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借钱花贷款平台靠谱吗

本文目录

小心,借网贷掉进“李鬼”APP坑,钱没借到搭进去10多万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不少金融企业纷纷上线了自家APP。这类APP的上线初衷,是为了便捷市民。然而,部分不法分子却通过它们嗅到了“新商机”,制作了与正版APP外观极为相似的“李鬼”APP。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不少网友在投诉平台控诉自己遇到了山寨软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工信部反诈专班曾多次公开涉诈类高风险“李鬼”APP,提醒市民避免落入仿冒APP陷阱。

网友借款遇到“李鬼”APP,仿冒APP已遭工信部多次“曝光”

“本人在这款软件申请2万元借款,但放款时显示银行卡异常、未放款成功,联系客服又让我下载国际电话软件,这明显是套路虚假贷款,还让我提供银行卡正反面以及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这个软件外观跟大公司的很像,但其实是一款山寨软件……”在黑猫投诉平台,新黄河记者见到网友反映,自己在网上下载到了虚假放贷APP,操作下来发现流程显然与正规APP不同,还险些被APP骗走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工信部反诈专班公众号

这类“李鬼”APP常见吗?30日上午,新黄河记者通过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公众号获悉,如今有不少金融诈骗APP会将软件外观向大型银行、金融公司靠拢,同时会打出夸张的福利以及无门槛的借贷,吸引用户下载并投递个人资料,部分APP还会变着花样骗取用户钱财。

图片来源于工信部反诈专班公众号

根据工信部反诈专班此前发布的预警可以看到,诸如“建行贷”“民生贷”“农行贷”等仿冒银行类的APP,其缩略图往往使用了真实银行的图标进行伪装,让使用者看到图标信以为真。除了仿冒银行的APP外,也有不少李鬼APP会仿冒知名金融软件,将名字命名为“京.東.金.融”“分期L”“京.東.金.条”等等。

在互联网内容审核从业人士韩女士看来,不少“李鬼”APP看上去一眼假,在使用时也会露出端倪,但接触手机软件较少的用户,依然有可能被“李鬼”APP所哄骗。

反诈部门持续打击仿冒APP,律师:应用商店也需提高审查力度

“2021年8月,巢湖市一男子因下载陌生人发来的‘京·东·金·条’APP,被骗8万余元”“2022年8月,广州一女子因下载虚假的‘亰東金融’APP,被对方哄骗转账14.3万元”……新黄河记者浏览此前媒体报道发现,被“李鬼”APP诈骗钱财的用户不在少数。

30日下午,新黄河记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获悉,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7月曾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PP51.4万个、跨境电话41.5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20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公布的表格显示,京东金融、有钱花、拍拍贷等知名金融类APP曾多次遭到不法分子的恶意仿冒,被打击的仿冒APP数量高达千余个。为此。相关金融平台还特意发布了反诈提醒,呼吁用户谨慎识别“李鬼”陷阱。

在相关法律人士黄律师看来,仿冒的“李鬼”APP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民的私人财物,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法律法规,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应用软件平台也需加大审查力度,提高审核门槛,避免山寨APP流入软件市场,给用户造成潜在安全隐患。”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孟天宇编辑:郑楚翘

杭州一大学保安:我有钱,只管用!他悄悄帮6个学生……老师忍不住爆料了

近日,记者接到爆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快退休的保安长期资助贫困大学生,近20年来总共资助了6名学生,共计十万元左右。

但对于此事,程师傅(本人不愿透露姓名)身边却没多少人知道,少数几位同事也是偶然间才得知,“没想到,身边的老伙计竟然这么给力!”

“当保安工资算不上高,而且程师傅来自农村,也有家庭负担,这些年资助了这么多学生,确实让大家敬佩。”说起程师傅,爆料者杭电保卫处张勤业老师频频竖起大拇指。

17年前在学校门口帮一名新生垫付车费

保安程师傅一直资助了他大学四年

10月14日,记者找到了程师傅,程师傅本人很腼腆,刚见到时,一直摇着手连说“不想报道”。因为他觉得,资助别人很正常,大学生如果因为经济问题影响学习甚至学业,“太可惜了”。

而且,考虑到现在大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被资助的事情,程师傅对记者再三叮嘱,“如果要报道,请千万不要提被资助学生的姓名”。

程师傅第一次资助大学生,还是2005年。

那年新生开学,有位家长送孩子来报到。可是路上学费被偷了。辛辛苦苦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6000元,没了。当时程师傅在校门口做保安,替父子俩垫付了从城站打的来的68元。

接下来几天,在安慰这名新生的过程中,他萌生了为对方付学费的想法。后来就一直资助了大学四年。“现在孩子发展得很好,幸亏当年资助他了。就像自家孩子一样。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可不能耽误了。”程师傅说,第一次资助大学生的快乐,坚定了他资助更多大学生的想法。

“每个月600到800元,过年有红包”

食堂里看到有学生一个月只吃一份素菜

程师傅主动上去聊天提出资助

当保安的程师傅,在识别贫困学生的过程中,练就了“火眼金睛”。

据程师傅说,2005年到2013年,他负责学校食堂的安保工作。“主要是防止小偷溜进来,进食堂趁乱拿学生的书包、电脑等东西”。在这过程中,程师傅发现有学生有意在食堂最边角的角落“一个人吃饭”。面前就是一份素菜、一份汤、一碗饭。观察了一个月,都是同样的菜,而且学生穿的衣服也几乎不变。

某天,寻了个机会,程师傅坐在这名学生对面,尝试和他聊天,聊了几次,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就提出想要资助对方的想法。“每个月600到800元,过年额外有红包。”学生看到程师傅是保安,还瘦瘦小小的个子,心想保安大叔也没什么钱啊,刚开始有点抵触接受资助。

这个时候,程师傅的“机灵劲”来了。“我很有钱的,我以前做生意的,你只管拿去用好吧,如果过意不去,以后毕业赚钱了可以还我的。”就这样打消了学生的顾虑,这位学生才接受了资助。“

后来,毕业赚钱了,要还我,我都坚决拒绝了,我说你们现在正需要钱,好好工作回报社会,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说着说着,程师傅爽朗一笑。

有的叫叔,有的叫哥,还有孩子叫他“爸”

自己一个月只花400元

剩下的给家里和孩子们

十几年来,程师傅资助的学生,大多是在食堂“精准识别”的,靠的就是“观察—识别—聊天—了解—资助”这一套流程。

也有一位是在篮球场“找”到的。“当时,我看到那个男孩子躲在球场角落哭,就上去问他,原来是孩子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母亲又改嫁。我对他说,困难总会过去的,上学花钱的事我来帮你解决。后来边资助边开解他,孩子毕业进了互联网大厂。”

程师傅说,“高峰期”时同时资助过三名学生。每次都是用信封装钱资助学生,“用现金不留痕迹,也能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大家都轻松。”

记者采访中,程师傅反复说,“这不算什么,读书最要紧,谁没有个困难呢?”

在程师傅看来,资助10块、100块、1000块,都是个心意,不在多少。为了资助孩子们,程师傅每天都省吃俭用。

每天早上在学校食堂“2块钱早餐”,中午学校给保安管饭,晚上在学校食堂吃个10块钱左右。一个月一般只花400块左右,剩下的贴补家用和资助孩子们。

“我不出去吃饭应酬,怕花钱。嘿嘿。”程师傅笑着说,这些年他资助的大学生有的毕业了,经常回来看他,一定要带他出去吃饭店,他说吃可以,去小排档,我自己从食堂打点饭菜,少花钱,“你们留着以后有急用”。

今年年末,程师傅退休年龄到了。“今年上半年,我资助的最后一名大学生业毕业了。其实最舍不得的还是这些孩子们。”

程师傅坦言,“用微薄之力助学,其实,我的收获更大,孩子们有的叫我叔,有的叫我哥,那位父亲车祸去世的孩子叫我爸,他们现在毕业了不停给我买吃的穿的,我再拒绝都不管用,他们的心意最让我感动。也要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程师傅说。

通讯员程振伟朱芳记者王泽英

来源:杭州日报

同学群里上演“苦情戏”,赚取同情展开诈骗

原标题:同学群里上演“苦情戏”,赚取同情展开诈骗

一起同过窗是美好的青春记忆,也是遇到困难时愿意帮一把的交情,但却有人把这种情谊当成了骗取利益的筹码。今年3月,多名毕业于上海某院校的研究生报警,称自己被当年的同窗好友石某骗了钱。经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校友群里借钱“救急”

2020年10月,李先生所在的研究生同学群里收到一则信息——“同学们,最近我父母双双重病离世,为了给父母看病我已经倾尽所有、陷入绝境,实在没办法才向大家开口,请大家略施援手帮帮我。”这则信息来自当年的老同学石某。随后,石某还在群里展示了父母的诊断证明书、自己银行账户的支出明细以及父母卧病在床的照片等。

看到当年的同窗好友遭此变故,李先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能帮就帮一把。聊天中,石某告诉李先生自己为了给父母治病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医疗费,李先生表示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先借给他600元救急。不久,石某又称“有黑社会来讨债”,向李先生再借3000元。

随后,石某又以多种理由向李先生借钱——“卖房需要手续费”“房子卖出去了需要继承公证费”“与他人有债务纠纷需要借钱周转防止房产被强制执行”等。1.5万元、2.4万元、3.67万元……像滚雪球一样,李先生借给石某的钱越来越多,累计达40余万元,其中一部分还是李先生的银行贷款,利息还须自己偿还。其间,借款到一定数额时,石某主动与李先生签订了借款协议,用自己在老家的房产进行了“房屋借款抵押”,然而,还钱的事却被一拖再拖。

两年间,与李先生有相同遭遇的还有数名研究生同学,他们都在同学群中得知了老同学的遭遇,出于同情与信任陆续向石某转账几千到几十万元不等。

谎言被戳穿

金额巨大的借款,出尔反尔的承诺,遥遥无期的还款日,形同虚设的抵押合同,逐渐耗尽了同学们对石某的同窗情谊。直到同学间互通消息,大家才发现石某的借款理由花样百出,几名受骗的同学纷纷报了警。

经查,石某的父母身体健康,从未因大病重病住院。两年前石某发在同学群里的父母看病照片与支出明细均系伪造,就是为了骗取同学们的同情。石某父亲只知道他在外做生意赔了钱,为了帮其还债已经抵押了家里的两套房子,直至案发前,他还以为儿子在上海的公司上班。

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发现,李先生并不是唯一与石某签订“房屋借款抵押合同”的债权人。石某在老家的房产已经被抵押过多次,这其实是石某为了进一步骗取信任、让债权人认为其有能力偿还欠款而使用的障眼法。他向公司、银行、典当行以及一系列债权人不停地借钱,这些借款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房子本身的价值。

巨额借款花在哪了

据石某交代,2020年10月,他通过网络交友得知了一个投资项目,不断投入资金却亏损了很多钱。于是,深陷“杀猪盘”的他开始网贷,并向身边的同事朋友借钱。随着欠的钱越来越多,他把主意打到了曾经的研究生同学身上,于是便有了那则同学群里的信息。石某的一系列借款理由把同情信任他的同学骗得团团转,从同学手中骗来的借款大部分被他投入到“杀猪盘”中,有一部分还被用来拆东墙补西墙,偿还之前的借款。

对于诈骗事实,石某拒不承认,坚称自己只是“借”,并且提到自己经常帮助亲戚做物流工作,每月能从中得到固定收入几万元,甚至还寄希望从“杀猪盘”中赚取收益,清偿欠款。而经过检察官的核实,这仍然是子虚乌有的谎言,“我们查询了银行流水,他没有任何存款。”因此,石某对于目前所欠的债务根本无力偿还。

浦东新区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石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法律,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今年9月,该院以诈骗罪对石某提起公诉。(王畅)

(检察日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