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哪里可以借20万分10年

本文目录

古代的老百姓怎么才能安全借到钱

我们在看警匪、悬疑片时,经常会看到“绑架人质”的情节,凶狠、横暴的歹徒抓住恐惧又无抵抗之力的妇孺,以此威胁警方,好达到“以物易物”的企图。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一般称那个被威胁的人为“人质”,然而,人质为什么被叫做“人质”呢?

实际上人质的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左传·隐公三年》便记载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由此看来,人质是以交换为前提才成立,“人质”中的“质”字本身就有交易、抵押的含义,参考《说文解字》的阐释,“质”即“以物相赘”之意。

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质”显然与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相关,例如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管理契约的称作“质人”。若我们想与古人做交易,首先第一步,便是要找到质人。

质人与质库从救济到暴利

根据《周礼》,中国早在西周便出现了契约制度,其中《地官》篇章记载道,“质人”其实是一个职业,他们相当于现代的市场管理者,负责处理西周官方的买卖。所谓“大市以质,小市以剂”,质人的业务除了小件物品,也包括牛马、田宅等大额交易,买卖的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质人作为官方的市场管理者,我们可将其视为西周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员,根据《周礼·地官》记载,西周政府设有“泉府”这一机构专门“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即负责控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收发贷款与利息。

《周礼》书影

那么,若我们想找古人借贷,西周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官方途径。一般而言,西周政权的借贷形式分为“赊”和“贷”:“赊”主要针对祭祀、丧纪之事,只要求按期归还并不计利息;而“贷”专门针对劳动生产者,《周礼》说道:“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则需要计息。实际上,西周为了稳定民情、巩固政权,时常发放无息贷款于民,相当于一种救济与帮助,计息贷款是相对少的。不过,若我们想借计息贷款的话,利息又怎么算呢?

西周计息的首要考量是地域的远近程度,若住在城市中,国家征赋二十分之一,即年利率为5%,住在远郊则征赋十分之一,按距离增加,由此类推年利率为10%-20%不等。参考我们现今国家的法律规定,基本上年利率超过20%便是高利贷,若住在西周远郊地区,相当于向周天子借高利贷了。

然而这之于古代中国,20%的利息仅仅是个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金属货币——黄金的出现,中国古代高利贷的魔爪由此伸入民间。战争所带来的动乱、灾荒及诸国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情况击垮了毫无抵御能力的平民百姓,借贷的需求高涨,与此同时,掌握大量财富的富商大贾及官僚等成了主要的放贷方。放贷主要有货币和谷物两种形式,以齐国为例,《管子·轻重》记载齐国南部地区的谷物借贷利率“其出之中佰伍十也”,即年率50%,而西部地区更是高达100%的利率。

一般而言,战争、灾荒等紧急情况下的借贷多为高昂的倍称之息,而直至政治相对稳定的汉代,高利贷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缓解,汉代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高利贷的商人集团——“子钱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景帝三年时,吴楚七国叛乱,长安城中列侯、封君为从军出征向子钱家借贷,子钱家以汉廷胜败未知而拒绝借贷,只有毋盐氏一家“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个月后,七国之乱被迅速平定,而毋盐氏在一年之中获利十倍,利率高达1000%。

显然,在上述局势下,借贷成了富商、地主等累积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相反的是,无力偿还高利贷的平民百姓往往落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困境。为改变这样的局面,秦律中曾有服役以抵债的规定,平民百姓可通过抵押或是服役等方式还债。魏晋南北朝时,北魏也开始发布禁止收利过本的规定,而中国最早的抵押机构——质库也在此时随着佛教的盛行应运而生,质库通过抵押、放款、收息,暂缓了平民的经济压力。

相对于民间高利贷,显然质库的权威性及稳定性为借贷人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那么在质库出现以前,若想安全地向古人借贷,第二步需要注意的是,请不要出现在上述任何朝代。

质举与指质隋唐寺院经济的鼎盛

在中国古代,唐是相对昌盛、繁荣的社会,其商品经济已基本脱离早期自然经济的形态,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我们从敦煌吐鲁番地区保存的借贷契约来看,可发现隋唐的契约制度显然有更高的保障意识,譬如详尽记录了债权人身份、债务人身份、立契时间、借贷原因及总额、还款期限等细节。然而这里也衍生出一个小问题:为何借贷契约会保存在以佛教藏经闻名的敦煌吐鲁番呢?

实际上,隋唐借贷制度的发展与佛教寺院有很直接的联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宗教大流行之时,尤其北魏盛行佛教,自孝文帝起便掀起一股建寺热潮。随着寺院增多,寺院这股宗教势力也逐步发展起来,直至隋唐时期,在统治集团的扶植下寺院迅速发展出自身独具一格的经济体系——寺院地主庄园,简称“寺庄”。

寺庄成立的关键在于田地,唐朝均田制规定,将土地按人口分配,而寺院作为重要的精神圣地,皇室常赏赐寺院田地,而贵戚、富豪等信徒也会捐赠田园为寺,由此寺院拥有的土地面积增大,逐渐形成一种庄园式的经济形态。一般而言,大型的寺庄内多有农田、菜园、林果园,有的还有水渠和各种手工作坊等,另外,还有诸多庄客会依附于寺庄,承担劳动生产工作,一般称作“净人”“部曲”。

在这个体制下,寺院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寺院僧侣拥有优渥的财富基础,足以向平民提供救济及借贷。《十诵律》中曾记载:“以佛塔物出息,佛言:听之。”这说明佛教古律是允许僧侣以佛门财物“出息”的,意即举贷取利,由此,自魏晋起,寺院的寺库也发展出自身的高利贷资本借贷形式,主要是典当,亦称“质举”。《南史·甄法崇传》记载了一则故事揭示了南朝佛寺已普遍有寺库典当的现象存在:“法崇孙彬,彬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苎就州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苎还,于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

由此看来,寺库的典当是隋唐时普遍存在、相当有规模的一种抵押制度,实际上,唐朝对于借贷业已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规定。首先对于利息,唐朝朝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制,如《杂令》记载了计息借贷“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又不得回利为本”等限制条规。

其次,唐朝还有一些针对借贷风险的保障制度,分别保障了债权人或债务人各自的权益,譬如借贷契约需要增设一保人,在违约时有所代偿。另外还有役身折酬、掣夺家资的规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抵押制度,抵押称作“指质”,债务人的不动产、动产均可作为抵押物,甚至能以人为质作为借贷契约的担保,若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的债务,那么该人质就成为债权人的奴婢。

显然,比起战乱年代,隋唐时期确实是一个相对适合借贷的好选择,但是需谨记,尽管隋唐的借贷制度已颇有规范,其借贷利率相比现代社会仍然属于高利贷,尤其还存在着许多官不为理的民间借贷。举个例子,根据《中国历代契约粹编》对唐代民间借贷的货币利率调查,其中一则说明“举取银钱拾文,月别生利钱壹文”,即年利息高达120%。

由此,若想在隋唐时期借贷,显然还是要谨慎避雷、严防高利贷,尤其要注意民间不靠谱的私营机构。

那么,向古人借贷的第三步,我们需要找一些相对有权威、规范的大型机构。

北宋官营借贷机构王安石变法之成败

王安石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为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以“理财”“整军”为目的实施一系列政治措施,推动了宋代借贷业的发展,于是宋代独有的官方借贷机构——检校库、抵当库和市易务由此成立。

宋代借贷机构看起来比其他朝代还要规范,那么我们是否能安全又顺利地向宋人借贷呢?检校库、抵当库和市易务三者看似承担着不同的职务,究竟要上哪借?值得注意的是,三者的业务重叠性其实很高,并且它们之间的发展有着紧密的承接关系。

首先,检校库是宋代为保护孤幼财产继承的一种检校制度。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展开,为了使孤幼财产保值、增值,检校库同时开展了放贷收息业务,以“依常平仓法贷人,令入抵当出息”的方式,通过抵押借贷,官府以息钱补贴孤幼儿童日常生活开支。这么看来,针对孤儿的检校库看起来不像是适合我们借贷的地方,然而,这实际上却是官吏借机放贷生息的地方。

检校库开放放贷收息的同时,开封府所在的中央各部门见检校库可生息获利,于是陆续将各自部门的经费存入检校库,委托放贷生息。于是在熙宁五年(1072)正月,随着检校库贷放本钱的增加,宋神宗下诏特置一局转管息钱支给,于是专门管理贷放业务的机构——抵当所出现了。

根据《宋会要》记载:“京师置四抵当所,许以金帛质当现钱,月息一分。”即年率12%,相比当时民间的私营质库,年率一般在30-50%之间,这似乎是西周以后最低的计息,显然向抵挡所借贷是一个较为划算又安全的选择。

然而,生活不会总让你轻易得偿所愿。

熙宁六年(1073)抵当所被划分到都提举市易司属下管辖,基本上与市易务合并,其业务也逐渐被市易抵当取代了。市易务是在王安石市易法的安排下成立的一个抵当机构,它相当于一个官方的大型交易平台,政府每年拨内藏库钱百万贯充当市易本钱,市易务根据行户的需要从客商收购物货,再赊贷给行户分销。由此大客商可以在此贷钱,中小零售商可以赊货,不管贷钱、赊货均以地产或金银等其它产业为抵押,其利息均是年息二分,相当于年息20%,另还需缴纳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吏禄开支。

这么说来,若我们到市易务借贷,尽管是官方平台,但计息甚至都快赶上私营质库了,可怕的是还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吏禄的“额外开支”。以市易务来举例,市易务的批零收入实际上不归国家财政管理,而是由市易务官吏支配,那么官吏的品行成了大客商与零售行户之间最关键的纽带,而北宋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官吏动用市易务本钱从客商“贱买”货物,再“贵卖”给零售商。于是,此过程中本应由市易务承担的赊贷本息全都转嫁到中小零售商身上,而贱买贵卖所赚取的利润差价则任由官吏中饱私囊。

实际上,类似的问题也在王安石的青苗法中出现过,官吏强行贷款贷粮,各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强制纳息。王安石变法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抑制了民间高利贷之猖獗并为政府赚取了利润,另一方面却沦为官吏任意满足其贪念的工具,但无论如何,这场斗争中,受难的始终是平民百姓。

看来,想在宋代安全又顺利地借贷也是不容易,那么元代是否有可能呢?

并不。

1279年,大蒙古国彻底击溃了南宋流亡政府,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带来了高利贷的大魔王——斡脱钱。

斡脱钱由元朝一批专门发放高利贷的回族商人经营,这种高利贷高到什么程度呢?关汉卿在《窦娥冤》中有一幕描述了窦娥的父亲向人借银子20两,一年之后需还40两,父亲无法偿还只得将窦娥送作童养媳。斡脱借贷之凶恶便在于其年利率往往高达100%,除利率达到倍称之息以外,放贷人的任意性太高,大量的民间借贷还存在严重的复利计息问题,即把利息计入本金后重新计息,称作“羊羔息”。

王秀兰饰演的窦娥

元代高利贷像是滚雪球一样,越陡峭的山坡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在粉身碎骨以前,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无论如何,只要高利贷存在,便证明了平民始终无力逃离于封建体系下的经济困境,纵览中国古代的借贷情况,即便管控再严厉、借贷机构再完善、利率再低,平民永困于苦难之间,无从逃脱。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向古人借贷确实挺冒险的,总体说来古代借贷机构管制太不成熟、安全保障太低、利息太高,尤其债主来讨债的时候,实在不太可能活着逃过一劫了。

那么,若仍想安全又顺利地向古人借贷,请参考古代借贷指示的第二步:

“请不要出现在上述任何朝代。”

80岁摆摊 10年还清2077万欠债:“诚信奶奶”和她的大时代

企业家变街头小贩80岁再创业10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诚信奶奶”和她的大时代

【《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报道】近日,“92岁奶奶街头卖羽绒服还债”上了微博热搜,主人公是浙江丽水的“诚信奶奶”陈金英。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陈金英是一位值得书写的民营企业家。退休后创业,公司壮大又破产,年过八旬再创业,靠着摆路边摊在10年间还清2077万元人民币债务……经历了大起大落,陈金英的守信和坚韧赢得世人尊敬,并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守信人物”、2021年度“浙江骄傲”人物等荣誉。最后一笔债务还完后,陈金英又开始卖起了羽绒服,她想把库存处理完,明年就不卖了。她说“年纪大了想歇歇”,却打算接下来考中医证书,继续服务社会。

“诚信奶奶”陈金英(右)在服装店里帮顾客选购衣服。(抖音号“美丽丽水”视频截图)

搏击潮头她成了服装企业家

12月4日,浙江省丽水市政府新闻办官方抖音号和视频号“美丽丽水”发布了一段视频,短短13秒的画面中,有些驼背的陈金英戴着一顶红色绒帽,站在和她差不多高的衣架前,帮顾客挑选衣服。累了,她就坐下,笑着,看向店里试穿的人群。

这是一段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视频,但当配上《我年纪大了,得歇歇了》的标题后,这位92岁“诚信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的传奇故事,再次挑动了人们的思绪。

在视频下面,有网友留言,“老人想歇歇了,这让我想起阿甘跑到纪念碑谷突然停下脚步,说我很累了,现在我想回家”;还有人说,“这是一种最纯粹的企业家精神”。

在公众看来,这可能是陈金英卖羽绒服的最后一年。当一种精神要定格在某一时刻时,跟随的人有些欣慰,又有些不舍。

拨动反向的时钟,将岁月倒退回39年前。

1983年,陈金英52岁。告别20多年的中医生涯,本该退休的她身体里反而蓄满能量,满怀壮志决定创业,准备大干一场。只是,她没想到,这个决定,成了那只掀起风暴的蝴蝶。

几千块启动资金、几台缝纫机,从杭州、温州、绍兴带回几件样品,陈金英开始做起羽绒服的生意。此时的她,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民营企业家搏击潮头的时代。

就在陈金英创业的第二年,邓小平在这年初进行了他第一次著名的南巡,去了深圳和珠海。也就在这一年,王石成立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为万科的前身;张瑞敏被派到青岛,去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成就了后来的海尔;北京的柳传志创办了联想;佛山的李经纬折腾出了健力宝……这个丰富多彩的年代,也为陈金英提供了承载梦想的可能。她的“兴华羽绒”做一批就卖掉一批,生意火爆。

2005年,陈金英投资1600多万元的新厂房建成,员工从原来的10人激增到100多人,营业额破千万,她自己成了丽水知名的服装企业家。

这一年,与陈金英一样意气风发的还有中国股市。借助股改等政策红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A股大盘飙涨到最高的6000多点。然而,在顶峰短暂停留后,泡沫破裂后的景象是一泻千里的惨状,上证指数跌落至2000点以下。

激进狂奔背后总暗藏危机。虽然陈金英的公司没有上市,但她的事业和此时A股的走势“完美”重合。在经过快速扩张之后,市场需求减少、款式老旧竞争力差、公司管理跟不上等多方的压力让兴华羽绒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互联网时代帮她迈出还债关键一步

2011年,陈金英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欠的外债达到2077万元。已经80岁的她不得不面对的是由80多张欠条订成的一本厚厚的簿子。

“都80岁了,怎么还这一身债啊。”这一次,身边人劝她放弃还债,但对于陈金英来说,她欠的不仅是钱,还是一份信任和义务,“银行贷款是国家的钱,亲戚朋友借的钱都是他们的养老钱,我不能不还”。

为了还债,陈金英将厂房转手,又卖掉了两套房,还了1800万元,最终还剩下近300万的欠款。

漫漫还债路,自己还能还多少年?面对许下的承诺,陈金英无法抬头看时间表,只想埋头干活。

她租了一处小厂房,带着几个老工人,东拼西凑借了10万元,又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小店铺……犹如回到当年的创业起点,陈金英重启了自己的人生,沿用最原始的方式,搬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去摆摊,沿街叫卖。

但这时,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就在陈金英开始还债的这一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看似和这位80岁的老太太的原始作坊无关,却帮她迈出还清债务的关键一步。

陈金英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7年年底,丽水文明办发起了为“诚信奶奶”做公益的活动。市民热情响应,组成了一万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为陈金英“带货”;数百位电商卖家在自家网店首页挂出链接,帮助陈奶奶的货物导流卖货。

2018年3月14日,88岁的陈金英来到杭州阿里巴巴园区,想感谢曾帮助过她却从未谋面的商家们。此时,当初她欠下的千万外债都已基本还清,只剩下约30万元的亲戚借款。

当天,有超过40万商家在线同陈金英进行了互动,并纷纷留言点赞:“诚实守信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奶奶走在潮流的前列。”“希望世界能多一点诚信,多一点帮助。”

2021年春节前夕,90岁的陈金英回到老家金华市武义县,递给侄子陈其德7万元现金,还清了最后一笔借款,划掉了还款名单上最后一个名字。

对着媒体镜头,她开心地说道,“债都还掉了,算是高兴了。做人最后转不出来,债还不掉,被列入黑名单就不好了”。

好像大梦一场她想重新做回中医

因为妈妈成为新闻人物,陈金英的女儿美仙经常成为媒体的采访对象,她感慨老人的经历仿佛是大梦一场。但是对于陈金英本人来说,这场梦境是多层的,夹杂着人世间的悲与喜。

据多家媒体报道,欠下千万债务的2011年,相守半个世纪的老伴离她而去;两个孩子,大儿子也因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务,以拉货为生,后因酒精中毒去世。

回首92年的人生,陈金英虽然无法掌控命运的变故,但却一直保持向前的脚步。不管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她始终没有停止卖她的羽绒服,“忙起来,就顾不上伤心”。

与陈金英一起向前的,还有中国的营商环境。

就在她还完债的这年,2021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个人破产法规。

4个月后,35岁的梁文锦收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书,他的个人破产重整计划得到了法院批准。帮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成为外界对这部法的期待。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羽毛虽轻,可以承载千斤信诺;还债路远,不及十年步履不停。白手起家,高龄创业,人生奋进如此。有债必还,迎难而上,不忘乐善助人,你以坚韧抒写典范,你用诚信铸就丰碑”。这是陈金英获评2021年度“浙江骄傲”人物的颁奖词。

52岁创业,74岁扩张,80岁欠债,91岁还钱——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陈金英是一位值得书写的民营企业家。

如今,她想休息了。不卖羽绒服,还能干什么?答案在“美丽丽水”发布的另一段视频里。陈金英说,卖完衣服,她想去考中医证书,当中医,给人看病。

像是一场梦醒了,她想变回搏击商海前的样子。(《中国新闻》报)

来源:《中国新闻》报

“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起底美元霸权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国际观察)“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起底美元霸权

新华社记者杜静欧阳为张欣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傲慢言辞数十年来不断被验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本月2日再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升至2008年1月以来最高位。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急剧升值,在全球范围产生严重破坏性后果,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一些国家甚至陷入货币或债务危机。

图表制作:卢哲

长期以来,美国经常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转嫁国内危机,收割世界财富,损害他国经济金融稳定和民众福祉。美元霸权已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不惜发动战争维护美元霸权

战机呼啸、导弹连发、建筑毁坏、平民伤亡……2011年3月,美国及其盟友发起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袭,帮助利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有国际舆论指出,除地缘政治因素外,卡扎菲此前提出不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从而对美元霸权构成挑战,也是利比亚招致打击的原因之一。

美元霸权始于二战后期。美国借二战之机囤积大量黄金,主导建立起以美元与黄金挂钩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确立了美元的全球硬通货地位。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又借中东局势动荡之机,利用中东产油国对安全的需要对其威逼利诱,将美元与石油捆绑,建立起“石油美元”体系。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美元霸权的确立、巩固和演化,有着鲜明的“战争烙印”。

美元霸权是美国的世界霸权在金融领域的反映,也为美国的世界霸权提供了金融上的重要支撑。因此,维护美元霸权,就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不惜动用武装冲突、“金融战”、“贸易战”等一切手段,也不惜对任何国家下手,包括自己的盟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推动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令美国日益不安。为扫除隐患,美国政府胁迫盟友作出让步。1985年9月,在纽约广场酒店,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和英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签署《广场协议》。此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受挫,经济风险陡增。这成为后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重要诱因,日元国际化进程也随之遇挫。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其对美元汇率最初约为1比1.18。欧洲通过统一货币整合了内部力量,对美元霸权形成挑战。两个多月后,美国带领北约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轰炸南联盟,挑起科索沃战争。战乱导致大量国际资本逃离欧洲,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走跌,至1999年年底已跌破1比1水平。

2000年,伊拉克宣布将石油出口从美元结算改为欧元结算。这显然对“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威胁。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入侵该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西班牙《起义报》指出,美国对伊拉克、利比亚等国进行军事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华盛顿希望维持为其债务提供资金的石油美元体系,以及美元作为主要贸易货币的统治地位”。

如今,熟悉的桥段再度上演。今年以来,在美方操弄下,乌克兰危机升级和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利空因素交织呈现,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暴跌,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却得以稳固。

印度评论家维贾伊·普拉沙德日前在文章中写道,美国不惜以其他国家可能因战争造成的动荡和大量伤亡,换取其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试图保持的霸权。“在谁要面对痛苦、谁来享受收益的问题上,其冷酷无情令我震惊。”

“尽情享受由他国埋单的挥霍”

一张百元美钞成本不足一美元,而其他国家要获得这样一张钞票,必须提供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掌握美元霸权,就相当于掌握世界的“印钞权”,美国只需开动印钞机,就可以换取他国实实在在的财富,攫取所谓“铸币税”。

“嚣张的特权”——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其著作《美元陷阱》中这样描述美元霸权的掠夺本性。在他看来,凭借美元的主宰地位,美国得以“尽情享受由他国埋单的挥霍”。

长久以来,美联储按照美国利益需要,在“开闸放水”和“落闸限流”之间反复横跳,利用货币流动从他国攫取经济利益。美国货币政策处于扩张周期时,大量资本流向全球,助推资产价格泡沫,赚取高额增值收益;美国货币政策进入收缩周期时,资本回流美国,把本币大幅贬值、资产价格崩盘的恶果留给他国。

漫画制作:马则刚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资与就业,同时通过美元贬值来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专家指出,当时美国动员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参与石油勘测与开采以打破中东产油国垄断,这些国家则为此借入大量低息美元贷款,但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导致美元升值、油价下跌,这些国家随即陷入债务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大肆印钞。货币超发通常会导致通胀攀升,但美国通胀率此后多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其原因在于,大多数超发的美元并没有留在美国国内,而是通过进口他国商品、投资他国资产等方式输送到其他国家。在“空手套白狼”换取他国财富的同时,美国也将通胀转嫁给他国。

美国还利用美元作为头号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为其债务进行外部融资,通过规模庞大的美元资产市场,让美国的负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体外循环”。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初,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1万亿美元,远超美国去年约2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此巨额的债务,寅吃卯粮的美国政府不可能真正偿还,其应对方法就是由美联储大量增发美元,来直接偿还外债和稀释外债负担,其实质就是割其他国家的“韭菜”。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半个多世纪前对美元霸权的洞见至今发人深省。

“前所未见的大规模货币武器化行动”

今年10月20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50比1,刷新1990年8月以来最低点,迫使日本政府干预汇市。日本媒体评论说,日本被卷入“一场美国总统亲自下场参战的‘逆向货币战争’”。过去常说的“货币战争”通常是指国家竞相让本币贬值,以刺激出口、带动增长,而现在的“逆向货币战争”则是指国家推动本币升值,以减轻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从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几乎每一次重大金融危机背后都有美元霸权作祟。在其他国家遍体鳞伤之时,美国往往能摆脱风险,甚至从中获益。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再次将美元霸权用到极致。有研究指出,仅在一年半时间里,美国就印了200多年来发行的所有美元中的近一半。这种“大水漫灌”导致通胀压力、动荡压力、资产泡沫压力不断外溢。今年美国又连续大幅加息,让本已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市场再遭打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受阻。

漫画制作:马则刚

“美元升值正在动摇世界。”面对美联储的猛烈加息,《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充满担忧。不仅日元,伴随美元一路飙升,非美元货币普遍惨遭收割。欧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均跌至数十年低点,新兴市场货币也遭受重创。

美元大幅升值还严重加剧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债务负担,令其外部融资环境恶化。为应对资本外流、本币贬值,许多国家的央行被迫跟进加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世界经济主管丹尼尔·利告诉新华社记者,美联储激进加息令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元债务较多的国家偿债压力骤增。IMF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新兴经济体要么已发生债务违约,要么债券价格大跌,超过60%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美国“任性”加息所倚仗的是美元霸权。凭借美元霸权,美国可以向世界转嫁危机,经济高度开放而基础薄弱的拉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尤其危险。

美国还将美元霸权变成一种地缘政治武器,频频祭出制裁大棒,大搞金融恐怖主义,对他国动辄采取冻结资产、阻碍交易和长臂管辖等手段,严重破坏国际秩序,威胁经济金融稳定。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制裁俄主要银行,并将大多数俄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导致国际金融及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今年2月,美国宣布冻结阿富汗中央银行数十亿美元外汇储备,令阿民众生活雪上加霜。

“前所未见的大规模货币武器化行动。”美国考尔德伍德资本公司对冲基金经理迪伦·格莱斯这样评价美国对俄金融制裁。他警告说:“这张牌你只能出一次。这是货币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元霸权的终结。”

“最终将让美国自食其果”

美国任性妄为,全然不顾他国,其后果必然是美元信用受损,美元霸权根基动摇。

作为“石油美元”主要支点之一的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近期与美国在原油产量问题上分歧显著。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指出,美国要求沙特增产以压低全球油价,结果遭拒。这表明“石油美元”模式渐趋式微。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贾娅蒂·高希认为,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利用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超级特权”,任意印钞或对其他国家采取违反国际法的制裁措施。这导致美国信誉下降,越来越多国家考虑规避美元的替代性贸易和金融安排,“美元霸权今后将变得更加脆弱”。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马奇尼看来,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在剧烈变化,人们该重新考虑美元的地位,“美元霸权的现实将会得到改变”。

事实上,近年来美元国际地位已明显下滑。IMF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中占比约为59.5%,而2001年美元占比曾一度高达72.7%。

图表制作:缪培源

种种迹象显示,许多国家“去美元化”正在提速。俄罗斯出台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卢布结算令”;印度央行推出国际贸易的卢比结算机制;以色列在历史上首次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同时减持美元和欧元……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指出,世界经济“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强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

“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将让美国自食其果,这只是时间问题。”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