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助贷险起风波:有分公司继续开展业务,也有正在清理整顿
对于颇受市场关注的“人保关停助贷险部门”一事,中国人保方面向澎湃新闻表示,要去和财险业务部门先核实。
不过,一位接近人保财险的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现在业务审批在收紧,很多业务不做了。算是业务的主动调整,主要是风险排查,剔除高风险业务,更多是主动防风险考虑。
所谓人保助贷险,全称为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指的是人保财险推出的服务于中国大陆本地居民的无抵押贷款业务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只要投保成功,投保人(借款人)即可申请中国人保合作银行发行的小额贷款。
一位中部省份人保财险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还在做助贷险,总体风控较好。虽然此类产品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较高,但该省也接近盈亏平衡了。
但据澎湃新闻了解,已有地方对这类产品进行清理整顿。一位东部地区人保财险省级分公司副总告诉澎湃新闻,该公司正在进行清理整顿。
“我们的这块业务应该说还过得去,马马虎虎吧。”上述副总向澎湃新闻表示,对于助贷险是否会陆续停掉,将视清理情况和市场情况而定,具体的业务部门目前正在拿方案。
从中国人保官网的产品简介来看,人保助贷险的门槛低、范围广,适合人群为21-56周岁,身体健康、有稳定工作、月收入2500元以上的广大符合要求的中国大陆居民。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人保助贷险所需申请资料和资信证明文件少,审批速度快。
根据介绍,保险人对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在所投保的贷款合同项下所欠的全部贷款本金和相应的利息(含罚息、复利)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无免赔。人保助贷险投保人无需再向中国人保财险合作银行提供其他任何抵押或担保。
近段时间,受P2P网贷等风险影响,多家保险公司的信用保证险业务赔付率大幅上升。4月16日,银保监会还公开通报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就中国人保来看,该公司信用保证险2019年承保利润为-28.84亿元,综合成本率在各财险险种中最高,达到121.7%,赔付支出净额较2018年增长106.2%,达70.72亿元。
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在中国人保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信用保证险亏损主要是赔付率上升幅度比较大,费用率相对比较高。还有一个原因是业务特点决定的,信用保证险,特别是融资类的信用保证险是先赔后追,追偿的收入入帐相对滞后,随着业务的进展,业务的特点会体现赔付率先高后低的特征,特别是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融资类的信用保证险风险管控压力将持续加大。
其实,人保内部清理整顿信用保证险的高风险业务是有先兆的。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当时在业绩会上就指出,信用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偏高,除了市场信用的变化以外,从内部来看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承保、提升风控能力。这也是人保集团包括他本人十分关注的,今年强化信用保证保险的风控能力、规范承保是发展信用保证保险一个重要的措施,去年综合成本率偏高,不是因为风险没有体现,是因为风险有体现了,人保对有些产品提升了责任准备金。当然另一方面,确实也存在人保在风险管理方面对基层的传导还不够,下一步在这方面除了规范承保、强化风控能力之外,还要强化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银保监会也对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强了监管。银保监会下发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经营信保业务的,最近两个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150%。对于经营融资性信保业务的,要求最近两个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9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80%。
传人保财险暂停助贷险业务,今年Q1信保业务保费收入同比腰斩
凤鸣本报记者李娜北京报道
5月11日,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财险”)“关停助贷险部门”的消息在多个社交网站传播。
另据知情人士提供的截图显示,人保财险内部发文通知,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新疆、厦门、宁波和深圳等15个城市的分公司将统一关停助贷险部门。“周一接到通知说停止进件,重点做催收。公司方面给出的原因是,贷款端坏账太高,利润少。”
就上述消息,“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向人保财险方面进行了核实。上海分公司客服方面回应称“助贷险是公司的一个险种,不是一个部门,所以不存在解散的说法,暂时也没有收到助贷险业务关停的消息。”北京分公司的客服也向记者表示,“没有收到贷款类保证保险不能进行办理或关停的消息。”
此外,记者联系到人保财险山西晋城的一位助贷险员工回应称,上述关停的消息并不完全准确,“是有的城市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暂停。”同时,该员工表示,山西、太原、晋城,目前都处于盈利状态。记者注意到,该员工5月11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今天人保东站门店累计批款破200万。”
对于北京地区助贷险业务目前的情况,上市员工表示,“(助贷险业务)可以做的,只要达到进件标准就可以帮忙联系北京的同事。”其举例,如果贷款人是个体户,近半年月均流水达到5万元就可以申请贷款,利息在一分左右,当然具体看客户资质,资质不一样,银行评估的利息也不一样。
公开资料显示,“助贷险”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包括保优贷、业优贷、金优贷、车主贷、流水贷等五类产品,所有产品均可支持21-54周岁的个人或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主申请,通过保险全额增信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从而帮助客户快速从合作银行获取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保险期限最长三年,保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按月等额本息还款。贷款时人保将收取保险费用,最低月保费费率为0.6%。若借款人逾期,人保将在指定时间内履行赔付责任,替借款人代偿。
“141号文”后,保险公司和担保机构进入银行贷款业务进行增信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但监管要求助贷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因此一直以来这类合作收费往往“遮遮掩掩”。
5月9日银保监下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申商业银行应当在书面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合作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也同时明确:“保险公司和有担保资质的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向借款人收取合理费用,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除外”。
这笔收费终于获得监管的“正名”,而中国人保作为早期涉足这一领域的保险公司,却传出了打“退堂鼓”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人保财险的上述动作并非没有预兆。2019年财报显示,中国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收入4317.24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249.31亿元,同比增长53%。
其中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达227.67亿元,同比增长96.66%,近乎翻了一倍。但不容忽视的是,保费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在加大。2019年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险的综合成本率高达121.7%,赔付率达到达到78.1%,同比上升17.9%。承保利润由2018年的盈利1.85亿元转向亏损高达28.84亿元。其中,针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是亏损的罪魁祸首。
据人保财险党委委员、副总裁沈东介绍,信用保证保险可分为融资类信用保证险和非融资类信用保证险。2019年,非融资类信用保证险的业务实现了盈利,出现亏损的是融资类信用保证险。沈东表示,信用保证险的亏损主要是因为社会信用风险上行,导致赔付快速增长。同时,考虑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公司基于风险匹配原则,对准备金进行合理上调。
沈东指出,融资类信用保证险,大部分还是一年期的业务,比例超过70%以上,只有30%左右属于多年期,有的是两年期,有个别是三年期的业务。而融资类的信用保证险特点是“先赔后追”。追偿的入账相对滞后,随着业务的进展,赔付率会出现先低后高的递增,特别是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与此同时,沈东称,从去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已经对融资类的信用保证险加强了风险敞口的管理,整个发展速度在四季度已经控制下来。今年2月份信用保证险大幅度负增长。下一阶段对融资类信保业务将控制增量。
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人保的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7.99亿元断崖式下滑至24.97亿元,近乎腰斩。
沈东表示,在准入方面,人保财险按照分类进行分平台类别、分区域类别进行分类的限额管理,把整个融资类信用保证险整个的贷款限额强化一个总额管理,在分板块方面也实行限额管理。同时公司对线上化业务的承保准入收紧。再有就是通过追偿进一步减损,确保这块业务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人保财险已曾与P2P平台宜人贷展开合作。2018年2月,宜人贷与人保财险达成合作,签订三年合作协议,针对特定借款产品推出借款人履约保证保险。“从2018年3季度起,我们已经没有承保新的P2P业务,现有平台业务正在对模式进行改变。”在2019年11月1日,中国人保2019年投资者开放日上,人保财险总裁谢一群表示。
北京一位保险从业人士认为,信用保证保险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一旦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不足,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比如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信用类产品包括小额信贷保险产品就受到一定影响。从人保的动作看,应该是对相关业务的内部整顿。在上述人士看来,保险公司开展保证保险业务需主动提升风控能力,一定要穿透到底层,在选择合作方时也需谨慎,应关注各行业和单个个体的信用风险,切莫激进。
5家上市险企上半年保单贷款超3700亿元 规模较年初增11% 年化利率徘徊在6%
保单贷款是险企增强保单流动性的一大利器。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这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保户质押贷款(简称“保单贷款”)合计规模为3739亿元,较年初增长11%。
从备受关注的保单贷款利率来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目前的保单贷款利率普遍在6%上下徘徊。
有险企个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前,保单质押贷款虽然是一项较好的产品功能,但并没有被险企作为重要卖点,而随着险企转型的深入,该项功能在增强流动性方面优势凸显,尤其是在银保渠道大量短期理财产品的冲击下,保单质押贷款优势就愈发明显了。此外,保单贷款只认合同不查征信,和银行贷款相比,虽然部分险企保单贷款利率略高于银行,但贷款手续大为简化,这都是保单贷款的优势。
《证券日报》记者也发现,目前不少保险公司通过官微、APP等渠道,可以实现保单贷款“秒到账”。
中国人寿
保单贷款规模最大
保单贷款是指投保人将所持有的保单抵押给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获得资金的一种借贷方式,用于解决投保人的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保户质押贷款规模分别为1558.7亿元、1278.46亿元、530.69亿元、330.68亿元和40.04亿元,合计规模为3738.57亿元,较年初增加364亿元,增长11%。
从保单贷款的期限来看,上市险企保单贷款多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的保户质押贷款规模位居五大上市险企之首,达1558.7亿元。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提到,截至6月末,该集团的保户质押贷款到期期限均在6个月以内,账面价值近似为公允价值。
此外,中国太保也提到,根据不同险种条款的约定,最高可贷金额为保单现金价值的70%至98%不等,贷款到期前不能增加贷款金额,贷款到期时投保人归还贷款利息后,可办理续贷。贷款的期限自投保人领款之日开始计算,根据不同险种最长为6个月或1年,到期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保单在贷款期间,如因解约、减保、理赔、满期或年金给付发生退费或给付时,先将有关款项优先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若有余额,再行给付。
中国人保表示,该集团的保户质押贷款均以投保人的保单为质押,且贷款金额上限通常不超过投保人保单现金价值的90%。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保单质押贷款在促进保险销售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带来了较为可观的利息收入。从新华与人保披露的保单贷款利息收入情况来看:新华保险上半年利息收入7.49亿元;中国人保上半年利息收入为0.61亿元。
此外,中国人保在2018年年报中提到,去年保单质押贷款利息收益为1.7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0.03%。新华保险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保单质押贷款利息收入为13.68亿元(新华保险2018年净利润为79.2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0.89%。
保单质押
贷款利率徘徊在6%
目前上市险企保单贷款利率普遍在6%上下徘徊。例如,中国人寿在官网发布的关于保单服务相关利率的公告显示,自2018年12月30日起,公司保单借款基准年利率为5.5%。中国人保提到,于2019年6月30日,该集团的保户质押贷款的年利率为5.22%-6.45%(2018年12月31日:5.22%-6.45%)。
对比来看,上市险企保单贷款利率明显低于个别中小险企。
9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在上海人寿官网看到,7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人寿执行的保单贷款利率表中,除5款产品的贷款利率执行同期人民银行每月第一个营业日颁布的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外,其他20余款产品的贷款利率均高于6%,最高的1款贷款利率为8.35%。
上述险企个险人士表示,保单贷款除了手续费方便之外,并非没有缺点,个别险企贷款利率较高以及贷款额度有限制就是其中的缺点。因此,如果投保人需要更多的贷款额度的话,可以将保单作为抵押物,加上借款人的征信和收入财力等去银行机构贷款。
超70家险企
开展保单贷款业务
除上市险企外,大批中小险企已经开展保单质押业务。
自2018年以来,随着行业主流寿险公司靠续期保费拉动业务增长,并重点发展保障型业务后,多数寿险公司的银保渠道和趸缴业务都有明显减少,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幅压缩。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保障型产品普遍存续期较长,资金需要沉淀在保险公司的时间也较为漫长,一旦投资人临时出现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将难以获得有效的流动性,而保单质押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除中国人寿、平安人寿该项业务超过千亿元之外,还有69家险企开展保单质押业务。总体来看,71家险企的保单质押贷款总规模为4347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6%。
对比来看,各类中短期产品保费占比较高的2015年,行业保单质押贷款也仅为2300亿元,保单质押贷款快速增长可谓搭上了行业转型的顺风车。
当然在各险企纷纷介入这一领域的同时,保单贷款的风险也需要投保人注意。比如,绝大多数保险合同载明,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当贷款本息积累到退保现金价值时,保险公司有权终止保险合同效力。也就是说,若借款人逾期,则有可能造成保单失效。
此外,上海银保监局年初在保险消费投诉处理中也发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保险公司客户信息,在电话中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回馈老客户、保单升级以及赠送礼物为由,将一些年长客户骗至其营业场所,随后利用年长客户防范意识弱、手机操作不熟悉的特点,获取客户的信任后将其手机骗至手中进行操作,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微信等申请保单质押贷款,诱骗年长客户与其签订理财协议后将“保单贷”款资金转走。
深圳银保监局年初发布的《关于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消费提示》也称,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窃取保险消费者保单信息、银行账户密码及电子证书利用保单质押贷款进行诈骗,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保险市场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