰都支行启动了信贷资料“容缺”机制,市分行与支行还联合成立了跨部门、跨条线、跨层级的专门团队进行专门对接,启用绿色通道,为企业信贷需求放行。通过短短3个工作日,100万元无抵质押、纯信用的贷款成功发放至企业账户,确保了企业应急生产线的平稳运行。

疫情期间,农行重庆市分行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短频急”和“缺担保”的普遍特点,特别是针对近期急需资金周转保障生产经营的特殊需求,迅速调整优化小微信贷政策和办贷流程,加快小微审批放款速度。

——减少审批层级。对名单内的小微企业授用信业务需突破总行信贷政策、制度的,由市分行审批后执行,不再事前报总行核批,极大节省了办贷时间。

——充分灵活授信。加大了信用类贷的投放支持力度,对于重点支持企业,提高单户信用类贷款额度到500-1000万元,并灵活根据订单、合同、交易流水等提升信用贷款额度。

——建立容缺机制。对于相关信贷业务不具备现场核查条件的,暂不进行现场调查和贷后检查,采取非现场方式或“线上线下”的灵活方式了解客户生产经营等情况。

——缩短办结时限。对上报市分行审批的涉“疫”信贷业务即到即办,必须确保24小时内办结。

——用足增信政策。充分用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渝北区产业转型升级贷”“长寿区银政担贷款”等政府增信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发放信用贷款。

“两大宽限”助力因“疫”受困企业稳经营渡难关

重庆零二三酒店有限公司是一家连锁性酒店,疫情发生后,酒店停止营业,但人工、房租压力不减,资金周转吃力。

农行重庆渝北支行获知情况后,秉承“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理念,开通转贷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取得了政府增信基金的代偿函,短短两天内即为该酒店发放250万元纯信用贷款,并执行优惠利率,及时解决了该酒店资金周转难题,为小微企业抗击疫情、茁壮成长吃下了定心丸。

在普惠金融信贷领域,农行重庆市分行认真调研深入分析因“疫”受困企业现状,在坚决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基础上,严格执行“两大宽限”政策,免除企业后顾之忧。

——到期业务“宽”处理。对2月21日至3月10日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30天的宽限期。宽限期内不计复利和罚息,不调整分类形态,不调整客户评级,征信报送无不良。

——展期业务“宽”办理。对线下贷款,2020年3月31日(含)前到期且符合疫情前生产经营正常等条件的贷款,受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以及稳就业、惠民生相关的小微企业,展期期限累计可延长至1年,其他小微企业展期期限累计可延长至6个月。对线上贷款,展期期限最长可达1年。(彭国威、郑裕阳、华凯、张磊)

交行重庆市分行:擘画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原创稿

人民网重庆12月29日电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发挥金融力量,突出“三农”发展、乡村振兴、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探索创新帮扶方式,加大资金供给,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截至目前,交行重庆市分行涉农贷款授信余额已近50亿元,金融支持覆盖重庆市13个行政区县。

加强顶层设计

扩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

在政策层面,交行重庆市分行先后制定印发多个文件,进一步深入推进“三农”服务,扩大“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初,交行重庆市分行分行出台了《交通银行重庆交行关于金融服务“三农”领域支持乡村振兴业务发展实施意见》,以进一步聚焦重点客群,明确责任主体,以统一服务策略,精准对接农业、农村和农民。

在服务层面,交行重庆市分行积极沟通重庆市农委、乡村振兴局,梳理最新《涉农保供及农业加工业企业》名单下优质企业,并成立专项小组加大农业园区营销,实行地毯式摸排、名单式管理、跟踪式服务,切实把脉乡村振兴企业发展难题。

扎实开展定点帮扶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有了这条路,今后黄草村开展大规模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就有了基础保障,感谢我的‘娘家人’交行重庆市分行!”在交行重庆市分行助力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乡村振兴捐赠仪式上,交行派驻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驻村的第一书记王家洪动情地说道。

近日,交行重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宁一行前往该行定点帮扶点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向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捐赠资金45万元,用于该村重点项目施工道路与村民出行道路的建设。

赴定点帮扶点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交行重庆市分行供图

早在几年前,交行重庆市分行就与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该行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两手抓”。此次调研中,交行调研组与武隆区副区长何林还就种植养殖产业项目、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金融服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黄草村仅是交行重庆市分行以定点帮扶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交行重庆市分行通过资金捐赠,帮助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修建起党群服务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支持巫溪县红池坝镇铁岭村、银洞村建设党建示范活动室建设使用,推动当地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进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

加大信贷支持

引金融活水普惠乡村产业发展

为推动乡村振兴,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庆农村的田间地头,交行重庆市分行通过全面贯彻落实支持“三农”的信贷政策,切实执行中央及监管机构下发的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文件要求,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信贷支持。

——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金投放。交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工作,把服务“三农”、推进“涉农”经济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截至目前,交行重庆市分行涉农贷款授信余额已近50亿元,授信品种覆盖重庆市13个农村行政区县。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交行重庆市分行积极走访粮食集团、“花椒”、“食用油”等特色化农产品供应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从产业链的思维角度送上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并采用“线上抵押贷”、“税融通”等服务产品为涉农小企业提供快捷融资。

——结合乡村产业链践行普惠金融。交行重庆市分行聚焦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民个体工商户,推广惠民贷产品,通过手机银行激活收付二维码,提升收付便捷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链金融产品及首创的“火锅金融”品牌,加深与农产品协会、农产品要素市场、餐饮行业上游企业合作,做精普惠金融服务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员工实地走访明品福冷链物流市场。交行重庆市分行供图

——加入“1+2+N普惠金融到村”基地建设。今年初,交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加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1+2+N普惠金融到村”基地建设,成为全市首批着手该项目行动的银行。6月17日,率先运用交行“普惠贷”产品为长寿区果园村基地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2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自试点以来,交行重庆市分行已通过多种线上方式,向2300余户、近6000名村民提供金融咨询,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与金融知识宣传落到实处。

交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大行担当意识,依托优质金融产品,做好乡村客户的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金融助力“三农”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胡虹、张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