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晨会精华:专项贴息贷款加速投放 教育信息化迎风而上
财联社10月18日讯,大盘全天低开后震荡走高,三大指数均小幅上涨,沪指日线5连阳。盘面上,工业母机概念股掀涨停潮,沪深两市昨日成交额8073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536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42%,深成指涨0.36%,创业板指涨0.03%。北向资金昨日全天净卖出44.25亿元。隔夜美股高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涨3.43%,标普500指数涨2.65%,道指涨1.86%。
在今日的券商晨会上,中信证券认为,专项贴息贷款加速投放,教育信息化行业迎风而上;银河证券认为,9月挖机销量增速转正,关注顺周期通用设备底部回暖;安信证券认为,贴息政策拉动医疗器械采购。
中信证券:专项贴息贷款加速投放,教育信息化行业迎风而上
中信证券认为,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政策,教育信息化为重点支持领域。十月以来各大高校及教育机构专项贷款需求较为强烈,考虑到本次贴息贷款政策申报窗口期较短,贴息贷款有望加速高职教机构教育信息化设备升级替代需求,预计布局高职教业务的国内教育信息化龙头业绩将迎来催化。
银河证券:9月挖机销量增速转正,关注顺周期通用设备底部回暖
银河证券认为,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22年9月纳入统计的26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1187台,同比增长5.49%。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0520台,同比下降24.5%;出口销量10667台,同比增长73.3%。今年1-9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00296台,同比下降28.3%。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19990台,同比下降48.3%;出口销量80306台,同比增长70.5%。随着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房地产政策的边际放松,叠加去年的低基数效应,四季度挖机销量有望持续回暖。9月新增社融超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改善利好机械设备投资,关注顺周期通用设备底部回暖。
安信证券:贴息政策拉动医疗器械采购
安信证券认为,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政策正在以较快速度落地,有望对医院在医疗器械的采购形成拉动。近期,医疗器械领域政策频出,先有创新器械不纳入集采,后有面向医疗机构的贴息贷款,同时还有早先的医疗专项债政策彼此配合。10月以来,贴息贷款政策实际落地速度超越了市场先前预期。根据迈瑞医疗10月10日投资者关系记录,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除了发行规模创新高的医疗专项债和医院自有资金以外,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器械采购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
本文源自财联社
证监会点名两家券商:全链条问责!楼市传来大消息,四部门打出“组合拳”
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来了!
昨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助企纾困力度,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缴存人共同渡过难关,现就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发布通知。支持政策实施时限暂定至2022年12月31日。
具体来看,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
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三是各地根据当地房租水平和合理租住面积,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满足缴存人支付房租的实际需要。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据央行昨日消息,5月23日,人民银行召开全系统货币信贷形势分析电视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金融委要求,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信贷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货币信贷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银行系统要主动作为,尽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各项金融政策,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与金融机构共同担负起金融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任。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要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的同时,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对接新的有效信贷需求。
央行、银保监会: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
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当前和下一阶段信贷工作。
会议认为,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近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各主要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调动行内各方面力量,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强化政策传导。
会议强调,金融系统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围绕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落实政策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要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平衡好信贷适度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本次信贷形势分析电视会议部署落实稳定信贷增长工作措施,是此前5月23日国常会出台一揽子措施当中的信贷政策。国常会提及信贷政策有三条举措,一是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二是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三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
于洁进一步表示,4月社融整体反映居民在疫情影响之下的消费、购房、营商需求收缩,以及企业经济活动仍弱,这就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准降、降息以及下调房贷利率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展望后续,考虑到稳增长尤其是稳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调仍有必要,预计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
招商证券、首创证券被点名,证监会:将全链条问责
近日,因交易系统故障频发,包括招商证券和首创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及基金公司被证监会点名。据悉,此前5月16日,多位投资者反映称招商证券系统崩溃,电脑版和手机APP均无法正常登录。
而早在3月14日,“招商证券崩了”还曾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彼时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招商证券交易系统出现故障,包括无法成交和无法撤回交易等问题。对次,深圳证监局也于4月2日下发了关于对招商证券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明确招商证券在3月14日网络安全事件中存在变更管理不完善,应急处置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决定对其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近期,多家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发生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影响投资者正常交易,给行业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证监会机构部在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下称“《通报》”)中指出,有关部门将按照“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的原则,持续加大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合规内控与信息技术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的机构和负有责任的人员实施“双罚”,并在分类评价中从严处理。
监管层就近一年来证券基金机构发生的多起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分析认为,事件主要类型及反映出的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个别公司合规内控管理不到位,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其中特别指出2022年3月14日、5月16日,招商证券在周末系统升级过程中,测试场景尤其是压力测试不够充分,导致交易系统接连发生两次信息系统安全事件。通报认为,这反映出当事机构合规与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在系统升级环节未能有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未对变更操作等行为进行审查、确认和持续跟踪。
二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履行不力,未清晰、准确、完整掌握外部供应商提供软件的系统架构。2021年5月18日,首创证券的上交所报盘程序发生故障,经排查,事故原因为软件服务商工程师对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上的资管系统升级时,升级包存在逻辑错误。《通报》认为,这反映出当事机构未有效落实《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未能清晰、准确、完整掌握重要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业务逻辑和操作流程等内容,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始终处于自身控制范围。
三是运维人员操作规范性不足,未能建立有效的权限管理及复核机制。据悉,有6起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因运维人员操作不规范引发。反映出当事机构在运维工作的流程设计与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疏漏,合规与风险管理未覆盖信息技术运用的各个环节,在执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未遵循标准作业流程,安全与合规意识淡薄。
四是移动APP开发管理存在短板,已成为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易发领域。今年4月2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的13款证券公司移动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的问题。通报认为,这反映出部分行业机构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大移动APP开发投入的同时,未能同步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设计开发、应用上架、隐私保护等环节把关不严,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五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应对外部网络攻击或爬虫程序访问等网络防护能力仍需提升。2022年2月4日、2月14日、2月28日,3家基金管理公司接连出现由于感染病毒或爬虫程序导致官网无法访问的网络安全事件,反映出当事机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足,未能在访问控制、入侵监测及防护、病毒防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
《通报》同时提出五点要求,要求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对照上述问题,举一反三,认真自查整改,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体包括提升系统运维保障能力;稳妥推进系统升级改造;定期开展系统健壮性评估;严格落实客户信息保护要求;加强容量管理与灾备能力建设等。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券商2020加杠杆提速:半年逾30家券商新增借款达信披红线
种种迹象表明,券商“加杠杆”的速度明显加快。近日,多家上市券商因累计新增借款达到信披标准发布了相关公告。其中,有券商2020年新增借款占据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超过了100%。
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下半年以来逾31家券商机构因新增借款触及信披标准而发布公告,其中不乏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国银河等大型券商。尤其是临近年末,类似公告数量增多趋势明显。
王剑辉表示,新增借款和上年净资本之间的比例多高合适,取决于这些贷款所做的业务。一般来讲,鉴于券商业务都是综合性的,如果保持审慎的态度,这一比例不能超过80%-100%的水平。
券商加杠杆:哪家新增借款超过了上年末净资产
连日来,申万宏源、中信证券、天风证券、财通证券等7家上市券商就2020年的新增借款情况进行了披露。其中,财通证券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最高,超过了100%。
1月8日,财通证券因其2020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比例的100%发布公告。而去年11月初,财通证券才发布公告称其2020年1-10月的累计新增债务超过2019年末净资产比例的80%,达到88%。
时隔两个月的时间,财通证券的新增借款迅速上升,再次达到了信披标准。
具体来看,截至2020年12月末,财通证券借款余额为人民币505.89亿元,累计新增借款225.51亿元,占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213.48亿元)的比例为105.64%,新增借款来源主要为新发债券、收益凭证的增加。
事实上,财通证券杠杆迅速增加并非个例。1月7日,国联证券因2020年新增借款达到80%而发布公告,而上一次触发“60%”的信披标准是在2020年11月初。换句话说,国联证券在2个月内再次进行了“加杠杆”。
华西证券也是如此。1月9日,华西证券公告显示,其于2020年8月披露了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20%的公告。据了解,该公告披露后,这一比例曾一度降低至20%以内,然而截至2020年12月底,该比例再次超过了20%。
中信证券公告显示,2020年其累计新增借款371.15亿元,占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22.43%,超过20%,但相较于同年8月底占比有所下降。
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下半年以来逾31家券商机构因新增借款触及信披标准而发布公告,其中不乏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国银河等大型券商。尤其是临近年末,类似公告数量明显增多。
可以看到,不管是行业龙头还是中小券商,都在加大借贷规模,但中小券商“加杠杆”速度相对较快。
券商新增借款中偏好不同,大券商偏爱银行借款
从债券监管来看,触及信披标准的新增借款主要指发行人通过银行贷款;委托贷款、融资租赁借款、小额贷款;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内容。
具体来看,不同的券商在新增借款中的偏好有所不同。大型券商似乎更偏爱银行借款,中小券商则大举发行公司债券等工具。
2020年9月份海通证券发布公告显示,截至当年8月底,海通证券短期借款增加,银行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303.68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1.52%,而其他借款余额和企业债券等余额分别增加94.63亿元、92.91亿元,占比均在7%以内。招商证券也如此,银行贷款变动占比相对较高。
而国信证券2020年累计新增借款金额421.39亿元,其中公司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06.83亿元,同时其他借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314.06亿元,主要系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增加所致,变动达55.83%。
财通证券公告显示,2020年应付债券及应付短期融资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49.47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70.02%,主要为公司本年新发债券、收益凭证所致;其他借款余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36.46%,主要为回购规模增加。
券商新增债务占上年资本金比例多高合适?业内人士称80%-100%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告中均指出,公司新增借款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偿还公司借款等,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属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目前公司业务经营情况正常,新增借款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兴此前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证券行业向重资本化发展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目前处于证券行业监管宽松创新周期,市场整体上行,证券行业业绩向好有助于提升券商融资成功率。
业内资深人士王剑辉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债券融资和净资本之间存在底线,通常来讲,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进行浮动。
“新增借款和上年净资本之间的比例多高合适,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些贷款所做的业务。”王剑辉表示,如果拿贷款做的是高风险业务,这个比例越低越好,比如,从事的是衍生产品、并购、投行等波动性较大的业务,该比例建议不要超过50%。
在他看来,如果从事的是相对稳定的业务,比如都拿来做风险较小的国债,这一比例就可以扩大,最高监管允许的话,可能超过200%,但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也不考虑资本充足率的变化。
王剑辉强调,券商业务通常都是综合性的,如果保持审慎态度的话,这一比例不能超过80%-100%的水平。
此外,谈及2021年的券商发债预期时,王剑辉表示,在今年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市场也是稳中有升,券商发债会延续较高水平,但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今年股权市场预期较好,可能更多的机构会选择增发等股权融资工具融资,所以债券不会上升太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胡萌编辑岳彩周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