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现在没有小额贷款了吗

本文目录

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全部停业,欠的钱要还吗?

“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花出来的。”想必近几年,大多数人都听过类似的话。在这种激情思想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超前消费。在没有更多的财富积累的前提下,我们如何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呢?

相对来说对于银行贷款的门槛相比较高,没有正式工作或资历不够的中小型公司来说,是很难从银行进行贷款。那么需要用钱的人就会选择,相对门槛较低的小额贷款平台,因此就出现大部分人从P2P网络借贷。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小额贷款平台公司却频频爆雷。根据官网报道,国家正式官宣,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全部停业,那么我们欠的钱要还吗?

01、P2P网络借贷平台究竟是什么?

P2P是什么,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都认为是网贷。实际P2P是的缩写,是同辈、平等的意思,P2P就是同辈之间互相帮助的意思,这个思维很像后来的区块链,都是强调去中心化,都是强调平等。通俗来说就是个人对个人的网络贷款,公司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是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02、P2P为什么会爆雷

我们在文章开头讲到了超前消费,这是很多当前社会年轻人的消费观。老一辈人,只有在买房的时候,才会选择正规贷款供房。然而现在的年轻人超前过度消费,大多都会消费在奢侈品上面。这些奢侈品是不具有投资属性的消费品,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上流品质生活的捷径。殊不知,他们借几千块钱买来的消耗品,在网络贷款平均年化基本在15%以上的利息。

由此看出,P2P兴起主要是因为借款人的高利息回报和贷款的便利性。但随着P2P平台大规模扩张,本金风险相对银行信贷的抵押贷款风险却放大了不少。P2P平台主要是信用贷款,一旦贷款不能按时还款,P2P平台便无法归还出借人的本金和利息,这将直接导致平台暴雷,使借款人血本无归!

03、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全部停业

近几年类似的P2P平台暴雷事件频发。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国家也不断加大对P2P平台的监管力度。P2P在高歌猛进之际,却逐渐远离“普惠大众”的初心,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这也是中国第一个P2P借贷行业的监管政策。2017年开始,国家不断打击P2P网贷平台随着监管逐渐收紧,网贷整治工作卓渐完成。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会上谈到有关情况时表示,影子银行的乱象得到有效整治,近5千家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停业。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共立案查处了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并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

P2P所处的领域是一个金融领域,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金融领域能开玩笑吗?蚂蚁上市为什么会受阻呢?就是因为所处的特殊领域!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能开玩笑,而P2P实际上就是和银行是做一样的业务,那银行需不需要监管呢,银行在那么完善的风控体系下,还有许多账目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去消化,更何况是监管很少的P2P呢?现在大家知道P2P为什么会暴雷,为何会被叫停了吧?

04、网贷机构停业,欠钱要还吗?

面对网贷机构的停业,我们心中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欠的钱还要还吗?答案是当然要还!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管我们是通过哪种方式借的钱,都需要借款人进行还款的。所以无论网贷机构是否停业,通过网络平台借款的借款人都需要偿还借款。

不过由于网贷机构的借款利息,通常高于国家法定,这是不合法的,如果有高于国家法定的利息部分,借款人可以申请减免。网络借贷平台基本都是接入了央行征信体系的,因此如果心怀平台都没了的想法,不再还款的想法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征信。另外,因为借贷平台的原因导致逾期和征信受损的,也可以申请解除。

总结

P2P诞生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起步阶段,然而良好的金融秩序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现在P2P网络借贷平台全部停业,对我国民众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正常合理的借贷,才可以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但是为了满足不切实际的消费,那只能是作茧自缚!

对于P2P网贷机构的停业,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央行:全国小贷数量继续萎缩,余额连降两季度

作者子卿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近期,央行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相较于上季度贷款余额9330亿元,本季度贷款余额继续小幅度回落,为9258亿元,减少了72亿元。据悉,小贷贷款余额的已经两季度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小贷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仍然处在下降趋势,2022年二季度全国在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6150家,对比上季度数据减少了62家,全国从事小额贷款的工作人员数为59733人,对比上季度数据减少1306人。

「消费金融频道」统计发现,目前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从业者数量已经连续24个季度下降,受疫情以及地方小贷跨区放贷限制,小贷公司生存压力大,总的贷款余额也在小幅度下降。

江苏、广东、重庆表现亮眼

从央行2022年二季度数据来看,表现亮眼的仍然是江苏省、广东省和重庆市。

在全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数逐年递减的背景下,重庆市任然保持贷款余额和实收资本双双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重庆市小贷实收资本为1166.62亿元,贷款余额为2581.45亿元,相较于上季度前者上涨了14亿元、后者下降15.7亿元。

广东从业人数仍然保持第一,相较于一季度6249人,减少了202人,为6047人。这意味着即使是小贷从业大省的广东,从业人数也在收缩。

从整个基本面来看,全国从事小额贷款的工作人员数为59733人,广东占比为10.12%,与上季度基本保持一致,与2015年12月末从业人数高点相比,占比仍然在进一步扩大,由约8.34%到达目前10%以上。

江苏省小贷机构数量为584家,位列全国第一,相较于上季度的582家增长2家。

在小贷数量大跳水的环境下,江苏省内小贷申请仍然是络绎不绝。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多家地方小贷试营资格获批,据「消费金融频道」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江苏省内获批设立的小贷公司共有16家。

不过个别地方小贷注册活跃却无法改变小贷牌照注销的大趋势,特别是网络小贷,今年上半年迎来小幅度注销潮。

近期,携程将旗下重庆携程小贷增资至50亿,达到跨省级经营标准,携程旗下有两家小贷公司,对于另外一家的去留,携程表示未来只保留一家。

像这种大幅度增资一家达到监管要求,并且注销旗下其他小贷公司的并不是个例。今年6月,京东数科就注销了旗下一张小贷牌照,当时京东就曾独家对「消费金融频道」表示,未来只会保留一家小贷公司。京东数科旗下共有四张小贷牌照,今年7月又注销了一张,目前旗下还有两张牌照。

度小满共两张牌照,除保留重庆度小满小贷增资达50亿外,同样在7月注销了旗下另外一家上海满易小贷。

此外、平安普惠、万达等公司也紧跟步伐注销了旗下拥有能够网络小贷牌照的机构。从这些大公司的操作看来,除了增资,就是注销,网络小贷牌照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小贷资金、市场越来越集中

「消费金融频道」发现,虽然总量上全国小贷机构数量下降近三分之一,从业人数也在骤降,但减少的数量在地域分布上并不平衡,小贷机构缩水严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城市,小贷资金、资产也越来越集中于较发达地区。

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从高点460家下降到160家,相较于上季度169家,再减少9家,缩水近2/3;辽宁省从高点604家下降至366家,相较于上季度372家又减少8家,缩水近一半;云南省从393家下降至146家,相较于上季度99家回升了47家,但数量仅约为之前的二分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有166家下降至60家,比上季度相比继续减少5家,相较于高点减少了100多家。

而东部南部发达省份机构下降数量幅度并不大,甚至有些城市不降反升。海南从高点44家上涨至55家,与上季度相比数量持平;北京从83家上升到112家,相较于上季度仅减少了1家;上海从118家下降到116家,共减少两家,目前总量与上季度持平;浙江从335家下降至281家,减少54家,与上季度相比减少3家;广东省从428家下降至416家,从高点算起减少12家。

东部、南部发达地区不仅从业机构减少数量远慢于落后省市,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占比也在进一步增加。仅以北京、重庆、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来看,2022年二季度,六省市实收资本综合为2686.19亿元,占比约34.92%,而在2015年小贷发展辉煌时期,这个占比仅为29.26%,上升了5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方面,六省市本季度总额为4202.49亿元,占比45.39%,相较于2015年占比33.21%,上升约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这六个省市,特别是重庆市,把持了大量的小贷资源。

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增资50亿的11家小贷机构中,就有8家注册地在重庆,这意味着至少在互联网小贷方面,来自重庆的小贷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资源。

小贷资金流向方面,受制于牌照属性,小贷从业方向两极分化。随着小贷的监管权下放到地方,目前经营范围受限地方小贷资金主要流向了涉农林牧等小微信贷的农村金融方向,为我国普惠金融事业贡献力量。而大厂旗下的互联网小贷则依托于控制方场景,独自或与银行等机构发放联合贷款。

收缩、清退、整合、注资 小贷公司又少了

经济观察网记者老盈盈“银行都那么难做(放贷),我们怎么会不难做,小贷行业只会更难做。”一位中部地区小贷公司老总称,过去他们的想法是要想办法活下去,他们现在只希望能活着就好。

2022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150家,相比一季度萎缩了82家。

11月中旬,这位中部地区小贷公司老总告诉记者,这两年利率接连下调,银行业务下沉,抢了很多小贷公司的客户,小贷公司更加难做,相应的利息也要跟随调整。

除了传统小贷业务,他还持有一块网络小贷牌照,不过他今年对这块业务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他看来,经济不景气,企业降薪裁员,网络小贷的分期不可控,业务萎缩,不良率抬头,对业务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大大提高了。

同时,在政策层面,一方面由于网络小贷相关管理办法一直未有出台,政策方向不明朗,过去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传统供应链企业在收缩业务“战线”;监管也愈发趋严,对小贷行业的注册资本金等门槛提高了不少。

另一边厢“不差钱”的互联网巨头,近两年对旗下网络小贷平台增资动作不断。有互联网巨头也在谋求与供应链企业合作,拓展企业客户,填补原来因为主要发展个人客户带来的业务空白。

生存空间遭挤压

上述中部地区小贷公司的老总称,经济形势好的,市场容量大的城市,小贷公司可能还有一点生存空间;而经济越不好的地方,小贷公司的空间就越窄,自然供给方也就越少。他们那个城市有些以前规模挺大的互联网小贷同行业务也已经停摆。

今年,各地也在陆续清退小贷公司。1月,安徽、江苏两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接连披露,共计22家小贷公司被要求退出市场。6月,内蒙古地方金融监管局取消6家小贷公司经营资格——9月又取消了12家小贷公司的经营资格。7月,海南省5家网络小贷公司被取消经营资格。

小微信贷专家嵇少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有很多小贷公司实际上已经不运营了,包括一些的确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和经营不善的公司,监管会主动将其清退;还有一部分是小贷公司的股东自身的想法,一部分认为这个行业机会不多,盈利不达预期选择退出,还有一部分就是民营母公司自身资金链紧张,需要把对小贷公司的投资收回来补充母体资金的不足。这两种因素导致小贷公司数量绝对值的下降,而且如果未来经济形势不能迅速扭转的话,小贷公司的发展形势还会更加严峻。

除了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之外,监管对小贷行业也越来越严。“现在要求小贷行业回归本业,服务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未经批准的业务不能做,例如是否违规开展明令禁止的首付贷或尾款贷等楼市业务等。”一位来自广州的小贷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他进一步解释道,由于网络小贷牌照监管政策不明朗,大家持观望的态度比较多,尤其是传统供应链企业。“这个牌照政策风险太大,如果现在把规模做大了,监管以后一刀切,到时候收都收不回来,造成大批坏账后问题会很严重,那可都是自己真金白银的投资,所以现在即便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也不敢做大规模,边做边观望。”

传统小贷成立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嵇少峰称,小贷试行管理办法规定小贷公司成立的门槛是500万元,后来各个省把注册资本金门槛都调高了,一般是2,000万到5,000万元以上。但是随着近两年金融风险增加、监管的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普遍把注册资本金的门槛调到了5,000万甚至一个亿元以上。

“按道理说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应该是门槛越来越低,才符合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趋势,银行不可能满足全部民间金融需求,既然民间金融的供给需求还在,就应该放大这种机构的准入空间,让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而且本来这种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风险外溢性就很小,它是拿自有资金放贷,国家应该是鼓励的,现在却把门槛提得越来越高,这容易导致小微金融供给市场与产品的断层。当然,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着监管权力受限、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这就需要中央出台相应的政策,给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更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嵇少峰说。

上述中部城市小贷公司的老总亦有同感,他的公司在当地规模体量算比较大的,网络小贷平台之前注册资本金3个多亿,去年也增资了1个亿到4个多亿。

政策期待

提高注册资本金门槛在两年前一度成为热议的话题。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曾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于注册资本相关规定明确,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上述《征求意见稿》一出,小贷行业争议很大,普遍认为对消费信贷的监管“误伤”了做经营性信贷的供应链企业的需求。在这些做经营性信贷的人士看来,消费信贷规模可以做的很大,但对于经营类企业没有那么大的业务量。在这类企业中,有一部分相对体量较小,一年的客户可能就五六十个,对于他们来说深耕本地客户即可,没有跨省经营的考虑;但是对于上下游的客户遍布全国的企业来说,本身就有跨省开展业务的需求,但50个亿真金白银的注册资本金投入几乎是逼着企业放弃这块牌照业务。

两年过去,有关网络小贷管理办法的正式意见稿一直未下发。记者注意到,去年5月底,银保监会公布2021年规章立法计划,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在列。多名小贷人士认为既然有征求意见稿出台,正式意见稿按正常程序应该也会下发。不过上述中部地区小贷公司的老总亦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经验,征求意见稿下发后,当地的地方金融部门会召集当地小额贷款协会和企业开会,征求企业意见,但此次《征求意见稿》至今没有任何相关动作。

“有可能不会出台正式意见稿了。”在嵇少峰看来,这里面涉及金融监管法规的立法秩序问题,首先应该先有一个对小贷公司整体的管理办法。“之前有一个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已经讨论了很多稿,而且在国务院的立法计划里面,但是事实上一直没出来,上位法没有出台,下面出一个互联网小贷的管理办法没有太多的意义,管理办法只是打补丁,补丁迟早还得调整,所以最好先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

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秘书长徐北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对网络小贷进行监管,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难点,就是如何界定跨省放款。例如一个人户籍是上海的,但是他平时在广州上班,也是在广州注册的网络小贷平台,那是用这个人的户籍还是上班所在地来定义这个人属不属于跨省,其实很难界定。而且现在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小贷审批放款甚至催收,全流程都可以在线上或者远程实现,不需要面签,直接人脸识别,更加大了定义跨省放款的难度。

巨头的动作

尽管网络小贷管理办法仍没有出台,这两年互联网巨头江湖却增资动作不断。360、财付通、字节跳动、度小满、美团、苏宁、京东科技等多家平台企业旗下的小贷公司陆续增资。

具体来看,字节跳动旗下的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90亿元;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4亿元;苏宁旗下的重庆星雨小额贷款注册资本增至60亿元;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福州360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增至50亿元;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由50亿元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

在上述多名小贷人士看来,一个互联网公司拿出三五十个亿增资成本并不困难,对巨头而言财务上没有任何压力。嵇少峰称,他们的心态是拿出来试一试市场的反应,同时赌一赌监管的走向,这是随大流和投机的心态,希望不失去可能的机会。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有互联网巨头也在谋求与供应链企业合作,拓展企业客户。一位与360数科合作的深圳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360数科主动找他们合作,因为过去360数科以做个人客户为主,个人消费业务这块做的比较大了,就想转型做企业,大力做企业这一块,以此拓展企业作为他们重要的业务份额。合作模式就是科技企业给360数科提供场景和数据,例如把一些小微企业客户授权的数据给到360数科,360数科背后服务了很多金融机构,它在中间做一些风险的判断识别,然后再给到金融机构放款。

此外,拥有多张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也在陆续开始牌照整合工作。京东近期放弃了旗下多张小贷牌照。6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同意取消北京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试点资格,此后该公司更名并变更经营范围,不再从事小额贷款业务。8月,携程也选择跟进,其旗下上海携程小额贷款更名为上海携趣信服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不再从事发放贷款及相关咨询活动业务。

平安普惠则接连注销了湖南普惠小贷和深圳平安普惠小贷两家公司。对于剩下的小贷公司,平安普惠则选择了收窄经营范围。9月末,重庆金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从全国变更为重庆,这也意味着平安普惠旗下再无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