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过助学贷款,毕业后会影响征信?
近日,一通不同寻常的电话,一次屏幕共享,让青海省互助县丹麻镇杨先生近28万元不翼而飞。
2022年6月9日,家住互助县丹麻镇的杨先生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银保监会的工作人员,对方告诉杨先生他在上大学时以学生身份办理过助学贷款,现在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了,需将学生身份注销,转换成社会人员的身份,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
杨先生确实办理过助学贷款,就相信了对方,并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对方发来了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和银监会的工作证,杨先生看到后更加确信了对方身份,后对方让杨先生下载一款APP,杨先生按对方要求进入到该APP内的会议中并打开了屏幕共享,然后对方通过语音告诉了杨先生一张银行卡号和户名,要求杨先生给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内转账,说转账成功后就能将杨先生办理了贷款的学生身份转换成社会人员身份,身份转换过来后钱会原路返给杨先生,就这样杨先生将278675元钱分五笔转给了对方,最后对方未将钱返给杨先生,反而要求其继续转账。
杨先生这才察觉到被骗,遂到互助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案。
诈骗套路
1、冒充工作人员,诈骗分子冒充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给受害者打电话。
2、博取信任,为了获取受害人信任,诈骗分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3、威胁恐吓,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诈骗分子谎称不配合对方工作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严重后果。
4、诱导转账,诈骗分子指导受害人下载APP,在APP内通过屏幕共享让受害人按对方提示操作实施诈骗。
温馨提示
1、如今的诈骗手段花样繁多,对于涉及个人征信或者要求转账的陌生来电千万不要随意接听,对方谈到“学生贷款”“注销校园贷”“学生账户转社会人员账户”的一定是诈骗,更不要随意与对方开启屏幕共享,以免上当受骗。
2、公安部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请大家下载安装后开启“来电预警”“短信预警”,可有效防止被骗。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鹏
来源:法治日报
征信报告可以“洗白”?逾期记录能快速消除?当心这类骗局
还有几天,征信行业又一重磅新规即将落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因为欠款、欠税、挨罚等等,有的人在征信报告上留下了“污点”,甚至把征信报告“弄花”了。按照相关规定,银行信贷逾期记录会在征信报告上留存5年。近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部分人迫切想要摆脱不良记录的心理,称可以花钱把征信报告洗白。
“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不良信用记录铲单”……类似的说法,可信吗?
征信真能洗白吗?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在某搜索引擎中输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相关关键字,出来很多类似下面这种链接。
来源:网络搜索
有的网页详细列举了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包括信用卡逾期、房贷逾期、车贷逾期、商业贷款逾期、助学贷款逾期、小贷逾期修复、消费贷逾期修复等。
记者联系了其中某个网站的“客服”,称征信报告中有一笔逾期记录想要消除,对方立刻回复“可以”,并称消除一条“污点”信息的优惠价格为799元。
征信真能洗白吗?
市场上所有关于“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宣传都是虚假的、非法的!这类操作根本不可能!
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征信管理处处长李理近日表示,目前,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
李理指出,征信系统不存在“修复”的概念,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征信异议概念,误导信息主体认为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更改或删除。
事实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
典型骗局小心上当
那么,社会上一些个人或机构宣称能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是什么情况?
都是骗人的!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据介绍,社会上一些人假冒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故意混淆“信用修复”、“征信异议”的概念,自创了“征信修复”的名目。有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开展虚假宣传;有的诱导信息主体委托其“代理征信维权”,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服务费,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等理由无理投诉,甚至伪造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进行恶意投诉。
“通常修改失败后,‘非法征信修复’团伙不退款或失联,甚至会威胁信息主体财产安全。”李理提示,所谓的商业性的、明确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人的,切勿轻信。利用此类非常规手段维权,不仅不能清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可能还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严重的甚至还会涉嫌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日前发文指出,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指使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从中渔利。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征信市场秩序,并对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造成危害。提醒广大社会公众,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远离“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行为的侵害。
如有异议应走正规维权途径
既然“征信修复”“征信洗白”都是假的,那么,出现了征信不良信息,真的无法“翻身”了吗?
先来了解一下储存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征信系统。征信系统是国家建立的记录您信用信息的数据库。您和放贷机构之间的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其他一些信用信息都记录在这个系统中。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信用报告包含基本信息(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信贷信息(指借债还钱信息,信用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非金融负债信息(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如电信缴费)、公共信息(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查询信息(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因为什么原因查过您的信用报告)等内容。如果出现违约、欠税、法院和行政处罚信息等,就会有“不良信息”,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留5年。
也就是说,相关不良信息超过5年,就会被删除。若有特殊情况造成不良信息的,也可申请对不良信息作出声明,在保存期内,征信机构会予以记载。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此外,相关机构也提供了征信信息合法维权的渠道,而且是免费的!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人行天津分行称,对于征信信息有异议的,应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征信诉求,妥善解决征信纠纷。信息主体认为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受理投诉的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受理投诉和异议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需指出的是,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所谓“修复”。
专家提示,广大群众要理性认识信用报告上的不良记录,不要过度解读不良信息的负面作用,自觉接受过去的不良行为对个人信用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以后的信用活动中,积累个人正面信用记录。
合理负债按时还款,诚实守信积极履约,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保持良好信用记录,才是正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个人查询征信报告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查询渠道,线上查询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云闪付APP、部分商业银行网银、手机APP等进行查询;线下查询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及各自助查询代理点进行查询。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助学贷款利息提高 不补足会影响征信?别信
本报讯(记者吕嘉捷通讯员洪恒亮)市民张小姐刚参加工作不久,近日,她接到一通客服电话,对方告诉她需要补足未偿还的助学贷利息。张小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一套流程操作,结果被骗走了17000元。昨日,记者从我市警方了解到,近期冒充客服类之“注销校园贷”等骗术有了“升级版”。
12日,张小姐接到自称是“国家校园贷客服”的来电,对方称“应国家要求”,张小姐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还款利率已上调,要求她补足未偿还的利息,若逾期未偿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张小姐确实在学校办理过助学贷,目前还处于还款阶段,来电又能准确报出她的个人信息,张小姐一下子就相信了。
随后,张小姐就按照“客服”要求,下载了某屏幕共享软件,对方称需要查看其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以便了解其还款能力。接着,对方又让张小姐将“借呗”里的借款额度“走个流水”,以验证其资金账户,验证完成后再将钱款原路返还给张小姐。于是,张小姐向对方账户转账17000元。转完账后,张小姐却发现“客服”断线失联,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了警。
警方分析,张小姐遭遇的是冒充客服类之“注销校园贷”骗术的“升级版”。原先的版本中,犯罪嫌疑人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作人员,称被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按照现在政策属违法违规,需要消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他们以“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从而实施诈骗。
而张小姐遭遇的“升级版”骗术中,骗子以“国家调高助学贷利率”为由,向张小姐实施诈骗。在此类骗局中,骗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掌握了受害者的校园贷、助学贷信息,并利用受害者担心自己的征信受影响的心理,导致受害者最终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凡见“转账汇款”字眼务必提高警惕
市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办理贷款时务必做好前期工作。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接到自称客服要注销校园贷款账号的电话,首先不要因对方声称的“影响征信”而害怕,一旦提到“屏幕共享”“转账汇款”等字眼,务必提高警惕,谨慎操作。警方提醒,有任何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疑问,可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咨询举报。
来源:厦门晚报