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公立医院项目贷款

本文目录

国家下令,财政贴息贷款来了!每家医院可贷2000万

PART1

贴息贷款

贴息贷款政策解读

核心点:这个政策不是专门为疫情防控建医院做准备的;专家预计有2000亿能分到医疗。

政策是正向的:疫情导致经济不好,国家要大力扶持民族产业,尤其是医疗行业,重资产性质。疫情期间社会对医疗行业需求大,上下游行业多,现金流稳,贴息刺激的不仅是医院本身,医疗设备厂商运营情况也不太好,所以同时也创造一些内需;

不完全为疫情放开做准备,也不是单纯刺激经济的政策,这个政策之前也出过:经过疫情,国家医疗政策导向有变化,以前的医疗关注点还是在做手术和高精尖技术这块;整体政策的变化跟医保和国家现在的情况有关,所以下一步会重点关注基层和县级医疗,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县”,县级和基层纳入贴息和贷款补贴中,县级医院有建议额度;

政策出台背景:9.7号国务院的常务会,主题是医疗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可以引入财政贴息的贷款,部分领域的更新改造(主要是医疗),加大社会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要求对消费起到拉动作用;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是设备采购的高峰期。

执行周期:国庆节前各级卫健委都要汇总医院需求,报完以后走招标流程(3个月到年底),今年应该是要生成所有的订单,安装到明年了,今年12.31之前中标的先付不低于20%设备款,明年逐步装机确认收入;

需求怎么报?

医院还是以需求为主报量,首先考虑设备使用率、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有设备是否需要更换等,不会存在没需求还报的情况。

目前这笔钱采购国产和进口的牌子是没有要求的,还是先报具体产品需求;

近几年财政补贴情况

财政补贴一直是逐年减少的,不仅是设备这块儿,其实不增就是减少(考虑通货膨胀),绝对值也在减少;国家整体的趋势:对公立医院补贴整体都没有增加。

财政下拨的钱都是专款专用,用人补贴只能用于人员劳务发放,设备只能用于采购设备,医院内部的自有自己可以随意支配,但不能超标、和满足公立医院财务制度(科室里自己赚了钱,不能自己随便花,一般都上交给医院,医院发绩效)

好的医院一般都是以收定支,基本都能维持损益平衡,账上有余额的情况对于管理好医院的不多。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有结余的情况发生,之前是收支两条线,有些项目是专款专用,存在钱花不出去的情况;

公立医院有工资总额的限制,挣了钱怎么花都是有限制的,奖金也不能随便花,挣得多了会留给固定资产投入;

1.7万亿医疗能分到多少份额

专家预计2000亿能分到医疗板块,某些医疗机构报需求不积极是因为自身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设备利用率也不高所以这方面需求不大,所以这个政策主要刺激的还是一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医院。

PART2

7天20亿

全国医院开始升级医疗设备

国庆7天,各地银行、医院不断传来好消息,一笔笔医疗设备购置贴息贷款成功发放。毫无疑问,随着大笔资金入账,大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也将随之而来,利好所有医疗设备企业、供应商。

早在9月初,国常会决定,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国家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财政贴息贷款。

随后,卫健委率先发布通知,确认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此举给持续低迷的医药健康版块注入一针“强心剂”,多个医疗器械企业股价直线拉升暴涨!

此前消息,每家医院财政贴息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但根据实际发放的贷款信息,不少医院的金额都超过一亿元,目前最高的一笔是金溪县人民医院,直接到账2.58亿元,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购置项目。

根据汇总信息,目前公开的贷款项目,购置的医疗设备类型主要以提升诊疗、检验、救治能力为主。

大型医院申请的贷款主要用于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科研转化设备、手术相关设备等;而基层医疗机构申请的贷款则多用于医疗设备更新项目。

进度如下:

图片信息整理:天风证券医药杨松团队

但值得一提的是,金溪县人民医院2.58亿元专项贴息贷款从开始衔接到正式签约,短短5天时间就成功发放,可见银行的执行力是何等的强悍。

并且,本次财政贴息计划在今年年底12月31日前结束,现距离年底仅剩3个月不到的时间,预计节后贷款发放速度还会不断加快。

从目前的落地情况来看,可以肯定的是本轮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超预期的,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底将是各院设备采购的高峰期。

PART3

贴息贷款

重点投向这些设备领域

据了解,该政策是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的,贷款资金主要使用方向是: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

卫健委原则上尊重医疗机构的自主选择,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

目前,除了近7天公布的信息,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

部分省份还提出,将以县级医院为重点,贷款资金将主要被用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原则上可按一个县级医院1亿元的规模考虑。

此举也被广泛认为利好所有参加“千县工程”的县医院。

那么,哪些医疗设备会率先受益?其实从上面公布的医院名单中就能窥见一二。

财政贴息虽然是利好,但毕竟不是无偿补助,医院始终是要还钱的,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大型医院会主打购买高端设备,如CT、内镜等高收益的项目;而基层医院主要用于提升综合诊疗能力,补齐设备缺口。

国家政策确实是扶持国产,拨的款会明确表明只能用于国产设备采购。因此这波政策的核心,或将直接利好所有国产医疗设备。

贴息贷款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采购,国产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事件:近期国卫办财务函[2022]313号文件《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发布,文件提出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申请贴息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

贴息贷款有望激发医疗设备采购动力,带来千亿潜在商机。本次贴息贷款政策覆盖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总规模预计达到1.7万亿元,补贴后利息或将≤0.7%,我们预计医疗板块专项再贷款额度或将超过2000亿元,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见智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政策有望释放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需求,缓解医疗机构资金紧张问题,尤其有助于激发新建医院、民营医院的采购动力,全面提升国内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

医院贷款金额门槛不低于2000万,中大型设备有望率先受益。本政策设定了采购金额门槛,指出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对大部分医院而言属于较大开销,因此我们预计医院或将倾向于以贴息贷款满足中大型设备的采购需求,如高端医疗影像、监护仪器等,产品性能领先、品牌口碑力强的头部国产企业有望率先迎来采购契机。

首批贷款有望年底前支付,23年相关标的业绩有望加速。本次贴息贷款政策的申请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预计年底前将签订贷款协议并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目前福建、江苏、辽宁、甘肃等多地均已陆续启动首批项目申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10月9日全国医疗备购置贴息贷款项目已在15个省份开始执行,累计贷款合同金额预计超过140亿元。我们预计未来1-2年国内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带动相关标的业绩实现加速增长。

投资建议:本次贷款贴息支持医疗设备采购政策是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又一重要支撑,有望激发医院采购活力,加速医疗设备国产替代,我们建议关注相关头部国产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华康医疗、祥生医疗等。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推行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扰动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数千亿级医疗新需求涌现!财政贴息贷款拟将涌入医疗设备更新改造

9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至9月13日,国常会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

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近日卫健委也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

从已了解的情况来看,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政策具体细则,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

具体而言,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预计国庆前各省完成贷款项目清单的制定,年底前签订贷款协议并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有接近此次政策的研究人士透露,按照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上报情况,目前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以此类推,围绕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全国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

在市场看来,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也是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关键一环。

前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就显示,将聚焦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深化医疗服务卫生体系改革成果。由此来看,医疗新基建已成为“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旋律。

医疗新基建的浪潮,也给国产医疗设备厂商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量。如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自动化药房龙头健麾信息、净化工程绝对龙头华康医疗、超声内镜国内龙头开立医疗等等均受益于政策浪潮。

以国内医疗器械绝对龙头迈瑞医疗为例,公司也在最新交流中也明确表示:2022-2024年是大量新医院竣工的密集期,2025年开始基建数量回落。所以,2024年之前医疗新基建仍然会给迈瑞带来不俗的增量。

“医疗新基建带动器械设备需求高景气,同时卡脖子技术进口替代,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上量。”方正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