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e贷超低募资急上市 获客严重依赖第三方
合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国际”)1月11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申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HZ”。
公开资料显示,合众国际的运营主体为合众贷,是注册地点位于深圳的P2P平台,2015年8月开始从事车贷业务。据天眼查,合众贷在2017年11月获得来自TCL资本的战略融资。
完成上述融资后,合众贷的股权结构由温兆斌与广东金迅源汽车租赁分别持股80%、20%,变更为温兆斌、广东金迅源汽车租赁和深圳TCL十方垂直产业科技分别持股75%、20%、5%。
截至1月20日,合众贷官网数据显示的待偿金额为8.81亿元,累计投资额为88.52亿元。该公司在招股书中称,已于2018年12月底完成了机构自查和自律检查工作,“接入了全国P2P网贷机构信息报送系统进行数据报送”。
但时代周报记者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的数据披露平台上,并未找到无合众贷的信息。对此,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中国互金协会与深圳互金协会并不是隶属关系,在对地方互金平台管理和备案事宜上不完全同步。”
从目前情况看,备案一事已是再次延迟,但随着合规检查的不断深入,完成备案成为P2P平台在2019年的头等大事。上述深圳互金协会人士表示:“目前深圳P2P备案进度,尚未有可公布的事项。”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联系合众贷,欲了解其备案进度与上市等问题,但其电话均无人接听。
获客依赖第三方
据招股书显示,合众国际在2017财年(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末)的营业收入约为101万美元,净亏损约为84万美元;2018财年(自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末)的营业收入约为3440万美元,同比增幅约为3312.9%,净利润约427万美元,同比增幅约为608%。对于营收大幅增长,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为:“2018年合众贷平台贷款总额的93%源于消费贷,支撑其营收增长的动力却主要来源于‘好易借’。”
合众贷在2017年4月推出消费贷产品“好易借”,该产品在2018财年就占到总交易量的93%,占收入增长的98.7%。而车贷业务的比重也出现了明显下降,2018财年的车贷产品交易量仅占总交易量的7%。
在获客能力上,合众贷对第三方引流平台有着明显依赖。其招股书显示,合众贷在现金贷获客主要依赖融360导流,占比为34%,为此向融360支付了463.68万美元中介费;车贷业务获客上,2018年主要依靠与中德鑫(广州)融资租赁合作,按照实际放款金额的1.5%向前者支付推荐费,该部分业务量占贷款总额的7%。也就是说,合众贷全部的车贷业务均来源于此。
在招股书中,合众贷计划将本次募集的资金用于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产品体系。实际上,不断提高的获客成本,似乎是摆在合众贷面前更为突出的问题。合众贷在招股书中表示,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财年里,平台获客成本急剧上升,而且考虑到激烈的竞争和行业负面消息,获客成本可能在2019年6月前进一步上涨。
据招股书披露,其新客户的获客成本在2017年、2018年两个财年里,分别为1.04美元和3.1美元。但实际以其借款人和投资人计算,2018财年实际新增客户36万人,在2018年财年的营销成本总共支出1668万美元。这意味着,合众贷的单个获客成本约46美元,约合312元人民币。
对比行业,合众贷的获客成本已经高于多家已上市的P2P平台。就2018年二季度报中的披露,拍拍贷二季度营销费用从1.51亿元增加到1.93亿元,注册用户数672万人,相比一季度增加11%。其中新增借款人数325万人,单个获客成本从一季度60.62元下降到59.75元;同期,乐信营销费用1.44亿元,环比增长33%,注册用户数量与上季度相比上升12%,二季度人均获客成本从一季度的108元上升到138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7财年平台上借款人复借率、投资人复投率分别为42.08%、49.25%,2018财年分别提升至为50.86%和57.61%。尽管有所提升,合众贷的复借率、复投率在已上市的网贷平台中仍有着明显劣势。公开数据显示,整个行业的平均复借率也在60%左右,其中拍拍贷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复借率约为69.8%,信而富在2018年第三季度公布的复借率为75%。
超低募资上市仍艰难
据合众贷的招股书显示,此次上市计划其最高融资为575万美元(约4000万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扣除承销费以及其他上市服务费费用后的实际融资额,可能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从上市融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大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完成上市的互金平台高达13家,其中在美股、港股上市的分别为8家、5家。在2017年“互金上市潮”中有7家平台上市。
从募资规模上看,合众贷是继爱鸿森和点牛金融之后第三家募资额不足1000万美元的互金平台。可见,超低募资额已成为互金平台赴海外IPO一大特色。
“上市其实募集资金和估值本质上不是最重要的,品牌才是。”一家上市互金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市场越波动,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就会越强,上市相当于主动展示平台的合规性,也是通过上市固化公司团队的成果。”
同时,相比于目前已完成上市的P2P平台,合众贷的整体实力也偏弱小。截至2018年6月末,合众贷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16.4万美元,总资产为152.78万美元,股东权益总额为105.18万美元,同期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37.92万美元。
“业绩对赌与资本退出也是互金平台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在近期发布的行业报告中指出。
陈嘉宁表示,按惯例在取得资本方资金和资源支持时,创始团队需要签署对赌协议—即在一定时期内达成某种业绩指标或者实现上市,否则创业团队需要对资方的投资进行回购,或者股权被稀释。面对此类压力下,互金平台的创始团队表现出更大的动力去促成迅速上市。
但不巧的是,截至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现已进入第四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让数千名员工休假,并停止审查和批准所有新的和悬而未决的公司注册声明,包括拟议中的IPO申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0家中国公司正在等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审批文件,其中包括合众贷在内的8家金融类企业,上市进程因此变得遥遥无期。
“超利贷”死灰复燃:贷款超市花样多,新型伪装术又出现
央视315曝光“714高炮”后,各类贷款超市紧急下架高炮平台。但如今风头一过,贷超导流高炮又呈卷土重来之势。
近日,贷款超市“数字钱包”APP的用户,向媒体曝光了它的新套路。
贷款超市“数字钱包”花样多
独角金融调查“数字钱包”这款APP时发现,该产品是深圳市特快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特快科技”)旗下消费贷款平台,特快科技官网客服电话与数字钱包APP客服电话一致。不过,目前在苹果商店搜索该款APP已被下架。
据投诉用户向新浪金融曝光台反应,“数字钱包”实际经营业务全部转移到“取呗”APP。因为“数字钱包”更改为“取呗”,用户因为找不到还款入口导致逾期。在聚投诉上,一位王先生也表示由于APP无法打开,导致自己到期的贷款还款失败,如今还要承担逾期费用。
这正是高炮平台“套路”用户的惯用伎俩——产品到期时还款入口消失,逾期项目移到另一款APP还款,收割一批到期用户。
此外,独角金融了解到“数字钱包”所推荐的贷款平台放款后,即被划走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在借款前并没有提示。
在聚投诉上,有大批用户遇到该问题。投诉人向先生称,今年3月在数字钱包(现取呗)借款2800元,约定还款时间为30天,当时APP并没有写明要砍头息,结果到账第二天自动从向先生的银行卡免密扣款980元砍头息。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敬告诉独角金融,不管何种方式支付,用户都有权了解所需支付的款项的名目,也有权选择是否接受。未经同意、未经告知就扣除钱款,当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易观分析师张凯分析指出,高炮平台完全消失的可能性很小。“毕竟这是一个利润率非常高的行业,只要行业有利润,市场有对应的需求,就一定会有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哪怕这意味着他们要冒很大的风险。”
目的不纯的贷款超市是高炮平台的“宿主”之一。独角金融下载了另一款贷款超市APP发现,其甚至公开宣称申请三款以上产品下款率高达90%。
近期,不仅像“数字钱包”这样悄悄上线的贷款超市多了起来,在各类贷款“口子”群中,推荐“口子”的业务人员也变得活跃。于是,比“714高炮”更加暴利的“55超级高炮”诞生了:借1000元,到手只有500元,5天后却要还1200元,年化利率甚至可以超过5000%。
新型高炮的“伪装术”
贷款超市导流的高炮平台,明目张胆收取砍头息的已经不足为奇。相较于此前直接扣款收取砍头息的“714高炮”、“55高炮”,最近出现了欺骗性更强的高炮平台,收费方式“委婉”了不少。
最近在“我爱卡”论坛有用户反映借到一款“新型高炮”。表面上看,该产品借款1000元,也确实到账1000元,没有砍头息,还款周期长达一年,总利息300元左右,利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没有任何合规问题。但实际上,“猫腻”隐藏在还款方式上。
这款“新型高炮”的还款方式为第十天还款1200元,第二个十天还款100元,此后的11个月每月还款不足1元。虽然将还款期限拉长,但实际上该贷款产品的使用期限,依然相当于一款10天的贷款产品。按照10天还1200元来计算,年化利率高达720%,已经远远超过36%的规定。
无独有偶,近期聚投诉上一位宋先生表示,在好易借平台借款3000元,分十二期。“前三个月需要还款3770元,后九个月每月还33元,实际上是三个月还款利息超高”。宋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新型高炮。
按照3000元借款,三个月还款3770元计算,年化利率也已超过100%。朱敬律师告诉独角金融,将还款期限拉长并不能改变实际利率,借款期间的首先冲抵利息,在抵扣本金,不能到后期还按照初始的本金来计算利息。
“高炮”的形式变来变去,总有人愿意为此买单。对于高炮的存在,有从业者则认为不能只看产品利率高,而撇开各类运营成本。独角金融曾在315当天曝光借“714高炮”的众生相,欢迎在独角金融后台回复“高炮”提取原文,了解高炮背后上演的“狂欢”与“血泪”。
对于卷土重来的高炮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
合众e贷赴美上市只为融个575万美元?身份背书才是关键
对于该公司的业务目前市场存在诸多质疑,包括违规收取砍头息、利率高达84%、主营业务依旧是现金贷等
《投资时报》研究员宋希
当一个人饥肠辘辘,那么即便只是一根肉丝,有时也会令他感到满意。
美东时间1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合众贷上市主体公司合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IPO招股书。
选择在美股市场激烈动荡,尤其是投资者对来自中国的互金公司普遍看空之际敲门,或许已能说明问题。截至2018年6月30日,合众贷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计116万美元,归属于所有股东的净资产为105万美元。同期,该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38万美元。
毫无疑问,这家一度被指责违规收取砍头息——利率高达84%的现金贷企业,是一个典型的“袖珍公司”。
很有自知之明:合众贷此次计划最高融资仅为575万美元(约合3900万元人民币),这也使其成为继点牛金融(DNJR.O)和爱鸿森(AIHS.O)后又一家融资额不足1000万美元的中资互金平台。至美东时间1月22日收盘,上述两家公司分别以8美元/ADS及4.17美元/ADS录得1.18亿美元和1.08亿美元的市值,且各自较上市以来高点下挫15%及53%。
两位前辈的轨迹多少预示着合众贷的未来命运,那么后者为什么还要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市?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公司更多的考量当是为了拿到一张合规通行证。对于一家上市互金平台,因为会牵涉到许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所以如果没有重大违规问题,一般不会被监管部门清退。
收入来源依赖消费贷
招股书披露,合众贷2018财年(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营收约为3440万美元,相较2017财年(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101万美元增长约3313%。当年度,合众贷扭亏为盈录得净收入427万美元,且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608%。
据悉,合众贷的主要产品为消费贷和车贷,其中消费贷业务收入是该平台主要来源,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98.7%。
具体来看,截至2017年及2018年6月30日,消费贷业务收入分别为86万美元和3396万美元;而在同期,车贷业务收入则分别为15万美元和58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贷款利率方面,合众贷通过招股书披露,2017、2018财年平台年利率分别在3.28%至628.15%间、7.06%至628.64%间,2017、2018财年,年利率超过24%的贷款分别占平台贷款总额的38.29%和64.75%,年利率超过36%的贷款分别占平台贷款总额的38.29%和37.67%。
对此,合众贷方面表示,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发布后,平台立即中止了APR超过法定限额36%的贷款产品,截至2017年12月24日,所有APR超过36%的贷款均已清偿,截至招股书发布之日,通过平台提供的贷款年利率均未超过36%。
在不良率方面,在截至2017年和2018年6月30的两个财年里,该公司消费贷借款人分别为36558人和632252人,投资人分别为6901和68154人,增长较快。但与此同时,其逾期率也在随之攀升。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财年,该平台逾期金额为511万美元(约合3456万元人民币)。其中,1个月以上逾期占比90%,3个月以上逾期占比77%。招股书称,平台将3个月以上的逾期借款划为坏账。
被疑存在“砍头息”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消费贷是合众贷最为依赖的收入来源,但这一主营业务却频频受到外界诟病。
从消费贷年利率(不包括所有交易费用)来看,合众贷在招股书中表示消费贷年利率从8%到15%不等,贷款期限在7至360天之间,金额在3000至15000元人民币之间。
对此,有报道称,如果借款人借款1万元人民币,期限12个月,按合众贷提供的8%—15%的利率上下限计算,利用ARR计算出来的综合费率高达72%—84%。
另外据招股书显示,合众贷在消费贷产品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是融360。2018财年平台新增注册用户的34%均由后者导流而来。为此,合众贷向融360支付了463.68万美元中介费,而让他们产生联系的贷款产品则是——“好易借”(原名“爱分期”)。
但是,这款产品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21CN聚投诉平台信息显示,有关好易借的投诉已近千条,而大多投诉都指向平台砍头息、套路贷和暴力催收。
2018年12月21日发布的一则投诉信息显示,有用户通过好易借借款6500元,却被扣除了585元担保费,仅到账5915元,分期12个月后需还款8254.94元。
所谓无风不起浪,早在之前就有相关报道称合众贷存在“砍头息”等违规行为。据了解,根据合众贷与担保公司协议,担保公司向借款人收取不超过借款本金9%的保证金,合众贷向借款人收取13.5%的技术服务费。双方合计向借款人收取22.5%的费用,而这笔费用可能就是所谓的“砍头息”。
此外在分期还款方面,也有用户投诉称,本应分12期还款,平台却要求前三期分别还款2900.62元、2023.12元、2023.12元,前三期还款总额已覆盖本金达到6946.86元,剩余的1308.08元利息则仍需分9期还完。
在诸多问题压顶的背景下,合众贷“顶风”赴美能否获得长久发展契机,特别是监管部门会否因一个“上市公司”的身份背书高看一眼,目前仍有待观察。
本文源自投资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