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意帮忙丨求职者被要求贷款万元交培训费!多方突查前15分钟公司喊学员“赶紧撤”
7月29日,潇湘晨报报道了“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以招聘为名,实际为招收学员进行培训,并向无支付能力的学员推荐贷款一事。
报道刊发后,引发了广泛关注。8月12日,又有学员小左通过今日头条“头条帮忙”长沙频道向晨意帮忙记者投诉称,自己在该公司内有同样经历。小左在应聘该公司西点学徒岗位后,该公司以“经验不足”为由,要求小左参加“岗前培训”,并向其推荐贷款,且在未学习完课程的情况下,被该公司推荐去一个茶饮店面试,但在茶饮店试岗2天后,便被以“技术不足”为由辞退。
8月12日,晨意帮忙记者将小左的经历反馈至长沙市芙蓉区人社局,该局劳动纠纷调处科表示于8月15日对涉事公司进行上门调查。
8月15日上午10时45分,晨意帮忙记者跟随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执法人员、辖区定王台街道工作人员、走马楼社区人员以及涉事公司所在楼栋负责人来到该公司,发现未开门营业。从在该公司内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处,晨意帮忙记者了解到,“上午10时30分,公司突然停课,班主任说快走,同学们就像发生地震一样赶紧撤了!”
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执法人员表示,将会进一步核实信息并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投诉:被公司推荐贷款参加岗前培训,试岗两天就被辞退
近期,潇湘晨报晨意帮忙记者接到多起投诉,称在应聘“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以下简称熳点教育长沙分公司)的烘焙学徒岗位后,面试通过后却被该公司诱导贷款上万元,参加“岗前培训”。
晨意帮忙记者此前在该公司卧底调查后发现,熳点教育长沙分公司实际为培训机构,晨意帮忙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了该公司总部广州市熳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公司与所推荐的贷款平台系合作关系,且学员完成学业后不会在该公司上班,公司只会为学员推荐就业,“我们自己的门店只有两家,每家店50多平方米,只有约5个员工,不招人的。”
8月12日,今年刚毕业的小左向晨意帮忙记者反映,其在该公司内有同样经历。小左称,7月初自己在58同城A内找工作时,投递了一西点学徒岗位,“因为现在工作不好找,看到这个不需要相关经验就可以上岗,我就投了简历。”
小左称,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并通过后,面试官以其“经验不足”为由,要求其参加该公司的“岗前培训”,并承诺培训完成后会为其分配工作。在向面试官表示自己刚毕业无能力支付岗前培训费后,自己便被推荐了贷款,共贷款12500元,其中10800元为培训费,1700元为考“西式面点师技能证书”的费用。“面试官说这是给我减免了2000元后的价格,我看到有优惠,没多想就同意贷款了。”
“我一共是培训两个项目,培训完成一个后,另一个还没培训完,他们就给我推荐就业了”,小左称,该公司人员给其推荐了茶饮店面试,自己独自前往面试后,仅在该公司推荐的茶饮店试岗2天后,便被以“技术不足”为由辞退。“而且去的店里工资只有3000多元,根本承担不了贷款和房租费。”
小左表示,因贷款事宜未提前告知家里,在被辞退后,自己只能在朋友家打地铺睡,便告知了父母相关情况。“父母和我大吵了一架,说我拎不清事,我现在也很自责,希望他们能给我取消贷款。”
多方上门检查前15分钟,涉事公司紧急停课撤离
8月12日,晨意帮忙记者将小左的经历反馈至芙蓉区人社局。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表示会于8月15日对该公司进行上门调查。
8月15日上午,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执法人员、涉事公司辖区定王台街道工作人员、走马楼社区人员、所在楼栋负责人及小左一同来到涉事公司。10时45分,晨意帮忙记者注意到,多方人员到场检查时,该公司已关门暂停营业。
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执法人员表示,由于涉事公司暂停营业,无法联系,遂采取留置送达的形式向涉事公司递交劳动保障询问通知书,并将会进一步核实投诉信息,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如果他们有违法的行为我们肯定会依法办理。”执法人员说。
当天中午,晨意帮忙记者从在该公司内,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处了解到,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们突然收到该公司老师通知停课休息,“我们正在培训,班主任突然就说快走,今天不上课了,同学们就像发生地震一样赶紧撤了!”
对此,小左质疑,“这个公司肯定提前收到了消息,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
企查查显示,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负责人何应,登记机关为长沙市芙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营范围包括:软件、教学设备的研究的开发;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教育咨询;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资管及跨界从事金融、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交易、ICO、非法外汇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8月15日下午,晨意帮忙记者联系了熳点教育长沙分公司负责人何应,其表示正在外地出差,会联系记者进行答复。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应。
多名学员投诉涉事公司总部,律师:涉嫌套路贷涉及犯罪
在黑猫投诉平台,多名消费者投诉广州市熳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称在该公司多地的分公司内遭遇培训贷。
有消费者反映,自己是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在2022年6月初看到有招聘蛋糕甜点助理的信息,便投了简历,“在电话中对方表示,有免费岗前培训,包吃住,还有五险一金,培训期间不收费。”通过面试后,有经理诱导其使用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并分期18个月缴纳“材料损耗费”,借贷的10800元直接划到了培训机构。“我强烈认为这就是诱导贷款行为,要求培训机构发起退款!”
另一名消费者投诉熳点烘焙培训学校,称其在找工作时被骗。根据其投诉内容图片,其贷款了13800元。“和我们说学这个项目不要钱,还说工资4500到5000元,后面还要还款,连生活费都是个问题了。”
湖南大鲲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薇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否则,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且办理培训机构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办理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如不具备培训资质,进行招生,消费者可向相关行政部门反映投诉,由相关行政部门对无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处罚。
陈薇指出,该种情形属于“培训贷”,招聘公司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如借贷公司无相应资质且利息畸高,或者有其他“套路贷”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潇湘晨报记者武华康
有困难向今日头条长沙频道找【头条帮忙】反馈,潇湘晨报记者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在【今日头条】,著作权归【潇湘晨报】所有。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警惕!帮忙办贷款背后有骗钱套路
男子自称是贷款中介可以帮助贷款,只需交服务费就可以简化流程快速到账,办理期间又以提额度、防风控等各种理由额外收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诈骗10余人超200万元,其间又为填补资金窟窿盗窃30万元。日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以马某涉嫌诈骗罪、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急需资金者掉入代办贷款陷阱
“快速办理贷款,您有需求吗?”2020年6月,家住苏州市相城区的张某接到了自称贷款中介小刘的电话。彼时,张某的公司因为资金问题陷入运营困境,听到对方说可以快速帮他贷款,张某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随后,在小刘的介绍下,张某认识了该贷款中介公司的老板马某。在马某的帮助下,张某很快申请到了一笔82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然而没过多久,这笔贷款就出现了“问题”。
“你的贷款风控不行,银行最近查得严,弄不好的话会被收回。”2020年12月29日,张某收到马某发来的消息。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某想将贷款一次性还清,但马某给他出了新的方案:“年底有个100万元低利息额度的贷款,你先把之前贷的钱还掉,我公司再帮你申请新的,很优惠!”禁不住更低利息、更高额度贷款的诱惑,张某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分两次将82万元汇入了马某的公司账户中。汇款后不久,马某以办理新的100万元贷款需要提前缴纳保证金为由,让张某又给其转了8万元。
然而,新的贷款始终没有办下来。从2021年1月5日给出8万元起,到2021年9月30日,马某陆续以各种理由让张某转账了70余万元。加上此前投入的资金,张某陆续转账给马某150万余元,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此后,在他多次追讨下,马某归还了28万元。2021年10月15日,马某的一再拖延让张某忍无可忍,张某选择了报警。
接案后,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马某,并于2021年12月4日将马某抓获归案。
贷款中介“转行”诈骗
警方调查后发现,被马某诈骗的不只张某一人。原来,马某自2015年起就接触贷款业务,并于2018年入职某贷款中介公司,工作内容是帮助客户办理贷款,从中收取正常比例的服务费。
“可以从一些网上查询平台获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联系方式,我们收集后就给这些人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贷款需求。”当被问及从哪里获取的个人信息时,马某说,“他们中有的人真的急需贷款,也在等我们这样的中介联系他。”
慢慢地,马某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捏造其他理由向客户收取更多钱款。首次行事,马某心里没底,决定先“试试水”。2019年6月,他因帮忙办贷款结识了客户陈某,并先后以贷款需要前置利息、保证金、加急费等理由陆续向陈某索要了10万元。此后,他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办理贷款。同年10月底,马某又用同样的套路骗取了客户王某近17万元。
但是,中介服务正常只能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和定金,马某私下以其他名义收取客户钱款的行为很快就被公司发现,他不得不从原公司离职。
2020年1月10日,马某成立了个人贷款中介公司,开始“自由发展”业务。他招了几个业务员,让他们打电话广撒网寻找客户,之后所有的业务都由自己谈。就这样,马某将自己的业务串成了一条完整的“链”。
经查,从2019年6月至案发,马某共计诈骗10人,涉案金额超200万元。今年4月11日,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将该案移送相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除了骗还有偷
“住豪宅、开豪车、年纪轻轻自己开公司”“感觉和很多银行有关系”……谈及对马某的印象,多名被害人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然而,检察官在审查中发现,这个“成功人士”的身份不过是马某为自己立的人设。马某十分向往富裕、奢侈的生活,经常出入高档场所,挥金如土。收入和支出的严重失衡,让他逐渐走上了诈骗的道路。
此外,检察官发现在诈骗之外,马某竟还对其中一名被害人实施了盗窃。
原来,随着自己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马某开始不择手段地圈钱。2021年6月,马某认识了被害人周某。在帮助周某顺利办下第一笔贷款后,他成功取得了对方的信任。第二天,马某继续帮周某申请约定的剩余贷款,此时,正遭到多名债主催债的马某动起了歪心思。他以帮周某操作申请为由,拿走了周某的手机,趁周某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在贷款成功到账时偷偷转走了30万元。此后,马某一直以剩余钱款没到账为借口拖延,直至将近一个月后周某收到了银行的提醒还款短信,才发现自己有30万元贷款被马某盗走了。
今年7月8日,相城区检察院在查清全部事实后,以马某涉嫌诈骗罪、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来源:检察日报
声明:本号转载稿件仅供交流学习,所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私信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我是**银行业务员,可以特批给您10万元贷款,您需要吗?”
骗子冒充银行业务员,谎称可以特批可提现的大额信用卡。诈骗手段看起来并不高明,为什么会有成百上千人相继被骗?
“您好,我是**银行的业务员,给您来电主要是想告诉您我们银行有一笔10万元的贷款可以特批给您,请问您是否有这方面的需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电话,却没想过看上去习以为常的对话背后,会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01
办卡容易收卡难?
被害人:她看上去高冷,但实际很贴心……
小李是浙江嘉兴人,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小作坊,平时从事服装加工生意。一次一个陌生的号码添加了他的微信,并向他发送了推荐办理大额信用卡的相关信息,小李以为是银行工作人员拓展业务就没有理会,而对方竟也没有过多打扰小李。“看上去挺‘高冷’的,和其他的推销员总是给你发信息不一样。”小李说,也正是因此他没有第一时间删除对方的微信。
过了一段时间,小李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他想到了之前的“推销员”,就主动给对方发消息。对方显得非常专业,很快核实了小李的工作情况和收入情况,在了解到小李的小作坊没有正式的厂房而小李又没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委婉地告诉他可能申请额度会有些困难。小李说自己急于借钱,让对方帮忙想想办法,对方说可以对他个人资料进行“包装”,然后帮他申请较高的额度,但在该过程中需要收取一定的“包装费”。还没拿到钱就要先付钱?小李有些犹豫,对方马上说可以“特事特办”,先支付500元的定金,剩下的费用等卡真的办好了再支付,“她真的很贴心,一直在帮我想办法。”小李立即通过微信将定金转账给对方。
被害人对办卡费用表示疑问
隔了一个礼拜,小李发微信问对方信用卡有没有办下来,对方称已经在系统中查到了,并给他发来了一张某银行官网页面截图,上面显示小李的申请已通过,他申请的大额信用卡也在“制卡中”,但小李还没看清,对方就撤回了消息。对方解释说这是银行内部信息,按理是不能给小李看的,先给他看只是为了让他安心。小李非常高兴,不仅立马将剩余的“包装费”2499元打给了她,还告诉她自己有很多朋友也有资金方面的需要,他会把这项业务介绍给大家。
嫌疑人欺骗被害人称收到办卡成功的“内部信息”
然而,和办卡时的顺利不同,想要真正把卡拿到手却“难上加难”。小李说,此后他不断地催促对方将信用卡邮寄给他,对方一会儿说忘了将小李的卡寄出,一会儿说邮寄的信息有误,到后来每次就简单地回复一句帮小李催一下,之后就没消息了。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骗了,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02
不能拉黑客户、费用不得超过2999元……
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2021年4月,随着10余名涉案人员相继到案,一个以代办大额信用卡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从调查情况来看,该团伙以公司化的模式运营,从经理到组长、组员,层级、分工都很明确,他们不仅通过话术将被害人‘洗脑’,也通过特定的方式,‘洗’了员工的‘脑’。”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蔡晓兰说,其中案发时还不满20周岁的被告人汪某某就是典型被“洗脑”的员工之一。
被害人未察觉被骗,并对犯罪嫌疑人表示感谢
小汪说,自己原来是在一家服装店打工的,月收入不高。后来她通过朋友认识了林某,林某说自己的公司缺人,月收入有8千到1万,小汪就跟着林某来到了他所在的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就职。
小汪说,入职第一天,公司有专门的人负责给他们培训,教授他们银行办理信用卡的相关知识,并且传授他们应对不同客户问题的“话术”,接着负责人就会给他们发客户的联系方式,让他们用手机给名单上的客户打电话、发微信。与小李所遇到的“客服”不同,小汪说她在收到客户信息后会将信息填到银行的官方网站上,依照申请流程,银行真的会给客户邮寄一张信用卡,只是这张信用卡只是依正常程序办理的普通信用卡,并不是他们所承诺的可提现的大额信用卡,但因为客户能收到卡,如果不去查询或使用的话,还不会立刻发现被骗。
小汪说工作一个月的时候,她开始接到客户的投诉电话,说自己办的信用卡无法按照小汪承诺的数额提现,小汪问林某怎么处理时,林某总让小汪想各种理由推脱。“这不就是骗人吗?”小汪心里隐隐有些担忧,林某一边安抚小汪说如果信用卡真的无法提现公司会将办卡的费用返还,一边又鼓励小汪要“提高格局、努力工作、积少成多”。
“实际上,我知道他们在骗人。”小汪在接受讯问时说到,“他们说不管客户怎么抱怨都不能拉黑客户,收取的费用不管怎么样每笔都不能超过3000元,多收的也要退回去,这样就不是诈骗了……”
嫌疑人发现被害人转账3000元时,主动退还3元
“该团伙对《刑法》有一定研究。”蔡晓兰检察官说,“他们知道恶意拉黑可能会被认定为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也知道诈骗罪的起刑点是3000元,但他们却不知道诈骗的数额是累计计算的。”
经查,2018年6至2019年3月期间,被告人王某、殷某某等人结伙,在湖北省武汉市某创意大厦开设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林某、汪某某等人作为员工实施诈骗多起,截至案发,王某、殷某某等人名下用于收取诈骗钱款的微信账号累计钱款达280余万元。
近日,萧山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王某、殷某某提起公诉。林某某、汪某某等人被另案处理。
(注:以上涉案人物皆为化名)
提醒
本案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为什么会有成百上千人相继被骗?“不法分子瞄准的是那些急需用钱但对信用卡使用缺乏了解的人。”
目前,有不少银行将信用卡办理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所以会有公司有提供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的服务,关键在于辨别“真伪”。请注意,申请办理可透支的金融类卡时,都会受到申请单位的严格审查,核定金融类卡的消费额度,绝对不会是依所谓的“工作人员”承诺。而且信用卡申请过程大都是免费的,即便涉及缴费,也要到特定单位或银行办理,获取相关的收据、收条,切莫被所谓的“高额”“低息”“无息”“办理信用卡送POS机”等假象所诱惑,谨防被骗。
来源:杭州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