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房贷一直不放,为何突然放款了,有人却不想要房子了?
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2021年上半年买的房,房贷一直拖着没有放。
然而最近房贷却突然发放了,自己却不想买这套房子了,想要把房子给退掉,想要让对方主动解除合约。最近我有一些粉丝朋友就遇到了这样的状况,因为他看到了市场的讯息,总觉得房价不会再上涨了,特别的后悔,但是真的能主动解除合约吗?
1,为什么房贷拖了那么久,突然一下就放了呢?我们现在看一看为什么今年申请的房贷放款的速度那么慢,拖了那么久才成功的放款。
我想很多朋友都遇到了,没关系,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配图
01,银行贷款额度收紧。
你知道吗?今年的楼市特别的老火,很多房贷不是不能申请,就是放款速度特别慢。
因为在五六月份的时候房贷就已经开始逐渐的收紧了,有的银行甚至就不接二手房的贷款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今年的房地产贷款额度整体在收紧,很多银行都没有宽松的额度。
所以今年的房贷放款时间基本上都在三个月以上,还有更长的在6个月以上。
02,为什么房贷突然就发放了呢?
之所以你上半年买的房,现在房贷突然一下发放了,是因为你等了那么长时间的。
银行的放款额度正好在这个月轮到你这个房贷申请人了,就把额度放给了你,你的款项就下来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楼市的政策已经见底现在啊,信贷方面陆陆续续在放松。
所以接下来上半年申请的房贷的人群,陆陆续续会收到银行放贷的信息。
2,房贷突然放款了,但房子却不想要了,能不能把房子退掉呢?说实话,银行现在放款了,对我们购房朋友来说是一件特别大的好消息。
但是总有人会对楼市进行误判,觉得放款的生活压力增加了,不想要房子了,还想对方主动解约。
配图
01,对方不可能主动解约。
如果你的房贷已经发放成功,那么我告诉你,不管你买的是一手房还是买的二手房,都不可能让对方主动解约。
其实在发放房贷之前签署合同过后,你们的交易关系就已经形成。
一手房开发商根本不会理会你,二手房的业主也根本不会理会你,因为他已经收到尾款了。
所以对于那些放款过后不想要房子的人群,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你的房子降价促销掉。
02,为什么房贷放了却不想要房子了?
其实现在这个阶段,房贷突然放了那些却不想要房子的人,无外乎就是以为房价要下跌了。
因为最近的楼市信号的的确确,让很多购房朋友都特别的害怕害怕未来的房价不如意。
比如全国房产税的试点征收吧,很多人都会说房产税出台一定会让房价大幅的暴跌。
所以他们才会不想要房子,想等一等,等房价降了之后再买房,不想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
的确如此,但是我却要劝你醒醒吧,房贷放了之后就安心的还月供吧。
至于房价是不是要下跌,这样的讯息,建议你尽量去少看,因为它会影响你的思路,给你带来很多焦虑。配图
买了房子就住进去,让自己享受家的温馨,让自己拥有一套不错的资产。
其他的事情你都可以抛诸脑后,放了款还想不要房子,那你只能把它卖掉,但我并不这样建议。
银行不催着放贷了?降息降准落空,货币收水,如何影响我们生活?
大家好,我是蓝白。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世界杯开始了,不知道大家的啤酒花生米小火锅准备好了没。
消息上,除了支持房企债券融资之外,很多人期待的降准落空了。
21号上午公布的LPR,也没有任何变化。
不止是降准降息落空,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觉到,最近市场上的水,明显变少了。
从放水到收水,这一天真的来了吗?
刚好,前几天央行公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这个货政报告,每个季度都会发。
增加了哪些话,删减了哪些内容,这个掌控货币政策的权威部门,对现在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准备怎么应对。
还有利率、通胀、存贷款、房地产、汇率,涉及的东西特别多。
中国话,历来讲究“听话听音”。
就好像这两年经常听到“原则上”和“非必要”一样。
什么叫稳健的货币政策?什么叫更加积极?什么叫适当合理?
同样一句话,语气的轻重,用词的增减,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更不用说,放到这一份极其严谨、字斟句酌的报告里。
我列出几处明显的变化,然后再结合前几天的债市波动、货币工具操作,这一期跟大家聊聊:
为什么降准降息落空了?
从现在到明年初这段时间里,货币政策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下面聊正题。
比如汇率,新增了一个说法:“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今年汇率这一波,飙得是挺猛,可破7之后,央行并没有如临大敌的样子,也就是表表态,动用了一些常规工具,把波动交给市场。
最近美国的通胀和工业品数据,预示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放缓,贬值压力又减轻不少。
总之,所谓“稳汇率”的优先程度,远低于稳地产、稳就业、稳物价。
货政报告的专栏里,还提到了“存贷差”。
这一块的论述,非常经典,非常精彩,比教科书讲得清楚多了。
所谓存贷差,指的是“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
尤其是今年,存款暴增。
之前有一期,跟大家聊过中国人存款暴增的真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
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新增存款达到了22.8万亿。
9月末,存贷款余额的差值是44.2万亿,比2021年末扩大了4.7万亿。
很多人觉得,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就能缩小存贷差。
央行解释说:
“从理论上讲,在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作为银行负债的存款,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贷款等资产扩张行为创造的。
银行并不是“动用”居民储蓄存款,去发放贷款,而是直接扩张资产就可以发放贷款,同时创造存款(负债)。
假如银行资产端只有贷款业务,负债端只有存款业务,那么:
新增多少贷款就会新增多少存款,不会产生存贷差。”
那什么才是导致今年存贷差增加的原因呢?
1,今年专项债发得多,债券新发了5.9万亿,银行买了4.7万亿的债,这些钱财政收到之后再花出去,就变成了企业居民的存款。
2,央行上缴了1万多亿的利润,财政拿去做了留抵退税,企业的存款增加了,却没有贷款,存贷差当然会扩大。
至于大家经常说的,因为疫情,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了,比如住户部门存款增速是14.5%,企业部门增速只有11.2%。
但请注意,这只是存款部门结构的变化,存款的总量是不变的。
一通金融知识普及之后,央行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
“通过促进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并不能缩小存贷差。”
这个结论,很重要。
也就是说,金融支持经济的渠道越来越多,发债、退税、上缴利润、专项贷款工具都会加大存贷差。
话里话外,似乎暗示了:
1,哪怕存贷差继续扩大,也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度解读。
2,也不用为了缩小存贷差,额外逼着银行去放贷,那根本没用。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央行对放水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
再说物价这一块,央行的最新定调是“物价涨幅总体温和”。
对比二季度货政报告里“通胀压力加大”的表述,措辞明显变软了。
数据也有印证。
前几天公布的CPI,环比涨幅只有2.1%,对比夏天那个时候,肉蛋菜明显有点涨不动了。
28个省涨幅低于9月,8个省还不到2%。
新疆最高,涨了3.6%,海南最低,涨了1%。
但是,对未来的物价走势,央行的货政报告里,却做了极其严峻的判断,原话是:
“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
为什么要特别警惕物价上涨呢?
报告里说了两个原因:
1,“地缘冲突扰动能源供应。”
是的,油价会不会再涨,谁都不知道。
2,“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需求恢复后M2增速偏高可能带来滞后效应。”
也就是说,央行认为,未来几个月口罩对消费的抑制会减弱!
一旦大家开始愿意花钱了,加上之前放了不少水,热钱涌动。。。
蔬菜、猪肉、烟酒、房租可能都会上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侧”变化。
从通胀、口罩预期、消费回升的角度,从央行专栏科普“放贷不能延缓存款暴增的趋势”,我们也就能理解:
三季度货政报告,有一点偏“鹰派”的立场和取向了。
比如,之前的报告里,提到过“发挥总量和结构工具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然后我们就看到各种大招,降息降准,尤其是5年期LPR飞速下降,银行手里握着大把的钱,利率一降再降。
但是,这次报告,却把这句话删掉了。
浙商李超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央行流动性调控宽松程度,出现边际收敛。
换句话说,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到处都是,货币总闸门、水龙头的流量,会拧的越来越小。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跟大家聊聊货币收水的影响。
前天我看后台有朋友评论:
“我的纯债基金亏的裤衩子都没了,能解释一下吗?”
原谅我有点不厚道地笑了。
债市对利率非常敏感。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市场利率,比如银行间拆借利率、LPR、存款利率在下降,存银行不如买债券的利息多,买的人多了,债市当然会上涨。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市场利率开始上升,银行手里的钱变少了,债券票面利率相对就变低了,债市自然会下跌。
这里就牵扯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预期差。”
今年这个形势,大家都以为资金会一直宽松下去,央行放水的步伐不会停止。
可进入11月,市场里的钱明显变少了,比如我们看DR007、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都在上升,说明银行手里也缺钱。
然后,又出现了优化措施20条,还有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
都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一旦大家有了经济回暖的预期,消费和投资的意愿回来了,对货币的需求肯定会加大。
偏偏这个时候,11月至今,央行非但没怎么放水,甚至还回收了不少资金。
比如,11月15号有巨量的1万亿MLF到期。
这笔钱,是央行借给银行,用来投放基础货币的,是印钞的主要手段。
一般来说,央行超量续作,那就是给市场放水,缩量续作相当于收水。
因为这次麻辣粉的到期资金,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央行的态度。
然后我们看到,央行选择缩量8500亿续作一年期的MLF,坑没填上,利率也不变。
或许是为了让短期市场的钱不那么紧张,又做了7天期1720亿的逆回购。
表面上净投放是200亿,但一年时间的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麻辣粉的缩量,更让大家确信,钱开始收紧了。
这一看就不对劲啊,经济要复苏,水龙头拧小了,央妈态度变了。
本来以为大水不会停,哪知道说变就变。
这样一来,债市的预期,自然会出现剧烈的变化。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经典的“下跌-赎回-再下跌”的反馈。
本以为买的是躺那睡觉也不用管的低风险理财,自己已经够谨慎了,谁知道能玩得这么大。
钱收紧了,还有哪些影响呢?
很有可可能,贷款利率已经到了这一轮宽松周期的最低谷。
广发宏观的数据,三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4.34%,环比下降7BP。
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创有统计以来新低,环比下降16BP。
房贷利率4.34%,环比回落28BP。
这个利率,也是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已经跟2009年二季度持平了。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做生意的经营贷款,还是买房的商业房贷,低利率能维持多久,什么时候利率会涨咱也不敢说。
但继续往下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我当然不是劝大家趁利率低的时候去创业,去买房,这年头,手里留着现金比什么都强。
政策的边际变化,看的是大局。
要考虑到出口汇率、市场流动性、通胀预期、内外形势、就业和物价。
个人的抉择,却是千差万别。
有人一天650吃早餐都不够,有人半夜送外卖睡在天桥下,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央妈最近这一连串的表态和动作,是未来几个月的货币政策,会变得更“精准”。
大家看今年放了那么多水,M2增速那么高,用低利率不断的刺激居民和企业的需求端。
该印的钱早都印出去了,货币闸门已经开到最大,也该告一段落了。
中信宏观报告说,未来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房地产何时能够回归平稳。
二是GDP何时能够回到潜在增长水平,并带来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
央行,已经做了货币政策能做的事情。
哪怕水龙头开的再大,对房地产和居民收入预期这两个因素,也起不到更多刺激作用了。
所以下一步要考虑的,是民生,是物价,是居民的钱袋子,这是谨慎收水的考量。
问题之复杂,从来没有非黑即白二选一的简单选项。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房贷被拒的原因分析,注意看自己是否踩雷了
贷款购房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房价也是突飞猛进,一般购房者不仅买房难,贷款方面也是一大难题。目前不少购房者在申请贷款时,都遇到过贷不出来的情况,一查失败原因,往往显示是综合评估未通过。这时候很多人可能有点迷,不知道综合评估主要是涉及什么方面,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今天无忧找房平台一文告诉你关于房贷征信的那些事。
个人征信记录不良
申请房贷的时候,银行首先会查看借款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如果申请人申请贷款时存在未还贷款本息或担保人正在代还情况要注意,单笔贷款个月内存在连续未还本息超过6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单笔贷款存在累计逾期超过24期记录以及近两年内存在贷款展期(延期)或以资抵债等记录等情况,都可能会被纳入到个人征信不良记录,被拒贷的可能性很高。
除逾期记录之外,如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诉的记录,比如长期拖欠水、电、通话费等费用而造成不良记录等都会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内。
首付款出现问题目前国内对于首付来源的查询非常严,一般来说银行会通过两个渠道来判断首付款来源,即支付首付款的银行卡流水,以及借款人家庭征信,以此来决定是否可以放款。
1、首付款银行卡流水:
银行会倒查你近半年的流水,看其中是否有贷款、贷款受托支付、借款、借贷、中介机构转款、融资机构转款,如果有说明首付款并不是家庭自有资金,不符合监管要求。要是流水有他人转账记录,也要提供该转账卡的近半年流水。
2、借款人家庭征信:
检查看近半年是否有新增消费类贷款或信用卡大额分期业务,有说明是通过借贷来获得首付款,同样不符合监管对首付款来源的规定。
关于房贷首付款来源审核未通过的购房者,可以联系经办银行客服查询清楚具体的被拒原因,然后再针对原因补充资料,证明交首付的资金的确是家庭自有资金,而不是贷款来的钱。
还款能力的风险问题
对于还款能力,银行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若负债过大,或收入、工作不稳定等都将影响房贷审批的成功与否。
例如银行会要求借款人的负债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借款人本身已经有负债,并且信用卡每月还款额超过月收入50%,或已经存在的车贷房贷还款额超过月收入50%等,银行可能会视为风险过高不予放贷。
一般来说,目前常见的放贷被拒原因主要这是上述三种,目前的市场环境,贷款门槛高,放款速度慢,如果征信出现问题,对于购房者来说等待房贷放款更是遥遥无期。因此我们日常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征信,按时还款,切勿等到征信有了污点后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