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分期贷款公司有哪些

本文目录

31家消费金融公司大比拼!(2022版)

9月27日,建设银行获中国银保监会同意筹建建信消金公司,拟出资60亿元投资设立建信消金公司,作为该行所属一级控股子公司管理,这是继中银消金、中邮消金之后,第三家国有大行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金融监管研究院

消费金融公司经历2009年到2013年的初步试点阶段,2015年试点扩大至全国发展至今,自建设银行获批同意筹建建信消金公司后,现数量已扩充到31家。绝大多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股东皆为金融机构,银行是主要玩家,同时互联网公司,实体企业也是主要参与方,其控股模式主要分为六类,并且以银行+产业合作为主流。分别如下:

以招联金融为代表的行业普遍的银行+产业合作模式以兴业消金为代表的银行控股模式以中信消金为代表的信托+产业合作以平安消金为代表的保险+产业模式以捷信为代表的外商独资模式以海尔消金为代表的产业控股模式自宁波银行购买华融消金70%的股权落地后便无AMC+产业的合作模式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天眼查,金融监管研究院

一、消金如何监管

自2017年规范现金贷、校园贷以来,对消费金融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从合作机构、合规经营、消费者权益、线上互联网贷款全面规范,在联合出资红线、风控、跨区域经营等方面对资金方进行约束,同时更加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暴力催收、借款成本高、用户隐私等问题随之逐渐规范,填补消费金融野蛮发展的政策缺位,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监管框架。梳理各维度监管及主要影响如下:

数据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整理

二、22上半年业绩表现盘点

消金公司的盈利模式相较于银行,具有更高的净息差,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但由于外部环境疫情反复叠加,线下渠道大受冲击,同时也抑制了正常的生产和消费信贷需求。

监管面2017年以来出台包括《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在内的多项严监管政策,具有合规整改压力。同时随着行业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量加入,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贷款定价下行及信贷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各公司由于资源禀赋不同盈利表现分化。

招联、兴业居于头部,上半年净利润水平超10亿,但也出现苏宁、小米开始出现巨额亏损的局面。

数据来源:官网、年报、wi,金融监管研究院

注:ROA(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为调整全年利润水平计算,负值不做计算

从业务集中度来看,披露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超过5000亿,招联金融一骑绝尘,是唯一总资产超过千亿的消费金融公司,其次为马上金融、兴业消金。前三家总资产水平超过上表全部消金资产规模的50%。

从净利润来看,业绩分化非常明显,招联、兴业,处于第一梯队,在披露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当中净利润水平均超过10亿元,其中招联金融2022上半年净利润达19.37亿,消金净利润之首,其利润规模相当于马上、杭银等12家消金公司的净利润总和。

其他机构除马上消金净利润为5.84亿元外,其余机构净利润水平均不足3.1亿元,其中阳光消金实现净利润1.3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苏宁消金、华融消金和小米消金亏损严重,苏宁消金业绩持续下滑,华融消金长期亏损,小米消金2021年末全年净利润368万元,但旗下2020年成立的小米消金自承接原小米小贷公司旗下随星借业务后,今年上半年亏损9319万元,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风控成本最为关键,其管控能力直接大幅影响业绩水平。

无论是苏宁还是小米,作为产业方涉足金融业务良久,以小米为例,自2015年开始涉足金融业务以来,成立重庆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随后参与保险、银行业发展至今,产业和金融深度链接,但作为产业方探寻金融业务发展并不顺利。

统计数据中无捷信,目前无最新数据,捷信消金在2019年披露数据总资产刚刚接近千亿,达1045亿元,在一年后资产便出现了严重收缩,2020年末仅为652.07亿元。作为曾经的消金霸主2017年其线下渠道规模发展至高峰,员工达到8万,但也或因其主要以线下渠道进行展业,随着数字化转型和疫情发酵开始掉队,总资产巨额缩水,净利润大幅下降。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同时捷信的投诉量也是高企不下,在众多消金公司中问题最多,从其黑猫投诉的投诉量中可见一斑,以“捷信金融”为关键词,在高达7.1万的投诉量中,暴力催收、高利贷为主要投诉内容。

数据来源:黑猫投诉,金融监管研究院

从净利润变动来看,行业头部营收增长放缓,腰部机构收益于基数原因显得增速显著,尚诚消金和长银五八净利润同比增幅较高,但尚诚消金其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不高,主要受益于基数作用。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的线下展业模式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利润同比增速大跌。

数据来源:官网、年报、wi,金融监管研究院

从经营指标ROA(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为公司创收能力最好的为兴业、招联和北京阳光,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61%、2.71%、2.8%,为股东创收能力最好的是兴业、招联和长银五八,净资产收益率分别28.4%、24.71%、25.08%。

从营业净利率来看,可一定程度看出各机构在成本费用上的管控程度,一般在10-25%之间,综合看招联、兴业消金是当之无愧的头部,发展趋于稳定,营业净利率水平较高,长银五八也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作为头部消金机构,马上消金较为不足,但也要分而视之,马上消金营业净利率较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增加了对合作平台的分润,二是自主搭建自营渠道,加大自主获客营销,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资产质量如何

消金公司资产质量情况披露有限,主要来看头部消金公司的不良率情况,主要包括招联金融、兴业消金、马上金融,其他消金不良水平可能分化较为严重。

从不良率水平来看,招联主要得益于招联完全依靠线上展业,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有限,在18-20年间发放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但在这一过程中主动优化资产质量,不良率水平有效较低,据披露的三家头部机构显示,招联金融不良率水平在18-20年间稳中有降,为之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兴业消金不良率触顶回降,马上金融不良率相对较高。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但需注意的是2020年不良率的统计口径监管要求将原逾期90天以上计入不良调整为逾期60天以上计入不良,更为严格,若以90天来看不良水平更低。

进一步与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比较来看,根据中金21年末统计的各类型银行披露的不良水平,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平均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56%/2.15%/1.56%/2.21%,其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21年分别为1.65%和2.29%,对比来看,虽消费金融相对与银行客群更为下沉,但借助场景消费、大数据风控等优势,招联、兴业消金的不良率水平与银行信用卡业务不良率相仿。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招联金融明显偏高,以银行来看,越是不良率低的银行,拨备覆盖率越高,招联金融同样有此特点,拨备覆盖率高达450%,显著高于兴业和马上金融,说明招联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隐藏其利润水平,如果进行释放,降到监管标准或行业水平,其业绩表现势必更加突出。

四、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如何

(一)放款模式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

从放款模式来看,消费金融公司根据是否以自有资金放款,可分为直接放贷模式、助贷模式、联合贷款模式:

直接放贷模式以自有资金放款;

助贷模式只是在获客和初步风险把控,自身收取服务费。一般分为增信模式与非增信模式:

增信模式下,助贷机构为贷款购买保险或为产生的不良贷款承担代偿责任。

非增信模式下,贷款机构对发放贷款形成的零售资产全权负责,不良真实入表。

但需要说明的是,消费金融机构要打造核心竞争力,持续创造价值,依靠流量平台的助贷业务始终是中短期盈利的手段。同时央行2021年9月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也会进一步削弱助贷机构在放款环节的价值。

联合贷款侧重于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向借款人放款,承担的是贷款人角色。以马上金融为例,广泛开展联合贷款业务,今年国投泰康信托与马上消费金融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合作,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对于合作方而言,其联合贷款机构放贷监管主要有红线有

联合贷合作方必须出资30%

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贷款余额不超过一级资本25%

加总的联合贷余额不超过本行全部贷款的50%

就联合贷款业务本身而言,可以形成对消金公司表内资源的节约,资本充足率压力降低,但对于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而言,由于监管明确联合贷中合作机构的资金比例要求,部分联合贷业务规模较大且出资比例较低的机构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二)利率定价

从利率定价上限的演变来看,在最初的消费金融试点办法中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消费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并没有规定利率上限问题,随着最高法给出的意见文件,24%和36%的红线开始明确,同时消金公司在经历最高院修正司法解释4倍LPR利率定价上限的纠结中,2021年下半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窗口指导,要求将产品年利率降至24%以内,定价范围得以明确。

数据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整理

从消金公司相对于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利率定价来看,银行参与消费金融主要开展信用卡业务,聚焦优质客户,利率定价一般在18%以下,消费金融公司则主要通过发放现金贷与消费贷等方式聚焦长尾用户,由于融资成本、风控成本、运营成本和客户下沉等因素,定价一般集中在18%-24%,对于优质客户和有抵押用户贷款利率具有一定下浮空间。同时不同机构结合自身融资成本、风控水平以及具体贷款客群的差异制定的定价范围有所差异。

数据来源:各官网,金融监管研究院

以具体机构来看,由于口径不同,先看招联金融,21年招联金融利息支出/平均付息负债为4%,粗略估计招联金融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5.5-16%之间,再看兴业和马上,其净息差内涵为平均贷款利率,21年末分别为14.94%和19.03%,总体看,三家头部消金的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5-19%间,其中招联和兴业作为大型股份行控股的消费金融机构,其有一定的减费让利影响,比如兴业专门推出助学贷产品,费率还款期限较宽松,下文具体详述。

数据来源:评级报告,金融监管研究院

(三)产品形态

2013年出台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营业务方向为:向个人客户发放以小额、分散为特点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包括住房及汽车贷款),同时借款人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其产品形态以小额、分散、短期的消费贷为主。

在放款资质上,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强监管和内控要求,只能筛选优质客群做业务,其面向客群往往具备良好的征信记录,且客户职业主要以稳定收入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白领为主,消费金融公司为避免与银行个人消费贷产品重合,业务主要集中于银行无法触达或较难服务的中低收入长尾客群,针对客群更为下沉。

从客群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广泛面向22-60岁的非学生客群,构成消金业务增长的主要集中在22-40岁中青年客群,以马上金融为例,截至2020年末,22-40岁人群借款占公司总贷款的约75.6%,其中22-30岁和30-40岁人群分别约37%和37.5%。招联金融公司主要面向拥有稳定工作的年轻群体,35岁以下客户占比为58.54%

数据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整理

根据是否依托于特定的消费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产品类型包括现金贷和消费贷,消费贷依托于具体的消费场景,包括特定的大额消费场景以及日常小额的商品贷,而现金贷在保障资金用于用户消费的前提下,并不限定资金实际用途。

以招联金融为例,旗下拥有“好期贷”和“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同时产业股东方给与招联较大支持,从股东中国联通协同合作来看,招联金融打通中国联通的消费场景,覆盖中国联通APP等主要线上渠道,使其2021年信用付贷款同比增长52.79%。

数据来源:招联金融,金融监管研究院

具体来看目前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推出的产品形态包括:

数据来源:各官网,金融监管研究院

消费贷

(1)应用于一般场景下的消费分期贷款,针对于自己搭建的消费商城,比如花呗于淘宝,招联自建商城与广泛商家合作。

(2)同时消金机构也会推出针对于特殊场景的大额专项产品,包括家居、教育、装修、租房、旅游、车险等,同时一些消费金融机构为响应国家政策,支持本地发展纷纷推出一些特色专项贷款产品,更加体现出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比如兴业消费金融成立的兴才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同时2022年,兴业消费金融向福建省教育厅捐资设立“兴才计划”奖助学金,奖励对象向福建省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等。

湖北消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门设立以面向农村客群的消费贷产品。

现金贷

(1)针对一般客户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包括一次性最高不超过20万、循环贷最高五万等贷款额度,针对不同客户资质以差别利率定价。

(2)同时多数消费金融公司部分逐渐上移客群,向学历和收入更优的用户群体渗透。推出专门对优质用户开放的消费贷产品:

比如锦程消费金融推出锦享贷,为有房产(全款房、按揭房)、有稳定经济来源且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提供服务,IRR(单利)年化利率15.30%-18.80%。

北银消费金融推出尊享时贷,为优质企业员工、高学历客群提供的无抵押、无担保个人信用消费贷款。

(3)同时部分机构也推出有抵押的消费贷款,与银行业务较为重合,以房产为抵押提供消费贷款,包括北银消金、中银消金、湖北消金、晋商消金等机构,以中银消金为例,抵押房产可接受无抵押的房产和二次抵押房产(申请地商业银行为第一抵押权人的房产)等,也是通过资产抵押提高风控,这也与一些机构专门为有房者或有房贷者提供的信用贷款类似,但更为严格,前者以抵押为抓手,后者以房产为优质客户的有效识别。

五、消金资金从哪来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包括股东增资、股东存款、债券、同业借款等途径,同时因股东背景、经营状况、资金需求程度等不同因素影响,各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结构不同导致综合融资成本不同。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形成以同业借款为主,头部机构通过金融债、ABS和银团贷款等持续拓宽融资渠道的资金多元获取渠道。

数据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整理

(一)股东增资

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消费金融公司为业务发展需要,通过股东增资的方式扩充资本金规模,实现融资目的的同时,做大贷款规模上限。

消费金融公司最初注册资本普遍较低,在2009年开始兴起,成立公司初步试水,由于最低注册资本3亿的限制,多数公司注册资本在3-10亿之间,在刚刚设立时普遍面临着资本不足的问题,随着消费环境趋好,支持政策频出,经营业绩逐渐开始爆发增长,接近80%的机构开始进行逐步进行增资。

对于股东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属性具有相对高利差的属性也备受资本推崇。对其进行增资、引入新股东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可进一步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更好地提升公司流动性管理水平。

数据来源:天眼查、公开资料、银保监会,金融监管研究院

其中招联金融在2018、19年先后增资,在2021年更是以13亿元资本公积和48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由38.6896亿元增至100亿元,成为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机构。

捷信消金其中进行三次增资,2016年10月,捷信集团增资11亿,注册资本由33亿变为44亿,2017年5月捷信集团增资26亿,2017年12月,捷信集团增资10亿元,注册资本由70亿变为80亿,注册资本金紧随招联其后。

目前蚂蚁消金和南银法巴(原苏宁金融)有增资举措,但尚未落实,包括2022年9月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对南银法巴拟增资44亿。21年蚂蚁消费金融向全体增资认购方增发注册资本人民币220亿元,若增资成功则极大的突破原有的业务上限,具有极大的赶超潜力。

(二)二级资本债

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募集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

对于优先股,发行优先股条件消费金融公司几乎不适用(发行人须为上市公司或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非上市公司),目前招联金融与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为前国内三家宣布拟IPO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捷信可能性已不大。

对于二级资本债则可行性更大,2020年10月《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但应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虽然支持政策频出,银保监局批准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二级资本债发行。但目前尚无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案例。

22年7月,广东银保监局同意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不超过18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公司二级资本。

21年9月,深圳银保监局批准招联消费金融发行不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

消费金融公司参照非系统性重要商业银行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10.5%,一级资本充足率≥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在资本充足的指标约束下,二级资本债对于为最大化资本使用效率,扩充资本规模具有显著作用,而单纯依靠核心一级资本只能依赖于利润积累和股东增资,相对较为困难。

(三)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也是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之一,贷款期限往往在半年以上,从用益信托网上来看,由于信托贷款的资金成本较高,开展该业务的机构较少,主要有马上金融和捷信金融两家机构,以部分产品为例,马上金融获取信托贷款后马上以信托资金以1:5比例配资发放消费贷款。

从产品预计收益来看,扣除计划管理方费率后平均在5-7之间,当然其实际贷款利率可能更高,由于其较高的贷款利率并不是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获取来源渠道。

数据来源:用益信托网,金融监管研究院

(四)银团贷款

银团贷款是由一到两家商业银行牵头,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合同,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

银团成功组建是基于各参与银行对融资机构资质、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充分认定,该融资渠道可树立融资机构良好的市场形象,扩大市场声誉。

自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首次募集银团贷款后,越来越多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拓展此融资渠道,今年来,获得银团贷款的消费金融机构分别为小米、锦程、海尔、平安、马上、唯品富邦、苏银凯基消费金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官网,金融监管研究院

(五)ABS

ABS发行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最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良记录等要求,其通过发行ABS融资相当于释放了这部分资金继续放贷,从而扩大业务规模。其发行利率除增信措施外比较看重消金机构所剥离的资产池质量。

分机构来看,目前已发行ABS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为9家,累计发行规模达800亿,其中捷信消金发行440亿,占比55%。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从历年发行规模看,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规模自19年触顶后开始回落,主要源于捷信消金发行缩量,在2019年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刚刚接近千亿,达1045亿元,在一年后资产便出现了严重收缩,2020年末仅为652.07亿元,在金融债、ABS发行上开始乏力。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六)金融债

发行金融债是消费金融公司直接获得融资的渠道之一,发行金融债需满足条件包括资本充足性监管指标不低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监管评级良好等一系列要求,对于资质良好但成立未满3年的金融租赁公司及其境内专业子公司,可由具有担保能力的担保人提供担保。

从发行机构来看,截至目前,招联、兴业、捷信、马上、中银均成功发行金融债券补充资金,累计发行295亿元,其中招联金融发行规模最大,融资成本也较低,兴业在发行规模上紧随其后。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从发行成本来看,随着近年来利率下行的趋势,各消费金融公司发行利率逐步下降,但是机构之间的分化也较为的明显。以2021年发行的金融债为例,以银行为股东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兴业其发行利率为3-4%之间,而马上消金则为5.29%。

数据来源:wi,金融监管研究院

(七)同业借款

在各资金来源中,消费金融公司资金主要来自同业拆入。其源包括银行股东及其他金融机构,一般期限在92天以内,根据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前需满足最近两个年度连续盈利,因此,对于成立时间不足两年的和没有实现2个年度连续盈利的消金公司则没有同业拆借的资格。

目前获准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成员中已有2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1年末,其中兴业消金于2018年成功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占比约77%,其同业借款口径包括含同业借款、线上拆借及银团贷款。招联金融同业借款占总债务的87.03%,为其主要资金补充来源。

六、历年因何而受监管处罚

数据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整理

注:统计受罚对象为机构,处罚针对个人不在其中。

总览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处罚案例,对于机构的处罚集中涉及流程的各个方面,梳理来看,其中贷前贷后环节是重灾区,贷后如何保证资金用途使用合规是主要风险点。同时合理收费也是重要环节,该环节不仅在监管处罚当中,同时也是客户投诉的重灾区。

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PK:业绩分化加剧,4家净利超10亿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王若曦

随着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的陆续发布,其参控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逐步浮出水面。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交出了2021年成绩单,包括招联、中银、中邮、兴业、马上、中原、湖北、哈银、晋商、海尔等消金公司。

已披露2021年业绩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大部分净利润取得正增长,消费金融头部公司业绩报喜。头部机构招联、兴业、马上在总资产、营收、净利润规模上保持持续领先,其资产规模均超过500亿元、营收超过80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进一步拉开与其他机构的差距。

本文将以可获取数据的19家公司为样本,从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三个指标综合展现各家的业绩质量和结果。

一、资产规模PK

(一)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TOP6

从资产规模来看,在已披露业绩的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除中原和蒙商消费金融未公布资产数据外,其他17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为5101.91亿元,平均总资产规模为318.87亿元。

其中,招联、兴业、马上、中银、中邮、杭银6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高于平均水平,排名前6的公司与2020年相同,仅名次有略微变化,前6名总资产规模达4079.71亿元,占17家总资产规模的79.96%,较2020年的2992.64亿元增长36.32%,即头部的六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占比达八成。

表1: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TOP6

来源:零壹智库

截至2021年末,资产规模最大的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496.98亿元,以断层式优势稳居榜首,也是唯一一家总资产规模突破千亿的消费金融公司。位列亚军和季军的分别为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617.90亿元、610.91亿元。中银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分别以543.26亿元、444.22亿元排名第四和第五。

(二)“头部效应”凸显,小米消费金融营收同比增长超三倍

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差距逐渐拉大,“头部效应”凸显。招联资产突破千亿,兴业、马上、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海尔、哈银、苏银凯基、阳光、锦程、湖北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均在100亿元左右,晋商、华融、小米、盛银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低于100亿元,仅有苏宁消金资产规模不足10亿元。

从资产的同比增幅来看,截至2021年末,在15家可比公司中,除了华融消费金融,其他均实现资产的增长。

在增速较快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小米和阳光消费金融表现最为亮眼,开业均不足两年,分别实现了规模301.27%、276.92%的同比增长。除此以外,杭银、海尔消费金融的资产扩张速度较为领先,分别增长71.58%、53.22%。其余公司资产增幅均在10%-50%区间浮动,整体较为平稳。

华融消费金融资产总额出现了下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融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为70.35亿元,与2020年79.55亿元相比,下降了11.57%。虽然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增速放缓,但负增长的情况较为少见。

图1: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及同比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注:1.中原和蒙商消费金融未公布资产数据,未呈现在图中;

2.苏银凯基和苏宁消费金融无2020年资产数据,因此无增长数据。

二、营业收入PK

(一)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TOP6

从营业收入来看,共有14家公司披露营收数据,2021年14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41.35亿元,其中招联、马上、兴业、中邮和中银5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平均规模之上,均超过50亿元。

2021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六的消费金融公司和2020年保持一致,头部地位保持稳定。招联和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超百亿,分别以159.33亿元、100.1亿元排名第一、第二,兴业消费金融以营收83.91排名第三,中邮、中银消费金融分别以56.86亿元、53.46亿元排名第四、第五。

表2: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TOP6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二)海尔、中原消金营收增长超70%

整体来看,除了头部6家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稳定外,腰部机构表现同样亮眼。杭银、海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分别以27.82亿元、12.38亿元排名第七、第八。

图2: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注:锦程、小米、蒙商、苏宁消费金融未公布营业收入数据,未呈现在图中。

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来看,湖北消费金融是唯一一家营收同比下滑的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为7.29亿元,较2020年同比下滑21.64%。

海尔、中原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均在70%以上,分别实现75.62%、70.45%的增长。头部持牌消金的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为稳定,进入高速发展后的稳定阶段。招联、兴业、中银消费金融营收同比增速在20%左右,马上消费金融营收增长相对较为亮眼,较2020年同比增长31.60%。此外,盛银、晋商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低于5%。

图3: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变化情况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注:苏银凯基和阳光消费金融无2020年营收数据,因此无营业收入变化数据。

三、净利润PK

(一)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TOP6

从净利润来看,除哈银、中原和苏宁消费金融外,共有16家公司披露净利润数据。

2021年16家消费金融公司全部实现盈利,总体净利润规模达103.90亿元,平均净利润为6.49亿元。其中,有5家公司高于平均净利润水平,其总利润为87.48亿元,占16家净利润规模的84.2%。

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突破30亿元,达到30.63亿元,兴业以22.3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二,马上、中邮2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均突破10亿元,分别达到13.82亿元、12.92亿元。

表3: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TOP6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二)13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长超50%

体量较小的消费金融公司,同样实现了规模化盈利。海尔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分别实现利润为1.91亿、1.08亿、0.93亿、0.61亿。

前身为包银消费金融的蒙商消费金融也在更名之后,首次公布业绩,2021年净利润0.78亿元。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在开业首年即实现盈利,净利润0.17亿元。

图4: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注:哈银、中原、苏宁消费金融未公布净利润数据,未呈现在图中。

从净利润同比增长情况来看,除晋商消费金融仅增长12.47%外,其余公司均实现净利润50%以上的增长。

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虽仅为0.93亿元,但同比增速高达470.80%;小米消金净利润同比增长236%,达到0.04亿元;盛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拨备前净利润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阳光消费金融2020年还亏损0.96亿,但2021年已实现扭亏,获得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12.5%。

头部平台的净利润增势迅猛,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06%,为12.29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13.82亿元,同比增长94%。

图4: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

来源:各公司年报,零壹智库

注:哈银、蒙商、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无2020年净利润数据,因此无净利润变化数据。

四、业绩分化加剧新开业消金公司探寻新业务增长点

从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的整体表现来看,招联、马上、兴业、中银、中邮消费金融始终在TOP6榜单之内,资产规模均超过500亿元、营收超过80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进一步拉开与其他机构的差距。

新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开业不足两年的小米、阳光消费金融,均从2020年的亏损状态,扭亏为盈,在2021年实现盈利。

截至2021年末,小米消费金融总资产63.16亿元,净资产15.05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368万元,同比增长237.61%。2021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净亏损约6500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7000万元。这也意味着,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达到7448.7万元,实现大逆转,扭亏为盈。

官网信息显示,小米消费金融围绕用户日常消费金融需求,开展旅游、家装、教育、3C等不同场景拓展,覆盖用户线上、线下消费需求,构建包括现金分期、消费分期、循环贷等产品。在业务整合方面,原天星数科旗下主打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已经由小米小贷公司变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运营。天星数科方面称:“小米消费金融正在有序承接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不同于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则是通过切入老年数字生活服务,深度挖掘细分场景。此前2021年5月,阳光消费金融聚焦于银发群体的数字生活服务,最新推出了针对养老消费场景的专属产品——养老(明星产品),成为开业以来除现金分期产品“欢喜贷”之外的第二款场景消费分期产品。就目前看来,养老场景作为该公司明星产品目前仅开放了三个省份,该产品或依赖于门店的数量等线下资源。

截至2021年末,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18.73亿元,净资产10.1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08亿元。2021年上半年,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07.22亿元,净资产8.6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亏损4252万元;2020年,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31.50亿元,净资产9.04亿元,净亏损9600万元。阳光消费金融较2020年相比,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下半年,阳光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约1.51亿余元,环比增长455%。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在开业首年就已经实现了盈利。截至2021年末,苏银凯基消金总资产达129.09亿元,净资产26.1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净利润0.17亿元。据了解,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开业首年的营收主要来自个人经营贷,主要通过纯线上的发展渠道,首年即推出“苏银消金APP”,同步完成了微信小程序、H5链接、SDK工具包等多种形式的渠道嵌入功能,并首批上线了蚂蚁借呗、京东金条、小米随星借等合作项目,此外还拓展美团、携程、唯品等储备资源,形成“自有+合作”渠道的基本业务格局。

官网显示,苏银凯基消费金融目前有两款信用贷产品,分别为“S贷”和“S花”。S贷的贷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12期,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随借随还、支持提前结清,利率信息为按日计息,年利率(单利)最低至9%。S花的贷款额度最高为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24期分期,支付模式为依托场景支付,先消费后还款,申请流程为线上申请,实时审批。

综合来看,2021年,头部机构和其他公司的业绩差距持续拉大,虽然两级分化明显,但消金公司均找到各自的增长点,头部企业稳步向上,中小企业奋勇直追。

E.

信任在哪里?中国电信旗下甜橙金融“翼支付”问题不断

在三大通讯服务商中,中国电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最先布局金融市场。

2011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了独立品牌“甜橙金融”。

公开资料显示,甜橙金融隶属于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翼支付、橙分期、甜橙保险、甜橙信用、甜橙保理等业务板块。

金融领域布局频繁

相较于甜橙金融,大家对于“翼支付”应该更加熟悉一点。

翼支付是甜橙金融旗下支付品牌,其许可范围覆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多项业务。

与产业系、银行系的消费金融业务不同,运营商涉足金融领域的起点都是支付。因为支付业务可以说是金融业务的主要根基,电信翼支付就是打通电信用户到金融用户之间的转变通道。

翼支付将电信用户对接到消费金融或财富端,能够为电信的信贷、理财、保险等其他业务引流。

甜橙金融也主要依托翼支付A开展业务,在翼支付A中金融板块包括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个人信贷、保险服务。

其中,翼支付的借钱平台“甜橙借钱”最高可借20万,按日计息,合作机构包括民生银行、微众银行、马上消费、度小满等。还有“甜橙白条”最高额度8万元,额度可在微信、支付宝直接使用,1-24期选择。

甜橙借钱产品体系下还包括“员工贷、精英贷”等多个个性化贷款产品。

根据介绍显示,借钱平台自2018年上线以来,累计服务用户超1000万,通过平台成交的放款额超500亿,合作的银行、消金、信托等金融机构超30家。

翼支付的借钱业务主要还是通过与银行、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合作开展。

2019年7月入股了重庆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拿下一张网络小贷牌照,与众安科技并列成为众安小贷第一大股东。早在2016年,甜橙金融就与众安保险达成了战略合作,在金融科技、场景建设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翼支付于2019年、2020年完成两次混改,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2020年12月30日,翼支付全资设立子公司天翼数科,加码金融科技。

目前,甜橙金融持有的金融类牌照或资质包括企业征信、保险代理、融资租赁、消费金融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涉及到支付、征信、现金贷、分期商城、理财、保险等各种业务。

根据翼支付总经理罗来峰在去年12月公开介绍,翼支付累计发展用户超1.36亿户,月活跃用户超7000万。

运营商的合规难题

如何做好金融业务边界,是运营商在金融业务中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在黑猫投诉等公开平台,大量用户表示甜橙金融存在搭售保险、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行为。

据一名通过翼支付在甜橙借钱借款的用户介绍,其2021年,在甜橙金融借款中,除了每个月应还的本金与利息外,还有保险费也在账单中有所体现,认为翼支付和众安保险违规操作强制捆绑购买保险服务。

该用户的借款详情显示,放款机构为华夏银行,借款金额13000元,分别12期,每月还款1229.28元,除了本金加利息外,还有105.63的保费。

并且在逾期后催收人员冒充律师所,恶意催收。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都严禁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搭售保险产品。

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便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

在2018年和2019年,翼支付就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次被央行支付处罚。

从用户提供的相关投诉信息来看,当前甜橙金融金融并没有做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工作,还是要合规发展信贷业务,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处理与体验提升。

运营商的硬核之处在于用户和数据,根据中国电信公告称,截止2022年6月,公司移动用户数3.84亿户。

从用户数据上来看,相较于中国移动9.7亿户和中国联通8.05亿户,中国电信的用户相对较少,市场占有率差距较大,所以更应该增强用户的黏性。

值得注意的是,9月28日,有网友反馈称,淘宝A和天猫正在测试支持翼支付,商户信息显示为互联互通收单商户,目前在淘宝订单支付页面显示支付宝、云闪付、翼支付等方式并列,成为新的支付选项。

对翼支付来说,能全面接入淘宝将更加有利于未来交易量的增长,并且淘宝属于高频消费场景,借助这一点还能进一步将用户的黏性培养起来。

虽然目前中国电信的用户最少,但起步最早,电信的金融布局走在了三大运营商前列。

来源:且说金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