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花了如何挽救?记住这3大原则
人无信而不立,信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当中,很多人貌似并不重视自己的信用,然后到处申请各种贷款或者信用卡。
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不论是贷款还是信用卡,都可以通过网上申请,很多人缺钱之后就到处申请各种信贷产品,不管自己符不符合条件都提交申请,结果把自己的征信玩“花”了。
这里所谓的“花征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查询记录过多。
现在很多信贷平台在审核信贷的时候都会查看征信报告,如果大家随便申请各种信贷产品,那每申请一次就会调用一次征信报告,结果导致在征信报告信用查询一栏留下了很多查询记录。
而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在看征信报告的时候,对查询记录也是有很高要求的,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要求一年之内不能有6次以上审批类征信查询记录,有些银行要求比较严的,甚至要求半年之内不能有超过三次审批类查询记录。
如果大家最近一年时间审批类查询记录很多,这意味着大家的征信已经花了。
第二、网贷记录过多。
目前银行对网贷机构都比较忌讳,如果大家有过多的网贷记录,一般也很难获得银行的认可。
目前很多网贷都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而且这些网贷你每借一笔就会记录一次,我们以借呗为例,每借一次借呗,征信报告上就会单独记一笔借呗记录,如果一年之内大家反反复在借呗上借了10次钱,不管每次借钱金额多少,征信报告上都会有10条记录,看了非常扎眼。
有些朋友网贷记录借得比较多的,甚至征信报告可以达到10页以上,这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情。
那在征信花了之后如何才能拯救呢?大家一定要记住以下3点原则。
第一、管住自己的手,不要随便点各种贷款或者信用卡申请链接。
现在有很多网友手非常痒,见到贷款或者信用卡申请链接之后就随便填申请,但是大家在填申请的时候,系统一般会默认授权查看大家的征信报告,这时候只要大家勾选了就会被调用征信报告,最终不管大家的贷款和信用卡有没有申请下来,都会在征信报告上记下一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千万不要轻易去点各种贷款或者信用卡链接,然后提交资料。
第二、不要随便使用各种网贷。
很多人都以为借网贷没有什么事,只要自己正常还款没有逾期就可以,但银行可不这么认为。
在银行看来,如果一个人有过多的网贷记录,说明这个人当前非常缺钱,毕竟网贷本身的利息比较高,如果一个人这么高的利息都能够承受,说明他已经达到了缺钱慌不择食的地步。
所以对于那些有过多网贷记录的用户,银行在审批贷款或者信用卡的时候,一般都会慎重考虑,甚至直接拒绝掉。
第三、让征信报告两年内的记录保持“清爽”。
维护征信要从日常点滴做起,目前金融机构在查看用户征信报告的时候,主要看最近两年的征信信息,如果最近两年有过多的逾期或者过多的网贷申请记录、查询记录,一般银行都会比较慎重。
所以大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一个规划,比如准备买房了,或者准备申请其他贷款了,最好提前两年维护一个良好的征信,在最近两年之内不要过多的申请贷款,不要随便点各种申请链接,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清爽的征信。
总之,征信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财富,在现代社会当中,无论申请贷款,申请信用卡或者做其他事情,都有可能会用到征信报告,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千万不要等到临时想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征信那么差。
个人信用报告接入云闪付APP,查征信还有这些线上渠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实习记者许琪)近期,中国银联与央行征信中心进行合作,在云闪付APP上线了“信用报告”小程序,旨在为民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查询方式,有效减少当前疫情多点散发情况下去现场网点查询可能引发的风险。“个人信用报告”在公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记录着个人的信用状况,还能为公众未来的融资提供依据。因此,掌握查询方式,了解如何进行个人相关信息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月11日,中国银联发布公告显示,近日“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接入云闪付APP。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南宁、长沙、福州八个试点城市上线,后续将逐步进行推广。
小程序上线后,民众该如何进行操作呢?试点城市的云闪付APP的用户可在首页置顶位置找到“信用报告”应用小程序,点击进入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在线提交信用报告查询申请。
提交查询申请后,央行征信中心将于24小时内反馈查询结果。成功提交查询申请的用户可在云闪付“信用报告”小程序查看报告,并可选择下载到个人邮箱进行保存。
近年来,“持续优化征信查询服务”一直是征信部门重点完善工作之一。目前,市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渠道有线上和线下两种。
民众可以选择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试点分支机构的网点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进行查询。
相较于线下查询,线上操作则显得更为便利。2020年3月以来,征信中心便已组织商业银行开展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试点工作。
截至2020年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等众多银行都已经开通了网银查询服务。据央行征信中心发布公告显示,2020年1月至12月,个人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总量已达922.2万笔。
除了这些官方渠道外,目前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不正规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方式,对民众而言,使用这些渠道又会有何隐患呢?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认为,最核心的隐患是会带来严重的隐私信息泄露,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则可能会给信息所有人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和财富上的损失。
“未来是一个信用社会,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每个人需重点关注,认真对待的事情,不可马虎”,何南野进一步解释道。
在谈及报告信息遭到泄露会有什么危害时,何南野认为,因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出现大量的金融服务违约,会使受害者的信用记录下降,从良好变成不良,影响后续获得常规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如果个人信息不断被变卖,也有可能流落到网络诈骗犯罪团队手中,从而埋下受骗的隐患。
那么民众应如何保护好个人信用信息呢?何南野提出,首先,民众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征信信息的查询,不要相信任何快速、非正规的渠道。此外也要做到定期更换登录征信系统的密码,定期给电脑和手机杀毒,防止密码被不法分子截获。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银行卡、手机等其他信息载体。在网络注册、实名验证时谨慎填写个人信息,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切勿随意泄露。
央行征信中心也在官网首页进行滚动安全提示,提醒民众征信中心不会以邮件或者电话方式向信息主体告知涉及贷款、金钱或者其被纳入黑名单的信息,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花钱就能“洗白”不良征信记录?“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一纸信用报告,关系着每个人和企业的金融生活,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就可能产生房贷等贷款通不过、个人或企业信誉受损等负面影响。因此,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招揽生意,收取高额服务费。
花钱就能“洗白”不良征信记录?业内人士表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不仅涉嫌触犯法律,更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
“征信修复”骗局花样多多骗财坑人
湖北天门的张先生因个人疏忽发生贷款逾期,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心有不甘的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将1万元定金和以自己实名办理的一张手机电话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后再付2万元。
随后,这家机构以张先生的名义发起信访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天门支行接到投诉后请张先生现场核实,才了解到真相。“我们跟他说,这样做不仅花冤枉钱,还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如这家机构用他的手机卡进行电信诈骗、洗钱、冒名网贷等,还可能会被牵连。知道自己受骗后,张先生撤销了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天门支行征信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有关“征信修复”的骗局比比皆是:不法分子声称花钱就能修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用报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理由无理申诉,或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息,通常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所谓“征信修复”机构的业务大多是材料造假、伪造证明、恶意投诉、欺骗银行。
武汉市反电诈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部近日联合揭露了5种常见的“征信修复”骗局。除了直接针对普通失信主体的诈骗外,还有针对创业、就业人群失信群体的“信用培训考证”诈骗,针对创业人群的“征信加盟代理”诈骗,针对网购网贷群体、冒充客服人员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账户异常”诈骗和“注销贷款”诈骗。
业内人士表示,此外,还有两种骗局也比较常见:一是声称可以快速放贷,当事人上钩后,又以征信记录差为由,要求当事人支付“征信修复”费;二是声称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帮助当事人消除网贷借款记录,本息都不用归还,且不会被催收或起诉。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唐德鑫说,个人、企业有信用卡或贷款逾期,未履行担保责任,失信被执行等情形,就会产生不良征信记录。正确无误的不良征信记录是不会删除或更改的。“征信修复”骗局的实质是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体对征信政策法规不了解,故意混淆征信异议的概念进行误导,以欺骗的手段达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
征信异议处置有渠道无需中介
其实,如果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误时,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征信机构或银行需进行核查和处理,有错误的,会及时更正。
“当联络员半年多来接到了6起征信异议咨询,其中两起确因个人疏漏忘了还款、且逾期时间不长,我让客户做了说明,上报征信机构予以记载;其他明显不良的进行解释后客户也能理解。”中国建设银行崇阳财富广场支行征信异议联络员熊峥说。
唐德鑫说,提出征信异议所需的资料也不复杂,个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企业法人自己或委托他人持营业执照即可办理。“提出征信异议完全不需要通过中介,更不存在收费。”他说。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收到征信异议后,要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发现确实存在错误或遗漏的,应当予以更正。
唐德鑫表示,征信异议实质是“纠错”,即对于错误或遗漏的数据进行更正或补充,而不是发生“失信行为”之后的信用重塑。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不能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正确的征信信息。
记者了解到,只有征信信息的报送机构才有修改权限。目前,金融机构有严格的系统流程和管理要求,监控征信查询行为,防范内外勾结违规删改征信信息。如果有些人抱着“花钱消灾”的想法,希望花钱消除不良记录,最终往往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堵“旁门”开“正门”共护诚信社会
多位银行和监管部门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严格管控清理网络上的各类“征信修复”虚假宣传广告,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堵住“旁门”的同时,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要普及相关知识,让公众知晓合法的维权渠道和方式,了解“征信修复”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第一位的是自己保护自己。”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首先应合理负债,量入为出,要严格遵守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和金额及时还款。尤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网银、手机银行等敏感信息,以防发生莫名贷款。
如果信用报告上已有客观、真实的不良信息记录,就要及时重建自己的信用。“出现不良信息后应及时还款,终止不良行为,后续注意按时还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唐德鑫说,有特殊情况造成不良,可申请对不良信息做出声明,在保存期内,征信机构会予以记载。
王贤\/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