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频繁的贷款

本文目录

频繁申请贷款有什么后果?比你想得还严重

许多人在急需资金周转时

会选择大量申请网贷

然鹅不得不告诉大家

这种行为并不可取

可能会造成以下4个严重的后果

01

贷款成功率降低

查征信是借款过程中的必要流程。只要机构查询征信,都会在报告中留下“贷款审批”的标记。如果短期内借款人的征信因为“贷款审批”被频繁查询,那么他就与贷款基本无缘了。

为啥会这样?

银行或机构会认为这类借款人四处申请贷款,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从而判定其财务状况不佳,还款能力不足。

更糟糕的情况是,用户多次申请却没有获批新的贷款,银行或机构很大程度上会认为客户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更加不会放款了。

02

被列入贷款黑名单

在多个平台贷款,被称为多头借贷,这类借款人的负债率通常居高不下。

一个人的还款能力是有限的,同时有多笔贷款在身,意味着他们的资金压力大,风险高,随时可能出现逾期。这类用户都会被列入贷款灰名单中,个人综合评分大打折扣。

03

偿还高额利息

频繁申请贷款后,虽然手头的资金变多了,但利息也随之增多,给借款人带来巨大的还款压力。如果资金链不慎断裂,导致逾期,借款人还会被银行和平台收取逾期罚息,债务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所谓的越借越穷,就是这么来的。

04

上岸难

频繁申请贷款的老哥们,身上背的债务少则大几万,多则几十万,这些钱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面对沉重的债务压力,老哥们甚至以贷养贷,结果越陷越深,难以上岸。

有些借款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千万不要小看盲目借贷的后果。

由于网贷申请过程非常便捷

给大家留下了“容易下款”的印象

短时间内申请得越多

就越容易被大数据反噬

挑选适合自己的机构

有针对性地申请1到2个贷款产品

能有效提升通过率哦

请根据个人能力合理借贷,理性消费,避免逾期;贷款有风险,借款需谨慎

频繁受到贷款推销短信骚扰 到底是谁这么想借钱给我?

来源:钱江晚报

你的手机是不是经常收到类似的贷款短信——

“我行给您授信69.8万备用金”“您可申请49.8万元储备资金”……

到底是谁这么想借钱给我

最近,你是不是频繁收到各种贷款推销短信?你是不是在疑惑,这类信息究竟是谁发的?这种贷款靠谱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你收到的贷款推销短信中,大多出自贷款中介公司。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到贷款中介,再到银行,存在着一条“灰色”产业链。

这些贷款中介公司是如何拿到你的手机号的?银行和中介公司之间又有何关联?记者采访了贷款中介、银行业内人士以及相关律师,试图厘清庞大贷款短信和电话背后的来龙去脉。

现状贷款推销短信频繁骚扰

和不少网友一样,最近记者也收到了类似授信69.8万备用金类的短信,回复消息后,就有人打电话过来。一开始,对方自称是“银行直贷”,后在记者追问下,对方改口说是银行的“中介渠道”。这名自称姓李的经理这样推销:“你买房,不一定是房地产公司帮你带看房子啊。你想想,银行的贷款经理就那么几个人,但是贷款需求又这么多,我们会根据你的资金需要,帮你申请贷款。”

他详细问了记者每月的入卡工资、公积金等数额,以及工作了几年,是否有网贷信用卡等,最后询问需求时间。“每个银行的政策不同,比如你要贷150万元,我们可能通过三个银行帮你贷出来。不过,贷款的先后顺序也有讲究,比如这家银行利率低,但要求客户名下只能有两笔贷款;而另一家银行可以有六笔贷款,但贷出来的数额可能比较低。我们会帮你出一个利息最低的方案。”李经理说。

李经理邀请记者带着身份证、银行卡和征信报告,去他们公司面谈,对方称公司在萧山区的一座大厦里。李经理表示,他们的收费标准,是客户实际到手贷款的1~3个点。

记者特地询问李经理,“你如何得知我的电话号码的?”李经理问:“你之前在银行做过贷款,或者办过信用卡吗?”

“没有的”,记者否定后,他表示,公司和银行有合作,可能是记者之前在银行登记过信息,信息是银行那边给过来的。

追问谁在群发这些短信

按照李经理说的地址,记者来到该大厦,这幢写字楼里就开着好几家这样的贷款中介公司。据了解,这些公司通常以“信息咨询服务”的名义进行注册。

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走进其中一家贷款中介,听到里面业务员打电话声此起彼伏。“一天至少要打三百来个电话。”一位业务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的主要业务方式有两种——打电话或发短信找客户,帮客户对接银行办贷款。

陈旭(化名)从事贷款中介工作近5年,他告诉记者,以贷款短信为例,贷款中介公司会以银行名义编辑好推销短信,并将需要推送的内容和号码,交给专门做短信群发业务的公司。

如果短信来源是一串虚拟号,而内容是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这都是贷款中介发过来的。

“短信群发公司和运营商都有合作,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短信的来源都是虚拟号的原因。”陈旭解释说。

记者以“短信群发”为关键词,检索到一家名为“湖南云客”的公司,向其咨询贷款短信群发业务。该业务员表示,贷款类的短信7分5一条,贷款中介公司需要提供与银行的合同,来证明自己有办理贷款的资质,“最近贷款诈骗很多,我们审核严格一些。”该业务员说。

但陈旭表示,很少有银行愿意和中介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即便有,也是私下合约。因为会牵扯到很多责任认定上的麻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短信群发公司都需要审核资质,他们很多管理都比较松。”陈旭告诉记者。

溯源目标手机号从哪儿来

那么,这些贷款中介公司提供的号码,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他们获得号码的主要渠道有三种:一是在贷款中介公司在各个平台投放贷款广告后的需求信息;二是通过区号随机组合;三是购买一些“号码名单”。

和房产中介一样,你会发现,只要你在某一个贷款广告里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那么很快你就会接到数个贷款中介的推销电话。

多名从事该行业的人士介绍,贷款中介之间会互相交换电话信息。这样的圈子并不大,这些号码信息就会在业务员之间私下流传,而如果被视为是有贷款需求的精准客户,那么你就会被贷款销售的电话轮番轰炸。

有人说,自己根本没有填过类似信息,为什么还能收到这样的短信或电话?陈旭解释,他们会根据地区号段随意组合号码的后四位。例如,如果1736707开头的号码是杭州的,那么他们会盲打后四位的号码。

“这样做效率不高,但也是一种办法。”陈旭说,中介公司给业务员的指标大概一天打100~300个电话。

而第三种渠道,则是贷款中介在获取信息上的灰色地带。在一些QQ和微信群里,有些人会向这些中介公司兜售号码名单。这些名单往往被命名为“xx小区业主号码名单”“xx车客户名单”等等。这些名单上的个人信息基本以2~5元一条的价格,被重复卖给各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员。

而兜售这些信息的人,有装修公司、物业公司,或者某些信息公司的后台人员。他们能利用职务之便拿到一些姓名和号码名单,私下兜售。

通常报价越高,卖的信息越真。陈旭就遇到过,有人号称自己在银行“有资源”,都是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的真实客户信息,一条售价50元。

本报记者

频繁成立注销、推销网络贷款,遇到这种机构要小心

用一张52元的体验券

想修复一下妊娠纹

没想到最后

不仅花了2.1万多元冤枉钱

还陷入了网络消费贷陷阱

体验时被劝网贷近2万元

消费者后悔称被诱导

浙江台州市黄女士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妈妈,目前在慈溪工作。生完孩子之后,肚子和大腿上的妊娠纹比较明显,对此黄女士一直很苦恼。

去年10月5日,她在刷某短视频平台时看到“芊馥国际妊娠纹修复”广告,宣称修复妊娠纹效果很好,还提供52元体验券。

黄女士:“这个视频广告很吸引人,我就动心了,想着来试试看。”

看到广告的第二天,根据广告信息,黄女士找到了位于宁波南苑环球酒店18楼的“婧纹美容”。

黄女士:“当时,一个经理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而且现身说法,称自己就做了妊娠纹修复。看那个经理的皮肤确实很光滑,完全看不出妊娠纹的痕迹,我就动心了。”

“当时工作人员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我的妊娠纹可以修复80%。”

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黄女士开始了第一次体验。

而在体验时,工作人员才向她介绍,整套服务总额需要2.18万元。得知黄女士身上钱不够时,对方又向她推荐可现场代办网络小额贷款。

最后,黄女士刷卡支付了3052元,剩下的款项由工作人员帮她办了网络小额贷款。

黄女士说,当时她还躺在理疗台上,只是照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念了一段话,至于这段话说了些什么,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黄女士:“当时我确实有点冲动了,在他们的劝说下,我就同意办理贷款。他们拿走了我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然后让我照着他们手机上的一段话念出来……”

之后,黄女士才知道自己下载的是一个叫做“即分期超G会员”的APP,总共贷了1.88万元,分18个月还,每个月连本带息还款约1330元。

黄女士:“后来想想,当时自己确实太冲动了,被他们诱导做了这个贷款。”

修复不如预期却遭遇退钱难

收到网贷公司催款信息

做了几次修复之后,黄女士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每次修复,他们都要用仪器在我身上扎来扎去,不但很疼,还会有红肿和出血,我就不想继续做了!”黄女士说,再加上每次做修复都要专程从慈溪来宁波市区,感觉非常不方便。于是,她要求停止服务,并提出终止贷款等要求,但是店家并没有正面回应。

黄女士:“以为和他们说过了以后,事情就自动了结,贷款也就可以终止了,没想到钱已经一次性打给了商家,而每个月的贷款还是要我自己来还。”

黄女士近日收到了网贷公司的催款信息,要求尽快还贷,否则不良记录将影响其个人征信。

这时,黄女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月27日,她还了最新一期贷款并支付逾期费用近300元后,在和修复机构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投诉举报,并且向台州市消保委求助,请求介入。

消保委调查后发现异常

联系负责人未果

接诉后,台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员经过初步调查发现,与黄女士签订“婧纹国际签约合同”的主体为“宁波纹研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纹研美容),该公司在合同上标称“芊馥国际妊娠纹修复中心”。

纹研美容2019年12月17日成立,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与大股东均为吴某某,于2021年3月5日注销。

就在这家注销公司旁边的1806室,2020年7月27日成立了宁波靓馥无纹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靓馥美容),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游某某,其大股东同样为吴某某,该公司于2021年3月3日注销。

美容店服务人员为黄女士办理网贷的“即分期超G会员”APP,由上海即科智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科公司)经营。2020年10月6日,即科公司提供助贷服务,为黄女士办理了金额为1.88万元、还款期数为18个月的贷款。该笔贷款于当年10月12日汇至纹研美容的公司账号。

台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联系纹研美容最大股东吴某某未果,与即科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协助黄女士按贷款合同约定退贷销账,经计算黄女士已还款6929.35元,在2021年4月9日前需还款13904.59元即可退贷结算、结清销户。

大股东在多地有公司

经营时间短且多“经营异常”

在联系吴某某受阻之际,台州市消保委接到多起关于台州芊馥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州芊馥)的退费投诉,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某,大股东同样为吴某某,公司于2021年3月4日发出注销备案公告准备清算,现由于涉及多起投诉,暂缓清算注销,拟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南苑环球酒店18楼的该机构了解情况,前台工作人员表示负责人不在,无法接受采访。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希望和负责人沟通,但截至发稿时,没有任何人和记者联系。

记者发现,在2020年6月,该家机构也因为相同原因被消费者投诉。而当时该公司还叫做“芊馥国际妊娠纹修复中心”。

据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涉案的纹研美容大股东吴某某在宁波、台州、温州、嘉兴、扬州、厦门、郑州、合肥等多地持多家美容经营企业大额股份,这些企业大多自2019年8月-11月和2020年6月-7月两个时段成立,于2020年9月-2021年3月注销,经营时间短的不足半年。

吴某某持股企业普遍注册资本10万元,其持股份多为80%-99%,企业法定代表人大多由他人担任。企业中除温州、扬州芊馥美容列入经营异常,台州芊馥拟列入经营异常,嘉兴芊馥正在进行简易注销公告外,其余均已注销。然而,企业注销之后,此前预收款并未完成服务,给众多消费者造成损失,埋下纠纷隐患。

消费警示

与头一天还在疯狂办卡,第二天就关门失联的经营手法不同,涉案公司正常成立与注销,然而高频多地的开业、关闭,看似合法的操作背后,手法更隐蔽、承担法律责任与风险更小,却同样给消费者造成实际损失。

台州市消保委提醒:

要谨慎选择美容服务机构,对其资质和口碑要全面了解;

要谨慎选择美容网贷,不能光听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

要明确自身美容需求与对方美容服务是否匹配,不能一时冲动消费;

要签订项目明确、内容详细、权利义务对等的合同,并且妥善保留付款凭证和消费记录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