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不良贷款上升

本文目录

银行该如何应对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编者按:这是作者6年前撰写的文章,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意义,现发布出来供读者分享,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商业银行2015年财报相继出炉:不良贷款增长近五成,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贷款率1.67%;银行业利润增长趋缓,商业银行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仅增2.43%。

年报数据反映出了商业银行经营正陷尴尬困局:一边是利润增长下降至个位数,“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资本公积、呆账准备金等蓄积能力逐渐下降;一边却又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引发不良贷款大面积反弹,“经营无风险之虞”已成过眼云烟。当然,目前商业银行经营陷入尴尬境地是对经济新常态的正常映射:一方面,银行业应对此保持正常心态,正确面对存在的困难,消除无所作为倾向,从逆境中寻找出路,则有迎来“柳暗花明”明天的可能;另一方面,正视眼前经营陷入困境现实,认真分析导致目前经营结局的原因,树立高度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困境中砥砺“品行”,则逆境求生完美结局有可能出现。

而要让目前经营不利局势转危为安,必须把精力集中到如何应对不良贷款持续增长上来,因为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经营成败至关重要;如果不良贷款持续上涨态势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存量不良贷款得不到有效盘活,在当前盈利能力下降和盈利空间收窄情势下,不仅会进一步侵蚀商业银行经营利润和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能力,则更会放大银行信贷经营风险,进而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目前应对不良贷款持续上涨成了摆在商业银行经营面前的头等大事,决不能有丝毫含糊,一定要把化解不良贷款当着经营重心抓好抓落实抓出成效。

而应对不良贷款持续上涨,从宏观方面看是个庞大金融系统工程,涉及政策层面较宽、技术屋面较大,笔者不过多着墨,仅从微观层面、具有实际可操作方面谈点看法,以作引玉之砖。具体从三方面入手:

其一,充分利用政策,加速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应对不断快速增长的不良贷款。因为靠传统的提取拨备来消化不良贷款,一是受盈利水平影响,消化额度和消化进度会受到限制,为达到快速消化不良贷款之目的,必须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这条新路。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加速资金流动性,加快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释放更多资本金,有更多空间做现金产业。

而且,目前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经过多年酝酿之后,已破茧而出,尤其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发布了《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意味着酝酿多年的不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化方案落地,也标志着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多了一条求生“通道”。令人欣喜的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ABS)试点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从之前的四大国有银行扩围至五大行及招商银行六家。此外,监管层对不良ABS制定总试点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这对商业银行来就是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重大政策利好。

其二,对银监会加大调整拨备覆盖率政策呼吁力度,促成银监会尽快降低拨备覆盖率水平,增加盈利消化不良贷款。据权威机构披露,银监会将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最低监管要求,7家上市银行可能获得下调资格,5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可能下调拨备,下调幅度可能到120%或130%。虽然目前尚未正式成文,但商业银行可强烈呼吁政策出台。就目前而言,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5%,相较2014年同期下降了59.2个百分点,但仍有下调空间;且多家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为下调提供了条件。据测算,下调拨备覆盖率可为上市银行腾挪利润空间在7%到25%不等;如果拨备覆盖率下调至120%,对利润影响占比约9.4%,腾挪的利润空间在4%-15%不等,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利润本身调节,消耗掉不良贷款。

其三,充分利用资产管理公司作用,加快不良信贷资产出清力度,有效化解不良贷款包袱;并结合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加快僵尸企业淘汰力度,将隐性不良信贷资产尽可能全部暴露。目前利用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贷款具有先天条件,原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仍继续发挥较大收购能量;同时银监会批准新进入的15家省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作用也将逐步显现。

据信达最新年报显示,2014年不良资产经营收入达315亿元,同比增长44.1%;东方资产2014全年不良资产业务收购规模达500亿元,已经累计处理了近万亿的不良资产;长城资产去年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包114个,主营不良资产业务净收入占比达76%。而且在收购商业银行不良借款中,都发了“财”,如赴港上市华融2014年实现净利润130.31亿元人民币,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10%;其不良资产业务占总收入的56.1%,不良资产业务获利93亿元人民币。显然,有足够资金势力收购更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沟通与协作,消化不良贷款前景还相当广阔。

此外,商业银行应确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金融业管制放松、市场化步伐加快的有利因素,有效拓展经营更大自主权和主动权;并利率市场化合理配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自行决定利率水平,不断提高自主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疫情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 新变化与新对策

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博士后、副研究员罗玉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员于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部分行业的不良资产曾出现上升趋势,带动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提高。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化解不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防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再次凸显。本文以疫情以来不良资产处置的“新变化”为出发点,提出了这一时期不良资产处置的“新对策”,即“六个转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注入一剂冷却剂。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叠加国内经济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部分行业的不良资产曾出现上升趋势,带动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提高。同时,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在攻坚战后迈入体制机制建设时期,作为不良资产处置需求方的资产管理公司(AMC,简称AMC)、资产投资公司(AIvC,简称AIC)等金融机构在化解不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防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再次凸显。

疫情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呈现出以下四个新变化:一是不良资产的规模持续增加,不良贷款率可能随着信贷规模的增长而小幅波动;二是中小型银行将成为本轮不良资产的重灾区,其自身风险将随着疫情持续和经济低迷而持续暴露;三是不良资产的行业分布差异显著,尤其是受影响严重企业,其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规模将持续“双增”;四是不良资产规模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将增加,如吉林、上海等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地区,不良资产率在短期内会出现跳升。

疫情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整体情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实体经济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从银行业资产质量看,2019年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6%;然而到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仅仅3个月,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约2000亿元,不良贷款率升高0.05个百分点。随着国内实施科学的疫情防控,经济生产逐步恢复正常,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开始回落,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7%。这既与银行机构多元化积极处置化解金融风险有关,也与疫情期间信贷额度的增加有关,因为2022年第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的总体规模是29539亿元,比2022年第一季度末的不良资产总体规模多出416亿元。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活水”作用,在基础设施、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些领域关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人民所盼和政策支持的,信贷结构的调整会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对未来减小不良资产承压具有长效功能……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11月刊(总第108期)。

本文编辑:孙世选

0

信用卡不良贷款加速“出表”,年内不良资产ABS发行近900亿元

华夏时报(www.hii..)记者付乐冉学东北京报道

小罗(化名)早年间在上海创业,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在上海贷款买了房。2020年,其生意急转直下,他已然负担不起每个月两万元的房贷。无奈之下,小罗关掉生意,找了份送快递的工作。“每个月赚的只够生活费,还要还信用卡,根本还不起房贷,也拉不下脸跟父母要钱。”小罗说,“我只能不断套现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现在每天一睁眼,就像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负债人的压力会直接反映到数据上。今年三季度,部分股份行信用卡不良率较上年末出现上升。例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较上年末分别上涨0.16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

行业人士指出,我国银行业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手段基本和国际接轨,比如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ABS)、债转股、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等新型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多家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及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处置近900亿元信用卡不良资产。

部分股份行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升高

财报显示,三季度,部分股份行信用卡不良率较上年末出现上升。

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信用卡逾期贷款率3.11%,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270.74亿元,同比增加57.58亿元。

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2.27%,较上年末上涨0.16个百分点。

此外,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等股份行未在三季报中披露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情况。而2022年上半年股份行信用卡不良率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兴业银行较2021年底上升了0.44个百分点,达2.73%。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95%,较2021年底持平。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信用卡不良上升,不仅受疫情疫情影响,也受行业逻辑和短期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

他进一步表示,在行业逻辑上,不良率上升是信用卡发展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的必然结果。据BCG研究,银行目标客群的信用卡渗透率已达80%以上,且客均持卡银行数超过4家,该阶段信用卡业务具有规模低速增长、客群持续下沉两大特点,规模放缓会使不良加速暴露,而客群下沉,将不断推高信用卡风险水平。

“不良率上升,信用卡利润空间持续收窄,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特点。在短期环境上,国内疫情多点频发与全球经济进入紧缩周期共振,持卡人中的高杠杆人群可能先行暴雷。”他分析说。

加速发行信用卡不良ABS

为缓解不良压力,银行纷纷发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不良资产。9月以来,银行发布信用卡不良债权ABS的步伐开始加快。《华夏时报》记者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不完全统计发现,年内各大银行约发行25期,9至11月的三个月间就发行了18期,占全部发行总量的七成以上。

具体来看,9月15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浦发银行将发行4.83亿元,基础资产均为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入池资产本息费为77.64亿元,入池本金总额为64.61亿元,涉及17.7万户借款人。

11月14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福鑫2022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光大银行将发行1.6亿元信用卡不良债权ABS,本期资产支持证券项下的基础资产涉及4.7万户借款人,4.8万笔资产,涉及全部未偿贷款本息费总额为26.27亿元。

11月17日,《鸿富2022年第五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发布,民生银行将发行5900万元信用卡不良债权ABS,本期资产支持证券项下的基础资产涉及4.6万户借款人,4.8万笔资产,全部未偿贷款本息费总额为28.42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及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处置近900亿元信用卡不良资产。

何大勇分析,信用卡不良ABS出表,相较传统不良核销处置方式优势明显,可提效资产利用率,提高卡中心盈利表现。

“首先是加快现金回收,不良ABS发行后,银行即可获得现金流,并可计入当年收入。其次是节省拨备成本,不良核销后,可对应节省拨备资金占用。最后能降低融资成本,特别在今年,资本市场流动性充沛,ABS发行成本已低于大多数城商行和少数尾部股份行的综合融资成本。”他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发布信用卡不良债权ABS也可提升核销处置的灵活性,为卡中心运营提效。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传统不良贷款的核销流程,在处置方式和时间上均有严苛的要求。

“例如,逾期金额超过5万元的,需要追索超过1年方可核销,逾期金额超过10万元的,还需额外完成法律诉讼,而不良ABS出表即视为核销,出表后续的追索方式。银行可依据实际效果选择最优路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何大勇解释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