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信托贷款用于股权投资

本文目录

年增千亿 信托蜂拥股权投资业务

本报记者樊红敏北京报道

又一个万亿级投资机会在信托领域悄然爆发。

中信登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长期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增幅明显。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信托业务规模122.97亿元,环比增长35.16%。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国投泰康信托之前发布的一份行业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61家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产开展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60万亿元,占比达到8.04%,较2020年7.48%提升0.56个百分点,规模较2020年末增加了近11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继信托行业进入强监管通道以来,最有力也最有价值的反弹业务条线之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业界同时对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专业能力、经验不足以及“明股实债”等问题仍有质疑。

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上升

近两年,信托业股权投资业务增长趋势明显。

据了解,信托公司参与股权投资的展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托计划直接投资,即信托计划直接投资单一未上市企业标的;信托计划+有限合伙,即信托计划认购私募股权基金的有限合伙(LP)份额,实现间接投资一个或多个未上市企业的功能;其他模式,包括投贷联动、结构化股权、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GP)管理人、股权代持等。其中,“信托计划直接投资”和“信托计划+有限合伙”模式是信托公司参与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最主要的两种模式,占比分别为48.4%和40.6%。

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9月市场上共累计发行695只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整体呈现上涨趋势。2020年9月份新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中,股权投资类信托占比达到最高值7.52%,同时产品成立数量也创新高。

国投泰康信托相关研报中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7~2021年自营资产中长期股权投资资产规模持续稳步增加,占比稳中略降。截至2021年末,61家信托公司运用自有资金开展长期股权投资的规模余额为1025.89亿元,占比12.22%。

此外,信托公司在私募股权(PE)投资市场也逐渐活跃。执中Z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信托机构有31家机构进行了96笔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备案出资金额超过330亿。

公开信息显示,银保监会2020年5月印发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2020年下半年,监管启动融资类信托压降任务,据统计,2020年以来,每年压降规模达万亿元。

“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契合监管导向,更多信托公司在积极抓住转型窗口期,努力将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打造为新的盈利增长点之一。”国投泰康信托在上述研报中提到。

新基建成风口

按照业内观点,推动直接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多种形式股权投资业务,是信托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及科技创新。

从信托股权投资业务资金投向来看,除房地产与基础产业之外,还投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领域,涉及生物医药、消费康养、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

不过,房地产、大基建仍是股权投资信托的重点领域。

“信托公司通过信托资产开展长期股权投资领域虽然已实现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如已在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IT、化工原料加工等产业领域多有布局,但多数股权投资仍围绕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信托机构传统业务领域开展。”国投泰康信托前述研报提到。

从资金投资领域来看,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的主要投资领域为房地产领域,其次为工商企业领域和金融机构领域,基础产业领域占比相对较少。以2020年9月份数据为例,股权投资类信托发行量大幅增长,其中,金融机构领域产品相较今年前八个月增长较多,占比达到8%,投资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占比超八成,依旧是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投资的主要方向。

据统计,2021年1月~3月,资金运用方式为“股权投资”的集合信托产品,累计成立了425款,资金规模总计422.26亿元,其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为400.68亿元,占比高达95%。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类信托产品以权益投资、股权投资、信托贷款、组合运用4种形式为主,其中,股权投资的规模占房地产类信托产品总规模的比例为29.47%。

从政信类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来看,新基建是信托股权投资布局的重点领域。《中国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专题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倡导新基建建设,信托公司也对此展开了业务探索和实践。具体来看,信托公司在新基建领域,以基础产业信托和工商企业信托的思路切入,发挥业务灵活优势,积极布局,并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基建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如数据中心)、股权投资、股债联动等创新业务模式来推进。”

记者注意到,在房地产行业风险频发的情况下,信托公司与央企、地方国企合作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设立产业基金的现象明显增多。

这一趋势也得到业内的佐证。中诚信托近期发表的研报中关于基础产业信托发展趋势的分析中提到,“目前信托公司参与基础产业领域的模式除传统贷款、权益投资外,积极拓展了债券投资、产业基金股权等多种方式。”“从主体来看,城投融资转为国央企投融资。近年来基建融资主体中,国企央企主体有所增加。在地铁、大型水利、农村电网改造、宽带乡村、棚改等公用设施或公益性的领域,国央企作为直接项目承接方和建设单位,积极运用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在国央企转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背景下,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央企承担起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的主体责任。信托公司可以加强与国央企合作,进一步探索参与产业基金投资、PPP项目融资、可续期债权等方式,为国央企承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投融资服务。”

多重难题待解

不过,国投泰康信托上述研报中也提到,实践中,信托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存在部分发展障碍:一是受限于“三类股东”影响,不同于市场主流的IPO退出方式,股权信托投资多数项目主要以回购、LP份额转让等方式退出,客观上限制了股权投资信托业务规模的快速提升;二是虽然有不少家信托公司年报中显示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股权投资信托业务,但真正建立起专业团队、有相应业务管理制度、有专业决策审批流程的信托公司仍不多;三是信托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多数仍以参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展业,主动性由普通合伙人(GP)掌握,信托公司多数以有限合伙人(LP)角色参与,限制了信托公司打造更为专业的股权投资能力。

“从总体来看,除个别头部信托公司外,多数信托公司尚未能形成与其股权投资规模匹配的专业水平和盈利能力,后续信托行业实现将股权投资业务作为新的新盈利增长点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信托股权投资,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投资周期长,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满足大多投资者中短期投资收益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信托股权投资业务还同时面临“明股实债”,增加地方隐性债务等合规性问题。

某专注房地产、城市更新等业务的专业投资机构近期曾撰文指出,在资金投放形式方面,考虑到负债率以及化债要求,避免触犯《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工作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关于隐性债务等问题的相关规定,不少城投公司要求资金方认购基金的LP份额或买债以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或者要求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参与到项目公司。

发挥信托制度优势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简称“中央一号文”》,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重托厚望,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努力打造具有齐鲁亮点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积极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2021年,全省粮食、肉蛋奶、蔬菜、水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5%、9.8%、11.2%和12.8%,农产品出口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为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国产粮食以及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等“黑天鹅”事件下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中央一号文”提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担当,积极践行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主动创新服务模式,灵活采取土地流转信托、慈善信托、绿色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有效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信托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公益性慈善信托业务备案近20单,金额约5000万元,多家单位提前超额完成定点帮扶工作重点任务。

本文总结了信托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及典型代表,分析了山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着力点,提出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相关建议。

一、信托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及典型代表

作为重要的财产管理制度和工具,信托业具备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三大领域的独特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资金融通、事务管理、公益慈善等多项功能,灵活采取土地流转信托、慈善信托、绿色信托、证券资产化等多种方式,有效支持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工作。

(一)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有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1.土地流转信托释放乡村活力,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农村最大的资源和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土地的有效流转可以改善耕地分布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已普遍采用土地流转信托模式进行土地管理经营。

目前,北京信托、中信信托、中粮信托等信托公司已开展特色化土地流转业务。其中,北京信托开展的土地流转业务具有较强代表性。北京信托在无锡桃园村设立土地流转项目——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基于自愿原则,以其已经确权到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出资,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北京信托作为受托人代表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土地租赁给同区域内的水蜜桃深加工专业合作社,村民在享受土地租金分红的同时还可到水蜜桃合作社打工争取工资,实现了“土地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互利,变革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了产业深加工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整体收入。

2.绿色信托助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有机衔接,支持农业农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作为国家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如何有机衔接协同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为促进农业农村减污降碳,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相应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信托作为我国第二大金融业态,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灵活采取信托贷款、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公益信托等方式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多种服务。

目前,万向信托、兴业信托、中航信托等信托公司已开展服务农村绿色生态发展的相关业务。其中,万向信托与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的绿色信托业务具有较强代表性。2015年,万向信托与全球最大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合作开展绿色信托业务,设立“浙江小水源地保护计划”,以绿色信托业务为纽带实现了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有效衔接。该模式的主要流程可简要概括为:农户将林地经营权委托给万向信托,万向信托以林地作为资产设立专营公司,开展生态旅游和文创传统手工艺等绿色低碳产业,盘活林地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农户作为最终受益人可定期获得与林权相对应的信托收益,还可被“返聘”进入专营公司工作获得劳动报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均得到调动。

(二)切实发挥本源作用,精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1.汇集社会慈善力量,助推农村教育事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教育被看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对乡村学校的建设、乡村教育的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给予重要指示。慈善信托作为信托业践行公益初心、承担社会责任的本源业务,具有目的全面、机制持续、管理专业等多重优势,在乡村振兴、教育助学、疫情防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公益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关注。

目前,山东信托、平安信托、上海国际信托等信托公司已开展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慈善信托业务。其中,山东信托成立的全国首个国资背景的慈善信托具有较强代表性。2020年,在山东省国资委支持下,多家省管国企共同委托山东信托设立全国首个国资背景的慈善信托项目——“国资惠农?慈善信托”,采取银监部门和民政部门双重监管的“金融+慈善”运作模式,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扶贫济困、教育助学等多个领域。

2.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乡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保障。作为可以同时以贷款、投资、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管理资产和融通资金的金融服务业,信托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以股权投资、发放贷款或融资租赁等方式直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也可通过发起设立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等发挥重要通道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建信信托、四川信托、东莞信托等信托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创新开展相关业务,有效发挥信托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建信信托秉承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与担当,探索创新支持乡村基建业务模式。近年来,围绕陕西省安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信信托持续聚焦实施乡村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设立慈善信托捐赠款项用于修缮公厕设备、改造无障碍通道等;围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信信托通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业基金等方式,参与山东省潍坊市的污水处理、水库河道修缮、蔬菜大棚升级等乡村基础建设。

(三)补齐养老托育短板,提升乡村服务效能

“中央一号文”提出,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法规要求,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慈善信托作为践行公益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工具,具有高效、透明、便捷等优势,可以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高净值人群回馈三农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方案,在构建和谐社会、助推振兴乡村、辅助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长安信托、江苏信托、中原信托等信托公司积极开展各类慈善公益业务,助力乡村强弱项补短板,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其中,2020年长安信托创新设立“关爱农村三留守慈善信托项目”,精准对接服务陕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供公益性居家养老服务超万人次,入选“2020年度十佳社会责任项目”和“2021年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

二、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相关分析及建议

2022年3月,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同志刊文,系统总结了全省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和成就经验。基于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信托业支持服务乡村振兴业务模式和成功案例,学习“中央一号文”重要精神,结合山东乡村振兴工作所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等省情实际,现就如何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助推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出相关建议。

(一)发挥信托业在土地流转、产业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对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既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又要让土地流转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农村产权价值,破解土地经营权流转、融资等难题。2021年3月光明日报刊文指出,推进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同年5月,山东省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要求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鼓励发展各类托管经营服务。

建议省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有关重要工作会议精神,优化完善地方性配套规章制度,制定优化流转市场运行规范,加强典型示范引导,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支持山东国信等辖内优质信托公司作为社会经营主体,逐步做强做优做大土地流转信托业务,有效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传统农户耕种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和深度融合式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在市场规律下自由流动,积极把农村广大市场融入社会经济的“统一大市场”。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应利用金融投资的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建立农村产业振兴基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山东省具有“菜篮子”、“种业芯片”、“海洋牧场”等一系列特色化农村产业品牌,进一步挖掘拓展优势产业的链条化集群化发展的潜力空间十分巨大。信托制度具有较为强大的资金融通功能、多样化的资产管理和处置方式,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多样性专业化投资组合。目前,北京、内蒙古等省市均已采取信托模式开展农村产业基金,在支撑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建议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鼓励支持各地政府发掘辖内优势农村产业,选择优质信托公司设立产业基金,科学撬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通过专业化链条式投资运作,为农村产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和资源对接服务。

2021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乡村振兴票据,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现代化、乡村建设等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赋予信托公司作为资产证券化最佳特定目的载体(SPV)的法律地位,在资产独立、风险隔离和破产隔离方面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2021年4月,外贸信托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乡村振兴资产证券化产品,整体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山东省内已有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尝试通过发行乡村振兴票据募集社会资金,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提升农副产品运输效率。

建议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鼓励支持辖内信托公司学习借鉴相关成熟经验,对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业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并复制推广,灵活运用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精准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

(二)发挥信托业多元化资金融通功能,加快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推进乡村宜居宜业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尊严感、幸福感、获得感。以慈善信托为代表的公益信托可以有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农村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工作。

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金融+公益”为切入点,通过慈善信托等公益信托模式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提高金融供给测创新力度,采取信托贷款、绿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凝聚资本合力,系统性开展乡村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重点解决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土壤修复等生态绿化问题,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力和效率。

打造特色文化乡村,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在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光荣老区,山东省内乡村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特色文化乡村的先天禀赋。《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重点打造景区化村庄、精品旅游特色村和特色文化旅游乡镇。目前,杭州市已经探索采取信托模式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创新开展特色文化乡村的保护、发展和传承等工作。

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落实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创建文化金融示范区,充分利用省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信托投资基金,通过运用综合金融服务工具、开放平台整合产业资源、定向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方式,积极做优存量项目,稳步做精增量项目,有效支持符合乡村振兴主旨的特色文化产业。

(三)发挥信托业在慈善公益方面的制度优势,提升乡村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

山东作为我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的双第二大省,养老和托育始终是政府工作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全省老年人口数量连续排名全国首位,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程度高等特征,广大农村地区在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宜居环境等方面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显示,山东出生人口数为75.04万,排名第三;就区域分布而言,农村二胎出生率相对高于城市,一定数量的年轻农民父母就业时面临幼儿托育的现实难题。针对农村养老托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山东政府做好主导工作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2021年,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养老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围绕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开展慈善信托等公益活动,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2022年,省政府颁布《养老托育拓展2022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要求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托育工作。

信托业作为公益事业的重要实施载体之一,承载的“信任与托付”、“承诺与担负”、“公益与慈善”等文化价值观念正被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积极推广应用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信托制度已被广泛用于服务保护孤寡老幼等特定人群权益。

建议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突出农村养老托育工作在乡村振兴整体战略的重要位置,在条件允许的地区选取试点,探索农村养老托育的信托模式,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支持,落实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奖励扶持等措施,建立完善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的救助帮扶体系,推动乡村养老托育工作实现由相对粗放式的政府指导型向更加精准化的市场服务型转变升级。同时,建议省银保监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指导辖内信托公司加强信托文化的宣贯普及,科学引导社会爱心组织和个人反哺家乡、回馈三农,为打造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本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源自用益研究

强产业金融之根 铸信托文化之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表征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之于信托业,同样如此,没有优秀的信托文化引领,信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22年是“信托文化确立年”,中国信托业协会引导全行业重点推动信托公司不断完善符合信托文化建设需要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在全行业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托文化理念。各家信托公司都结合自身发展历史、股东背景和特色业务领域,大力探索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自身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国资央企文化是“遗传基因”

所谓央企文化,简言之,就是要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资央企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国资央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国资央企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国家电网公司是英大信托的控股股东,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全力服务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讲政治、保供电、稳增长、促转型,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2018年以来,英大信托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立足产业金融,坚持稳中求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向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产业金融转型,聚焦服务“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高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保障水平。截至2022年年中,英大信托服务实体经济业务规模近7200亿元,是2018年(不到3000亿元)的2.4倍,助力稳经济、稳大盘,深耕供应链金融业务,保链稳链、助企纾困。同时,英大信托落实中央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完成引战和上市两步走,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为主线接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价值,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显著增值。

绿色金融文化是“鲜明底色”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从顶层框架设计、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到金融服务产品考核范围,以及相应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都在逐步完善中,“双碳”目标的提出,为绿色金融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英大信托从2013年起就深耕清洁能源领域信托业务,资产投向覆盖全面,主要投向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及城镇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金融工具种类丰富多样,主要为信托贷款、财产权信托、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自2013年以来,英大信托绿色信托累计项目规模548亿元,累计开展项目238笔,换算后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为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稳健合规文化是“首要标识”

信托这种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并有效创造价值,最终取决于是否依法合规,是否具有合规文化。信托公司要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内控机制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因自身过失而导致信托财产损失,具备保护信托财产安全的能力和与受托服务目标相匹配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主动管理能力。

在公司治理上,英大信托建立了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三会一层”)为主体的责任明确、相互制衡的治理架构,在《章程》中明确党委研究讨论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总体看,英大信托形成了“党委是领导核心、股东会享有权力、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经营层依授权经营”的治理体系。在转型方向上,英大信托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对不符合导向的业务早刹车、早整治,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业务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型、由融资业务向投资业务转型、由非标业务向标准化业务转型,努力为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探索新路。从发展成效来看,英大信托行业评级始终保持最高等级A级,积极参与《信托法》修订和信托业务分类方式修改等信托业要事,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13次荣登“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先后获“年度突破成长信托公司”“最佳产融结合信托公司”“最佳服务实体经济信托公司”等多个重磅奖项,央企控股产业金融专业形象愈发鲜明突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信托业的进步离不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而要行稳致远更离不开信托文化的指引和支撑,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信托人都要有“破而后立”“破茧成蝶”的觉悟和决心,围绕受托人的中心定位,树立受托人意识,将自身业务开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绑定,依托信托制度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实、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扩大内需等方面拓展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系英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