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 多措并举 定西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初现成效
定西新闻网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市场随之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近两年来,房地产业政策进入调整阶段,主基调也从“控房价”变成了“去库存”。定西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典型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与众多三四线城市一样,去库存也成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定西市把房地产去库存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市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坚持多措并举,逐步消化商品房存量,有效控制增量,不断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和消费预期,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今年前5个月,全市去库存81.21万平方米,商品房库存量减少到450.34万平方米。
积极探寻:“去库存+”模式显奇功
定西市始终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工作放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去考量,充分结合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国家政策和改革任务,积极理思路、想办法,探索出了“房地产去库存+”模式,使房地产去库存与各项政策落实和改革任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到达“双赢”的效果。
“房地产去库存+棚户区改造”。2015年以来,定西市积极推进以提高货币化安置为核心内容的棚改新政,对房地产去库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全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1660户,货币化安置率30%,消化商品房库存14.9万平方米;2016年,市政府适时提出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不得低于70%的目标要求,截至5月底,全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2084户,货币化安置率64.8%,比全省平均水平38.5%高26.3个百分点,消化商品房库存18.76万平方米。安定区、陇西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定向安置”的模式,选择有实力、信誉度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改工作,由开发企业提供安置房源(包括提供自有存量商品房和回购商品房)或直接给予货币补偿,进行补偿安置,既在短时间内安置了征迁居民,又消化了存量商品房,这种安置模式不但具备货币化安置安置周期短、综合改造成本低、群众选择余地大的所有特征,而且由于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基本上不负债或负债率极低,对于加快推进棚改工作和房地产去库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安定区、渭源县在控制商品房增量的同时积极消化存量商品房,目前已由政府组织回购718套房源作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市城投公司在今年的棚户区改造中,通过提供存量商品房房源,采用产权置换方式,组织居民选购商品房安置265套。
“房地产去库存+易地扶贫搬迁”。2015年来,全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整体进入萧条期,受大环境影响,定西市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期,2015年9月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5.6%。为适应国家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等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定西市紧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鼓励有意愿的农民进城买房,引导房地产市场摆脱困境、走出低迷。陇西县、安定区、渭源县分别出台政策,探索了“政府引导、政策优惠、金融支持、群众自愿”的农民进城买房去库存模式,鼓励具有本县区农业户籍的贫困农户在城区购买新建商品房,并享受进城安置的优惠政策,具体包括:每户人均享受8000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每户享受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3年、不超过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每户享受贷款额度不超过15万元(渭源县达到20万)、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的农业发展银行易地扶贫搬迁特惠利率贷款。这种模式推行后,全市约3000多户农民进城买房,去库存面积达34万平方米,有力刺激和促进了全市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市场低迷状况有所转变。今年,市委、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继续支持农民进城买房,临洮县政府率先出台了《临洮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城安置农户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农民进城购买库存商品房或在棚改项目中安置,且对建档立卡户给予政策性银行贴息贷款户均15万元,截至目前已有987户农户买房,消化库存8.4万平方米。
“房地产去库存+新型城镇化发展”。定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城镇化水平基数较低,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但这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去库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市政府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等措施,以户籍制度改革助推城镇化。2015年底定西市城镇化刚达到30.4%,2016年计划达到32%,提高1.6个百分点,预示着将有4万余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生活,这部分居民的刚性住房需求,将有效推进去库存工作。陇西县抢抓全国、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和“国家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的良好机遇,以中恒、维佳、锦隆等“双创”项目为依托,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及其他自主创业人员自行选购存量商品房。另外,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也尽可能的与去库存共同推进、互利共赢。今年定西市区实施的中华路北段、友谊北路延伸段畅通工程中,对100多户拆迁户就近在已建成的福门新天地、琏鑫西河馨城等小区商品房中安置,去库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
狠抓落实:优惠政策见成效
为了加快去库存进程,定西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仅与国家、省上的重大政策项目紧密结合,而且为购房群众的切身利益等方面着想,从住房信贷、公积金贷款、买房税收等多层面优化政策,狠抓落实,全面促进去库存。
优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受去年农民进城买房影响,今年全市房地产市场整体状况好于去年同期,居民消费购房意愿加强。截至4月底,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2.83亿元,比去年同期36.55亿元增长17%,居民购房意愿明显提高。
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对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最低首付比例降为20%;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款已结清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大力支持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利用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商品自住住房。截至5月底,全市发放贷款5.9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亿元增长137.05%,今年首次给27名农民工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577万元。
调整住房税收政策。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住房面积90平方米以上的按1.5%征收,之前90-144平方米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144平方米以上的按3%征收,现在不再区分,统一按1.5%征收。对个人购买家庭第2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之前按3%征收;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之前按3%征收。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大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增活力
市、县区住建部门通过综合施策,鼓励本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引导房地产企业从单一的商品房开发销售向多元化发展转变,支持企业跨区域、多元化和品牌经营,发展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如:陇西县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陇西古莱坞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涉及酒店、商业、娱乐、旅游开发、幼儿教育等不同领域,不仅在转型升级中做大做强企业,也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极大拉动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间接拉动2000多人就业;定西市悦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充分结合通渭地方特色,建设了通渭悦心书画村,及文化、旅游、酒店等为一体,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影响力。
房地产去库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面临的困难多,定西市积极探索的“房地产去库存+”模式,不仅有效消化了商品房存量,而且很好地落实了中央和省上各项优惠政策,更从做大做强企业自身层面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这些探索创新和工作举措,在化解难题,推进去库存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确保了全市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崔国栋王海东)
出实招破难题托起大山里的幸福安居梦
临洮县地理和自然条件较差,沟壑纵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全县自然灾害点共分布92个,且干旱范围广,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生态承载力低,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确保群众增收的重要制约。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以来,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抢抓政策机遇,统筹协调推进,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建立了县级联系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抓到户的包抓机制,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紧扣政策界限,制定了《临洮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022年度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排查摸底,切实将这一事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生态敏感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办成一项民生实事、圆梦工程、德政工程。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县政府提出了“10+5+N”的补助标准,即财政补助1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5万元,剩余部分按照群众意愿,可由搬迁户一次交清,也可按揭贷款,利息由县财政和个人按6:4分别承担,在税费登记办理方面实行优惠减免,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并在就业、教育、产业、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开展扶持,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就业扶持方面,在县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安置区的物业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上岗用工,组织开展劳务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有一技之长。入学教育方面,集中安置区搬迁群众可依靠附近“三幼三小两初中”就近入学,于2023年新建占地面积80亩的九年制学校一所,满足集中安置区群众的教育需求。产业扶持方面,搬迁后实行“三不变”,即迁出区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收益不变,享受的各项惠农政策不变,原村集体成员身份和农业户口身份不变,搬迁后可在迁出区安全区域修建2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生活用房,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转让,发展规模经营,防止土地撂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集中安置区,同步配套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确保搬迁群众增收有门路、就业有保障、融入新环境。
在安置方式上,县政府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要求,以集中安置为主,在临洮县城市规划区八里铺镇王家大庄村,修建集中安置区一处,总占地面积127亩,总投资13亿元,可安置搬迁群众2046户,确保一次搬到位、长远有保障。同时,在落实集中安置基础上,充分遵从群众意愿,通过购置县城商品房、二手房的途径,落实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为解决这部分群众的困难问题,县政府通盘考虑,筹集资金,多方协调,为县城购置商品房群众落实财政补贴、金融贷款等优惠政策,并通过政府途径为群众寻找房源,以低于市场售价向群众进行出售。
据悉,临洮县共计需要搬迁群众2849户11101人,其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799户10921人,河道湖泊管理范围搬迁13户56人,生态敏感区搬迁37户124人,计划分两批逐年搬迁,2022-2026年第一批搬迁2270户,2027年以后第二批搬迁579户,其中2022年搬迁310户,对确定的搬迁对象逐一宣传动员、签订搬迁协议,做到了政策明、底数清、对象准、有协议。
临洮县县委书记许树德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临洮县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帮助群众算好的安全账、经济账、长远账、生态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担当作为,持续解难题、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把这一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通讯员张宝林
编辑赵曼谷责编赵建民杨阳文军
编审谭明强监制边国鹏
临洮县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项目
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的荒山如今成了甘肃宏亚光伏发电多晶硅板的“集结地”。这项总投资900万元的扶贫项目装机容量1.2兆瓦,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能源,每年还将带动400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成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新亮点。截至目前,临洮县已有10个村试点投资建设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近年来,临洮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抢抓“国扶办光伏扶贫试验点”和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县机遇,推行光伏扶贫模式,发展绿色能源工程,探索拓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依托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全力推进土地确权、机修梯田、荒山荒地开发、闲散土地集中流转,增补产生一部分农村集体土地,集中用于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同时,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所有集体建筑物具有采光条件的院落、屋顶等分布式建设光伏发电站。
为解决投资难题,临洮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多方争取中国银监会“双基联动”(基层党组织、基层金融机构联动发展)扶持项目、脱贫攻坚扶持项目、国家贴息贷款资金。针对各行政村不同的资源优势,采取招商引资、村企共建等投资经营模式,通过群众入股、政企融资、联系部门单位帮扶、社会民营企业家捐助等多种筹资,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经营模式选择上,临洮县按照“政府投资引导、企业建设管理,资产收益扶贫、扶贫群众分红”的思路,通过争取全额、余额上网电价补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等政策,灵活采取并网经营、就地消纳等方式,实现光伏电量产能合理经营和产出效益最大化。其中,单座6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投资51万元,建成后年均发电8万千瓦时,全额上网之后年均售电收入达5.76万元。据估算,20年服务期内将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60万元收入。(记者杨世智通讯员王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