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15万贷款4年利息多少合适

本文目录

vivo Y35全面评测:2022年的入门级产品应该是啥样?

当我们对折叠屏、屏下摄像头、亿级像素等“新奇”的配置见怪不怪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早已习惯了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虽然在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的红海化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于很多只需要基础通讯功能的用户来说,这些“新奇”配置的实用性似乎并不是很高。

那么有没有一款产品,门槛不高的同时又可以满足日常基础通讯需求呢?不妨跟随我来一起看看viv在这个月刚刚推出的全新入门款产品vivY35,看看2022年的入门级产品应该是啥样?

01简约的机身设计

首先带大家上手看一看vivY35的外观设计部分。

此次的vivY35整体采用简约风的设计,机身正面搭载了一块6.51英寸的LCD屏幕,观感还是比较细腻的。前置摄像头采用了水滴挖孔的设计,观感上的一体性不错。

来到机身背面,左上角是vivY35的后置影像模组,由一颗1300万像素主摄和200万像素微距镜头组成。整体后摄部分采用了光哑拼纹工艺,使亮面的影像模组和磨砂质感的机身背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过渡效果。

vivY35机身部分,采用了星彩内镀工艺,会随着光线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光泽效果。虽然是磨砂质感,但在触感上还是相当细腻的,并且磨砂的质感也能保证机身的干净、清爽,基本不会留下指纹。

vivY35机身的中框部分,采用了当下比较流行的直边设计,让侧面的金属感进一步增强。

机身的顶部,是vivY35的SIM卡卡槽部分;机身底部从左至右分别是3.5耳机接口、降噪麦克风、T-C接口以及扬声器;机身右侧分别为音量键和集成了指纹识别模块的电源键。

机身配色方面,vivY35共有晨曦金、冰云蓝、曜石黑三款配色。老年用户可能会更钟爱我手中的这款金色的配色,如果实在纠结的话选黑色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项。

握持手感方面,vivY35机身重186,即使长时间握持也不会对手腕产生太大的压力。在厚度上,vivY35厚8.15,虽然采用了直边的设计,但做了很好的过渡处理,握持起来基本不存在割手的情况。

总的来说,vivY35在机身设计上简约大气同时也不失时尚,星彩内镀工艺和直角边框的设计也提升了手机的整体质感。

02续航无忧,5000Ah超大电池

续航性能是相当重要的一项配置,尤其对于学生、老年群体来说,并不会每天都给手机充电,所以电池耐不耐用相当关键。为此,vivY35在轻薄的机身内塞进了一块5000Ah的超大容量电池。

我们对这块电池也进行了相关的续航测试,采用中关村在线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模型,在24℃室温环境下,连接办公室Wi-Fi,关闭蓝牙、GPS,屏幕亮度、音量均设为50%。

观看爱奇艺视频:全屏播放45分钟的1080P分辨率的视频;

刷抖音短视频:在视频界面滑动视频浏览,共计50分钟;

QQ聊天:20分钟文字聊天;15分钟语音聊天以及15分钟视频聊天,合计50分钟;

刷微博:进入榜单页面滑动45分钟;

相机录制:录制1080P30帧视频,录制15分钟;默认主摄拍照15分钟,合计30分钟;

玩王者荣耀:对战模式“实战对抗”、地图王者峡谷5V5,测试60分钟;

刷手机淘宝:进入淘宝首页滑动,共计20分钟;

结果如下:

经过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后,vivY35最终剩余电量64%,这已经算得上中关村在线续航评测数据库中第一梯队的水准了,和排在第一名的iPh14PMx不相上下。看来5000Ah大电池和天玑700低功耗的优势结合起来,的确有非常可观的续航表现。对于轻度使用来说,基本是2~3天充一次电。

充电方面,vivY35配备了15W快充,这个配置说实话有些不够看,但结合上vivY35强悍的续航配置来看,15W快充的效率还是可以接受的。

经过实测,vivY35在90分钟的充电测试中,可以充入72%的电量,完全充满用时119分钟。

03适老化体验

针对上了年纪的用户,viv在vivY35上带来了全新的适老化体验。

vivY35简易模式

三层保险加持紧急呼叫

在紧急情况下,vivY35可以通过桌面组件右滑、关机页面紧急呼叫功能左滑、连按5次电源键这三种方式进行紧急呼叫。紧急信息会以电话、短信、闪信三种渠道将传递被呼叫人的手机上。而如果第一位紧急联系人未能接通,则会自动拨打第二、第三顺位的紧急联络人。

如果被呼叫紧急联系人使用搭载OiiOS系统的手机,便会在紧急呼叫页面展示出呼叫人地理位置,并且此时手机将开启最大铃声以及振动效果;

如果被呼叫紧急联系人使用的手机并未搭载OiiOS系统,闪信通道依旧会在被呼叫页面上提供紧急呼叫提示。

睡眠组件

当我们使用vivY35在睡前开启睡眠组件后,手机将通过麦克风及时检测用户的睡眠情况,并在起床后给出用户整夜的睡眠质量分析报告,其中包括睡眠深度和睡眠评分,从而帮助用户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睡眠质量。

吃药打卡组件

上了年纪的用户,很多都有按时服药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按时服药,viv在Y35上设计了全新的吃药打卡组件,在设置好服药时间、药品名称、剂量信息和服用周期等信息后,手机便会按时提醒用户吃药,并在手机上记录下用户的服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按时服药,也可以在之后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服药过程。

地震预警优化

对于所处地区经常出现地震的用户,viv在Y35上优化了全新的地震预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这项服务自定义烈度阈值,以便收到强弱适当的全屏弹窗或通知提醒,也可以方便地查看历史地震记录。

041300万像素主摄,带来清晰的影像世界

对于学生、老年群体来说,影像体验也是选购手机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

在硬件配置上,vivY35配备了一颗1300万像素的主摄镜头,支持PDAF自动对焦。我们也用这颗镜头进行了实拍测试:

vivY35主摄样张

vivY35主摄样张

通过样张来看,vivY35的这颗主摄虽然硬件参数一般,但成像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论是画面的细节还是整体的色彩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画面细节上,锐化程度适中,整体观感干净、整洁。

vivY35主摄夜景样张

vivY35主摄夜景样张

来到夜景部分,得益于“超级夜景”功能的加持,vivY35在夜景环境下的拍摄也有不错的表现。在保留画面细节的同时,对于画面噪点的控制也很不错。另外,在面对复杂光源时,画面中基本没有眩光、鬼影的情况,整体画面还是相当干净的。

总体来看,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vivY35都有着还不错的影像体验。虽然和主流旗舰产品存在差距,但还是可以满足用户记录生活的需求的。

05天玑700能效芯

最后,咱们来聊一聊vivY35的性能部分。

前面我们也提到,vivY35搭载了一颗来自联发科的主流级芯片天玑700,采用了7的制程工艺。架构方面,天玑700的CPU部分由2个2.2GHz的ARMCx-A76大核和6个2.0GHz的ARMCx-A55小核组成,GPU部分则集成基于ARM新一代Vh架构,主频高达950MHz的双核心Mi-G57。

值得一提的是,天玑700除了集成式5G调制解调器的设计,还搭载了MiTk5GUSv技术,通过节能省电技术进一步增强5G调制调解器,从而带来更低功耗。

我们也对vivY35上的这颗天玑700进行了跑分测试,结果如下:

安兔兔跑分37万分,相较于市面上主流旗舰SC确实要差上不少,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这颗处理器在功耗上表现是相当优秀的。除了我们测试的续航成绩外,我们也对vivY35进行了安兔兔45分钟重度压力测试。

vivY35重度压力测试

首先,vivY35顺利跑完了45分钟的压力测试,并没有出现过热被迫中断的情况。同时通过测试数据来看,vivY35全程机身电池温度都没有超过40℃,机身也基本只是微微发热,可见vivY35在功耗控制上的表现相当不错。

vivY35《王者荣耀》测试

最后,我们也选择当下比较热门的游戏《王者荣耀》对vivY35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在画质条件拉满的情况下,vivY35全程帧率相当稳定。虽然说没有高帧率模式,但好在整体游戏的流畅度还是有保证的。

06总结:每一块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最后咱们看看这款产品的定价。根据viv官网显示,vivY354GB+128GB版本的起售价为1399元。这个价格还是相当亲民的,也是绝大多数用户都可以负担得起的一个价格。

图片来自viv官网

看到最后,相信大家对于vivY35的实际体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虽然说这款产品受限于成本和定位,在很多方面的表现比起主流旗舰存在差距,但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不论是轻薄的机身设计、耐用的续航性能、贴心的适老化功能还是不错的影像体验,都是针对只需要基础通讯功能用户这一群体所量身打造的。并且结合配置、体验以及定价来看,基本算是把成本的每一块钱都花在了刀刃上,或许这就是在这一价位能够体验到最棒的产品了。

(8094002)

在首尔大学,有一间“习近平书斋”|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入口处是中文题词“探索真理,追求光明”;桌面上摆放着印有中国国徽的书目清单;各式各样的书籍填满一排排书架……这是一间位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图书资料室。

2014年7月4日,正在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重要演讲。演讲中,他公布了一个为首尔大学师生准备的“惊喜”:“我带来了1万册介绍中国情况的图书和影视资料,赠送给贵校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

一年后,“习近平捐赠图书资料室”正式开馆。这是首尔大学唯一一间以外国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图书资料室,被韩国媒体形象地称作“习近平书斋”。

“习近平捐赠图书资料室”的内部环境。(图源:新华社)

在这里,你可以品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以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一回“线上老饕”,还能跟随众多自然和人文影像资料畅游华夏的大好河山……以习近平捐赠的图书为起点,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还广泛收集与中国有关的书籍资料,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合作,将“习近平书斋”拓展为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开馆7年多来,一批批韩国青年通过“习近平书斋”认识到,中国不是“可怕的牛魔王”,而是一个维护和平、促进合作、虚心学习的邻国,是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发展中大国。

文化交流是消除隔阂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在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还宣布,中方邀请该校100名大学生2015年赴华参加“汉语桥”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2014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正是在2015年的“汉语桥”活动上,中国观众认识了一位名叫申素云的韩国“萌妹子”。她会用中文唱歌、打快板、演话剧,凭借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拿下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韩国赛区冠军。申素云说:“汉语、中国,就像一股清风,把我轻轻托起,让我飞得更高、更远。”

中韩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开展人文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不少韩国演艺明星借着“韩流”来中国发展;“中国戏剧朗读演出”“丝路文化月”等活动深受韩国青年喜爱;《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请回答1988》等一大批韩剧风靡中国,2014年彭丽媛陪同习近平出访韩国时,笑称习近平年轻时的照片像“都教授”,两国网友纷纷点赞……数据显示,中韩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达千万人次,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青年人最富有朝气和梦想,也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2014年访韩期间,习近平对两国青年提出互学互鉴、增进友谊的殷切希望。

“习近平捐赠图书资料室”的内部环境。(图源:新华社)

“我出生于中韩两国建交的1992年。”韩国青年金采省这样介绍自己,“我从小就喜欢看周星驰电影,就是‘哎呀!猴赛雷’那种,从此开始了汉语学习。”同样出生于1992年的,还有在首尔大学念博士的中国留学生侯艺玮和唐忆莹,韩剧和KPOP(韩国流行音乐)引发了她们对韩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现在,金采省成为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责任研究员,唐忆莹在课余时间忙着教韩国朋友学中文,侯艺玮在积极参与全韩中国学人学者联谊会的各项活动,而像他们这样致力于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交的“90后”“00后”还有很多。

图为2022年8月,“汉语桥”俱乐部首尔站揭牌仪式现场。(图源: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三年来,疫情没有阻断中韩人文交流。2020年,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在线下线上主办了40余场活动,韩国各界踊跃参与;2021年1月,中韩双方签署备忘录,约定未来5年内共同翻译出版50种两国经典著作;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2022年8月,“汉语桥”俱乐部首尔站揭牌,为更多韩国青年提供了学习中文的机会。

习近平曾以太极为喻,阐述中韩两国交往之道:“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

文/青元

配音/静玄

音频剪辑/安先

编辑/海声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文章:

“习主席的国礼故事”第一季(1—15期)

16.这幅送习近平的古地图,跟中国有400多年渊源|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17.习近平把“复兴号”带到了泰国|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18.习近平收到的一条被子|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19.来自非洲的“马尼奥克”,藏在萨苏赠给习近平的油画里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20.啥鞋子让小时候的习近平穿上“感觉到很神气”?|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来源:学习小组

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题: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新华社记者

即将收官的2022年,中国经济承压前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也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回稳向好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即将到来的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中国经济怎样稳中求进?

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关键指引——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会议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回望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自新世纪以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

面对高速增长背后显现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问题,聚焦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成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从哲学维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引领中国经济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向“美”而行,着眼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需求与需要,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驾马车”动力加快转换,蓝天更多,河流更清……从总量之“美”到结构之“美”,从生态之“美”到生活之“美”,民生有保障的“好生活”与精神充实愉悦的“美生活”相得益彰。

笃“实”夯基,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进步,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巩固和发展全球最全工业门类。

求“效”有为,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为关键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协”善治,从新发展阶段出发,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步履坚实,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更加明晰。

“共”富“共”赢,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到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前人从未遇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指引中国经济在守正创新中打开发展新天地——

2022年12月26日,蜿蜒千里的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复兴号动车组从成都南站发出,沿着现代化的铁路,奔驰在崇山峻岭间。

2022年12月24日,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在四川省冕宁县境内的新成昆铁路进行开通运营前的试跑,远处是老成昆铁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超过78条——这是2022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数量,创历年新高,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放眼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四梁八柱”,为中国经济拓展回旋空间,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发展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谋定发展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作出年度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策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改革……

十年风雨兼程,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应对世纪疫情,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的成功实践反复证明,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之“的”。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无不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理经济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对策维度聚焦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推动中国经济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行稳致远——

2022年12月9日上午,一列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班列从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离,标志着天津港2022年中欧(中亚)班列运量突破9万标箱,同比增长近60%。

2020年5月20日,在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X9202次中欧班列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集团长期以来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天津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力推行班列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通关模式,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稳中求进,从宏观政策到市场主体,各层面各方面牢牢把握这一工作总基调,不断创造新业绩。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系统工具。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全面具体的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科学应变,助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破浪前行: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项项举措卓有成效,一项项政策落地生根。

潮头掌舵,气象万千。

越是攻坚克难的阶段、纷繁复杂的时候,越彰显科学理论的真理光辉。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不断赢得历史主动,赢得精神主动,赢得发展主动。

历经非凡变革,我国发展站上新的更高历史起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陕西延安、河南安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着新的深邃思考。

2个月后,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吹响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

2022年10月20日,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一处晒场的大豆堆上忙碌。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巨轮穿越惊涛骇浪,取得彪炳史册的发展成就,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大国经济治理智慧的最好诠释,也是中国经济信心前行的最坚实基础。

看10年——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

2022年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开幕。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等来到北京展览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

综合展区中心,制造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科技强国,一叶叶风帆拼成“奇迹号”巨轮模型,引人驻足。

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上升到114.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加到1817亿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发射240余次……一个个亮眼数据,标示出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量”的跨越,更彰显“质”的提升。

2021年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胡煦劼摄)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回望10年来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看5年——“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指出,“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

时针拨回5年前,2017年4月。八桂大地,春风和煦,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海、南宁等地考察调研。

听取北部湾港口规划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情况介绍,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考察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强调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一路所看所谈,透出对发展质量的深刻考量。

这一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大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5年间,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着力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对高质量发展的强调和践行一以贯之。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个个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为中国经济开辟广阔空间。

看3年——世纪疫情,是3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直接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并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3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

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及时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增长路径,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面对疫情跌宕反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我国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5波全球疫情冲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

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3年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不惧险阻、勇往直前的证明。

看这一年——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2022年6月16日拍摄的已建成投用的重庆首座光伏充电发用一体充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这是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数据: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

前11个月,充电桩、风力发电机组、民用无人机、光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2.7%、39%、30.4%、21%,产业升级发展持续,新动能继续壮大。

……

这是2022年8月18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内拍摄的风力发电机。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这一年,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即行动,扎实落实。

这一年,二季度前期经济明显下滑、后期扭转下滑态势,三季度总体恢复向好,四季度抓住窗口期进一步回稳向上……顶住疫情反复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划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展现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一些外媒报道指出,在全球经济面临空前挑战之际,中国经济仍然向好。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的中国,将成为明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爬坡过坎中前行。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遇到的困难很多,有的困难是空前的,但是我们做到了。”

用好优势抓住机遇,时与势始终在我们一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在多重目标下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等人力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阐述我国发展的“四个优势”,揭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大国战略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支撑。

知难而进,砥砺前行。我们有条件实现更好发展,关键是要巩固和拓展优势,抓住和用好机遇。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体制优势增强发展活力——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其中之一就是“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

从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到通过宪法修正案,实施民法典;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制度基础。

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历经风雨更显优越性的“中国之治”中,我们的制度自信持续铸牢。

中国市场主体已发展到1.6亿多户,是稳经济的底气所在。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能经受住各种风浪冲击的重要制度保证。

“我们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反垄断法完成修改保护公平竞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垄断行业体制改革……

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攻坚,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以需求优势应对外部冲击——

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背景下,第五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累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这是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拍摄的诺和诺德展台。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世界开放报告2022》评价。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

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显著。

“我国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将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外发布,对进一步发挥需求优势进行新的部署。

“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2022年11月17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书面演讲时这样表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优势提升发展质量——

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交付首家海外客户;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下线;建成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近期,一系列发展新成果捷报频传。

这是2022年12月18日拍摄的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户的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新华社发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正加速向制造强国迈进。

经济发展最终靠供给推动,从长期看是供给创造需求。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形成中国突出的供给优势:

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能够制造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拥有世界级港口群、25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

美国彭博社发表评论说,中国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这些高技术领域正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

在对外依赖度高、短期难以有外部替代来源的领域加快补短板;积极参与推动全球和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布局;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研究员周朴(右)与学生交流讨论(2022年5月16日摄)。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研究员周朴带着课题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试验,他们的研究成果“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器”再次实现突破。新华社发(杨阳摄)

持续释放人才红利,以人力优势夯实发展基础——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人才红利新的优势正在显现:

8.8亿劳动年龄人口,人口平均年龄达38.8岁,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人。202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9年,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庞大人力资源持续激发创造活力,成为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才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

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一项项部署,旨在充分释放人力优势潜力,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自信而坚定的宣示,向世人展现出中国经济无比光明的前景。(记者:邹伟、韩洁、叶昊鸣、魏玉坤、周圆)

海报设计:卓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