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做贷款的电话客服好吗

本文目录

太烦了!贷款电话频骚扰,号称银行工作人员,资金可进入房市…信贷中介猫腻多,专家提示风险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并且感到厌烦。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

编辑:叶舒筠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iiTi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6.7万股东迎曙光!这只“芯片股”,周一恢复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公司提示风险:芯片研发收入占比较小丨突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确认感染新冠病毒丨热搜!新东方一则招聘火了,董宇辉:挺想他们的...丨冲上热搜!4亿人捐了500亿,有黑中介抽成最高达70%?水滴筹紧急回应!股价已跌去90%

贷款电话频骚扰 信贷中介猫腻多

证券时报记者浩林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

接到「京东金融客服」电话 他们损失惨重……

“您好,我是京东金融客服,您是×××吗?您的个人信息需要变更,如不更改将影响您的个人征信”“可帮您调低‘京东金条’借款利息、增加‘京东白条’额度……”近日,不少人接到冒充“京东金融客服”的来电,由于对方能精确提供个人信息,以至于不少人信以为真。在此提醒:接到这样的电话千万要警惕,因为,骗子来了……

为追要已转出的钱又转账20万

女子一小时被骗40余万元

“客服”第一次让转账时她心里就犯嘀咕,但为了追要已转出的钱又再次转账20万元,最终共被骗走40余万元。

何女士一家居住咸阳市秦都区,平时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丈夫外出工作赚钱。8月15日下午3时50分许,何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打来的电话,对方称何女士开通的京东白条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征信,建议她关闭白条并可以指导帮其恢复征信。

“一两天前我也接到过‘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当时也是说我的京东白条出现问题了,但因为我没有开通过京东白条,所以第一次就直接挂断了电话。”何女士说,第二次接到电话后,她担心是家里人用她的信息开通了京东白条导致征信出现异常,便接听了电话。

何女士说,她根据“客服”要求下载了钉钉A,之后通过钉钉会议语音通话按对方指示操作试着恢复征信。

原本取消开通京东白条只需在京东A上自行操作就可以,但何女士被“客服”告知由于她在其他银行有贷款、信用卡开销以及网络贷款,必须先解决这些征信问题才能取消京东白条。

之后,何女士根据指示关闭了网络贷款,“客服”仍称无法操作。“他说我的银行卡异常,让我把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至指定账户,他们核查没问题后再给我转回来。”何女士说,之后她将农业银行卡里的9960元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个人账户,又将西安银行卡里的20万元转至另一个账户。

两次转账后,“客服”仍称无法注销京东白条,这时何女士开始怀疑对方是假的客服。

“其实第一次转账后我心里就犯嘀咕,第二次转账后我担心对方是骗子,就没敢挂电话,想一直保持通话,然后联系丈夫报警。”何女士说,但在与她丈夫取得联系的几分钟前,“客服”人员多次催促她再次转账并称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转钱,之前的钱就无法退回去。为了追回之前的20多万元,何女士再次将西安银行卡里剩余的20万元全部转出。

一小时内,何女士共转出409960元。8月15日当天下午,何女士在丈夫陪同下报了警,8月17日咸阳公安秦都分局出具了受案回执,该案件已被受理并展开调查。华商报记者田睿

帮助调低京东金融贷款利息?

男子网贷15.4万元

转给“客服”账户……

对方直接说出了他的借款金额等信息,他就有点懵了。

李先生今年36岁,家住西安市城西。2月27日下午5时30分许,他出门时接到一个来电显示为江苏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人员”。

一开始李先生还不相信,对方直接说出了他在京东金融的借贷金额,让他打开京东A中的客服端口,“对方在客服端口给我发送证明其身份的电子工作证,上面显示:‘姓名周杰,男25岁,部门客户服务部,工号K10297’,证明其身份后,又发送了授权书、银监会相关红头文件,告诉我京东金融之前的贷款利息过高,现在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其将已发放贷款利息做调整,让我根据他的指引进行操作,将关联账户进行注销,他们就可以调整利息。”

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对方说后台财务无法操作,必须在银行卡和相关贷款平台进行“贷款、还款”,并且每笔操作在“中国银监会”A发送操作截图才可以。

于是,李先生按照对方的引导加入腾讯会议,在所谓的京东后台财务人员指引下,在微粒贷分4次共借款91000元,并在招商银行招联好易贷贷款63000元,共计贷款15.4万元。贷款后,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还款,但是显示还款未成功,“这时,对方说,可以将资金转到京东客服财务私人账户上,由京东财务帮忙还款。”于是,李先生分别将三笔钱转给:计友甜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账户5万元、龙明波的平安银行账户4.1万元、李寅峰的中国建设银行账户6.3万元。

8月22日,李先生回忆,后对方说需等待操作结果。当晚,他就发觉被骗了,第二天一大早先是通过110报警,后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区分局沣泾派出所给他打电话,让去所里录口供和笔录,3月3日,他去分局又做了一次笔录,并且在民警的指导下进行了“国家反诈中心A”下载注册以及在线报案等一系列流程,完毕后告知继续等待通知。

8月22日下午,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区分局了解到,接到李先生的报警后,已立案处理,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实习记者王煜鑫华商报记者卿荣波文/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