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21万贷款30年

本文目录

上海深夜送菜人陈延山:不管多晚都会送到,是他对居民的承诺

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山路洋泾港桥附近,每天响起无数种声音,来自汽车轮胎与柏油地面的摩擦,来自路边卖场的喇叭,提着菜的塑料袋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伴着自行车的铃声,人们相互问好、交谈。

盒马ii北洋泾店店长、37岁的陈延山习惯了这种喧闹,也见过这里最安静的样子。3月28日5时起,附近的住宅小区因新冠肺炎疫情,实施封闭式管理,整条街道沉默了下来。

那段日子里,陈延山和同事们推着小车为居民送去食物,车轮和地面较着劲,发出整条路为数不多的声音。这样独行在深夜送菜,他们坚持了两个多月。

白天,店里想尽办法,应接居民暴涨的采购量;晚上本该下班休息的时间,店长和店员一起,徒步为周边18个封控小区配送物资,一车又一车,直到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陈延山觉得他们就像“孤勇者”,为保供咬牙努力,但与此同时,这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上海盒马71家门店坚守阵地,小区居民也要来当志愿者,陈延山和店员收获了很多感谢信、锦旗和新朋友,出去吃饭店家认出他们,坚决不肯收钱:“疫情当中,你们救过我们。”他们的坚持得到了最好的回馈。

陈延山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告急

陈延山能在每天接到的订单中,感受出居民们的紧张情绪。

3月中旬起,他所在的盒马ii北洋泾店订单量暴增,每天早上10点左右,全天的运力就已排满。平时每单只能卖出一两包的蔬菜,那时被顾客们以10包、20包的数量囤积。

线下也不例外。有的顾客特意从浦西赶过来抢购,为避免过度聚集,店员不得不控制在店顾客的数量,其余人在门口等待入场,至少排了二三十米。最紧张的时候,补货员要小跑着从后仓抱着商品进前店,商品还没摆上货架,就被拿光了,连往常可以销售两三周的食盐,也变成每天售罄。店里原本只有6台自助收银机和1台人工收银机,为了消解购物长队,陈延山只能临时又增加了4台移动POS机。他粗略统计,店内拣货、打包、配送等作业量,瞬间涨了4倍。

陈延山为居民配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3月28日浦东新区全域封控前的三天,盒马ii北洋泾店客流量达到了顶峰。陈延山和同事们只能延长营业时间,从原本的21点30分拖到22点后,直到最后一位客人离开。门店所在商场的保安等不及了,有时下班时间一到,就催着他们关门,陈延山只能安排一位同事接替保安站岗。

很快陈延山就发现,自己的门店正面临着最严重的问题——人手告急。

原本100人的团队,因为封控和隔离,最少时只剩下10人,减员达90%。他们要服务距门店3公里半径内的约30万名顾客,涵盖4座写字楼、一座独立式公寓和20多个成片的老旧社区。

“一旦配送力量跟不上,保供的生命线就会垮掉。”陈延山明白后果,他想尽办法,各处周旋,动员能外出的配送员尽快到岗,最终将配送队伍补充到了23人,基本与日常配送人数持平。

连轴转

那轮疫情前,店里建过两个用于新品发布的“盒社群”,里面都是门店的老主顾。3月起,陆续有人在群里@他,或是直接把电话打过来:“我们小区被封控了,现在订不到货,也没人给我们送,我离你们门店近,能不能帮帮我们?”

陈延山听后,心里着急。

“我看不得别人受罪,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怎样,一定要帮忙。特别是疫情期间,居民们所需的,恰恰涉及我的工作,就更应该做好服务。”

他知道,门店货架是满的,可居民来不了,运力也不足。门店附近住着很多老人,他们操作手机不熟练,不会使用盒马APP,更别提抢菜。

一个想法在陈延山脑海里成型。“我想到了‘社区团购’——我们可以在下班后,把当天剩下的商品供给有需要的人。”后方盒马总部也传来消息,除了继续完成线上配送,还要做社区集单,即社区住户有物资需求,集中下订单,由牵头人交给盒马相关对接人员,盒马的工作人员再将物资定时定点配送至小区。

这对人手本就稀缺的北洋泾店来说,无疑是个难题。陈延山咬着牙,选出5个精壮的伙计,负责社区集单配送。白天他们忙着本职工作,每晚21点30分线上订单截止、店里工作结束,店外的活儿就开始了。

他们要先保证18个住户密度大、物资需求量大、老年人居多的封控小区。每天这些小区集单少则五六十袋,多的有130袋,每袋的量都是当下其他线上订单的4倍左右,一袋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因为物资体量庞大,陈延山调出了店里8辆液压车,每辆车能扛下上千斤的物资。

深夜里,陈延山(黑衣者)推着液压车爬坡,为社区运送生活物资。受访者供图

每晚,店员们会先将挑拣好的物资按门牌号分装、打包、消毒,再装进筐里、在液压车上摞好,用胶带绑紧。等到全部装车完毕,他们就拖着液压车,步行送到小区门口,交由牵头人分发。等结束全部工作,往往已是凌晨。

第一天配送结束,已经工作一天的店员们累得站不起来,他们不理解,跟陈延山抱怨:“眼下就这么点儿人,保住门店的线上、线下服务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做社区集单?”陈延山明白他们的压力,他把大家叫在一起,开了个短会。

在这场短会上,陈延山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瓶可乐。“我知道你们心里有苦水,喝点儿甜水,或许会舒服一点儿。”他安慰着。

他告诉店员们,盒马每天做的事,就是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保住门店线上、线下是为了什么?我们总说‘比远亲更近,比近邻更亲’,现在才是真正考验这句话的时候。如果你们住在这个封控小区,找我要物资,我肯定去送。同样,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加班加点也要给居民们送过去。”他决定自己也加入社区集单配送队伍,每天徒步送菜。

劝解和行动鼓舞了店员们,没人再对此有怨言。第二天,大家一早就到了店里,在“盒社群”里积极对接推广,社区集单很快步入正轨,向着更多、更快、更好运送物资的目标运转。

“孤勇者”

要达成这个目标不是易事。

液压车并不好走,上面堆着几百斤货物,有时遇上减速带或者路面稍微带些坡度,只能一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推。小区门口的居民盼着物资像放学的孩子见到家长一样,一看到陈延山和同事们,立刻欢呼雀跃地喊:“盒马来了,盒马来了!”

陈延山觉得心酸,“我只能提醒大家注意间距、做好防护。后来我就更加坚定,一定要送得快一点儿、多一点儿,希望疫情早点儿过去。”

为了节省时间、确保安全,3月中旬起,陈延山就睡在门店。那时上海还没回暖,他在办公室地上铺了一些纸板,伴着消毒水味,盖着外套入眠。住在门店的店员越来越多,陈延山就把这间唯一的办公室腾出来,自己在店外的车里睡了3天。一次天快亮时,他迷迷糊糊觉得上班时间到了,还以为自己躺在床上,一脚踢到车窗上,把自己惊醒了。

办公室只有3平方米,勉强能挤进三四个人,剩下大部分人就睡在货架中间和商场楼梯转弯处,有时彼此小声聊着天,还没等后半句说完就打起了鼾。

没过多久,陈延山所在门店就收到了总部送来的睡袋、被子等后勤保障物资。店员们很高兴——门店面积不大、冷链较多,到了晚上,冷气就更让人难熬。他们十分珍惜这些物资,天气好的时候,再忙也会记得晒晒被子,打扫干净。

拿到物资的第一晚,陈延山却失眠了。他担心店员们被子没盖好,反而会感冒。不管多晚,他都会挨个儿巡视一遍,帮他们掖好被角,自己才放心躺下,往往在天将亮时睡着,六七点时就被送货车吵醒。

为了及时沟通协调,他的手机一天至少充电三遍,始终响个不停。有时他休息片刻,再张嘴时,嗓子发不出一点声音,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累到说不出话。

凌晨一两点是陈延山在“盒社群”最活跃的时刻,这也是他唯一得空的时段。他会认真回复上千位居民的提问,问题零零总总,他全都耐心看完。有人建议他安排其他人专职回复,他不同意,“得让小区居民感受到店长的态度和责任,而且我也想让店员们多睡一会儿。”

他担心店员,也担心家人。

陈延山的父母、妻子、孩子都住在浦西,和其他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需要守在网上抢购物资。这让陈延山很自责,但家人们给了他最大的支持,让他放心去工作。每晚睡前,陈延山也会给家里报个平安,这是所有店员在疫情期间的“必修课”。

他们送过最远的社区距离门店近20公里,那本不是他的职责片区,但对方在网上搜到了他的手机号,他就一并应承下来。

一天晚上,他正准备吃饭,一位年轻的母亲突然打来电话,希望陈延山和店员们可以送些吃的。“她说家里已经好多天断菜断肉了,大人可以不吃,但孩子太小,不吃东西不行。”陈延山的孩子也刚上初中,听到那边的哽咽,他也没控制住眼泪,“就算不吃饭,不睡觉,我也想办法把物资给你送过去。”

配送完返程时,店员站在液压车上张开双臂。受访者供图

最晚一次,他们送到了凌晨3点40分。

那个小区本不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和计划中,但考虑小区已经被封控了一个多月,居民着急,陈延山和同事们决定,再多走一段路。

“不管多晚都会送到”是那段时间,陈延山跟居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居民们总是回他:“再晚我们都等你。”

小区距离门店只有一公里左右,但中间要经过一座洋泾港桥,自带一点儿坡度。平时走路不觉得累,一旦拉上液压车,在本就疲惫的状态下,陈延山和同事们觉得寸步难行。他心里急,“第二天还要继续战斗,得尽快送去,早些回去休息。”

他和另外3位同事互相鼓劲:“我们几个一鼓作气,一起把车拉过去。”后来生活重启,陈延山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感叹:“当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现在让我去拉车,那个身体状态,根本拉不动。”

那晚,因为物资太多,他们来回送了好多次,最后一趟送完返程,陈延山终于放松下来。有位同事站上了液压车,张开双臂,陈延山忍不住打开手机,边拍边说:“回来的时候就是这么惬意,还可以搭顺风车。”他没录下来的是,剩下的路,这位同事困得抱起双臂,蜷在车上休息。

后来每次提起这段经历,陈延山都会想起那晚——街上只有他们拉着车走,两侧是刚领完菜回家的居民们点亮的灯,还有人从窗口拍下他们的身影,发到网上表示感谢,那是他最累却最幸福的时刻。

之前大家互相打气时,说起过《孤勇者》这首歌,陈延山最喜欢的歌词是“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那天他又想起了这首歌,觉得自己和同事们就像“孤勇者”,“如果社会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我们也不孤独了。”

一个好人

两个多月过去,盒马ii北洋泾店的店员们累瘦了,也晒黑了。头发不知不觉长了,店员们学着互相剪头发。店里8辆液压车全坏了,电瓶车轮胎爆掉,变压器电机烧坏,后备箱被液压车把手撞坏。上海逐渐回暖,他们却因为没法回家,只能穿着冬天的衣服和鞋,满身是汗地送物资。

后来,陈延山知道,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其他盒马店的战友们还在上海的71家门店坚守阵地,覆盖上海将近5200个小区;在总部的协调下,店员们住进了保供人员专用的酒店,终于可以洗上热水澡。

社区集单微信群里居民们的发言。受访者供图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居民热烈的反馈。

辖区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强烈要求来店里做送菜志愿者;盒社群里,居民们主动呼吁多多体谅店员们的辛苦,他们评价,“泾东这次因盒马而骄傲……”还有老主顾发来满满两个手机屏的感言,陈延山反复读过几遍,嗓子有点紧,眼眶也不由得发湿。

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陈延山又收到了居民们送来的许多锦旗、感谢信、奖杯和奖牌。工作上即便出现小瑕疵,顾客们也会耐心包容,到了节假日,有些顾客还会打电话问候陈延山。他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每次见面,他们都热情地招呼陈延山和店员们。一次盒马所在商场的大门坏了,旁边小区的住户知道,直接带着工具过来修好。有时他们穿着工服在外面吃饭,店家们摆摆手,不要他们付钱,“你们是盒马的,疫情当中,你们救过我们。”

直到现在,当初为集单建立的“盒社群”每天依旧活跃。只要陈延山在群里发布新品,居民们都很捧场,常常一抢而空。陈延山发现,后疫情时代,上海人已经从精致消费向精明消费转变,健康意识增强,更加看重有机、绿色的食品。

恰恰是在这种观念衍生下,附近居民对盒马的信任度大大提高。与那轮疫情前的两个多月相比,疫情后两个月,盒马ii北洋泾店的新用户增长了17%,对于一家用户基础已经十分雄厚的老店来说,这个数字非常了不起。

盒马ii北洋泾店员工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做社区集单之前,陈延山只想着一定要把它做好。这个信念,直到现在也没变过。

正因为这份信念,他收获了店员们的信任——工作上他们彼此关心,遇到问题不再藏着掖着。他把员工当成家人,封控期间,他最大的愿望是和店员们拍张“全家福”,纪念这份合作团结的精神。

他也收获了居民的信任。许多人见到他,都热情地夸他:“你是个好人。”陈延山很满足,“好人是最基本的,说我是个好人,就行了。”

他变得更加自信,再困难的事,也相信自己可以凭着一颗真心做好,就像他在社交平台上写的那样:“少年有怕过,但从未输过!”

新京报记者左琳编辑刘倩校对赵琳

中国粮食连续8年丰产……回眸2022,十组数据看亮点

原标题:回眸2022,十组数据看亮点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一座5G基站铁塔上,工作人员在调测天线。

过仕宁摄(人民视觉)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30亿斤,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10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图为赤峰市松山区安庆镇的农民正在晒玉米。

李富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南京市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加班加点组装新款新能源汽车,以满足市场订单需求。

朱红生摄(人民视觉)

重庆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增建配套设施,完善居住功能。图为重庆市南岸区峡口镇一处完工的城市更新项目。

郭旭摄(人民视觉)

近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电力有限公司聊城发电运营分公司循环水水库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进行组件铺设的最后安装。

张振祥摄(人民视觉)

12月24日,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某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人在绿色智造项目车间生产锂电池材料。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2022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说,这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一年。

星光不负赶路人。回首这一年,经济社会领域取得许多难能可贵的成绩。中国粮食连续8年丰产,新能源汽车产销创下新高,城镇老旧小区换了新颜,5G网络“县县通”,数字经济持续领先全球……一起透过十组数据来看亮点。

超1.3万亿斤:中国粮食“8连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收购站内,粮食收购正忙。“今年粮价不错,农户售粮积极性比较高,我们收购点已收购秋粮超2000吨。”收购站负责人说。

这一年,各地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全国夏粮产量为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为562.5亿斤,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为10220亿斤,增加42.5亿斤。

产量增,面积也在增。各地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说。

超1000亿件:快递“递”出经济韧性

12月1日,国家邮政局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7天。

中国的快递网络,单程超过4300万公里、网点超41万处、日均服务近7亿人次。快递业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实现千亿件目标,既体现行业发展,更彰显经济韧性。

小小快件,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今年以来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今年“双11”期间,快递包裹处理量超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3.8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

1000亿件快递,日均3亿件,其中有1亿件在农村地区进出。目前,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随着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工业品进入乡村、更多农特产品流向全国大市场,乡村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元旦春节来临,快递又将迎来传统旺季。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说,前期投入带来的能力提升,将推动快递业在畅通经济循环与支撑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5.2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换新颜

拆除违建、改造路面、新增绿化、施画停车位、墙体保温、加装电梯……今年以来,许多地方老旧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也大大提升。用一些居民的话来讲:老旧小区“改”出幸福生活,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惠及居民859.25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为101.7%,其中25个省份的开工小区数、户数均超过或达到计划任务。

“面子”更靓,“里子”更实。据统计,今年前10月,规整和更新改造水电气热信等老旧管线5.16万公里,加装电梯1.23万部,增设停车位61.9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2.07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694个。各地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惠民生扩内需,又推动了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

数据显示,这十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6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您家吗?

超90%: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提升

借助“光储直柔”技术,将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实现柔性使用,帮建筑多省电;房屋经过节能改造,冬季室温提升3至5摄氏度,夏季降低2至3摄氏度,让居住更舒适。还有遮阳百叶根据阳光强弱和气候条件调整角度,回收装置将雨水通过沉降转为绿化浇灌用水,屋顶小花园改善局部小气候……我们身边的建筑正在变“绿”变“聪明”。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中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多亿平方米。

此外,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到2.5万个。2134个绿色建材产品获得认证标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使建筑产业链拉长变宽。

住建部总工程师李如生说,将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推广力度,让“中国建造”贴上绿色标签。

4%: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再上调

上涨4%——2022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再次迎来调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通知,从2022年1月1日起,为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尽管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影响,养老金待遇仍持续提高,既体现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也将实实在在助力“老有所养”。

经过多年改革完善,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制度运行更加稳健,基金更可持续,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社部方面介绍,养老保险基金当期能平衡、累计有结余、长远有储备。

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万亿元,基金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人社部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万亿元,有较强的保障能力。全国社保基金有超过2.6万亿元的战略储备,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超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近日,在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国产品牌汽车排起长队。这些刚生产出来的新能源车正等待着发往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比亚迪、蔚来等品牌新能源汽车成功登陆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地,自主品牌实现对欧美等市场出口全面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为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2年前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7万辆跃进至59.3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从7%攀升至21%。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中国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完备、新能源动力电池与智能网联技术先进等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新锚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经过国家多年的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呈现领先局面。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车企正自信地往外走,这也将在未来支撑中国汽车出口的长期增长。

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活力足

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深耕电梯门系统领域,服务国内外400余家电梯制造商,自2010年起,保持每年递交4项专利申请;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专注研发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已积累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公司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它们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下,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自2019年6月认定第一批248家,截至目前已认定4批共计8997家,平均每家企业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5.7项,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接近30%,在5G、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国家名片,也培育出一批产品品质过硬、实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专精特新企业多,发展质量才会高。”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将进一步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小树苗”成长为“小巨人”,让“小巨人”成长为“参天大树”。

220多万个:5G网络“县县通”

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各地;发力线上推广,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的特色旅游风生水起;透过智慧云课堂,贵州毕节的山里娃跟城市孩子一起上课……持续延展的信息网络,正为农村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正是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提升的生动写照。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22万个,5G网络在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覆盖至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和重点乡镇镇区,5G网络实现“县县通”。

从铜线到光纤,从4G普及到5G商用,从东北雪原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太行山区,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远程医疗……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在县域乡村地区广泛兴起,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超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再增长

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1号机组近日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座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首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54亿千瓦时。

广东揭阳,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全球商用最大单机容量11兆瓦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为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提供有力保障。神泉二项目是国内首批平价上网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将助力粤东经济低碳发展。

从崇山峻岭到汪洋大海,一个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成投产,为绿色发展增添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1136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2815万千瓦,电力生产延续绿色发展趋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说,“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在生产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方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巩固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7.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动能澎湃

机械手臂在智能车间内精准执行工业“大脑”指令;无人驾驶零售车在产业园区“上岗执勤”;综合性气象探测仪感知着天气的细微变化;快递包裹在双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上被快速扫描分拣……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数字经济正迸发旺盛活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7.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目前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据测算,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在不少外媒眼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西班牙环球网站刊文称“中国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局,中国再次展示了其通过大规模数字变革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相关部门将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李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恐怖数据”创一年来最大降幅!美联储的“鹰言鹰语”还可信吗?

许多投资者仍押注,美联储将在经济衰退来袭时妥协。

北京时间21:30,美国11月零售销售月率录得-0.6%,为2021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预期为-0.1%,前值为1.3%。美国至12月1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1.1万人,预期为23万人,前值为23万人。美国12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录得13.8,为2022年5月以来新高。

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短线走低十余点至104.08,美元兑日元走低逾30点至136.42。

机构评论称,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降低至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的21.1万,低于市场预估的23万。在经济疲软之际,这是劳动力市场活力的又一迹象。续请失业金数据则符合预期。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从23万降低至22.725万。

今日早些时候,美联储政策声明和鲍威尔的讲话“鹰味十足”,当时美联储公布了普遍预期的加息50个基点,并预计到2023年底利率将再上涨75个基点。

随着美联储开始自19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加息以对抗飙升的通胀,利率还有多少上行空间以及限制性的政策利率是否会使经济陷入衰退是几个月来困扰投资者的问题。一些投资者认为,预期的衰退将迫使美联储明年放松货币政策。

CiTh高级全球利率策略师EA-Hi表示:

“美联储正在努力说服市场朝着他们的方向发展。但人们对美联储将利率大幅上调至5%以上的能力缺乏信心。”

FkiTFixI首席信息官SDi表示:

“市场走势真实地描述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抗通胀的可信度,不如说是美联储坚持鹰派立场的可信度。”

本周公布的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基金经理调查显示,42%的人预计短期美债收益率将下降,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比例。预测利率较低的基金经理包括先锋基金、德意志银行和美国银行,后两家预测明年将出现衰退,并预测美联储将在2023年12月开始降息。

FH的投资组合经理RJG表示,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不得不在明年年底前放松政策,而今天美联储主席的任何讲话都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他目前超配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VFixIG全球信贷团队负责人ChihAwi认为,经济将在明年下半年陷入浅度衰退,促使美联储在2023年第四季度前降息。他说:

“我们认为市场在定价方面并没有那么过分,但对宽松周期的预期方面确实有点超前了。”

也有投资者认为,即使经济动荡,美联储也会坚持其立场。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显示利率将在2024年降至4.1%,高于三个月前的估计。

C首席市场策略师卡尔沙莫塔说:

“(美联储的)声明和经济预测讲述了一个简单但有说服力的故事:美联储不准备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转向’,直到它看到通胀压力逆转的持续和确凿的证据。”

虽然Di选择相信鲍威尔的话,但她预计债市的波动将继续,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对美联储保持紧缩货币政策的承诺进行事后猜测。她说:

“市场确实习惯于预期美联储会介入。我们这一代交易员从未见过美联储在紧要关头不选择救助。”

本文源自金融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