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农业银行贷款快吗

本文目录

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1290亿 县域贷款增量余额占比均创十年来新高

中国网财经8月30日讯(记者曾蔷)农业银行于昨日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72亿元,增速5.9%;拨备前利润2618亿元,增速4.86%;净利润1290亿元,增速4.98%;总资产突破32万亿元。

在发布中期业绩当天,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率领该行高管层召开业绩发布会,就农业银行上半年经营情况、房地产风险敞口、下半年盈利预期等市场关切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

“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是农业银行的两大定位。谷澍在发布会上表示:“用一个字来准确描绘农业银行上半年经营情况和未来经营走向,我想用坚韧不拔的‘韧’字,就是我们面对各种冲击和挑战,能够有更强的抗压能力。这和农行横跨城乡的客户基础和机构布局密切相关。我相信,相比其他,我们会有一个更深的护城河。”

县域贷款增量余额占比均创十年来新高

上半年,农业银行前瞻主动地让利实体经济,稳健实施跨周期信贷投放,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3万亿元,新增1.6万亿元,新增贷款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9.6%。其中,人民币个人贷款新增3,666亿元,增速5.2%,增量、增速均领先同业。人民币对公贷款增量超过1万亿元,余额突破10万亿元,增速11.6%。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重大项目、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上半年投放重大项目贷款4,042亿元,同比多投671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1万亿元,增速24.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速34.1%,居同业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增速29.2%。绿色信贷余额2.37万亿元,增速20.0%;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609亿元,获央行支持工具金额36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农业银行上半年县域贷款余额突破6.9万亿元,新增7176亿元,增量、余额占比均创十年来新高,县域存款突破10万亿元,新增9444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增速22.1%,种业领域贷款增速46%,助力端稳中国饭碗。8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1.6万亿余,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增速11.1%,高于全行1.6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横跨城乡,更能抵御外部冲击。”谷澍指出,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县域信贷的增量占到整个增量的一半左右。比如,县域投放的普惠贷款占到全部投放贷款的50%;基建贷款也是50%,绿色信贷县域占47%,制造业县域占43%,个人贷款县域占62%。

7月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社融数据不及预期。按照央行口径,农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7月份新增了1681亿元,比去年7月份多增378亿元。

谷澍表示,接下来的9-12月份,农业银行信贷增长量超过去年同期的态势大概率可以得到延续。未来,该行信贷投向将主要聚焦五方面,一是加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提高三农县域贷款的占比;三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四是强化制造业、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五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信贷的需求。

房地产风险敞口可控

对于房地产风险敞口,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坦言,农行房地产存量的对公贷款资产质量确实是受到一定的压力,主要是前期有一些扩张比较快、负债水平高、少数大型民企的风险持续暴露,但农行总体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量在同业里不是很大,风险可控。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的房地产业务贷款总额84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4亿元,增幅1.49%;公司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335亿元,较上年末上升53亿元,不良率3.97%,较上年末上升0.58个百分点。

张旭光表示,下半年农行将联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以及央行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的原则。一是从信贷政策方面,重点强调进一步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民生项目。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的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融资渠道的稳定畅通,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的合理的融资需求,努力保持房地产贷款平稳运行。同时,在风险防控方面,继续提高房地产风险精准防控能力,有效区分具体项目风险和企业集团风险,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二是持续加强房地产的风险监控,进一步强化房地产业务全流程的风险防控,一户一策,稳妥推进困难房企的风险化解。三是通过支持项目并购等多种金融手段,主动支持配合地方政府推进保交楼,全力做好保交楼,稳民生的金融服务。

此外,据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介绍,该行通过梳理,现阶段存在保交楼风险的楼盘总共是1112个,设计预期按揭贷款余额是12.3亿元,占全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0.023%。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目前已经有746个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保交楼管理的范围,其中已经有60个项目达到交付的条件,正在陆续办理交付的手续。

对于小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客户选择提前偿还房贷,农行了解主要是基于客户自身财务规划,当然也和现阶段金融投资收益率下降也有一定关联。林立表示,对这方面问题,农行一方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了客户提前还款提供便利,包括做好申请受理,合理减免违约金;另一方面,依托农行大财富管理体系,近期有针对性的加大对个人住房贷款客户服务的力度,更好的满足客户资金,做好民生金融,财富金融的服务。

下半年盈利能够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90亿元,增速4.98%。展望下半年,农业银行对自身盈利预期如何?

谷澍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非常有信心,所以我们对自身的发展前景也很有信心。我们相信,下半年农行的盈利能够保持平稳的增长,为投资者交上一份有质量的答卷。”

具体而言,第一,对中国经济有信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应该没有改变,尽管7月份金融数据波动,下半年随着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内的经济应该会企稳回升。

第二,从农行的特点来看,是一家更能抵御挑战和不确定性冲击的银行。农行跨城乡,客户基础和机构布局基本上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城市,这是农业银行独有的特点。这种特点事实上是农行在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候,有更深的护城河。从农行总体的信贷结构来看,总体上县域信贷的占比大概是全行信贷的37.5%。

第三,这几年农行的数字化转型,使内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在客户营销还是在风险管控方面。农行不断提升数据模型的应用和信用风险的精准识别,通过多种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的模型,来提高信用风险管控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

最后,农行的拨备非常充足,具有很坚实的财务基础,抗风险能力强,这对后续盈利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擎宇)

农行管理层详解中报:房地产贷款业务风险可控,资本市场对银行估值存误解

记者曾仰琳

编辑

“用一个字来形容农业银行上半年经营情况,我觉得是坚韧不拔的‘韧’字,就是我们面对各种冲击和挑战,能够有更强的抗压能力。”8月29日,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业绩会上表示。

当天,农业银行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中报显示,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3872亿元,增速5.9%;归母净利润1290亿元,增速4.98%。

资产负债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3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发放贷款总额18.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总负债29.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其中吸收存款24.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

监管指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304.91%,较上年末提高5.1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41%,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4%,这也意味着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同业水平。

业绩发布后,农业银行管理层出席业绩发布会,就房地产贷款业务敞口、客户提前还房贷、拨备覆盖率政策、资产管理压力等市场关注的问题一一回应。

谈房地产贷款业务敞口:风险可控,已有60个“保交楼”项目达到交付条件

对于房地产贷款业务敞口问题,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介绍,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的房地产业务贷款总额84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4亿元,增幅1.49%;对于房地产的开发贷款,银行口径投放金额1130亿元,增量和增速在可比同业名列前茅。

“同时,我们房地产存量的对公贷款资产质量确实受到一定的压力,到6月末,农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335亿元,较上年上升了53亿元,不良率是3.97%,较上一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这个主要是前期有一些扩张比较快、负债水平高、少数大型民企的风险持续暴露。当然风险暴露到目前为止比较充分,而且农行总体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量在同业里也不是很大的,所以风险是可控的。”张旭光表示。

对于住房按揭贷款,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进一步介绍,上半年就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投放4138亿元,较上年末净增1025亿元,县域个人住房贷款净增638亿元,占比达62%。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农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费让利的要求,不断优化贷款利率定价水平。上半年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环比下降了20个BP(基点)。

林立指出,通过梳理,现阶段农行存在“保交楼”风险的楼盘总共1112个,涉及逾期按揭贷款余额12.3亿元,占全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0.023%。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目前已经有746个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保交楼”管理范围,其中,已经有60个项目达到交付的条件,正在陆续办理交付的手续。

林立还介绍,“对于小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客户选择提前偿还房贷,我们了解主要是基于客户自身财务规划,当然也和现阶段金融投资收益率下降也有一定关联。对这方面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了客户提前还款提供便利,包括做好申请受理,合理减免违约金。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农行大财富管理体系,近期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个人住房贷款客户服务的力度,更好地满足客户资金,做好民生金融、财富金融的服务。”

谈拨备覆盖率政策:银行估值偏低,资本市场存在误解

今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使得银行拨备率这一指标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对于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相关问题,谷澍表示,农业银行通过深化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加大减费让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等措施,拨备覆盖率是有序下降。6月末,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304.9%,比一季度末下降了2.6个百分点,比年初还要高5个百分点。

关于未来的拨备政策,谷澍指出,农业银行拨备计提的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期间新提多少拨备覆盖率。农业银行仍然会坚持审慎的原则,按照会计准则和监管的要求来提取拨备。二是存量的拨备释放出多少。农行会根据逆周期管理的要求和需要,合理释放存量拨备,既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又使投资者的回报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综合起来判断的话,在上述两个政策的综合的影响下,拨备覆盖率应该会在一个时期内继续有序下降。具体的情况,(降低)到什么水平,这个时期多长,要看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谷澍表示。

他指出,对存量拨备的释放,是根据逆周期管理、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这与银行的估值息息相关。“现在资本市场相对整个银行的估值,我们觉得是偏低的,似乎(资本市场)有一种误解,就是一提到逆周期管理,一谈到宏观审慎,好像这就是和市场化的经营的理念是矛盾的。”

谷澍强调称,事实上,现在如果放眼全球,大家就会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一些。任何银行都是和宏观经济状况高度绑定的,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银行本身就有缓释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系统稳定的作用。如果经济下行时,银行简单地收缩贷款,宏观经济最后没搞好,银行自身的微观审慎实际上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所以现在把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统一,其实是一个全球的共识。

谈资产管理压力:小微企业等资产承压,风险总体可控

当前,银行业面临经济下行、疫情反复和外部风险等压力,下半年,农业银行管理层如何判断资产质量管理的压力?将采取哪些措施对冲风险?

“确实,这些影响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对银行业经营,特别是资产质量会产生一定的扰动和压力,这是我们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农业银行和管理层会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想用一些更加细化的数据来反应我们努力的成效。”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表示。

徐瀚介绍,截至到6月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是2645亿元,比年初增加187亿元,不良贷款率1.41%,比年初下降了0.02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发生不良贷款702亿元,同比减少了56亿元。逾期率和关注率双降,逾期贷款余额18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亿元,逾期率1%,比年初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关注的贷款余额2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04亿元,关注率1.46%,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徐瀚进一步介绍,农业银行对于法人代表方面逾期超过20天以上的,全部计为不良,个人贷款方面逾期30天以上的信用贷款全部计为不良,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抵质押和保障贷款全部计为不良。农业银行的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比是70%,比年初下降4.3个百分点,审慎性进一步提高。

不过,徐瀚也指出,面对风险,特别是疫情受到了影响的行业,比如,餐饮业、旅游业,以及小微企业等方面的资产质量承受一定的压力。由于这些企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农行的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因此,农行一方面在做好对企业的纾困的同时,也在动态地监控进行不断的压力测试,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对于对冲风险的措施,徐瀚表示,农业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全力做好稳经济、惠民生,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做好信贷机构的优化,将信贷资源进一步投向乡村振兴、普惠小微、基础设施、绿色金融等行业;二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完善风险的应对预案,做好信用风险前瞻防范和精准化解,守住不发生信用性风的底线;三是继续做好自身的内部的信用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建设,特别要加强数字化水平的建设,发挥好科技在信用风险识别管理中的应用,支持信贷工作实现稳定的发展。

信贷直通车“发车”六百天后

信贷直通车已成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个突破口。借助大数据这座“桥梁”,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扭转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局面,驱动着涉农信贷投放从依赖抵押到注重信用转变。

炎宇畜禽养殖场场长姜振宇最近有点忙。养殖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冬天气温较低,为了御寒,入冬时牛棚须额外披上一层塑料布。测量、采购、铺布,虽然忙碌,姜振宇心中满是欢喜:“再过一个月,这几百头肉牛就能出栏了,净利润接近百万元。前期投入大,是信贷直通车帮忙解决了资金难题!”

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是农业农村部2021年5月启动的一项创新活动。通过收集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对接银行发放贷款,打造“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直通车服务模式。通过信贷直通车,不到10天,姜振宇申请的200万元贷款就顺利到账,用于购买肉牛、牛犊、饲草料等为肉牛扩繁增量。

截至2022年11月14日,累计授信超24万笔、授信金额达820亿元、平均贷款利率为3.83%……数据背后,是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金融机构通过数据交互批量获客的便捷高效,是农业农村部门、农业担保公司、银行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合力”的实践与转变。

陕西农担在铜川市耀州区马咀村开展信贷直通车宣传活动。资料图

更重要的是,信贷直通车正逐步成为打开农村金融服务痛点和难点的一把“金钥匙”。借助大数据这座“桥梁”,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扭转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局面,驱动着涉农信贷投放从依赖抵押到注重信用转变,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地基”。

千千万万个姜振宇的故事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不断发生着,如今,信贷直通车正驶向千村万户,把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

利率更低服务更优——

从“主动找银行“到“银行主动找”

姜振宇的养殖场目前养殖着400多头西门塔尔牛,一般喂养一年左右即可出栏。不过,要想把500多斤的小牛犊养成1500斤的出栏牛,姜振宇要投入的不仅仅是心血,还要承担较高的养牛成本,每年的饲料成本就高达500余万元,需通过贷款周转资金。“信贷直通车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利率低,我从中国银行贷款,年利率才3.85%,大大节约了成本支出。”姜振宇说。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种粮大户包重庆已经是信贷直通车的老用户了,活动启动以来,他已经连续两年通过信贷直通车贷款。前不久,江苏省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寒潮虽至,40岁的老包心里却暖洋洋的。他创办的明英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营稻麦种植和粮食收购,今年200多亩庄稼喜迎丰收,秋粮收购也画上了圆满句号。“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老包掐指一算,今年合作社的纯利润能达到50多万元。

包重庆算了一笔“利息账”:“我既种粮也收粮,资金需求量特别大,尤其是在每年6月收水稻和每年10月收小麦这两个时间节点。通过信贷直通车,我连续两年在农商行办理了50万元贷款,年利率在4.62%左右。前几年我一直在商业银行贷款,年利率在7.2%左右,信贷直通车每年可帮我省下1.3万多元!”

姜振宇和包重庆的喜悦背后,是农业经营主体长期面临的贷款高成本困境的破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必须看到,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日益凸显,其中就包括贷款成本过高的问题,想要降低贷款成本,须先对高利率“开刀”。

对于涉农贷款利率高的问题,金融机构也有一肚子“苦水”。相比于其他行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农业在金融市场本就处于劣势,而在城乡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也相对较高。“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多为农商行、村镇银行,因为物理网点运维成本高,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农村的网点不够多。”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高级经理隋贵明表示。除此之外,农业信贷项目单笔规模较小,业务操作成本也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贷款需求存在错配现象。“有真正需求的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渠道申请信贷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获取真正有资金需求目标客户的渠道较少。”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刘继明有些无奈地说道。

正是由于服务与获客成本高,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而信贷直通车的到来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担任着调查审查者和信贷资金最终投放者的角色,信贷直通车可以直接降低其获客成本和服务成本,提升放款效率。“通过信贷直通车,银行能精准获取真正有贷款需求的新型经营主体的信息,这对于在村镇布点较少的银行机构来说,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刘继明表示。

金湖农商行金南支行在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福寿居委会集中宣讲信贷直通车活动。资料图

江苏省联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阙正和对此也深有体会。“信贷直通车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精准锁定客户,第一时间掌握其需求,有利于提高银行跟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对接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贷直通车的平台同时接入了多家金融机构,各个银行间也存在着良性的竞争,这对于其提高服务品质、创新金融产品、优化利率优惠有着积极的意义。“农业经营主体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之前贷款都是只对接一家银行,像利率、还款时间等都是银行的话语权更大,但现在通过信贷直通车发起贷款,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从多家银行中选择服务最优、利率最低的一家。”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处长邹芳刚表示。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芳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121户,流转来的2400亩土地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为主,农作物播种和收获的时节资金需求量最大。“过去都是我们求着银行贷款,现在是银行主动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是一种质的飞跃。”合作社理事长房华如今在申请贷款时底气十足,这源于信贷直通车的“撑腰”。

“为什么过去涉农贷款的利率居高不下?其实是因为金融机构过去对农户的很多信息都不掌握、不熟悉,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风险相对较高。信贷直通车的平台将各方数据融合之后,大数据就可以为建档农户、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精准‘画像’,金融机构所承担的贷款风险也在降低,利率也随之下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刘迎增表示。

在山东省农担公司担保部负责人孙晓东看来,这是一种双向选择。“银行可以选择要不要放款,同样,农业经营主体也可以选银行。我们就曾经遇到这种案例,农业经营主体提交融资需求后,可能被一个银行‘抢单’了,但主体想选择另一家银行,因为别的银行可能服务更好,利率更低。”

数据更全“画像”更准——

从“抵押物困境”到“信用担保”

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信息缺失、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信贷直通车的出现切实推进了各部门间涉农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为农业经营主体精准“画像”,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了有力的信用支持。

“农村信用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但仍然发育不成熟,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共享机制,信用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处长李万虎表示。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处长张道昱看来,长期以来,由于政、银、担、企四方信息交流不畅,各自为战,产生了“孤岛效应”,农村信用体系尚不成熟,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取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信贷可得性不高。

信贷直通车活动采用的“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创新业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的问题。

“信贷直通车强化了政、银、担等多方数据的互联互通。例如在这个平台上,农担公司可以将业务系统与直通车进行数据对接,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批时可以很方便地查到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信贷直通车将农业农村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农担公司、金融机构的数据全部汇集到平台,数据整合后可多维度刻画农业经营主体‘画像’。”刘迎增介绍说。

在浙江衢州柯城区,银行客户经理对信贷直通车申请客户开展现场尽调。资料图

作为连接农村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关键一环,农业担保公司身上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国家农担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监李明表示,目前多数省级农担公司通过发挥新农直报系统的快速响应和数据共享增信作用,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提升了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便捷性和获得感。

接收到农村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时,农担公司将如何进行数据核验?以陕西农担公司为例,据其董事长苏诚介绍,针对不同客户来源,分两种模式响应客户需求。对于公司自主获取的客户,公司将其基础信息推送至新农直报平台,对接农业农村部门数据库进行核验,核验内容包括农业保险信息、农业补贴信息、高素质农民信息等,核验通过后再推送给合作银行。对于在平台直接申请的客户,由公司利用自身数据库进行初步核验,必要时对客户进行线下调查核验,之后,再推送给合作银行进行放款。

大数据的综合运用,能够精准分析出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价值、项目价值、信用价值,再加之农担公司的担保服务,农业经营主体无需再提供烦琐的手续证明,解决了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对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缺乏抵押物是贷款的“老大难”问题,烦琐的贷款程序,复杂的抵押和担保要求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抵押物的问题确实是贷款中很大的障碍。对于农民来说,确实拿不出有效的抵押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信誉。”房华感到有些无奈。

“农村的很多资产都不能作为抵押物,农业经营主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多无权利证书,无法作为办理贷款的抵押物,难以纳入商业银行合格抵押品范围。由于抵押和担保的缺乏,银行的风控系统也很难支持银行把资金贷给农业经营主体。”李万虎表示。

“在传统农村金融中,风险管理还主要依靠容易变现的抵(质)押物,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符合要求的抵(质)押物。此外,长期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难以满足风险管理要求,增大了农村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难度。”李明说。

“我们现在都是信用担保,农业经营主体不再需要提供抵押物。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精准掌握农业项目的具体信息,不只聚焦于当下的产值和价值,更看重未来产业的品质效益的提升和现金流的发展。”浙江省农担公司总经理赵虹表示。

“信贷直通车真正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方便实惠!”李旺是辽宁省兴城市人,现在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花生。“以前一些商业银行贷款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担保和抵押物方面要求比较高,以前贷个款可能还得抵押车和房。信贷直通车有农担公司做担保,再也不用为抵押物发愁了!”

步骤更少手续更简——

从“线下多跑路”到“扫码贷款来”

胡光照是浙江省庆元县香菇市场一位普普通通的经营户,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有近11年的香菇种植销售经验,年销售额约400万元。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胡光照一直在为资金周转的问题发愁。“一次刷微信时偶然发现朋友转发了一条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乡村行’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描了图中的二维码,第二天就有农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胡光照没想到,一次简单的尝试换来了这样的惊喜。

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是信贷直通车带给农户们最直接的感受,在实际操作中,农户直接扫码线上申请,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直接放贷。放在过去,农户们想顺利贷款往往要“过五关斩六将”。

江苏如皋农商行袁桥支行对扫码申请贷款的农业经营主体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资料图

“农业生产周期性较长,而且受气候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极端天气和市场价格波动对农业产出和利润影响较大,这导致农业经营主体获取贷款的准入门槛相对会高一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乡村振兴部副总经理李海波表示。

隋贵明表示:“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因为物理网点运维成本高,更多的金融服务资源还不能完全覆盖和延伸到村镇级的农村地区。这也意味着,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业经营主体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有待提升。”

而如今,信贷直通车通过二维码将更多银行机构与千村万户联系起来,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将信贷直通车这一创新服务由阶段性活动转为常态化推进。11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引导中大型银行机构服务下沉,将更多金融资源引村入户,助力粮食生产和乡村建设。

“乡村行”活动启动后,在如皋城北街道村民活动广场,工作人员指导农业经营主体扫描直通车二维码。资料图

“信贷直通车贷款到账快,而且还省了不少麻烦。银行的业务员直接上咱家服务,帮咱办理好手续,再也不用自己一趟趟往镇上的银行跑了!”姜振宇说。

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力量,农户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贷款,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进一步提高。刘继明表示:“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呈现线上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迅速普及,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不断成熟,让线上信贷成为可能。线上信贷的便利性不断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从农业经营主体的角度来看,信贷直通车操作简单、办贷简单,广大农民和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在家动一动手指、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贷款需求直达金融机构,简化了办事程序,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走动,让主体少跑路,大大缩短了放款时间。”张道昱概括道。

据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普惠金融部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业内首家实现业务系统与信贷直通车平台直连对接的银行,其已开通信贷直通车工商银行专属申请通道,极大提高了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的效率,简化了信息传递的流程,提高了工行信贷产品对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可得性、便捷性和普惠性。

此次启动的“乡村行”活动则让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知晓信贷直通车。信贷直通车进村,进一步提升了其社会知晓度和品牌影响力,还扩大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素有“中国大蒜第一村”的美誉,村民们以蒜致富,人均收入过了万元大关。该村云集着70余家大蒜产业相关企业,全村80%家庭做的都是大蒜生意。

在当地农商银行的对接下,金乡县森马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金龙使用信贷直通车的平台贷款150万元。“相比于之前贷款的流程,信贷直通车放款速度快。只要提交资料就有银行的业务员来上门对接,调查完经营情况后很快就放款了。”

布局更广升级更快——

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在路上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提及“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等内容。在业内人士看来,信贷直通车这一模式为各地加强部门间信用数据共享、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本。

不仅仅是直通车,其他惠农产品的发展都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综合分析已有的内外部涉农大数据,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信用贷款,降低对抵押物的依赖,简化贷款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切实满足更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融资需求。

李明表示,信贷直通车活动搭建了信息核验平台,汇集了农业农村领域补贴、保险、主体身份信息等多维度涉农数据,各省级农担公司充分利用直通车信息核验功能,提升了风险判断能力。多数省级农担公司已经建设完成业务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业务信息化”。以山东、浙江、河南、安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省级农担公司在本省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已经构建起有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可以对客户进行数据“画像”,有效识别客户风险,提高风控的效率和精准度。

目前,三农领域大量数据尚未得到充分、有效挖掘利用,包括主体注册登记、纳税、财政补贴、产权、司法等。李明认为,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运用数据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风险“画像”,可以打造全新的数字化风控模式,将带来农村金融服务展业方式的大变革,这也是信贷直通车的突破性价值所在。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各金融机构正在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系统,融入信贷直通车的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建设。张道昱透露,辽宁省正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将农村金融服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板块,推进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信贷直通车地方版,提升品牌影响力。“主要是通过数字征信解决农业经营主体信用问题,数字化反映生产、消费、债务及资产情况,包括资产交易记录情况,帮助银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画像’。”

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浙江农担成立之初,就已经定下数字化发展的基调。目前,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掌握着全省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我们通过对接系统,将这些数据接入农担的平台。另外,农业农村部门也给予了指导和支持,打通了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数据。比如,通过种粮补贴数据,我们可以倒推出耕地的亩数,进而建立模型,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赵虹表示。

浙江省农担公司办事处实地查看信贷直通车申请农户柑橘种植情况。资料图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就可以实现贷款的秒批秒贷。”孙晓东解释说,“我们从相关部门获取种粮补贴、保险赔付等数据,按照授信模型计算出授信金额。比如这个农业经营主体有过100亩耕地的投保记录,这个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我们就可以据此算出授信的具体金额。银行那边也有一套计算模型,如果算出的结果我们都认可,农担就会出具一份线上担保承诺函,银行也可以立即放款。有了数据支撑,30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以实现秒批秒贷。”

陕西农担公司也在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明年我们将建成自己的数据中台,接入征信、司法、公安、农业农村部门的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增强信贷直通车系统的数据支撑。”苏诚说。

但是,与城市数据相比,我国农村的数据建设还相对薄弱。“依靠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主要方向。”李万虎坦言,“但目前来看,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数据收集方面难点较多,比如像某些数字化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基础数据的采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多方合力推进。”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血液”。信贷直通车通过农村金融机制创新补短板、疏堵点、解痛点,逐步完善信用、抵押、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说:“信贷直通车已成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个突破口。”

望着即将出栏的肉牛,姜振宇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明年他打算通过信贷直通车多融资,继续扩大养殖场的规模。更暖心的帮扶、更创新的举措、更精准的“滴灌”,信贷直通车不仅开进了田间地头,更开进了农民的心坎里,它正满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一路飞奔向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毛晓雅祖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