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2015个人贷款考试真题

本文目录

2022年初级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题库

2022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公共科目+银行管理》(初级)机考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资料地址:弘才学习网

本书是2022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管理(初级)》两个科目的题库,包括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个模块。具体如下:

模块一为真题精选。由于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行计算机考试,且真题从不对外公布,因此很难获得完整版的真题,我们精选部分考试真题,考生可据此把握考点,知晓考试难易程度。

模块二为章节题库。按照大纲的章节编排。所选习题覆盖大纲要求的重要考点,所有题目提供详细的解析,方便考生备考。

目录

模块一真题精选【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2021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20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9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8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7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6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银行管理(初级)】2020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9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8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7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6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机考真题精选及详解模块二章节题库【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经济基础知识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金融市场第四章银行体系第二部分银行业务第一章存款业务第二章贷款业务第三章结算、代理及托管业务第四章银行卡业务第五章理财与同业业务第三部分银行管理第一章银行管理基础第二章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四章资本管理第五章风险管理第四部分银行从业法律基础第一章银行基本法律法规第二章民事法律制度第三章商事法律制度第四章刑事法律制度第五部分银行监管与自律第一章银行监管体制第二章银行自律与市场约束第三章清廉金融第四章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银行管理(初级)】第一章经济政策第二章监管体系第三章银行基础业务第四章银行经营管理与创新第五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业务第六章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与审计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第八章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

“父母失信,子女高考710分被拒录”是谣言,法官权威解答失信人限制

网传文章称,一个女生高考考了710分,却因父亲贷款失信而被学校拒绝。招生办认为她的父亲不讲信用,女儿也很可能受到影响,高校不能录取品行不端的人。真相确实如此吗?法律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限制具体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真相确实如此吗?

近日,很多网友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留言求证,平台对此作出回复:都是谣言!

谣言

通过搜索发现,这个故事流传已久。各版本情节相同,都是因为父亲是“老赖”,女儿考了710分却未被录取,不同的只是考生名字不一样。

真相

失信被执行人子女高分也不能上大学?

早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便在记者会上已澄清,“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只是限制上高收费的贵族学校,不能把正常的义务教育和高学历教育等正常的上学都列为限制”。

那么

法律对失信人员

限制消费的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下面是最新版限制老赖的全措施

快快收藏起来吧~

一、财产性限制

1.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5日正式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被执行人的唯一一套住房,只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一样可以被执行。

1、对被执行人有扶养义务的人名下有其他能够维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的;

2、执行依据生效后,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转让其名下其他房屋的;

3、申请执行人按照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为被执行人及所扶养家属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参照当地房屋租赁市场平均租金标准从该房屋的变价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的。

2.虚拟账户可被查封、冻结

支付宝、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法院可执行的被执行人财产范围。

3.法院可网上冻结、扣划被执行人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自2016年2月起,人民法院和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方式发送电子法律文书,接收金融机构查询、冻结、扣划、处置等的结果数据和电子回执。

现在,执行法官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

4.被执行人高消费通通被限制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之后,各种高消费将被限制。假期想出游度假?想住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想给自己投高额保险购买理财产品?这些东西,想都别想!想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5.被执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

也可强制执行

一些被执行人为了躲避债务,将房产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法院会综合分析房屋购买时间、产权登记时间、负债情况及购房款的支付,认定案涉房屋所有权属后进行处置!

6.被执行人的夫妻共同房产也可执行

共同共有的房产并不能排除法院的强制执行,即使被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但存在夫妻共同房产的情形下,法院也能够依法评估拍卖夫妻共同的房产!

二、资格性限制

1.被执行人子女不能上高收费私立学校

法院让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而非限制孩子权利。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自2016年2月起,人民法院和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方式发送电子法律文书,接收金融机构查询、冻结、扣划、处置等的结果数据和电子回执。

2.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炒股、买房、出境

2017年1月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人民银行、中央组织部等44家单位联合签署的《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外发布,限制“老赖”炒股、出境及购买不动产等。

3.失信被执行人水陆空出行均受阻

不能买飞机票;不能买列车软卧和轮船二等以上的舱位;坐不了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买不了代步私家车,失信被执行人的水陆空出行都将受阻!

三、信用限制

1.被执行人名单同步芝麻信用,

网购受限

最高人民法院与芝麻信用签署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

芝麻信用会同淘宝、天猫、神州租车、趣分期等各应用平台,在消费金融、信用卡、酒店等场景限制失信被执行人。

2.法院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形式

全方位曝光失信被执行人

目前全市法院大多已推出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体矩阵曝光老赖机制,对躲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精准推送,让失信者无处遁形。

四、强制措施

1.罚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按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可以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第二款规定: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2.失信被执行人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九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转自江西法院

来源:石家庄普法

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频陷培训贷风波的海尔消金、湖北消金要为此买单吗?

作者:曾仰琳

“最快学习1个多月就能接单了。”

“接一个单子就1000元,每个月学费都有了,自己还有剩下的。”

“学完一个月就可以接一些漫画的线勾图,勾线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描字帖一样。“

以兼职为诱饵、诱导在校学生隐瞒身份办理贷款,“培训贷”陷阱卷土重来。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一家名为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轻备教育”)的培训机构以可以提供兼职为由,吸引在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原画课程,并申请网络贷款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不符合预期,想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局面。

为轻备教育提供贷款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消费金融”),也因为“培训贷”频频被学生投诉而见诸网络。

监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这两家持牌消金公司是否需要为此买单?“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被“兼职还学费”话术诱导,在校生隐瞒身份申请“培训贷”

2021年12月,在读高三学生小红在网上看到了培训机构轻备教育的一则宣传视频,其中宣称“学原画三天快速获取第一笔收入”,原本就对绘画感兴趣的小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个人资料,随后该机构员工通过微信联系上小红。

“最快1个多月就能接单。”轻备教育一位老师告诉小红。

在试听了一堂直播课后,小红抱着“用兼职还学费”的想法,支付了200元定金抢占了优惠名额,并报了学费为10480元的“全能班”。

据小红提供的聊天截图,一位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员工,在得知小红还在上学的情况下,引导其隐瞒学生身份办理“学费分期”,并声称,“跟大学里面助学贷款差不多”、“免额分期跟兼职只针对非学生”。

图片:小红与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的员工的聊天截图。

无独有偶,2021年8月,大三学生小米同样因为想学插画进行兼职而关注到轻备教育的课程。在小米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员工表示,“咱们同学来学习原画,都是为了接单赚钱,如果连每个月学费都赚不上的话,谁愿意来学习原画?”

图片:小米与轻备教育员工的聊天截图。

同时,该名员工还向小米发送了多张学员“成功接单”的聊天截图,金额从750元到40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被诱导学生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与轻备员工的聊天对话中,同样的“成功接单”截图反复出现。

图片:轻备教育员工给学生提供的“成功接单”聊天截图。

在轻备教育员工的劝说下,小米办理了所谓的“助学分期”,并按要求在工作一栏填写了“无业”。该名员工称,“这个助学分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一次性偿还不了学费,国家资助的助学金贷款一样的道理。”

在轻备教育学员自发建立的维权群里,大部分在校学生诉说着相同的遭遇。在学生们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的老师往往以“成人助学通道”、“国家助学贷款”的话术来包装“培训贷”,继而让学生扫描员工提供的二维码,在第三方借贷平台完成了贷款,涉及平台包括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贷款金额从6780元到16000元不等。

然而,学生们在交完学费后正式开始上课才了解到,轻备教育提供的录播课程多为理论课程,直播课程也无法学到有用的技能。学生们联系机构退费,被告知学习协议中规定,退学需要在协议生效后7日内,机构还会扣除30%的违约金和相关费用。

“我说我不学了,问他们能不能退款、解除合约,他们说不能,只能去上课。”小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报名后第三天她就要求退课退费,但轻备教育的员工不同意,甚至不回信息。

今年1月至今,小红一直收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7月,小红被短信告知因贷款长期逾期,海尔消费金融近期即将正式整理材料进入诉讼流程,让她做好应诉准备。目前,不少同学同样面临被电话催收的困境。

图片:小红被短信告知将被起诉。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轻备教育官网电话和该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的电话,均未接通,向该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据一位学员提供的与离职轻备员工的通话录音透露,轻备教育目前线上业务已经停办,停办原因一来是线上业务不好招生,成本太大,二是线上退课率太高,整体盈利达不到预期。

在校生轻易通过贷款审核,海尔、湖北消金为何频陷“培训贷”风波?

为什么在校学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贷款审核,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扫描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发给学生的某贷款平台二维码,发现在注册上述平台时仅需输入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打勾“我已阅读《用户注册服务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披露信息》”,即可进入完成注册进入贷款申请页面。

在扫描另一家贷款平台的二维码进行注册时,填写完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后,就跳转至上传身份证,整个注册过程中没有出现《用户注册服务协议》等协议。

从小红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申请贷款短信截图来看,在海尔消费金融从申请注册到贷款通过,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图片:小红提供的贷款签约过程的截图。

小红也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注册过程并没有仔细看合同,申请贷款时也是按照教育培训机构员工所说的,勾选“非学生承诺函”,并在工作经历中填写“无业”,同时,申请时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在消费金融公司第二天电话回访中,小红也按照此前填写的信息进行回复。

对于在校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业务,监管有明确规定。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如果上述情况为事实,轻备教育涉嫌为获取自身利益,诱导在校大学生办理消费金融产品。

“在监管已经明令禁止对在校学生放贷的前提下,如果已知是在校大学生身份,就属于违反相关的管理规定。更多的责任在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监管发布条例主要的监管对象,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做到充分审核就大额放贷,明显未落实相应监管要求。而学生明知是造假,也予以配合,本身就是放弃自身权益的表现。”王蓬博表示。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提出,在这个事件中,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的行为,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风险把控不力的问题。如果培训机构构成欺诈,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仅涉嫌虚假宣传,则可能需要承担行政监管部门的行政责任;另外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学生签署合同,签署合同后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的情形,也需要从民事角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消费金融公司没有严格审查借款人实际情况、合作机构的风险把控上也存在问题,则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轻备教育存在不当营销宣传、诱使学员借贷行为的嫌疑。而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在借贷行为之前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在风控过程中也应当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但从贷款过程来看,机构既违反了贷款业务基本的审查流程,在尽职审查中的义务有所缺失,也纵容了场景方的不当营销,对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值得关注的是,此事件中涉及的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两个平台,已不止一次陷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培训贷”风波中。

今年3月,界面新闻记者曾报道,大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在海尔消费金融办理了培训贷款。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因“培训贷”纠纷被在校学生投诉,涉及多家培训机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涉及在校学生的贷款的投诉,合计超过500条。

天眼查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占国,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其股东包括海尔集团公司、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赛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9%、16%和10%。

湖北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周楠,注册资本金9.4亿元,其前三大股东为湖北银行、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疆特易数科”)和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1.91%、24.47%和12.77%,其余股东包括TCL集团、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0.64%、10.64%、4.79%和4.79%。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消费金融第二大股东新疆特易数科于2020年5月获批入股,在获批前一个月,其唯一的大股东由玖富数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玖富数科”)变更为北京利荣兴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利荣兴”)。从股权结构来看,玖富数科与利荣兴并无直接关联,但利荣兴的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联云智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一帆,同时也是玖富数科的法定代表人。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和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3%和481.3%。

对于“培训贷”风险,今年4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到,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却因为退费难而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债务。而在监管处罚方面,目前已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线上个人贷款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违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通报和处罚。

多填一道信息多流失一批客户,“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面对频发的“培训贷”风波,消费金融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在验证学生身份上,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难题在于无法获取学信网的数据。加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监管对于数据要求日趋严格,因此,目前针对18至23岁的用户,行业常见的做法都是设置“非学生承诺函”的选项,并通过电话回访二次确认用户信息,以此来避免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

对于为何不设置强制阅读合同的选项,以及要求用户上传学历证明的问题,该人士坦言,如果在用户申请贷款产品时多加一道程序,比如让用户上传学历的证明材料,或强制阅读完合同再打勾,或是要求用户阅读完合同后像签署保险合同一样抄写“本人已阅读合同条款”等,都会流失一定的客户。

“从外界来看可能只是在产品设计时多加了一个动作,但对于机构来说,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尤其如果是让用户抄写已阅读合同的字样,估计可能流失至少10%的客户。”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只能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给用户好的体验,在用户体验、获客和合规三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

另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融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经监管批准可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但是由于落实第二还款源操作较为困难,目前业内尚无公司推出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为规避“校园贷”风险,会选择“一刀切”的策略,即不给23岁以下的用户发放贷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18岁至23岁的已工作的用户确实也存在消费金融的需求,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无法通过学信网获知用户是否为学生的前提下,会选择让这类用户在申请贷款时勾选“非学生承诺函”。

“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利润压力,因此在吸收用户上不遗余力,表面上完成了监管要求,实际上并没有重视相关监管规定。浅层次的原因在于确认机制问题,很容易被上游导流平台造假,技术风控能力欠缺。”王蓬博称。

对于规范“培训贷”业务的发展,王蓬博建议,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要把合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予以重视,完善相关的风控管理机制。

针对消费金融公司,李亚建议,应当优化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方式,加强对机构的审核和贷后管理。不仅要审核借款人,更要监控培训机构经营财务动态,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应对,以降低因培训机构跑路给消费者造成的资金损失。

针对监管部门,李亚进一步指出,建议从两个方面去规范,一方面是业务监管,严防虚假宣传、诱导贷款,杜绝陷阱条款、霸王合同;另一方面是资金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范围、要求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或预付款的三方存管,降低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风险。另外,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衔接,联合执法,不能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苏筱芮则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确认客户申请意愿的真实性,比如参照银行机构使用的“双录”流程,确认客户是否接受产品的属性及规则等,相关资料作为合规工作的重要构成进行留存。另外,金融部门监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通报力度,增加消费金融公司、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

目前,在轻备教育报名课程并贷款的学生们陷入退费难、无力还款而被催收和起诉的困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王蓬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审核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尽量配合监管核查,耐心和消费者协商,也可考虑适当放宽相应的还款条件。

李亚提出,首先,消费金融公司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规范对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第二,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最后,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不得非法曝光、泄漏学生个人信息。

对于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与轻备教育合作情况、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发送采访函至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小红、小米均系化名)

来源:证券时报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